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杰
(河南科技學院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劉曉杰
(河南科技學院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中國夢”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與大學生理想信念存在內(nèi)在的關聯(lián)和一致性。用“中國夢”緩解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存在的突出問題,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將為實現(xiàn)大學生個人夢想和“中國夢”開辟嶄新的路徑。
中國夢;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當前,伴隨著社會體制轉型,社會思潮變得愈發(fā)多元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正在無可避免地經(jīng)歷躁動和變遷。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和未來的希望,其所肩負的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大歷史使命,決定了他們的理想信念必須由一種黨和人民共同認可的理想來引領和指導?!爸袊鴫簟笔橇暯娇倳浧鹾先珖嗣裥穆曁岢龅囊环N共同理想,既富有時代性,又富有科學性。它為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補充了新元素,注入了新內(nèi)容,提供了新契機,用“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已然成為一種歷史的潮流,對其開展研究正逢其時。
“中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的。他將“中國夢”的內(nèi)涵簡單概括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盵1]?!爸袊鴫簟奔狭藝?、民族、社會三個層次,集中體現(xiàn)了國家、民族、人民夢想的高度統(tǒng)一。“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2]。
“中國夢”是在發(fā)展進入攻堅期、改革進入深水區(qū)的關鍵時刻提出的,其主要特征包括:“中國夢”萌發(fā)、形成的大背景是我國積貧積弱、落后挨打的恥辱近代史,因此“中國夢”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中國夢”不是某一個階層、某一個群體的夢想,而是匯集了全民族的夢,“家夢”構成了“國家夢”,“個人夢”匯集成了“集體夢”,不同個體、不同階層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過程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因此“中國夢”體現(xiàn)了廣泛的民族共識;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兒女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這又決定了“中國夢”集中體現(xiàn)著一種堅定的民族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種有意識的活動,是一種基于當下、面向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其基本特質(zhì)就在于對未來的指向性和對現(xiàn)實的否定性[3]。在大學生改造客觀世界和自身主觀世界的過程中,理想信念為他們提供了動力源泉,指引了奮斗目標,提高了精神境界?!爸袊鴫簟笔且环N精神現(xiàn)象、一種向往追求,其歸根結底還是人民的夢想,作為社會中具有高知識水平的大學生也應有屬于自己的夢想,這種夢想也是一種理想信念,所以,“中國夢”與大學生理想信念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
兩者又相輔相成,互為統(tǒng)一。一方面,“中國夢”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每一個大學生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大學生的命運與“中國夢”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另一方面,大學生又是“中國夢”的踐行者、實踐主體,大學生個人夢想的實現(xiàn)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夢”的實現(xiàn)。
另外,“中國夢”是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與中國當代實際相結合的產(chǎn)物,體現(xiàn)了時代性、民族性的有機統(tǒng)一,其所體現(xiàn)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與每一位大學生所應具有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經(jīng)緯度”上也是保持一致的。
3.1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呈現(xiàn)的特點
利益格局調(diào)整、多元文化沖擊所帶來的“不穩(wěn)定”給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也呈現(xiàn)出了一些新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為:
一是物質(zhì)傾向明顯。市場經(jīng)濟所倡導的利益最大化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大變化,也使大學生把理想信念的層次從理想主義轉向物質(zhì)主義、實用主義。理想信念的選擇更加從自身角度出發(fā),追求現(xiàn)實功利,追求實惠,集體利益面前更加注重的是個人利益的選擇。
二是多元方向發(fā)展。伴隨社會分工與協(xié)作結構的日益多元化傾向,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也面臨著多重抉擇,崇高與低俗、堅定與彷徨、忠誠與虛假等,相互交織、分化明顯。
三是模糊弱化趨向。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和多元文化的融入,大學生在面臨未來時愈發(fā)顯得猶豫彷徨,沒有明確清晰的目標和為之奮斗的內(nèi)在動力,理想信念模糊、弱化的趨勢較為明顯。
3.2當前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是理想信念缺失。西方思潮的涌入、網(wǎng)絡技術的突飛猛進、社會體制的轉型等多重原因使得大學生理想信念極為不穩(wěn)定甚至存在缺失現(xiàn)象。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他們涉世未深,理想信念尚未成熟定型,在對待一些問題時是非分辨不清,在對待未來時又缺乏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信仰,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迷茫和無助。部分學生甚至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夢想,甘愿隨波逐流、任意平生,缺乏對理想和信念最基本的態(tài)度,缺乏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思想和信念基礎。
二是理想信念低俗。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jīng)濟推崇的自由競爭和自主經(jīng)營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國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價值。“個人利益至上”開始使部分人舍棄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樂此不疲地圍繞著名、權、利打轉轉,專注于能夠獲得什么利益、如何使利益最大化、取得什么樣的地位等等。大學生作為一個社會群體也不可避免地經(jīng)受著市場經(jīng)濟帶來的影響,部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也趨向個人主義、走向低俗化。有的大學生認為“理想”就是有利才想,“前途”就是有錢才圖,房子、車子、票子才是他們的最高追求[4],除了這些,絲毫不為國家、民族、集體的利益所動。有的學生甚至急功近利到唯利是圖的地步,目前部分高校大學生存在的道德失范現(xiàn)象就是很好的例證。
三是理想信念功利化。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使得資源在各部門流通,大學生作為人才資源也必然是要被配置的。大學生畢業(yè)謀求更好的生活和生存條件本無可厚非,這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種必然。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和待遇,不斷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變換自己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追求,這在某種程度上異化了學生為學的實際意義,學習的專業(yè)性和務實性也大打折扣?!敖裉爝^級、明天考證”完全是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為自己獲得理想工作和社會地位增加一個砝碼,全然沒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理念。學習的中心不是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而是單純的“求生”工具,這樣的邏輯使得大學生很少思考讀書的目的,缺乏人生目標的定位。另外,在就業(yè)選擇上大學生也變得更加功利化,他們的職業(yè)理想開始更多考慮個人的發(fā)展和現(xiàn)實利益,必要的文化和道德約束逐漸缺失,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泛濫[5]。
4.1“中國夢”以歷史文化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
“中國夢”的實質(zhì)蘊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它的具體實現(xiàn)形式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6]。“中國夢”的提出基于近代以來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民不聊生的歷史。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個人的前途命運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大學生作為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理應承擔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和復興中華民族的的偉大歷史使命。通過“中國夢”的引領和教育,大學生會加深對中國歷史的了解,能夠深刻理解自己與祖國命運的息息相關,從而樹立為中華民族復興和崛起而奮斗的理想信念。同時,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未被割斷的連續(xù)性文明,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能夠喚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強大學生對民族、文化強烈的歸屬感、尊重感、認同感,引起大學生對于自身歷史使命、社會責任的清晰認識?!爸袊鴫簟闭且灾袊臍v史文化引領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推動大學生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培育和形成。
4.2“中國夢”以創(chuàng)新智識為大學生提供新思想、新觀點
“中國夢”是一個“求同存異”的夢想,其構建并不否定利益沖突的存在。不同個體、不同群體以及不同階層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和表達,適度范圍的矛盾可以更加激發(fā)社會創(chuàng)新的動力。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其前提是個人具有獨特性、獨立性、獨創(chuàng)性,大學生也是一個具有個性的群體,他們的頭腦中也有各式各樣的夢想表達。尊重差異,容納小夢,構筑大夢是“中國夢”的內(nèi)涵所在?!爸袊鴫簟钡膽兄x就是鼓勵青年學生不斷實現(xiàn)自己的個人夢想,通過實現(xiàn)個人夢想的聚集效應,最終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容納個性的存在,容納小夢的實現(xiàn)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處事態(tài)度。習近平總書記在有關“中國夢”論述中,講到要讓“全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這充分表明了國家重視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從“中國夢”與“個人夢”辯證關系的角度來說,“中國夢”為大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努力擁有自己的理想和觀點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行為習慣提供了一個更加包容、更富彈性的環(huán)境和氛圍。
4.3“中國夢”發(fā)展豐富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體系
“中國夢”的提出進一步鞏固了我國主流價值觀陣地,為培育有理想信念的新時代大學生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7]。首先,“中國夢”的本質(zhì)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這從理論內(nèi)容上發(fā)展豐富了理想信念的教育體系。其次,“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需要當代大學生具有強大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以中國道路、理論、制度體系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發(fā)展,為其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精神支撐。另外,“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形成的,五千多年的發(fā)展歷程,培育了中國人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大學生血氣方剛,對國家和中華民族具有高度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以“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的民族精神能夠促進大學生遠大理想信念的養(yǎng)成。時代精神是體現(xiàn)民族特質(zhì),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觀念以及社會風貌的總和。改革創(chuàng)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進步的靈魂。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以時代精神為保障,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爸袊鴫簟钡膶崿F(xiàn)過程也就是社會改革創(chuàng)新的過程,從實現(xiàn)路徑來看,改革創(chuàng)新為“中國夢”提供了精神動力,同時“中國夢”也為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加包容的社會環(huán)境和氛圍。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夢”為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基礎,為大學生樹立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基礎。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也就是大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也是大學生實現(xiàn)自己理想信念的過程。中國精神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財富,它激勵著中國人民攻堅克難、奮勇爭先,這也為大學生樹立了榜樣,從而推動大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理想信念,這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積蓄了榜樣力量、獲取了實踐路徑。
大學時代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理想信念成熟穩(wěn)定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關乎大學生人生、前途的長遠發(fā)展。“中國夢”構成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在于“中國夢”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更加形象、通俗、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了出來,更在于中國夢與大學生理想信念具有內(nèi)在的一致性,“中國夢”為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引領教育提供了寶貴契機。只要大學生能夠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敢于擔當,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積極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主動將個人發(fā)展同祖國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就能夠?qū)崿F(xiàn)個人的夢想和“中國夢”。
(責任編輯 楊文忠)
[1] 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1).
[2] 習近平.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xù)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29(1).
[3] 柯羽.回歸生活世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視角[J].中國青年研究,2012(07):104-106.
[4] 張艷新,武慧娟.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2):142-144.
[5] 張紅寧.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研究[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1(04):153.
[6] 龐桂甲.淺析以“中國夢”統(tǒng)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05):66-69.
[7] 袁愛媛.中國夢境遇下的大學生價值觀培育[J].青年與社會,2013(06):22-23.
Ideal Belief Education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China Dream" Horizon
LIU Xiao-jie
(School of Marxism Education,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453003, China)
"China Drea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ts inherent relevance and consistency with the ideals and beliefs Students. With "China Dream" to ease the current outstanding problems ideals and beliefs of college students exist, leading the Faith - ide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will realize a personal dream and "China Dream" opened up a new path.
"China Dream"; College Students; Ideal Belief Education
G641
A
1008–2093(2016)04–0026–03
2016-05-27
河南省教育廳2015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新時期師范生師德教育探索與實踐”(2015-JSJYYB-059)
劉曉杰(1982―),男,河南安陽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