●安徽 夏松平
“正襟危坐”不可亂“坐”!
●安徽 夏松平
上網瀏覽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成語造句欄目”,看到用成語 “正襟危坐”所造的句子,其中有這樣兩句:
(1)啟程之前,我花了個把月工夫正襟危坐在電腦屏幕前收集資料。
(2)以前,國王只需穿上王袍,正襟危坐在馬背上,不掉下來就行了。
筆者認為,用成語“正襟危坐”所造的這樣兩句造錯了。
“正襟危坐”語出《史記·日者列傳》:
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它的意思是:“整一整衣襟,端正地坐著。形容恭敬、嚴肅的樣子?!彼挠梅ㄒ话闶亲髦^語、定語和狀語。例如:
(1)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蘇軾《赤壁賦》)
(2)R先生把我請在一把上位的太師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和我對話起來。(郭沫若《學生時代·到宜興去》)
(3)平時憎惡我的卻總希望我做一個完人,即使敵手用了卑劣的流言和陰謀,也應該正襟危坐,毫無憤怨。(魯迅《華蓋集·“碰壁”之馀》)
(4)在客廳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著這位大師的接待。(茨威格《列夫·托爾斯泰》)
由此可見,“正襟危坐”雖然可作謂語,但其后并不能帶上賓語,所以“正襟危坐在電腦屏幕前”“正襟危坐在馬背上”顯然不當。前者可修改為 “在電腦屏幕前正襟危坐”,后者可修改為“在馬背上正襟危坐”。
這樣的成語還有 “出奇制勝”“司空見慣”“漠不關心”等等,也不能帶上賓語。如果帶上賓語,就屬于誤用。例如:
(1)他往四周一看發(fā)現滿山遍野都是這種怪石,這時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勝叛軍的妙計了。
(2)我們都司空見慣了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
(3)這則笑話,因為對舊中國辦事推諉、漠不關心人民疾苦的“當事諸公”,諷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間流傳頗廣,幾乎家喻戶曉。
例(1)可以去掉“叛軍”二字。例(2)可以修改為“對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司空見慣了”。例(3)可以修改為“對人民疾苦漠不關心”。
就是那樣兩句,還被一些人引用來引用去,真是令人擔憂。這類成語之所以誤用,是因為想當然地把四字成語的后兩字當作獨立的動詞來使用,讓它帶上賓語。殊不知,成語由于詞性和詞義不同,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也會不同。如果對成語的語法功能把握不準,就會造成詞語之間的不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