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鞍山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遼寧 鞍山 114007)
麥克尤恩《水泥花園》中的異化研究
李娜
(鞍山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遼寧 鞍山 114007)
摘要《水泥花園》作為麥克尤恩第一部長篇小說在其小說創(chuàng)作中有著里程碑的意義。許多研究者分別從寓言、倫理和創(chuàng)作主題等角度對其研究。本文試圖從異化視角出發(fā),探析這部小說中人與人及人與自我關系的異化,以期更好地理解麥克尤恩通過小說探討的人類生存和精神危機問題。
關鍵詞麥克尤恩;《水泥花園》;異化
伊恩·麥克尤恩(Ian Mc Ewan,1948-)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英國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麥克尤恩的早期創(chuàng)作題材陰暗,充滿了黑暗、恐怖、暴力和荒誕,20世紀80年代以后,開始關注社會、政治等領域,被譽為“國民小說家”,其創(chuàng)作的主題就是描寫現(xiàn)代人生活在荒誕世界中的異化。
《水泥花園》作為麥克尤恩第一部長篇小說在其小說創(chuàng)作中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國內(nèi)外研究者大都從寓言、倫理和創(chuàng)作主題等方面對它進行研究。筆者試圖從異化視角出發(fā),探析這部小說中人與人及人與自我關系的異化,以期更好地理解麥克尤恩通過小說探討的人類生存和精神危機問題。
一、人與人的異化
(一)父親和子女間疏離的關系
幼兒心理學家格塞爾曾指出:“失去父愛是人類感情發(fā)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父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健康的形成?!端嗷▓@》中的父親在小說開場不久就去世。杰克淡漠的敘述讓人感覺到父親在世時和孩子們的疏離關系。杰克眼中的父親,“意志薄弱、脾氣暴躁、有些強迫癥”[1]。父親有過短暫的軍隊生活,對孩子,他從未表現(xiàn)出應有的關愛。獨斷專橫的父親代表著某種不容置疑的權威,從不允許任何人與他意見相左,“他喜歡讓孩子們整齊地排好隊,安靜地等著在他制定的游戲里依次上場[1]。”同時,父親脾氣暴躁,尤其喜歡把怒氣撒在湯姆身上。對待孩子異常嚴厲,總是以命令的口氣和他們說話。另外,子女們成長中出現(xiàn)的生理特征也成了他嘲諷的對象。蘇稀少的眉毛和睫毛,湯姆經(jīng)常性尿床,杰克青春期臉上的粉刺都成了父親的笑料。朱莉有著過人的運動天賦,后來在校運動隊訓練并成為當?shù)厥藲q以下一百碼和二百二十碼短跑記錄保持者。但父親不但不鼓勵和夸贊她,反而卻說一個女孩子跑那么快挺蠢的。他拒絕和家人一起去看朱莉的比賽,也規(guī)定,“任誰都不能把朋友帶回家”。
父親的存在使家庭生活失去和諧的氛圍,家庭關系如“水泥”般冷漠。針對孩子們的惡意笑話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并且深深地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孩子們試圖反抗。于是,朱莉和杰克一起編了許多針對父親的既粗魯又過分的笑話,其中幾個甚至涉及父親的便秘。然而,精心潤色的笑話卻令父親異常惱怒。朱莉不得不想方設法討好父親以表達歉意。杰克十分愧疚,兩天后父親第一次跟他說話才讓他如釋重負。孩子們挑戰(zhàn)父親的權威宣告失敗。父愛的缺失使處于青春期的杰克逆反心理越發(fā)強烈,對父親的態(tài)度也越來越冷漠。和父親一起搬水泥的時候,杰克明知他有心臟病不該干重體力活,可每次還是要確保父親和自己承擔一模一樣的重量。對于父親在鋪路時意外猝死,杰克說:“父親不是我殺的,可我有時覺得是我促他走上了不歸路[1]?!边@是典型的弒父傾向。杰克對父親的死不但沒有一絲愧疚和悲傷,而且認為這是件“小事兒”。
顯然,這種父親和子女的關系荒誕而又畸形。缺乏對子女的關心,父親自然無法和孩子們保持親密關系,而子女終將在痛苦中成長。
(二)姐弟亂倫
亂倫即在具有血緣關系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性行為。隨著人類的進步,亂倫已成為社會禁忌之一。但是,在文學作品中亂倫是一種經(jīng)久不衰的文學母題?!端嗷▓@》這部小說結尾處,麥克尤恩用了大段筆墨詳盡地描述姐弟間驚世駭俗、超越倫理道德禁忌的亂倫場景。
其實,朱莉跟杰克之間的亂倫在小說開頭就埋下了伏筆。杰克正值青春發(fā)育期,性意識強烈萌動。朱莉是杰克青春期力比多驅(qū)使下欲望的投射對象。一直以來,杰克對姐姐朱莉的身體充滿渴望。父母因為水泥大吵之時,杰克、朱莉和蘇溜到樓上朱莉的房間玩起檢查來自外星球樣本的游戲。杰克特別渴望檢查朱莉的身體,但是朱莉斷然拒絕。“我很想檢查她的身體,可游戲規(guī)則不允許這樣做[1]?!苯芸瞬坏P注朱莉的打扮:她經(jīng)常在家洗頭,熨燙裙子,開始化妝,而且關注她的身體,“她肩上的帶子已經(jīng)松開了,拖在地上。我要是往旁邊偏一點兒就能看到她的乳房在她身體的陰影下若隱若現(xiàn)[1]?!碑斎?,他更渴望得到朱莉的關注,并時常有意無意地觸碰她的身體。最后,在性本能的欲望驅(qū)使下姐弟發(fā)生了為人所不齒的亂倫。
另外,姐弟亂倫也是真正重構家庭秩序的象征。朱莉和杰克都有很強的權利欲。為了像父親那樣獲得家里的絕對權威,杰克喜歡模仿父親的口吻說話,想象著像父親那樣叼著煙斗發(fā)號司令。父親的煙斗是權力的象征,是父親用來對付母親和孩子的利器,全家人都在其控制之下。父親死后,母親生病,姐姐朱莉擁有了部分掌管家庭的權利。幾個月后,母親臨終前叮囑杰克,在自己離世后,他要和茱莉共同掌管這個家,不讓外人進來接管他們。為了避免外人的介入,杰克和朱莉共同決定封閉母親去世的消息,將她的尸體封存于地下室的大鐵皮柜子里。至此,姐弟二人冷靜地進行了身份轉(zhuǎn)換,接替了至高無上的家長權力。朱莉的男朋友德里克出現(xiàn)后一心想接管這個家庭,成為其中的一員。對朱莉來說,這更像是外界的威脅,會破壞家庭內(nèi)在的完整性和安全,因此德里克的“入侵 ”反而把朱莉推向杰克,接受他充當這個家庭中父親的角色。最終,在朱莉的引導下,姐弟發(fā)生了亂倫行為,肉體合二為一,真正扮演起丈夫和妻子的角色。至此,權力完全轉(zhuǎn)移,一個新的家庭秩序宣告誕生。
二、人與自我的異化
(一)杰克沉迷于性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性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幼兒開始將性能量力比多指向外界對象,男孩的性欲指向母親,叫做戀母情結(即俄狄浦斯情結)。在《水泥花園》中,杰克身上有著明顯的戀母情結。杰克的一個美好回憶就是小時候裝病得到母親百般寵愛,“我八歲那年有天早上假裝病得厲害,從學?;亓思摇N业哪赣H就對我寵個沒完?!?她知道我其實是趁我父親和姐姐妹妹不在家的時候跑回來獨占她的[1]?!苯芸讼氇氄甲约旱哪赣H,這是典型的性心理異常表現(xiàn)。
在整部小說中,杰克的身體迅速發(fā)育,他的欲望與沖動無法接受任何來自于外部的規(guī)訓與整合,因而處于一種自發(fā)而危險的原始狀態(tài)[2]。杰克產(chǎn)生了畸形的性心理,沉溺于自慰無法自拔。在小說開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在結束經(jīng)常與朱莉和蘇玩的和性有關的童年游戲后,杰克難以壓抑性欲望和沖動,將自己鎖在衛(wèi)生間,坐在浴缸的邊沿上,褪下短褲,借助于游戲的情景,開始了自慰。和父親一起攪拌水泥鋪花園的時候,為了滿足內(nèi)心深處蠢蠢欲動的欲望,杰克謊稱上廁所,實際上是躲在衛(wèi)生間自慰。就在杰克沉醉于初次射精帶來的無盡快感之時,他的父親因突發(fā)心臟病倒地猝死。小說第四章,杰克在假山上給朱莉的雙腿抹防曬霜時,在性聯(lián)想的刺激下,杰克突然“覺得胃里熱了起來”,半閉著眼睛涂完,“匆忙進屋上樓來到浴室[1]”。父親去世后,母親告訴他自慰對人體是有危害的,但是,杰克不能自控。母親撒手人寰后,終日無所事事,喪失了生活的動力和方向,他更是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自慰一次。近乎變態(tài)的性欲使杰克處于強大的壓力之下,噩夢不斷,一次竟然夢到自己自慰之時,母親就在旁邊。
漸漸地杰克變得脾氣乖戾、怪異、自我自戀,“經(jīng)常凝視鏡子中的我,有時長達一個小時?!彼邋輵猩ⅲ瑥膩聿粨Q衣服,不洗手,蓬頭垢面,衣冠不整。杰克身上還出現(xiàn)了明顯的暴力傾向,他在鄰居房屋的廢墟中找到一把錘子,便狂亂地捶擊花園的水泥路,還無情地砸死小池塘邊的一只青蛙。
(二)湯姆易性癖
這個家庭的孩子中湯姆最小,也是心理扭曲最嚴重的。他在對自己性別身份認定上出現(xiàn)了障礙,有了易性癖。易性癖是指從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別。它是生物學因素所致,與違背客觀事實生活環(huán)境也有關。學校里的學生恃強凌弱,湯姆經(jīng)常被別的小孩欺負。有一次蘇去學校接他,發(fā)現(xiàn)他的衣服被撕成一條條,他的鞋不見了。他的半邊臉是又紅又腫,嘴角也被撕爛了。他的膝蓋被擦傷,上面還有干掉的血漬。由于經(jīng)常被欺負,湯姆產(chǎn)生了變成女生的渴望,他說“因為你要是女孩就不會有人揍你了[1]”。湯姆認為只要穿上裙子,把頭發(fā)做成和蘇的頭發(fā)一樣,這樣進出就能成為女孩子,于是,湯姆經(jīng)常穿裙子,戴假發(fā)。甚至在和小伙伴玩“過家家”游戲時,湯姆也在建構著自己女孩子的身份,就像湯姆所說的:“有時候我們扮媽和爸,有時候我們扮朱莉和你,有時候我們扮朱莉和德里克[1]?!?/p>
出于對外面世界潛在的恐懼,湯姆希望通過易性的極端方式自救,擺脫別人的欺侮,不受指責嘲笑,這是極其畸形的心理。
在這棟由水泥打造,孤島般幽閉冷漠的房子里,四個與世隔絕的孩子呈現(xiàn)了存在諸多問題的異化圖景。羅伯特·托爾斯認為《水泥花園》“從很多方面來看都是一部驚恐之作”,是“病態(tài)的,充滿了令人厭惡的景象”[3]。然而麥克尤恩書寫邪惡并非為了讓人們心生厭惡和不安,而是通過描寫人性或社會扭曲來激發(fā)讀者對人性異化的思考。通過夸張、驚悚的寫作,麥克尤恩刻畫了一個畸變并被忽略的復雜世界,藉此向社會發(fā)出警示,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同時也要關注現(xiàn)代人的生存困境:孤獨、苦悶、恐懼等。
參考文獻
[1] 伊恩·麥克尤恩.水泥花園[M].馮濤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2] 張和龍.成長的迷誤——評麥克尤恩的長篇小說《水泥花園》[J].當代外國文學,2003(4):40-46.
[3] 尚必武.成長的不能承受之輕:麥克尤恩《水泥花園》的倫理意識與倫理選擇[J].外語教學,2014(7):71-74.
(責任編輯:劉士義)
A study on alienation in The Cement Garden by Ian McEwan
LI Na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shanNormalUniversity,AnshanLiaoning114007,China)
AbstractThe Cement Garden,Ian McEwan’s first novel,is a landmark in his creation.Many researchers study the novel from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such as allegory,ethics,theme and so 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ienation,the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 alienation and human’s self alienation in the novel to help read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urvival and spiritual crises discussed by Ian McEwan.
Key wordsIan McEwan;The Cement Garden;alienation
收稿日期2015-12-11
作者簡介李娜(1969-),女,遼寧海城人,鞍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
中圖分類號I56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篇號1008-2441(2016)01-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