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明
【摘要】本文通過對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研究,以即興題為載體研究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通過語言類即興題探究出不同的解題方法和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
【關鍵詞】信心加工學習理論 語言即興題 發(fā)散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137-01
一、理論基礎—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信息加工學習理論主要是將個體在學習時從接受刺激到表現(xiàn)反應的內在心理活動視作信息處理的歷程。它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盛行于20世紀60年代以后。信息加工學習論的代表人物有西蒙(H.Simon)、安德森(J.R.Anderson)和加涅(E.D.Gagne)等人。
二、實施載體—即興題
即興,新華字典里的解釋是:毫無準備,僅就當時的感受創(chuàng)作、表演或演講的。
語言類即興題要求學生口頭回答,或者把即興創(chuàng)作和表演結合起來。學生根據回答是否有創(chuàng)造性而獲得不同的分數(shù)。
三、研究目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中國的學生理論成績很優(yōu)秀,但是在實踐活動中涉及到創(chuàng)新思維方面的素質時學生的表現(xiàn)有所欠缺。這篇論文以即興題為載體,在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四、研究過程—三者有機結合
語言類即興題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通過給定的開放性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把存儲在大腦中的長時記憶的內容快速的提取出來。根據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回憶提取信息的過程取決于記憶編碼的過程。發(fā)散思維就是信息快速提取的過程,提取信息需要線索,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過程中,主要就是培養(yǎng)學生快速的想到若干線索并沿著線索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
首先要快速的把開放性的問題與生活中的相關事物聯(lián)系起來,不要停頓,在短時間內表達出想法的數(shù)量,保證思維的流暢性。
例如:上文中的語言即興題例子,學生可以毫不猶豫的想出身邊的許多動物,在想的過程中可以時不時的迸發(fā)出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答案,有些學生會停頓,沒有好的答案就不繼續(xù)下去,導致思維的暫停。有的時候快速的想出一些線索后會發(fā)現(xiàn)已有的線索會激發(fā)出新的線索,發(fā)生化學反應。
其次要主動的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比如事物的顏色、大小、狀態(tài)、聲音、材料、符合邏輯的特點等等,保證發(fā)散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上文中的《動物的作用》語言題,對于動物可以快速的這樣想出許多:(1)從體型的大小來說,大體型的有:牛、虎、獅子、驢、河馬等。小的體型有:老鼠、螞蚱、蚊子、刺猬、雞、鳥等。
(2)從“水陸空”角度來看,飛禽有:麻雀、黃鸝、貓頭鷹、鷹、蜂鳥等。陸地行走動物有:豬、羊、狼、狗、貓等。水里游的有:鯽魚、黃鱔、泥鰍、蛇、鯊魚、鯨魚、娃娃魚等。
(3)從四肢的數(shù)量角度來想,兩條腿的有:丹頂鶴、公雞、龍蝦等。四條腿的有:青蛙、蟾蜍、袋鼠、豹子、牦牛等。多條腿的有:蜈蚣、螃蟹、蜘蛛、毛毛蟲等。
第三點透過事物的外表找到其本質屬性,再從本質屬性衍生出若干不同的外表,經過有機組合可以達到超乎尋常的新奇效果,保證了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例如:上文中的《動物的作用》語言題,假如舉例蛇,那么蛇的作用有哪些?
我們可以把蛇看成繩狀物體,沿著繩狀物體這一線索就可以提取出許多答案,如:當鞋帶、用來拔河、當圍巾、扎口帶、當馬鞭、穿針訂衣服等。
我們也可以把蛇看成危險性東西,那么沿著危險性的事物這一線索出發(fā)也可以提取許多答案,如:用來嚇唬小伙伴、用來防衛(wèi)、用來看家、用來自殺、用來殺其他動物、用來襲擊恐怖分子等。
我們還可以把蛇看成對人類有益的寶物,沿著有益的這一線索進行提取答案,也有許多,如:蛇膽用來明目、蛇皮用來做皮衣、蛇肉用來治病、用來當寵物、蛇骨用來泡酒等。
五、主要結論及反思
1.經過理論研究,實踐探究,深入思考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可以從原理上指導即興題的訓練
即興題的訓練不能一味的練習,要不斷的尋找方法,而方法的選擇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撐,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可以全面的提供方法原理,從而科學的進行訓練。
記憶取決于信息編碼,回憶來源于線索提取。“線索”的提取給語言類即興題提供了解體思路。
(2)即興題訓練可以高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即興題訓練過程中學生需要主動的開動腦筋,運用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
語言類即興題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積極聯(lián)系生活事例,保證思維的流暢性;多角度考慮問題,發(fā)揮思維的靈活性;分析事物本質再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突出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2.經過反思發(fā)現(xiàn)對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和全面,也沒能夠搜集和參考更多與本課題的相關的資料。實踐的觀察、記錄和分析還不夠細致,希望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沈曙虹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M].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陳偉新.頭腦奧林匹克即興題[M].上海:精裕傳播出版社,2015.
[3]汪鳳炎,燕良軾教育心理學新編[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