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桂芝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在ICU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110例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癥狀自評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調(diào)查,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結(jié)果:患者護理后的癥狀自評量表各因子狀況,如恐怖、焦慮、偏執(zhí)、抑郁、強迫癥以及總積分因子均優(yōu)于護理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敵對、軀體化、神經(jīng)病性以及人際關系敏感因子與護理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6.19±2.18)d,平均氣管插管次數(shù)為(2.01±0.67)次,死亡人數(shù)10例,死亡率為9.1%。結(jié)論:心理護理干預能顯著地緩解ICU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不良心理狀況,降低住院時間、氣管插管次數(shù)以及死亡率。
【關鍵詞】心理護理;ICU機械通氣;清醒患者;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1-0139-01
一般來說ICU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因其采取的是氣管插管或者切開的方式,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語言溝通障礙,患者表達自己需求的方式只能采用面部、表情以及手勢等[1]?;颊叩牟∏槲V兀⑶颐鎸δ吧h(huán)境、儀器設施時會產(chǎn)生害怕、恐懼以及焦慮等不良的心理狀況,加上護理人員對患者所表達的需求不準確,從而更加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煩躁、不安以及焦慮等狀況。如此可能會導致護患矛盾,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本文選取2013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110例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癥狀自評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調(diào)查,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F(xiàn)將具體研究內(nèi)容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110例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颊吣?7例,女33例;年齡20-88歲,平均年齡(54.48±12.46)歲;其中包括56例患者進行氣管插管,44例患者進行氣管切開。
1.2 一般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狀況進行評價,護理人員詢問患者后為其代寫。對所有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術前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在術前需要詳細地為患者講解氣管插管的目的、方法、必要性以及其中的注意事項,并對ICU的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護。在為患者進行翻身、吸痰以及采血的護理操作前應當獲得患者的配合及信任,如此便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除此之外,為了改善患者的睡眠狀況,可以采取鎮(zhèn)痛以及促進睡眠措施來使其保持足夠睡眠時間。
1.2.2 心理安撫
由于ICU患者的病情危重,且無法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需求和情緒。因此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語言、手勢以及眼神來傳達出自己的關心,消除患者的孤單、恐懼之情,并且能夠獲得患者的信任[2]。除此之外,護理人員要時刻守護在患者身邊,用屏風遮擋同室病友搶救和死亡狀況,避免對患者造成不良刺激。積極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訴求,盡可能地滿足患者要求。當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轉(zhuǎn)時要及時告知患者,在患者停止使用藥物和儀器期間,應該讓患者感覺病情得到好轉(zhuǎn),使其能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
1.2.3 改善環(huán)境及合理探視
醫(yī)護人員要確保ICU的干凈和整潔,注意病房內(nèi)光線、氣味、溫度以及濕度的舒適度,為患者營造出一個溫馨的住院環(huán)境。當患者睡覺時應該將燈光調(diào)至柔和,必要時可以為患者采用鎮(zhèn)靜劑,以此來緩解患者的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 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取均數(shù)±方差( )表示;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比較患者護理前后癥狀自評量表各因子狀況
患者護理后的癥狀自評量表各因子狀況,如恐怖、焦慮、偏執(zhí)、抑郁、強迫癥以及總積分因子均優(yōu)于護理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敵對、軀體化、神經(jīng)病性以及人際關系敏感因子與護理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析
經(jīng)過跟蹤隨訪,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89.29%(50/56),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8.21%(55/56),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3 ICU患者住院時間、死亡率以及氣管插管次數(shù)
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6.19±2.18)d,平均氣管插管次數(shù)為(2.01±0.67)次,死亡人數(shù)10例,死亡率為9.1%。
3 討論
ICU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危重,在臨床上容易產(chǎn)生恐懼、焦慮、孤獨、抑郁以及依賴等不良心理狀況,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從面部、表情以及手勢等方式來表現(xiàn)出患者的關心,緩解患者在面對陌生環(huán)境、儀器設施時產(chǎn)生的害怕、恐懼以及焦慮等不良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本次研究中,患者護理后的癥狀自評量表各因子狀況,如恐怖、焦慮、偏執(zhí)、抑郁、強迫癥以及總積分因子均優(yōu)于護理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咂骄≡簳r間為(16.19±2.18)d,平均氣管插管次數(shù)為(2.01±0.67)次,死亡人數(shù)10例,死亡率為9.1%。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能顯著地緩解ICU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不良心理狀況,降低住院時間、氣管插管次數(shù)以及死亡率。值得大量地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梁金仙,黃順,李洪云等.ICU氣管插管清醒患者躁動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z2):10-11.
[2]唐慧娟.心理護理干預對ICU機械通氣清醒患者的作用效果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4,09(17):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