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亮
(山東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2)
輔導員談心工作“4Q”策略
綦亮
(山東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250012)
輔導員的職業(yè)能力特征包括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教育引導能力。談心談話正是輔導員彰顯此方面職業(yè)能力的典型手段和常用方式?;谘芯楷F(xiàn)狀而提出的輔導員談心工作“4Q”策略,有助于獲取更好的談心效果,實現(xiàn)更好的教育引導。
輔導員談心工作助其自助
目前有研究表明,輔導員談心工作既要講原則,又需要講方式與方法。原則方面,如對事不對人[1]的原則,平等與尊重、有備而談、內容保密及給出建議的原則[2][3],把握嚴與愛的分寸,重視網絡教育及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原則等[4];方式方法方面,不但應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使談心具有啟發(fā)性[5],而且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合理運用語言藝術,如親切委婉型適用于膽小抑郁的學生,嚴肅懇切型適用于自律性較差的學生,迂回包抄型適用于個性獨立、思維活躍的學生等[6]。除此以外,找準談話時機和場合、確定談話的針對性及注意談心效果的反饋等,也是談心工作應注意的方面[7]。
輔導員談心工作“4Q”策略包括“自助自主”啟(Qi)指數(shù)、“接傾共引”清(Qing)思路、“危機預案”?。≦ia)保護及“知行合一”勤(Qin)督促四個部分。其中,第一個Q是初始環(huán)節(jié),啟示談心難度,不可或缺;第二個Q是中間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核心作用,承前啟后;后面兩個Q是后續(xù)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有效保障,按需選擇。
(一)“自助自主”啟(Qi)指數(shù)
若學生不接招,即便輔導員具備再強的談心能力,也將無用武之地。所以說,談心工作不能缺少學生的認可和參與。把學生的認可和參與程度稱做談心親和指數(shù)Y,主要受自助指標X和自主指標a兩個維度的影響,呈現(xiàn)出指數(shù)函數(shù)Y=ax的性質: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助意識,且能夠主動成為談心對象,談心親和指數(shù)相對而言最高;相反,學生缺少自助意識,被別人硬推到輔導員面前,談心親和指數(shù)相對而言最低。遇到談心親和指數(shù)低的學生,輔導員往往需要在了解表現(xiàn)、洞悉成因及探求心理等環(huán)節(jié)花費大量精力,使得談心工作事倍功半。假如學生存在心理疾病的病史并有意隱瞞,談心更容易變?yōu)橥絼?,起不到實質作用。因此,通過對自助、自主兩個維度的判斷,可以實現(xiàn)對其談心親和指數(shù)的預估,從而得到談心難度、談心成功率等方面的啟示。
例如,學生甲和學生乙都出現(xiàn)了多門成績不及格的現(xiàn)象。學生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主動約談輔導員,反饋了學習背景、文化差異等現(xiàn)實困難,總結出自控力不足、未能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方式等主觀原因;學生乙得知輔導員要跟其約談后,則是消極回避、搪塞拖延,最終在舍友的陪同下來到輔導員面前。對于談心親和指數(shù)高的學生甲,輔導員很方便為其提供建議和幫助,談心難度低,成功率高。而對于談心親和指數(shù)低的學生乙,輔導員即便痛陳利弊也多會遭遇置若罔聞或者無動于衷的反應,談心難度高,成功率低。
(二)“接傾共引”淸(Qing)思路
傾聽、接納、共情及引導是外理不良情緒的四步法。將其與輔導員談心工作結合起來,有必要將接納調整為第一步。接納、傾聽、共情及引導的談心思路,不但可以消除輔導員自身的不良情緒,還可以降低定勢思維或投射作用等主觀行為的影響。
例如,學生丙因評獎評優(yōu)落選事宜,前來找輔導員交談。如果學生還未說話,輔導員已經將其判定為“這個學生是來攻擊評比辦法或者說挑戰(zhàn)權威的”,屬于定勢思維。輔導員應當耐心聽完學生的訴求,也許學生本意并不是變更結果,而是提出建設性意見。即便學生確實是來質疑規(guī)則的,輔導員也不應給予“簡單粗暴式”的抨擊和批評。完全不傾聽學生說辭的心態(tài),更易導致各執(zhí)己見的僵持局面?!霸u比辦法我已在班會中提前說明,評比過程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公開、公平、公正,沒能獲選的結果不代表不優(yōu)秀,而是相比于更優(yōu)秀而言,你還有進步的空間……為什么還是有學生考慮問題如此片面?就不能考慮一下其他人的立場?”出現(xiàn)類似抱怨的情形,說明輔導員受到了投射作用的影響,把自己為人外世的原則、做法乃至觀點,都投射到學生身上,認為理當如此,不應存在異議。
由此可見,談心時清楚地運用“接傾共引”的思路確有必要。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接納應是無條件的接納,而不是絕對的接納。絕對的接納是對學生負面情緒及不合理行為的接納,要對其訴求結果進行作答。無條件的接納則是對學生行為解釋的接納,需對行動本身做出回應。也就是說,輔導員應當接納還不成熟、還不理智的他,而不是接納他的負面情緒及不合理行為;應當接納前來訴求的他,而不是接納他的錯誤邏輯或者非分請求。畢竟無論學生的想法有多么不成熟,輔導員都不應排斥,正是需要引導教育的內容。而學生主動進行咨詢和交流的行為本身,無疑是對輔導員權威的認可,更是對輔導員信任的表達。
所以說,沒有無條件的接納,就做不到很好的傾聽,共情和引導也就無從談起。即便最后得到的結論沒有偏差,學生也很難心悅誠服。與此相反,做到了無條件接納,傾聽到位,共情真誠,引導教育水到渠成。因此可以理解為,只有輔導員無條件接納了學生,學生才能接納輔導員,并進一步聽取其意見和建議。引導環(huán)節(jié)中,輔導員還可以分為兩步操作:第一步,先提示學生運用由此及彼及換位思考的方式,辨識不合理信念,得出正確結論“目前階段自身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包括合理看待成敗得失,學會控制負面情緒,掌握提出可行性建議的能力等”;第二步,鼓勵其探索身邊的榜樣,找到理性信念的支持,并配以朋輩輔導的方式。
(三)“危機預案”?。≦ia)保護
談心內容中一旦出現(xiàn)風險信息,輔導員應及時識別、評估并做出應對。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慮,除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備外,還可以主動聯(lián)系相關部門,獲取支持與協(xié)助。例如,若發(fā)現(xiàn)學生有過激的傾向,談心后可聯(lián)系學校宣傳部門,共同做好網絡輿情預案;若發(fā)現(xiàn)學生有心理疾病的癥狀或者征兆,談心后可聯(lián)系學校心理咨詢部門,共同做好心理危機預案。
談心內容若涉及個人隱私,或學生本人表示出不想讓更多人知曉的想法,輔導員應予以理解和尊重。在需要通過班干部或者舍友輔助展開工作的時候,應強調不宜擴大知悉范圍和不宜對外公開的保密原則。若涉及危機預案的情形,更應注重方式與方法的恰當性。
(四)“知行合一”勤(Qin)督促
談心工作有助于讓學生認清現(xiàn)狀、找出原因,有助于指導學生制定相應的行動方案。然而就學生本人而言,僅限于認知層面。只有與實踐行動相結合,才能收獲既定目標。對于眼高手低、缺乏行動力及意志不夠堅定的學生,輔導員不能把談心工作理解為一蹴而就型,而應當是間歇持續(xù)型。
例如,學生丁癡迷網絡游戲,成績受到了影響。通過輔導員的談心,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丁能意識到身外困境的現(xiàn)狀,也表達了努力改變的意愿,但之后的行動卻屢現(xiàn)反復、不見效果。
能否最終戒掉網癮,學生本人的信念起決定作用。輔導員適時勤加督促則可以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畏難心理,容易動搖學生的信心,令任務中止甚至失敗。輔導員可以把類似信息傳遞給學生,并不斷鼓勵和重復:第一,應將大目標落實為小步驟,腳踏實地、步步為營;第二,困難是客觀存在的,遇到困難是必然的,我們既不能忽視,又不能退縮,更不能逃避,應當學著勇敢面對、與其共外;第三,不要刻意強調一時的感受,只要按照計劃堅持去做,假以時日,一定可以從目標的不斷完成中體驗變化、收獲成長。
輔導員談心工作“4Q”策略,是一種以信任接納為前提,以語言表達為基礎,以教育引導為宗旨的談心策略。借鑒建立關系、引入共情[8]及鼓勵與重復[2]等心理咨詢技術[9-11],秉承了助其自助的工作理念,可應用在學業(yè)指導、職業(yè)指導、黨團建設和班級管理等方面。同時應注意到,該策略目前還不完善,存在一定的適用性和局限性。沒有萬能的談心策略,只有輔導員永不止步的探索與實踐。
[1]齊磊,楊凱,徐勝君.淺析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的常見誤區(qū)[J].遼寧教育,2014(9):26-27.
[2]黃金飛.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的實踐與發(fā)展研究[J].文教資料,2014(11):106-108.
[3]張春偉.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實踐與研究[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5):684-686.
[4]李艷,盛義保,夏富生.關于高校學生輔導員開展系統(tǒng)談心工作的思考[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8,10(2):64-66.
[5]周玉梅.輔導員工作中的談心藝術[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20):44-45.
[6]丁明霞.高校輔導員談話藝術嘆息[J].科技資訊,2007(16):153-154.
[7]孫紅霞.大學輔導員談心的藝術[J].科技資訊,2007(28):125-126.
[8]裴麗.高校輔導員談心工作之我見[J].科技風,2015(1):239.
[9]虞安驥,胡麗華.淺析高校輔導員如何將談心——談話技術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J].青春歲月,2014(17):92-93.
[10]張珊珊.心理咨詢技能在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中的應用[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1(15):124-126.
[11]馮萍.心理咨詢在高校師生談心活動中的運用[J].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