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斷發(fā)展,跨文化交際日益增多,而英語在世界范圍內的通用交流地位已得到了確立,在進行中英方交流的過程中,由于交際雙方來自不同的國家,在文化、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很容易對對方的言語做出錯誤的判斷,造成跨文化交際失誤。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一門外語,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外語方面的跨文化意識,從而具備跨文化語用能力?;诖?,本文將以英語教學為例,在分析跨文化障礙產生原因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例,對新時期高校學生跨文化意識及跨文化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跨文化 語用能力 英語 培養(yǎng)
語言和文化互為載體和依托,關聯(lián)密切,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中,缺乏對相關文化的理解,顯然會隔斷二者的聯(lián)系,使得語言學習成為“無源之水”,所以,在當下的高校英語教學中,更應確保在對學生進行英語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更注重對其在外國文化方面的滲透,從而促使其跨文化交流意識及能力得到加強,這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對產生跨文化障礙原因的分析
文化產生于不同的背景,有著與之俱來的時限性、流動性及區(qū)域性等,具備了多樣化的特征,而語言則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到語言的表達方式、詞匯本身等,顧名思義,學習語言的過程即為了解文化的過程,隨著后續(xù)學習的深入,不同文化學習者就會遇到各自的障礙,如我國人總會帶有修飾性的詞形容某事,像她很矮,她很高,但是如果用英文表示即為She is short,She is tall,這種語氣顯然更顯得是在陳述事情本質狀態(tài),所以這種障礙的外在表現(xiàn)顯然無法用語言交流去避免,所以,了解其文化背景則顯得極其重要。
就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來看,不了解成語、俚語、固定短語等成為了學生產生跨文化障礙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因素和語境上下關系的缺乏等也會造成這一障礙。在一定程度上,社會文化對語言使用者的思維方式及表達能力有著制約影響,例如,對于長期生活在寒冷的北極圈里的愛斯基摩人而言,雪尤其重要,性命攸關,正是因為這一現(xiàn)象的存在,使得愛斯基摩人的語言中,分別命名了雪的各種形狀和環(huán)境,不同的雪竟然共計有著二十多個詞進行分別表達,如下著的雪、堆積的雪、石頭上的雪等等,而雪對于英國人而言是即為平常和無足輕重的,僅僅用一個snow對其進行表示,因為對英國人而言,不存在這種社會文化需要,而非英語這種語言沒有能力區(qū)分不同類型的雪。作為一個工業(yè)非常發(fā)達的國家,美國人的生活中離不開汽車,所以在指汽車的詞匯方面,美國英語中有著多達26個的詞,在此基礎上,并延伸出了很多汽車相關的詞語,相反的情況下,因為愛斯基摩人對于汽車并沒有過多的詞語進行表達,這與其不存在這種社會文化需要有關。說明社會成員與社會環(huán)境關系密切,這也決定了其文化傳統(tǒng)影響下的語言習慣等。
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語用能力的教學對策
1.注重背景文化知識的導入。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和掌握是語言教學的精華所在,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開展教學前,應當注重背景文化知識的導入,可讓學生先進性相關背景文化知識的學習,我們可以以一節(jié)與Christmas相關的課堂教學為例,在教學正式開始前,對于此節(jié)日的習俗和西方人怎樣慶祝等知識,讓學生可以自行了解一下,借此方式,使得學生在深入了解此方面的相關知識后,勢必會激發(fā)其探索興趣,會帶著問題和憧憬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不僅利于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也更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注重詞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和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而言,作為語言中最為活躍的部分,詞匯對于學習一門語言意義重大,其可反映人類社會文化生活,更是承載著一定的文化信息,如涉及到一些名著、寓言、神話等內容,對這些的了解,可豐富對詞匯的文化的理解,利于更深入去挖掘詞匯的內涵,如對于 to meet one's Waterloo 這一習語的學習,由于其與歷史有關,應當向學生講述拿破侖十九世紀初雄霸歐洲,卻于比利時的滑鐵盧戰(zhàn)敗,這一詞語是后人將其用來形容“慘遭失敗”的,使得學生知曉這里隱藏的故事等;再如按照我國人說話的習慣,在別人介紹妻子或丈夫時常說的這是我愛人,而用英語將其直譯過來是“This is my lover”,而在英語表達方面,lover這一詞匯表示“情人”或“相愛的人”,不具備法律內涵,僅有感情含義,應注意使用不當會引起誤解,教師應提醒學生摒棄望文生義的做法,轉而在對詞匯意義準確掌握的前提下,對其隱含的文化因素進行挖掘,從而真正意義上知曉其中的文化內涵及對應用法等。
3.閱讀教學中拓展知識面,感受文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因為教材中的課文涉及到了豐富的題材和體裁,更是兼具了節(jié)日風俗、飲食習慣等眾多方面,基于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帶學生去對課文的文化背景等進行深度挖掘,拓寬學生知識面,使其能生深入了解母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的內涵,使得文化差異在對比學習中體現(xiàn)出來,如在Book 5Module 3 閱讀課的教學方面,為便于學生深入挖掘課文內涵,應讓學生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查找《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方面的資料,借助此方式,學生可對作者的主要作品、生平等進行了解,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也更能對西方文化知識形成較深入的了解,使其感受和感知文化。
4.注重口語教學的實效性。綜合當前的高校英語教材來看,其中涉及到的交際項目及交際場景較多,而這也正是高校學生未來畢業(yè)就業(yè)方面的所需,基于此,在教學方面,我們可對其進行篩選、照搬乃至是重組,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口語教學情景的有效創(chuàng)設,教師應及時介紹相關文化得背景知識,諸如涉及到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借助此形式,形成了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有效了解,通過情景交際去提高其對語言的應用能力,顯然有利于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實施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圖片、幻燈片、電影等直觀教具,專門介紹社會習俗、風土人情的紀錄電影等,倍受學生歡迎,可借助此方式去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語用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高校外語教學中,基于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語用能力方面的考慮,需要注重口語教學的實效性、并注重在閱讀教學中拓展知識面,感受文化等等,借助著一系列形式去完善高校外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等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其更能適應用外語進行跨文化語言交流方面的運用,真正意義上提高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
參考文獻:
[1]江琳.淺析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J].校園英語旬刊,2014(19).
[2]金蘭蘭.淺談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2010(16):153-153.
[3]王檸.淺析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6):180-181.
[4]張云鶴.淺談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yǎng)和應用[J].北方文學旬刊,2012(11):174-174.
[5]謝文玉.淺談交際策略、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其與外語教學的關系[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01):30-33.
作者簡介:朱恩良(1980-),男,漢族,貴州盤縣人,本科,六盤水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