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紫金縣中山實驗學校 黃玉蘭
《語文課程標準》寫作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笨梢?,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在把握課程新標準的同時,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四導”法教作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注重激發(fā)寫作文興趣和自信心,養(yǎng)成寫作的良好習慣,讓孩子愿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比绻處熢谧魑慕虒W指導中注重導趣,以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為立足點,學生在作文時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讓興趣成為寫作的內(nèi)驅力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谑牵以谧魑慕虒W中做到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在指導學生寫《校園春色》這篇作文時,我首先提出:校園里有多少植物悄悄地向我們報告春天的信息?然后帶領學生到校園里去,教他們用眼看、用手摸、用鼻聞、用心悟。從多方面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樹枝上的綠芽、花園里的花蕾、聆聽鳥兒鳴春,感受春風拂面。再講述如何選擇物象、發(fā)掘意蘊、有序組合。這樣不但激起了學生寫作的興趣,還為學生開展作文的思維作了充分的準備。果然,這次習作,大多數(shù)同學的作文都寫出了真情實感,內(nèi)容豐富,生動逼真。
2.采用激勵手段,樹立孩子的寫作自信心
我采用小練筆的方法,堅持隨堂課文內(nèi)容仿寫小作文,每周至少一次,定時交流,選出好的文章展示在“學習園地”上,評出“習作之星”“我是作文小能人”等一些獎項,并給獲得者頒發(fā)獎品。于此同時,在學生的作文批改中,我也非常重視對學生寫激勵性的評語,寫鼓勵性的語言,哪怕學生的作文寫得確實不怎么樣,我也鼓勵他堅持寫作,相信他下一次的作文會有進步。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性目標中指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贬槍πW生作文內(nèi)容空洞、作文時“無話可寫”的現(xiàn)象,我在作文教學時以注意引導學生多看多讀;動口動手;動腦動筆為著力點,導之以行,使之寫有內(nèi)容。
1.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積累好詞佳句
魯迅說過:“學習必須跟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許多蜜來?!睘榱四茏寣W生讀更多的書,讀更好的書,我在班上創(chuàng)建了“圖書角”和“閱報欄”激勵學生“共同閱讀、交換閱讀”。以此同時,我還讓學生在筆記本上記下自己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優(yōu)美的詞句、動人的事例或者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作文時仿寫的參考。久而久之,學生積累的素材也逐漸多了起來,也學到了很多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在實際的寫作中內(nèi)容充實起來了,那種“內(nèi)容空洞、無話可寫”的現(xiàn)象減少了。
2.引導學生留心觀察事物,豐富所見所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為沒有鮮活的材料可寫,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學生走出課堂,用耳聆聽,用手細摸,用鼻子嗅,用心靈感悟,觸物生情,觸景生情,情動辭發(fā);引導學生走向課外,學會觀察五彩繽紛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奧妙與美麗;學會接觸課外生活,感受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學會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體會人生的意義和真諦,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時地到日記本,周記本,從而積累自己的寫作素材——“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p>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性的目標中指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解,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币虼?,鼓勵學生寫自己的獨特感受是發(fā)展個性,寫出真情實感的前提。于是我在作文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
寫人記事的文章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同年級寫作的要求也不同。班上一位叫孫梅的學生,每次遇到寫人的作文時,總是寫媽媽關心她的學習和生活,可是文中媽媽的形象模糊,沒有活力,也沒有鮮明的特點,而且在表現(xiàn)媽媽人物品質(zhì)的實例中,只有幾句話而已,缺少生動具體的敘述。于是我主動與孫梅探討她的媽媽,要她說出媽媽最讓她感動的事,她支支吾吾了半天,后來竟冒出了一句:“我的媽媽,她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雙腿,已經(jīng)好幾年臥床不起了……”我的心猛地一震,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孩子在文章中要竭力寫媽媽是一種“補缺心理”,她的內(nèi)心世界渴望得到媽媽的關愛,于是我溫和地對孫梅說:“要不,你把這次作文改寫成《我和媽媽》吧,于是,在她第二天上交的作文中寫出了她跟重病的媽媽相依為命的動人句子,寫出了她照顧媽媽的感人事例。
2.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
在指導作文《童年趣事》時,我從結合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內(nèi)容入手,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歷,回憶童年生活中最有趣、最難忘的事,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寫作空間。
小學生正處在幻想的年齡階段,他們是最具想象力的。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還做到以下幾點。
1.善于引領學生進入想象的世界
在指導學生寫《未來的筆》一文時,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手中的筆的外形和結構,并回憶自己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什么缺點和不足,再讓學生充分發(fā)揮的想象力,發(fā)明一支未來的筆,讓學生自己設計的筆有著自己喜歡或向往的功能。這樣一來,學生根據(jù)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和大膽的想象把未來的筆設計了出來。
2.勇于鼓勵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痹谥笇W作文《二十年后來相會》時,我先拋磚引玉地說:“讓我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如果過了二十年,我們班的同學相聚一堂,會是什么情景呢?”接著我讓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那個時候,你和你的同學長大后都會成為什么樣子的人呢?如果二十年后大家聚在一起,都會怎樣介紹自己呢?這樣一來,同學們都你一言,我一語地大聲交流起來。
在幾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運用“四導”法進行作文教學,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然而,小學作文教學之路任重道遠,我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