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秀
(江蘇第二師范大學運河分院,江蘇邳州221300)
?
《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的對比研究
薛文秀
(江蘇第二師范大學運河分院,江蘇邳州221300)
摘要:《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可分為巾幗英雄、反面女性、貞潔烈女以及年長老婦等四個方面,從創(chuàng)作的時代、思維受到的影響及作者的女性觀等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呈現(xiàn)的差異及其原因。
關鍵詞:水滸傳;三國演義;巾幗英雄;女性觀
《水滸傳》與《三國演義》均屬我國四大古典名著,兩部文學作品均對男性魅力進行了充分展現(xiàn)。細細品之,二者仍然有較多區(qū)別,主要在于《水滸傳》詮釋的主要是綠林好漢的江湖義氣,《三國演義》呈現(xiàn)的則是國家意義上的文臣武將。雖然兩部巨著均以描述男性形象為主,但也適度描述了一些女性人物形象。為深入地對《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兩部古典文學巨著進行分析,選擇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作為對比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一、《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的整體比較
細讀兩部巨著,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水滸傳》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反面的,而《三國演義》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正面的。
《水滸傳》中塑造了一些淫娃蕩婦女性形象,她們大都是市井小民,是男人闖禍的根源。這些女性或迫使男人落草為寇,或害男人失去性命。粗略統(tǒng)計,《水滸傳》中一共塑造有70多名女性,正面形象有林沖妻子、扈三娘、顧大嫂、孫二娘等;反面女性形象有王婆、閻婆惜、潘金蓮及盧俊義妻子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介于正反兩面之間的女性。《水滸傳》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北宋末年的階級矛盾和社會生活。
而《三國演義》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大都是烈女節(jié)婦,她們大都淪為男人的政治工具,亦或是為男人的政治斗爭服務,她們或堅定勇敢,或賢德剛烈。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這些女性長期受到儒家“三從四德、相夫教子”思想的影響。她們在權勢面前毫不畏懼,部分女性還為了大義心甘情愿的自我犧牲,諸如貂蟬和徐庶的母親等?!度龂萘x》中的女性形象充分體現(xiàn)出古代女性的聰明才智。毛澤東在對《三國演義》評論時就曾對諸葛亮的夫人有過很多褒贊。
二、《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的具體比較
對《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進行對比研究,可以歸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巾幗英雄
談到巾幗英雄,這一點在《水滸傳》中體現(xiàn)的更為明顯,《三國演義》中塑造的較為隱性?!端疂G傳》中顧大嫂、孫二娘及扈三娘可以歸入此類;《三國演義》中祝融夫人及孫尚香也可歸入此類。這些女性身上存在一個共同點:性格十分豪爽,絲毫沒有小女人的扭捏氣質?!端疂G傳》中顧大嫂、孫二娘及扈三娘自不必說,《三國演義》中的孫尚香和祝融夫人也非常了得。孫尚香自幼習武,在當時社會她應屬于另類,不過孫尚香本人卻并不以此為奇。與丈夫劉備相比,孫尚香則更顯英雄氣魄。例如,劉備即將要離開東吳時,孫尚香憑一己之力就為其化解危機。祝融夫人隨夫出戰(zhàn)也毫不畏懼。雖然兩部巨著中巾幗英雄形象的性格相若,不過歷史對于他們的評價卻有所區(qū)別。對《三國演義》中的孫尚香和祝融夫人,歷史對于他們的評價大多是褒獎,認為她們是成功男人后面的女人。而對《水滸傳》中的扈三娘、孫二娘及顧大嫂,歷史則將她們稱之為站在男人身前的女人,不符合禮教,純屬悍婦。筆者以為,這些巾幗英雄本質上并無任何區(qū)別,僅僅只是因為她們生活態(tài)度存在不同罷了。祝融夫人和孫尚香在婚后選擇安心做賢妻良母,隱藏自己的真性情,而梁山三位女英雄選擇繼續(xù)以真性情面對生活,僅此而已。
(二)反面女性
《水滸傳》中狠毒丑陋的女性形象不乏其人,也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心腸歹毒的美艷蕩婦潘巧云、潘金蓮等。即使是對顧大嫂和孫二娘這樣的巾幗英雄也被描述成了手段殘忍、面目可憎的母夜叉。潘巧云與和尚裴如海通奸之后,卻反過來誣告石秀;閻婆惜與張文遠勾勾搭搭,卻反過來對宋江進行訛詐;潘金蓮則更為可惡,因與西門慶通奸而毒死武大郎。《水滸傳》中的這些女性形象雖然擁有艷麗的外表,但其內心卻非常惡毒、淫蕩,“美”而不“好”?!度龂萘x》中雖然也塑造了部分反面女性形象,不過其數(shù)量和表現(xiàn)均相對較少。而且大都是為了爭奪權力和政治地位進而產生嫉妒或斗爭,并未涉及任何淫穢之事。例如,劉表之妻蔡氏是《三國演義》中典型的壞女人,在劉備和劉表說話的時候,她附耳偷聽,并極力挑撥劉備和劉表之間的關系。此外,劉表之妻蔡氏還幾度迫害劉備,排擠劉琦。后又偽造詔書讓劉琮成為后主,投降曹操等。蔡氏之所以會做出這一系列惡行,其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兒子劉琮繼位,避免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而書中對于云英及李春香與他人私通之事,也僅僅只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并未作出過多贅述?!度龂萘x》中刻畫反面女性形象的時候,并未對其進行刻意丑化,也沒有對其進行更為惡俗的描述??偠灾c《水滸傳》相比,《三國演義》更為注重塑造好女人形象,這一點與《水滸傳》有很大不同。
(三)貞潔烈女
這里所說的貞潔烈女主要是指那些愛自己丈夫,并且愿意為之犧牲一切的女性。對于此類女性,《水滸傳》中典型的當屬不畏強權的林沖妻子,《三國演義》中當屬劉諶之妻和投井自殺的糜夫人。三位女性的共同特點是:善良、溫和,對自己的丈夫有著無限的愛戀。這三位女性是典型的好妻子形象,她們悉心照顧丈夫的起居生活,為人處事處處為自己的丈夫著想。在丈夫遇到危機時也甘愿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端疂G傳》中的林沖之妻,當林沖被發(fā)配之后,她說一定要等自己的夫君回來,可謂是不離不棄。在林沖離開的歲月里,她不畏強權,與高衙內進行抗爭,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林沖的名聲?!度龂萘x》中的劉諶之妻,當劉諶決定以死殉國后她毅然作出殉夫的決定,最后劉諶殺子割妻頭自刎以殉國。而糜夫人在長坂坡之戰(zhàn)時,劉備大軍被打的潰不成軍,為保護劉備的兒子阿斗,糜夫人讓趙云先帶阿斗離去,為不讓自己成為丈夫的拖累,她也毫不猶豫地投井自殺。對于上述三位女性,可以說她們都是偉大的。
劉諶之妻、林沖妻子和糜夫人都愿意為了自己的丈夫奉獻一切,她們都是非常有節(jié)氣的傳奇女性。不過她們所作出的奉獻在丈夫的眼中其價值又有很多不同。例如,當糜夫人投井自殺后,趙云殺出重圍帶阿斗去面見劉備,書中后面絲毫沒有提及糜夫人。林沖之妻則不同,當林沖得知妻子自縊身亡后,內心非常痛苦,并揚言要殺死高衙內為自己的妻子報仇。從這一點來看,林沖之妻是幸福的,她的付出得到了回報。而糜夫人僅僅只有一顆愛丈夫的心,但是其丈夫卻未必那么愛她。
(四)年長老婦
《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中對年長老婦的形象也著墨不少。如《水滸傳》中的王婆,《三國演義》中徐庶之母。對于王婆,世人大都認為其較為卑鄙,是一個典型的小市民形象,缺乏是非觀念。徐庶之母則大都認為其忠義,擁有是非觀念。但不論如何,她們均是封建社會統(tǒng)治下的市民形象。徐庶之母是一個非常有是非觀念和正義感的女性,她對曹操非常反感,認為其是一個不義之人。因此,她對徐庶輔助曹操持堅決反對態(tài)度。不過,作為一名年長的老婦,她對曹操的壓迫仍然無力回擊,最后被曹操強行押走,而曹操則成功利用她引來了徐庶。再說王婆,為生存,在西門慶這樣的權貴面前她只能屈服,因為憑借自己的力量是無法與西門慶進行反抗的,即便內心有是非觀念有一定廉恥又能怎樣?對于上述兩位年長老婦來說,她們的生活背景沒有較大差別,作為一介小民,她們都無力反擊封建強權統(tǒng)治的壓迫。不過,二人對命運的態(tài)度有很大不同。徐庶之母堅持自己的準則,堅決不準徐庶為曹操服務,因此被后人稱頌。王婆由于失去了做人準則,助紂為虐,因此被后人所唾棄。
三、《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呈現(xiàn)差異的原因分析
通過上述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是存在一定差異的。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與人物所屬階層不同
三國時期雖然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亂世,但漢代的經學統(tǒng)治對人的心態(tài)和性格產生了深遠影響,具體表現(xiàn)在對個人對社會的義務較為看重,對倫理道德較為看重,對群體關系較為看重?!度龂萘x》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多為大戶人家的妻女,她們普遍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因此非常懂得自愛自尊。由于身處的社會地位不同,所以她們可以更好的看到全局,也能夠很好的做到深明大義。所以,在她們身上表現(xiàn)更多的則是忠君報國、賢德勇敢?!端疂G傳》的故事發(fā)生背景卻是政權相對安定的北宋。此時儒家思想文化雖已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但思想意識不像漢代那樣單一,加之《水滸傳》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大都身處社會底層,儒家思想對其束縛影響更要微弱很多。
(二)成書基礎不同
《三國演義》是在《三國志》、《資治通鑒》以及一些野史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而成,在本書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作者受到的市民觀念影響較少。通常來說,正史對事、對人的評價大都以公正、客觀為主,《三國演義》的寫作也繼續(xù)延續(xù)了這一做法。受到主流意識的影響,作者將書中的女性塑造成了道德的化身,在她們身上也充分體現(xiàn)出忠孝節(jié)義等傳統(tǒng)優(yōu)點。因此,她們成為烈女、良母、賢妻的典型就顯得非常正常?!端疂G傳》的成書背景則不同,它形成于市民社會,在本書寫作之前很多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作者在此基礎上最終創(chuàng)作完成?!端疂G傳》充分表達了民間百姓的趣味、觀點和情緒,所以《水滸傳》中對于眾多女性的描寫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出普通市民階層的道德觀。受到男尊女卑、紅顏禍水等觀念的影響,作者將《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進行丑化顯得順理成章。
(三)作者的女性觀不同
羅貫中的女性觀非常矛盾。諸如,在書中曹操主動要求曹丕納袁紹的兒媳為妾,而趙云又以“其婦再嫁,便失大節(jié)”為借口拒絕樊式。從這兩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在三國時期,人們對于婦女的貞操觀并不非??粗兀矝]有為女性劃出一道道德的圍墻。另外,羅貫中對于才智過人的女性非常欣賞,諸如在《三國演義》書中對蔡文姬稱頌的語言描述,可謂是著墨頗多。這一點與傳統(tǒng)封建思想所提出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存在很大不同。由此可見,在書中羅貫中刻意保留著三國時期人們對于女性的看法。而施耐庵的女性觀則代表了當時社會背景下市民的道德和價值觀,更多表現(xiàn)出的是對女性的貶低和誤解。諸如,《水滸傳》中對奸夫淫婦的痛恨,這正是普通市民價值觀的具體體現(xiàn)。在寫作《水滸傳》時,施耐庵也繼承了這一女性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焦彤. 《水滸傳》中被剝奪的“母親”形象[J].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4):34-36.
[2]王曉靜. 《水滸傳》女性人物淺析[J]. 教育教學論壇. 2015(36) :56-58.
[3]鄧雷. 儒家思想對明末清初《水滸傳》評點的影響[J]. 喀什師范學院學報. 2015(4) :56-57.
[4]胡以存. 南、北支水滸故事與《水滸傳》成書[J]. 明清小說研究. 2015(3):78-81.
[5]李占輝,毛桂楚. 淺談《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J]. 芒種. 2013(8) :23-26.
[6]張海峰. 試論《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J]. 文學教育(上). 2011(3) :45.
[7]姜明. 《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魅力中國. 2009(7) :75-77.
[8]陳香凝. 傾斜的世界——淺析《三國演義》女性的物化現(xiàn)象[J]. 時代文學(下半月). 2015(7):23-24.
(責任編輯:譚淑娟)
A Comparative Research about Female Images betweenTheWaterMarginand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
XUE Wen-xiu
(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 Branch Canal, Pizhou Jiangsu 221300, China)
Abstract:The female images in The Water Margin and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of the heroine, negative women, chastity paragons and older women. We can find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ed reasons by analyzing the era of creating, the influence of thinking, and view of female and so on.
Key words:The Water Margin;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heroine; view of female
中圖分類號:I207.412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薛文秀(1981-),女,江蘇徐州人,講師,研究方向:古代文學。
收稿日期:2015-10-10
文章編號:1673-2103(2016)01-0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