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靜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
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之客體探析
林錦靜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摘要:信托關系一旦成立,受托人便依照法律及契約規(guī)定,管理處分信托財產(chǎn)。表決權是表決權信托關系之核心點,在信托關系存續(xù)期間,受托人的管理處分行為均圍繞其進行,離開表決權,信托關系便宣告終止。我國在立法上尚未對表決權信托制度做出明文規(guī)定,且學術界關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客體于,是為股權,還是表決權,仍存爭議。因此,本文旨在對該爭議進行探析,明確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客體,將有助于推進我國關于表決權信托制度的立法構建。
關鍵詞:股東表決權;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客體
表決權信托,起源于美國公司法,將信托法與公司法相結合,且歷經(jīng)一百余年的實踐考驗,其制度價值逐漸凸顯,已逐步被許多大陸法系國家所認可并引薦使用[1]。然而由于我國信托法起步晚,實務中對信托業(yè)務研究不深,因此較英美國家的信托實務而言,我國目前立法中尚未就表決權信托制度進行構建,僅在學術界對其進行理論層面探討,但就該制度的諸多問題,尚未形成統(tǒng)一認識,形成體系[2]。這種局面,不利于表決權信托制度在我國的運用和推廣。因此,我們也應當順應世界趨勢,構建我國的表決權信托制度。
要構建一項法律制度,首先應明晰該制度的各項因素。股東表決權,是公司所有權與公司控制權的連結點,是股東權利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項權利,在公司內(nèi)部整個權利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當今學術界中對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客體是為股權還是表決權,仍存爭議。
一、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客體概述
明晰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客體,有必要先就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進行闡述,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為法律關系的一種,法理中的法律關系,是指法律規(guī)范在調(diào)整社會關系過程中所形成的法律主體之間權利與義務關系,它由法律關系主體、法律關系客體及法律關系內(nèi)容(權利義務)三要素構成。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和義務所指的對象。它是構成法律關系的核心要素之一,沒有客體便沒有法律關系的產(chǎn)生。[3]
根據(jù)上述法律關系之定義,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可理解為,信托法在調(diào)整公司股東,即表決權信托之委托人與受托人(轉托人)之間就如何管理處分表決權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4]在這一法律關系中,主體為股東與受托人,內(nèi)容為處理表決權過程中所形成的系列權利義務,關于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主體與客體內(nèi)容,學界尚無爭議,然就其客體,是股權還是表決權,尚有爭議。
二、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客體之爭議
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客體,即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之標的物,是指信托關系各方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是信托法律關系的核心,簡言之,如果沒有該客體的存在,表決權信托關系便不能成立。
表決權信托制度,是將公司法與信托法相結合,以股東表決權為依托,在實踐中逐步發(fā)展確立的一項法律制度,該制度在英美法系國家已有一百余年的歷史。在實踐中,其制度優(yōu)勢逐漸凸顯,因此也被大陸法系國家所肯定,并引進。由于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在法理上存有差異,我國在研究該制度的過程中,對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客體存有爭議,其客體是股權還是表決權?
(一)表決權說
該說認為,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客體為表決權,表決權是股東股權里的一項分支權利,在英美法判例中,已逐步認可表決權可從股東股權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項獨立存在的權利,也正是因為其能獨立存在,才會有表決權信托制度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5]
(二)股份說
該說認為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客體為股東股權。持該說的學者認為,信托關系中所指向的對象必須為財產(chǎn)或財產(chǎn)權,表決權是公司股東參與公司決策的重要權利,它隸屬于股權,是一項決策權并非財產(chǎn)權,該權利無法用金錢衡量。[6]
(三)對上述爭議之評析
就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之客體為表決權亦或股權之爭論,筆者認為其焦點有以下兩點:其一,公司股東表決權是否屬于財產(chǎn)權。其二,表決權能否從股東股權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一項權利,在法律實務中進行操作。
三、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客體之我見
分析以上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相關理論,筆者認為,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客體應為表決權,分析如下:
(一)表決權是否屬于財產(chǎn)權
就表決權是否屬于財產(chǎn)權這一問題,首先需明晰財產(chǎn)權之定義。從字面上理解,財產(chǎn)權,即以財產(chǎn)利益為內(nèi)容的權利,可用金錢進行衡量,具有經(jīng)濟性。表決權,實踐中更多是從公司法角度對其進行理解,它是在享有股東身份基礎上享有的一項權利,是股東為維護公司利益及自身經(jīng)濟利益就公司決策進行意思表示的權利。持股份說的學者站在公司法這一維度看待股東表決權,便將其納入身份權行列,具有人身屬性,顯然有其法理依據(jù)。[7]然而,筆者認為,研究表決權信托制度,應該站在宏觀層面進行審視。縱觀當前英美國家實行的表決權信托制度,該制度之所以有存在并不斷發(fā)展的價值并被大陸法系許多國家認可并引進研究運用,就是因為其能在商業(yè)領域中創(chuàng)造財富,具有制度上的經(jīng)濟優(yōu)勢。在實務中,在對公司重大決策進行表決時,本著公司股東的立場,公司股東必定會本著維護公司利益及實現(xiàn)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使手中的表決權,簡言之,股東表決權是一項決策權,但是該決策是用于公司產(chǎn)生經(jīng)濟利益,其本身雖不能用金錢進行衡量,但卻間接為公司創(chuàng)造了價值,從這一維度看,股東表決權具有財產(chǎn)屬性。此外,在公司決議實踐中,已出現(xiàn)有償征集表決權的案例,更進一步印證其具有經(jīng)濟價值。
(二)表決權能否從股權中分離
傳統(tǒng)公司法理論認為,股東股權是一種身份權,股權里含有的各種權利須依托股東身份方可享有,股東身份是土壤,離開這一身份,根植于這一土壤所衍生出的各項權利則不復存在,而表決權是股東股權中的核心權力,因此,表決權與股權密不可分。[8]但是隨著公司法在理論與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發(fā)展,實踐中將股東身份權與表決權相分離的案例也屢見不鮮,這也符合設計表決權信托制度的初衷。倘若依照傳統(tǒng)法律的理念,絕對化地認為表決權與股權不可分離,那么在探索該制度伊始,就沒必要將此制度定義為表決權信托,而應直接定義為股權信托,以免之后再理論上產(chǎn)生爭議,因此,從這項制度設計的理念出發(fā),已經(jīng)默認了表決權可以與股東股權相分離,分離后,受托人方能更自由地依照法律或者契約之規(guī)定管理處分表決權,彰顯該制度的獨特性與優(yōu)越性。此外,筆者認為,法律應當與社會同步,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要活躍市場經(jīng)濟主體,制度支撐彌足重要,從公司治理的實踐角度,將表決權與股權相分離已成為趨勢,在肯定表決權信托制度的同時,法律理念也需要與時俱進,在立法上肯定表決權具有獨立性,將有力促進該制度廣泛運用于實踐,并促進公司治理及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三)以信托法理為視角進行剖析
如前所述,表決權信托制度發(fā)端于英美法系,該制度是在公司法與信托法相融合的基礎上之創(chuàng)新,更因其在實踐中的成功案例,后才被許多大陸法系國家所研究,并逐步引進運用,我國也如此。然而,任何一項制度的引進,并非照搬照抄,由于我國屬于大陸法系,而英美國家屬于英美法系,兩大法系不論是在法學理論上,還是在法律實務中,都存有較大差異,且不論何種法系的優(yōu)越性更為凸顯,在基本的法律理論問題上,二者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信托法亦如此,因此,依托與信托法基礎之上的表決權信托制度,被我國學者進行探究之時,毫無疑問存有較大爭議。[9]就本文所研究的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客體這一問題,筆者認為,由于我國信托法不完善,進一步造成了我國信托業(yè)務的不發(fā)展,因此,當我國在構建表決權信托制度之時,理應具有前瞻性,即在借鑒國外的制度理念之時,結合本國的公司治理實踐,設計屬于本國的表決權信托制度,且我國信托法頒行至今已有十余年,部分法條已經(jīng)無法滿足實踐需求,由于我國尚未構建起表決權信托制度,因此,在該制度設計時,更需要設計者具有高瞻遠矚的理念,而不是拘泥于我國既定的信托法理。
(四)以信托財產(chǎn)獨立性為視角進行剖析
我國信托法中明確規(guī)定信托財產(chǎn)應當具有獨立性,因此,從法律邏輯上看,倘若表決權不具有獨立性,便與信托的基本法理相違背,從邏輯上否定表決權信托制度存在的必要性。既然英美法系創(chuàng)設出該制度,且已運行了一個世紀之久,縱觀英美國家的實務操作,已將表決權信托的客體明確為表決權及與表決權行使相關的權利。如果表決權不具有獨立性,這一制度的存在性將受到法理上的質(zhì)疑,這也是不順應時代的。
此外,雖然我國公司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表決權代理制度,但其不同于表決權信托,代理與信托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我國已有了表決權代理制度,同理,依據(jù)代理制度,也說明了表決權具有獨立性,可以成為法律行為的客體,這也為制定表決權信托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礎。
綜上,筆者認為,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客體應為表決權,股東表決權具有獨立性,公司股東只要在不違反強行性法律規(guī)范以及公序良俗原則,依照意思自治原則,可與信托受托人就表決權的行使作出約定。
四、結論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實踐中的公司治理問題日益增多,而股東的表決權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點,如何將股東表決權進行最優(yōu)化設計,除了在制度上進行創(chuàng)新,法律上也須及時提供保障,方能在瞬息萬變的經(jīng)濟時代里,最大化地保護公司及股東的合法權益。而本文所探討的就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客體為股權亦或表決權這一問題,在結合民法、公司法及信托法相關法理的基礎上,筆者認為,表決權信托法律關系的客體為表決權。對這一法律問題進行明晰,以期推進表決權信托制度在我國的構建進程,在公司治理的實踐中,能有力地推動該制度的靈活運用,進而活躍我國的市場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寶玉.英國信托法原理與判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王新權.中國信托業(yè)走向探索[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3]舒國瀅.法理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施天濤,余文然.信托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5]李健生,張禮文.信托投資理論與實務[M].武漢: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5.
[6]張淳.信托法原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7]周小明.財產(chǎn)權的革新——信托法論[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
[9]周小明.信托法律制度比較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9]周樹立.中國信托業(yè)的選擇[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陶暉
Analysis of the Object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in Voting Trust
LIN Jin-jing
(Chengyi College,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21, China)
Abstract:Trust relationship once established, the trustee will manage and dispose of the trust proper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w and the contract. As the core of voting trust, the right of voting is always the center of the trustee’s management and disposal behavior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trust relationship. Without the voting right, the trust relationship will terminate. In China, it is not stipulated in legislation about the trust system, and it remains controversial in the academic circle over the object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in voting trust, not yet deciding whether it is equity or voting right.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argument, clarify the object of legal relationship in voting trust, thus to help promote our country’s legislation in voting trust system.
Key words:shareholders’ voting rights; voting trust; legal relationship; the object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44X(2016)03-0028-03
作者簡介:林錦靜(1984-),女,福建漳平人,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經(jīng)濟法學。
收稿日期: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