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勝
(揚州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探究
焦海勝
(揚州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游戲作為娛樂活動,在教育教學中有著獨特的價值。但由于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單調(diào)、重復,教學方式缺乏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和簡單化,使得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低效。在語文游戲化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能使語文教學更生動形象,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競爭性的游戲,增強課堂趣味性;信息化技術(shù)創(chuàng)設(shè)游戲情境,提高課堂效率。語文游戲化教學使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學習,寓學習于游戲。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游戲精神
《教育大辭典》中對游戲的定義如下:“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的社會性活動氣[1]。
荷蘭學者胡伊青加對游戲的描述是:“游戲是在某一固定的時空范圍內(nèi)進行的一種自愿活動或消遣,其規(guī)則是學習者自由接受的,但有絕對的約束力,游戲以自身為目的又伴有緊張、愉快的情感和‘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識?!保?]
根據(jù)《小學語文》課程目標將游戲與教學活動相結(jié)合,經(jīng)過游戲加工的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游戲具有較大的教育價值,不論在學術(shù)界還是教育界,游戲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實現(xiàn)快樂游戲與語文教學的有效統(tǒng)一。
1.教學目標單調(diào)、重復。
教學目標規(guī)定了的教學內(nèi)容、重難點等,一節(jié)課必須圍繞著教學目標開展活動。然而現(xiàn)在課堂片面追求課堂效率,教學目標定位在記憶、判斷等最低層次。不關(guān)心學生是否健康成長,不在乎孩子們生活得是否快樂[3]。有些老師上課面面俱到,字詞、段意無一疏漏,但是根本看不到教學重難點,而產(chǎn)生低效勞動。
案例1:蘇教版小學語文2年級上冊《云房子》。
教師:“同學們,雨都停了,烏云也散開了,太陽公公露出了半邊笑臉,一切都顯得那么美好,這時候,誰來湊熱鬧了呀?”(老師邊說邊在黑板上貼畫有白云、藍天和太陽公公的圖片。)
學生:“小鳥”。教師拿起小鳥頭飾給學生戴上。
“可愛的小鳥們,看到些白白的云朵,誰來說說你想干什么呢?”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造漂亮的云房子,好不好呀?”
“來,伸出我們的雙手,一起造房子吧(師示范造房子,生跟著動作),先捧一朵白云鋪地板,鋪得整齊些,再來建造四周高高的墻,開一扇門,再開一扇美麗的窗戶,屋頂夠不到吧,可以跳起來”。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做“徹墻、鋪地板、蓋屋頂”的動作。漂亮的云房子蓋好后,老師讓學生像小鳥一樣飛起來,唱著《快樂的小鳥》的歌曲。
案例分析:我們常說“教學就像是游戲”,并不是說只注重游戲而忽視教學目標,課堂中的游戲并不是只讓學生感覺到好玩,而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游戲的引入要圍繞教學目的、重難點展開。上面的案例中,教師片面追求形式多樣化,注重課堂熱鬧??此普n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很快樂學習,但是未能達到本節(jié)課的重點目標,快樂浮于表面,是教師對游戲化教學的誤解。
2.教學方式缺乏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雅斯貝爾斯在分析教育本質(zhì)時指出:“真正的教育決不允許死記硬背,也從不奢望每個人都能成為有真知灼見、深謀遠慮的思想家,教育的過程是讓受教育者在實踐中自我練習、自我學習和成長,而實踐的特性是自由游戲和不斷嘗試?!保?]現(xiàn)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大多采用教授法,缺乏創(chuàng)造性。教師挖掘教材的能力不能滿足孩子的愿望。課堂上,教師要注重灌輸,照本宣科,孩子們失去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滿腹疑惑得不到解答,禁錮他們的思想,導致學生厭倦課堂、反感教學、討厭教師。
案例2: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師:今天我們學一首李白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好,請你來讀一讀題目,讀的時候注意“鶴”、“浩”的發(fā)音。
教師:讀完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誰來說一說“之”、“廣陵”什么意思?
生:之是到的意思。廣陵是揚州。
教師:很好,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檢查讀、賽讀。
教師:詩人是否在揚州呢?你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一二行詩并點評)
教師:長江是否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呢?李白怎么只看見“孤帆”?(教師引導學生讀第三四句詩,學生互評。教師讓學生反復誦讀,把字音讀準確。)
對教案的分析:黃鶴樓是著名景點之一,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生活實際,通過想象理解詩的意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反復朗讀,學生搖頭晃腦仿佛進入情景,實際上本本不知道詩人想表達什么情感。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可以通過圖片、ppt等方式讓學生更容易進入情景。也可以通過配樂讓學生朗讀,啟發(fā)學生想象。課的結(jié)尾可以通過讓學生扮演詩人和孟浩然的角色,體會送別不舍之情。扮演角色的游戲教學可以讓學生更真切地體會到詩人的情感,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提高。
3.教學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和簡單化。
在教學中,某些老師以知識掌握和技能為學生的終極評價。教學視頻或者教案中可以看到教師評價過于單一和敷衍。例如“你真棒”、“表現(xiàn)很好”等,教師的評價趨于平常,學生得不到任何激勵和鼓勵。受到功利主義評價的影響,無法關(guān)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心理特征,從而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評價是課堂教學的直接反映,但是教師往往忽視過程只看重結(jié)果。在這種缺乏公平的評價方式下,學生難以挖掘自己的潛能,所有的優(yōu)點和特長都被忽視。
1.角色扮演更生動形象,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都希望有一個自己的舞臺展示自己,通過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設(shè)計,使學生的潛能得以挖掘。小學語文課本中很多課文很有趣,可以通過游戲,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并體會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帶上道具扮演青蛙媽媽,學生則扮演小蝌蚪。教師扮演青蛙蹦蹦跳跳地前進,小朋友們則扮演長著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找媽媽時,發(fā)現(xiàn)自己長出了大眼睛、綠衣裳、四條腿、白肚皮。通過游戲,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了青蛙的外形,體會到小蝌蚪為什么要找媽媽,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積累,感情的升華。
2.創(chuàng)造競爭性的游戲,增強課堂趣味性。
陶行知先生說:“小孩的體力和心理都需要適當?shù)臓I養(yǎng),有了適當?shù)臓I養(yǎng),才能發(fā)揮髙度的創(chuàng)造力,否則創(chuàng)造力就會被削弱甚至夭折?!保?]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特別強,因此游戲不僅要有競爭性而且要有趣味性。過一段時間語文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接龍比賽等活動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多方面地展示自己,使學生得到進步和提高。
比如,高年級學生可以開展成語接龍比賽,教師首先說出一個學過的成語,學生根據(jù)老師成語的最后的一個字的同音或同字的另一個成語。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說出所學過的成語,還能打破思維的局限說出新穎的成語,因而,更有利于成語的積累。通過猜謎,益智游戲使語文教學更充滿樂趣。
3.信息化技術(shù)創(chuàng)設(shè)游戲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逼真的游戲情境創(chuàng)設(shè)更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游戲角色,容易掌握教學內(nèi)容。隨著網(wǎng)絡(luò)信息技術(shù)的迅速發(fā)展,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可以與多媒體設(shè)備有效結(jié)合。和傳統(tǒng)教學相比,現(xiàn)代教學媒體給學生在視覺、聽覺上帶來沖擊,讓學生更生動形象地理解學習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為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帶來方便。
總之,游戲?qū)W生的學習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游戲過程中更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nèi)容,鞏固已掌握的知識,體驗人際交往。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還是起步階段。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正確地處理游戲與教學之間的關(guān)系,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使游戲促進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快樂成長。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二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1.
[2]胡伊青加,著.成窮,譯.人:游戲者[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34—35.
[3]鄧海萍.教學游戲的結(jié)構(gòu)[J].幼兒教育,1922(10):5.
[4]雅斯貝雅斯,著.部進,譯.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1:30.
[5]孫云曉.玩也是學習[J].中國教育報,199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