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寧 普映山(、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廣東 湛江 54000 、廣東海洋大學,廣東 湛江 54000)
獨立學院英語文學教學中的倫理滲透*
黃寧1普映山2
(1、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廣東湛江5240002、廣東海洋大學,廣東湛江524000)
摘要:文章分析了獨立學院學生的道德素質現(xiàn)狀和對他們開展倫理教育的重要性,闡述了英語文學教學和倫理教育的密切關系,介紹了在獨立學院開展英語文學課程,應該從四個方面進行倫理教育滲透:一、分析解讀作品的藝術價值;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高尚的人格品質;三、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靈感。
關鍵詞:獨立學院;英語文學教學;倫理滲透
近年來,高等教育日益呈現(xiàn)出產(chǎn)業(yè)化、市場化的趨勢。很多高校急功近利,過分強調專業(yè)技能,漠視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致使教育中的倫理精神缺失,不少學生的道德意識處在極度迷茫混亂的狀態(tài),具體表現(xiàn)為:價值觀扭曲,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盛行;漠視生命、麻木不仁;社會公德意識淡薄,缺乏誠信和責任感,傳統(tǒng)道德滑坡;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過度關注娛樂文化,漠視民族文化和優(yōu)良傳統(tǒng)[1]。
獨立學院作為“自有資源非常有限、政府配置的縱向資源稀缺的高等教育機構”[2]4,更是純粹從效益最大化考慮,一味追求學生的就業(yè)率,大量壓縮專業(yè)課時,嚴重影響了課程整體建設和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獨立學院的學生本來學術功底就比較薄弱,學習積極性低下,工具化、功利化的教學模式導致根本無法打好專業(yè)技能基礎和掌握專業(yè)知識,人文素質教育更是差強人意。學生輕視自身人文素質的提高,倫理精神嚴重缺失,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健康和諧的人格,嚴重制約了其個性發(fā)展。
大學時期是走向社會的預備階段,加強大學生倫理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把他們培養(yǎng)成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盲目以市場為導向的辦學方針不利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容易產(chǎn)生極端個人主義,引起社會對個人才能的透支和片面開發(fā)從而使人分裂、異化”[3]133。因此,在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專業(yè)教學應該和道德發(fā)掘相結合,教師在講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有意識地把倫理道德滲透到課程教學中。
英語文學既是必要的文科教育課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最佳平臺,擔負著學生倫理教育的重大任務。英語文學教學的重要功能是由文學作品的倫理價值決定的。聶珍釗[4]指出,文學的本質屬性是道德教誨?!拔膶W的根本目的在于為人類提供從倫理角度認識社會和生活的道德范例,為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指引,為人類的自我完善提供道德經(jīng)驗”[5]17。英語文學源遠流長,傳統(tǒng)深厚,凝聚了眾多優(yōu)秀作家對社會人生的真知灼見,蘊含著豐富的倫理知識,對培養(yǎng)讀者正確的倫理觀念和倫理意識有重要的影響。如英國女作家勃朗特《簡·愛》中的女主人公簡·愛身世悲慘,但她并沒怨天尤人,雖身處逆境而堅強不屈,靠自身努力取得了學業(yè)進步,因人格魅力贏得了愛情;美國文學家富蘭克林一生追求完美,誠實謙卑,其《富蘭克林自傳》用清晰、幽默的文體傳播了科學文化,激發(fā)自力更生的精神,對于后世的人生觀、事業(yè)觀和道德觀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加拿大女作家門羅是諾貝爾文學巨匠,擅長用細膩優(yōu)雅、不施鉛華的文字描寫生老病死等和讀者切身相關的尋常事件,啟發(fā)人們的思考,探討現(xiàn)代社會人類的生存困境。諸多優(yōu)秀如上述的英語文學作品“把現(xiàn)實社會中的各種道德現(xiàn)象轉化為藝術世界中的各種道德矛盾和沖突,通過藝術環(huán)境提供不同種族、民族、階級、個人和時代的行為類型的范例,提供更為典型的道德事實”[4]18,對幫助獨立學院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具有不可替代的倫理教育價值。
以下作者將結合具體例子,詳細講述在獨立學院英語文學教學中如何以反映傳統(tǒng)美德和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倫理觀念為價值取向,發(fā)掘優(yōu)秀作品中的倫理內涵,對學生進行倫理滲透和道德導向。
(一)分析解讀作品的藝術價值
文學經(jīng)典作品蘊含豐富的文學性和情感性,融合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具有極高的文學鑒賞價值?!拔膶W經(jīng)典所蘊含的藝術審美訴求始終是教材內容中貫穿的靈魂和精神”[6]54。文學經(jīng)典作品大多刻畫人物形象逼真?zhèn)魃?,建構意境?yōu)美生動,描繪現(xiàn)實世界和人類靈魂世界深刻透徹,以別具一格的魅力和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引領學生走入多姿多彩的審美世界?!拔膶W在表現(xiàn)豐富復雜的社會生活、人的意識、內心世界上的深度與廣度、以及明確度、細致程度上,都是其他藝術門類所不可比擬的”[7]106。因此,教師在講授文學課程時要從藝術層面上對文本進行精細分析和深入解讀,讓學生感受其藝術之美。如英國“湖畔派”詩人代表華茲華斯,自小熱愛大自然,擅長描寫英國優(yōu)美的湖光山色和自然中的人物形象,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其內心的真摯感受。在代表作《我像一朵白云獨自游蕩》()中,這位“自然詩人”用清新生動的文筆描寫了溪谷、湖泊、高山、金燦燦的水仙(golden daf fodils)、樹蔭、微風和閃閃發(fā)光的浪花(sparkling waves)等自然美景,把自己比作隨意飄蕩的流云,在字里行間暗示排遣孤獨、向往自由的心情。教師在闡釋這首詩時,應該引導學生關注其中語言優(yōu)美、意象鮮明的詩句,配以富于情感的語言分析,使學生能淋漓極致地享受文本中歷久彌新的審美韻味。詩中水仙“舞”的意象鮮明,幾乎貫穿全篇:第一節(jié)寫水仙迎風起舞(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第二節(jié)強調水仙花如銀河中閃爍的繁星(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綿延不斷;第三節(jié)繪制水仙與粼粼波光交相輝映,共同翩翩舞蹈的畫面。水仙本就婀娜多姿,清秀美麗,在本詩中和自然美景交織融合,更是再現(xiàn)了一幅幅賞心悅目,美如仙境的畫面。大自然的美景具有治愈人們心靈創(chuàng)傷的神奇魔力,作者在此情此景的完美融合下,心中的愁云早就一掃而光,孤獨的心靈已經(jīng)盈滿歡樂:“水仙花在我的心靈閃現(xiàn),使我在幽獨中感到欣然”[8]57。如上所述,學生在鑒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若能用心體悟意象美,不斷深入捕捉文字間所蘊含的意境,他們的形象思維將能得到積極拓展,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他們聯(lián)想的靈感思維也被有效激發(fā),能將彼此不相關的事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
(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高尚的人格品質
很多英語文學作品蘊含了作者從自己的獨特視角對人生軌跡和命運歸宿的反思,反映了他們的倫理意識和倫理觀念。挖掘作品中蘊涵的積極倫理因素和豐富的倫理道德內容,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倫理意識,能幫助他們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其成為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棟梁之才。如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莫里森《紫顏色》()中的女主人公西麗從小命運多舛,父親被白人迫害致死,慘遭繼父奸污,生下的孩子被奪走,遭受丈夫毒打辱罵……但她并沒有自暴自棄,自我摧殘,而是通過給上帝寫信來宣泄自己內心的痛苦。后來在好姐妹的鼓勵下,她開始覺醒抗爭,懂得尊重自己,勇敢自信,先是主動尋找自己在家庭中的話語權,繼而開辦自己的服裝公司,建立自我與社會的主動性聯(lián)系,最終走上自立自強的成功之路,贏得了所有人的理解和尊重。西麗是英語文學史上一個光彩奪目的黑人女性形象,由逆來順受到覺醒抗爭,繼而自立自強,最終獲得成功。她勤勞善良的人格品質、獨立自主的生活態(tài)度和積極進取的奮斗精神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思考感悟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有助于他們堅守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英語文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本著健全學生人格的宗旨,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維度引發(fā)學生對現(xiàn)實人生的思考”[9]28,幫助和引導學生分析欣賞各種正面人物角色,在他們生動感人的文學形象背后挖掘傳統(tǒng)、健康的主流價值觀,結合我國傳統(tǒng)的價值觀進行比較,從中得到教誨和啟示。對作品中反映的道德淪喪現(xiàn)象和不健康的價值觀,教師也應當及時指出,加以痛斥并提醒學生不要受其影響,教會他們分清善惡,辨明美丑,引導他們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提升自身的精神品質,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高尚的人格品質。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把握作品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生存狀態(tài)和思想境況,結合自己的實際經(jīng)歷感悟作品傳達的人生真諦,這樣可以更深刻地感受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豐富思想內涵,從而產(chǎn)生與作者同步的愛恨情仇和喜怒哀樂等情感態(tài)度,逐漸積淀成自己的內心道德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價值觀。
(三)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jié)奏加快,獨立學院學生面臨學業(yè)和就業(yè)等一系列現(xiàn)實問題,精神壓力大,心理危機時常出現(xiàn)。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現(xiàn)代大學生全面發(fā)展,適應未來社會必備的條件和基礎。如何增進本校學生身心健康,培養(yǎng)開朗樂觀、堅強勇敢的性格,是各獨立學院需要長期關注的問題。優(yōu)秀英語文學作品中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所表現(xiàn)的人文精神及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有助于學生拓展視野,開闊胸襟,加深對人生的理解,提升心理素質,塑造良好性格[1]38。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海明威在《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中塑造了敢向生活挑戰(zhàn)的老漁翁桑提亞哥,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生活強者,經(jīng)常一葉孤舟獨來獨往,在廣袤的大自然中孤身奮斗,代表了美國人最崇尚的英雄主義精神,也是當今大學生應該學習效仿的精神勇士。桑提亞哥忠厚善良,隨遇而安卻能臨危不懼,面對逆運“可死而不可屈”,即便失敗也永不服輸。這種不屈不饒的“大丈夫”氣概和“硬漢”精神為學生樹立了正面積極的榜樣力量,尤其是讓一些心理脆弱者明白,即使身處逆境,也要自強不息,胸懷明確的理想和目標,永不放棄。再如曾獲美國普利策文學獎的加拿大著名作家卡羅爾·希爾茲(Carol Shields),以生活中真人經(jīng)歷為題材寫成代表作《斯通家史札記》(The Stone Diaries),其中塑造的主人公黛西(Daisy)是個光芒四射的角色:追求真正的愛情,尋求人格獨立,奮發(fā)向上,銳意進取。黛西一生曲折奔波,年紀輕輕已歷經(jīng)喪母,兩次喪夫,喪父等人生悲痛,但她并未消沉頹廢,自怨自艾,而是化悲痛為力量,努力拼博,自立自強,用無窮的魅力證明了自身的價值,受到眾人尊敬崇拜。
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為獨立學院學生戰(zhàn)勝各種困難挫折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榜樣,他們的堅韌不屈是大學生最需要汲取的寶貴精神。要幫助他們解決心理障礙,增強應對人生挫折的心理素質,教師應該通過對英語文學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分析,幫助學生對自己做出準確的定位和認知,不要因為取得成績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為挫折困難而妄自菲薄。用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指標衡量自己,要求自己,做到客觀地認識自我。人生之航充滿驚濤駭浪,教師要鼓勵學生們做好應對各種挫折困境的充分心理準備,敢于面對困境并主動挑戰(zhàn),自強不息,屢敗屢戰(zhàn),勇敢戰(zhàn)勝困難。此外,還要指導學生提高控制和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掌握自我調節(jié)的技巧,保持情緒穩(wěn)定,以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和陽光向上的精神面貌去適應社會大環(huán)境的發(fā)展。
(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靈感
在教授英語文學過程中,啟迪學生突破思維定勢,利用發(fā)散性思維闡釋文本,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靈感,促進他們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是推動工作進展的后備力量,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是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的動力。要利用英語文學課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開闊思路,學會調動自己的審美想象和聯(lián)想,根據(jù)文學作品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從各個層次、各個方位分析情節(jié),評價人物,品味語言,克服群體思維的束縛,減少與眾人雷同的觀點,大膽創(chuàng)新地從前人鮮少思考的角度解讀文學作品,全面客觀地理解作者傳達于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和意境思想。
愛爾蘭文壇巨匠葉芝的曠世名篇《當你老了》()用感人的詞句描寫了一位白發(fā)蒼蒼,佝僂身軀的老太太倦坐爐旁喃喃閱讀的場景,學生初讀詩篇時,也許會以為這首詩主要是表達作者凄涼孤寂的情緒,但如果對創(chuàng)作背景有所了解,就會明白是作者在向由衷愛慕的愛爾蘭女演員,民族主義者茅德·岡(Maud Gonne)求婚遭拒后所作,貫穿全篇的You實質暗指茅德·岡。這首詩作于1893年,茅德·岡時年28歲,正值青春年少,容顏靚麗,風韻迷人。在賞析詩篇時,教師根據(jù)詩中一些短語,如“柔美的光芒”(dream of the soft look),“幽深的暈影”(shadows deep),“優(yōu)雅的身影”(glad grace)等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想象這位令葉芝一生瘋狂的女人年輕時的美麗容顏:迷人的眼睛里光芒閃爍,幽深的暈影令人陶醉,優(yōu)雅的身影婀娜多姿;她佇立窗畔,身旁一大團潔白無瑕的蘋果花燦爛怒放;她光彩奪目,身上仿佛灑滿了陽光的花瓣。
接下來,教師指導學生再次展開聯(lián)想,從“當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白發(fā)蒼蒼”(grey),“身子佝僂”(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慢慢閱讀”(slowly read)等設想多年后的場景:曾經(jīng)風華絕代的茅德·岡已然老態(tài)龍鐘,容顏不再;在陰暗的壁爐邊,爐火映著她已經(jīng)衰老的臉頰和滿頭白發(fā)。她睡意昏沉,過去眼神中那柔和耀眼的光澤已不復存在。在這寒冷的冬天,戀人懷著疲憊的心在安靜地度著最后的時光,但她并不孤單,因為還有始終深愛著她的葉芝的詩集在陪伴她。在讀者巨大的遐想空間中,詩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和對戀人的無窮思念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份洗凈鉛華之后的真摯愛情也倍加扣人心弦。
英語文學作品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陶冶情操的藝術環(huán)境,傳遞了優(yōu)良的倫理道德,對學生的精神領域起著深遠的影響作用。在獨立學院英語文學教學中以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倫理觀念為價值取向,發(fā)掘作品積極的倫理因素,對學生進行倫理滲透、人文素質培養(yǎng)有多種優(yōu)勢:第一,使學生領略了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得到藝術上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第二,幫助學生領悟人生真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三,增強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心理適應能力;第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靈感,促進他們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力。獨立學院的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和人格境界,通過教授英語文學課程,以更靈活豐富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文學的倫理魅力,“弘揚向善之心,提倡建立道德‘共贏體’”[10]460。
參考文獻
[1]左菊.英美文學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yǎng)[J].考試與評價,2014 (1):35-39.
[2]李素芹.基于資源依賴理論的獨立學院專業(yè)結構調整[J].揚州大學學報,2013(2):3-7.
[3]孫勝忠.英美文學教學與人文思想滲透[J].學術界,2010(4):131-136.
[4]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J].外國文學研究,2004(5):16-24.
[5]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1):14-19.
[6]張文杰,張興財.文學經(jīng)典:闡釋不盡的審美詩意與真諦——論大學語文經(jīng)典作品解讀的教改思路與人文境界的提升[J].滁州學院學報,2014(6):53-61.
[7]孟芳.《大學語文》是大學生藝術教育的重要課程[J].中州大學學報,2009(2):105-107.
[8]王守仁.英國文學選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史友玉.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10]劉英,張建萍.后現(xiàn)代語境下英美文學教學中的倫理訴求[J].天津大學學報,2008(5):457-46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moral quality in independent school and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on ethics, stat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literatur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on ethics. The penetration of ethics in English literature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school should focus on four aspects: first, analyzing the artistic value of literature works; second, cultivating students' positive moral values and noble personality; third, develop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fourth, inspiring students' creativity.
Keywords:penetration of ethics; English literature teaching; independent school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05-0057-03
作者簡介:黃寧(1982-),女,廣東湛江人,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和外語教學。普映山(1956-),男,云南昆明人,廣東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和翻譯學。
*本文是2014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編號GDJG20142568)以及2015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編號GD15WZ1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