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內期刊發(fā)表的話語研究方面的100篇論文題目索引
1.曹青,2016,話語的敘事分析法:理論、方法與實例,《話語研究論叢》,第2輯,1-21頁。
2.常江、那云子、何仁億,2016,美國主流媒體對中國與印度形象再現(xiàn)的話語差異,《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期,151-156頁。
3.陳建平,2016,中外大學機構身份話語建構比較研究,《中國外語》,第4期,29-39頁。
4.陳梅松、陳新仁,2016,“中國夢”話語的模因論闡釋,《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第4期,30-33頁。
5.陳松菁,2016,舞臺敘事的多模態(tài)語篇研究——基于對一次英語朗誦比賽的舞臺語言使用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第4期,70-78頁。
6.陳薇,2016,被建構的“自由行”:新聞話語的宏觀語義、符號方式與權力關系,《國際新聞界》,第7期,24-40頁。
7.陳文革、陳蓉蓉,2016,權力再制與抵制的修辭策略——以杭州地鐵價格聽證會為例,《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第5期,7-12頁。
8.陳勇、馮智強,2016,英國《衛(wèi)報》關于釣魚島爭端系列報道的批評話語分析,《話語研究論叢》,第2輯,102-118頁。
9.陳新仁、李夢欣,2016,學術語境下的身份沖突及話語策略——基于學術會議主持人話語的分析,《外語研究》,第2期,16-22頁。
10.丁建新,2016,作為文化的語法——功能語言學的人類學解釋,《現(xiàn)代外語》,第 4期,459-469頁。
11.董建苗,2016,邀請函的話步變化與邀請者的自我推介——兩次學術會議邀請函的批評話語分析,《話語研究論叢》,第2輯,77-87頁。
12.樊友猛、謝彥君、王志文,2016,地方旅游發(fā)展決策中的權力呈現(xiàn)——對上九山村新聞報道的批評話語分析,《旅游學刊》,第1期,22-36頁。
13.范逢春,2016,建國以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政策的回顧與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視角,《上海行政學院學報》,第1期,46-57頁。
14.付海燕,2016,中美博物館機構身份的話語建構——基于語料庫的批評話語分析研究,《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第6期,35-39頁。
15.高麗珍、毛浩然,2016,主題建構、受眾體驗與敘事修辭:《我是演說家》演講策略分析,《南京曉莊學院學報》,第4期,61-66頁。
16.高益民、張奐奐、劉志朋,2016,從學術糾紛案看司法的“學術尊重”——基于話語分析的方法,《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第3期,109-117頁。
17.耿敬北、陳子娟,2016,網絡社區(qū)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以QQ群話語為例,《外語教學》,第3期,35-39頁。
18.郭慶民,2016,批評話語分析的客觀性與科學性評述,《外語與外語教學》,第5期,69-77頁。
19.郭旭、歐陽護華,2016,“我們/我”與人際意義建構——基于突發(fā)事件新聞發(fā)布會問答環(huán)節(jié)發(fā)言人的立場性應答話語,《話語研究論叢》,第2輯,35-51頁。
20.郭旭、歐陽護華,2016,中國政府新聞發(fā)布會發(fā)言人應答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第6期,29-34頁。
21.韓存新、趙巧容,2016,批評話語分析中的語料庫語言學方法,《話語研究論叢》,第3輯,108-121頁。
22.何少嫻、尤澤順,2016,批評話語分析與西方修辭學:共性與分野,《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52-60頁。
23.侯松,2016,批評話語分析視域中的“人流”建構——基于一個新三維框架的案例分析,《話語研究論叢》,第3輯,29-41頁。
24.胡范鑄、金志軍,2016,“公關語言”研究:“國家與機構形象修辭”探索的先聲,《當代修辭學》,第6期,30-33頁。
25.胡江,2016,意義單位與批評話語分析——基于語料庫的西方媒體涉華軍事報道意識形態(tài)分析,《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5期,73-81頁。
26.黃敏,2016,中國近代“社會理想”的話語建構——基于晚清、民國兩大期刊數(shù)據庫的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第6期,22頁。
27.紀衛(wèi)寧、辛斌,2016,語類與社會變遷——基于教材前言語類的歷時研究,《山東外語教學》,第1期,12-18頁。
28.蘭良平,2016,敘事身份研究的社會實踐轉向,《話語研究論叢》,第2輯,22-34頁。
29.李京麗,2016,網絡求助文本的話語研究——對“輕松籌”和“微愛通道”的三個案例分析,《新聞界》,第11期,47-53頁。
30.李明潔,2016,“屌絲”的身份建構與價值觀博弈——兼談語言身份的特殊性,《中國青年研究》,第3期,81-88頁。
31.李耘耕,2016,從“批判話語分析”(CDA)到“傳播民族志”(EoC)——話語、傳播實踐與“鐘情妄想癥”的分析示例,《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9期,100-110頁。
32.李戰(zhàn)子,2016,話語分析與新媒體研究,《當代修辭學》,第4期,46-55頁。
33.梁曉波、曾廣、譚桔玲,2016,軍事話語國內外研究概述,《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6期,33-44+158頁。
34.林予婷、苗興偉,2016,戰(zhàn)爭合法化的話語策略——美國總統(tǒng)阿富汗戰(zhàn)爭演講的批評話語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第5期,59-68頁。
35.劉風光、鄧耀臣、肇迎如,2016,中美政治道歉言語行為對比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第6期,42-55頁。
36.劉君紅,2016,第一人稱代詞標記性話語策略及其文化身份建構差異——基于中美電視訪談節(jié)目主持人語料,《中國外語》,第5期,36-42頁。
37.劉立華,2016,中國夢與話語權的建構——一項基于語料庫的新華社對外報道中國夢話語研究,《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第1期,29-34頁。
38.劉明,2016,及物分析、作格分析及其在批評話語分析中的應用,《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第5期,66-74頁。
39.劉文宇、李珂,2016,國外批評性話語分析研究趨勢的可視化分析,《外語研究》,第2期,39-45頁。
40.劉璇,2016,高校反抄襲話語中的權威建構與體現(xiàn)——批評話語分析視角,《話語研究論叢》,第2輯,52-63頁。
41.羅以澄、王繼周,2016,醫(yī)患沖突議題中新聞報道的話語策略及啟示——以近年四起醫(yī)患沖突事件為例,《當代傳播》,第5期,44-47頁。
42.毛浩然、吳丹萍,2016,商榷性評課話語的困境剖析與修辭突圍,《山東外語教學》,第6期,18-25頁。
43.孟玲、高一虹,2016,危機個案中咨詢師多元身份認同的張力與協(xié)商——《自殺熱線》話語分析,《中國外語》,第4期,40-47頁。
44.苗興偉、穆軍芳,2016,批評話語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和方法論,《當代語言學》,第4期,532-543頁。
45.苗興偉,2016,未來話語:中國夢的話語建構,《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第1期,24-28頁。
46.苗興偉,2016,批評話語分析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路徑,《山東外語教學》,第6期,10-17頁。
47.穆軍芳,2016,國內批評話語分析研究進展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山東外語教學》,第6期,26-34頁。
48.錢建偉、Rob Law,2016,基于評價理論介入系統(tǒng)的積極話語分析——以關于中國游客的評論性新聞報道為例,《廣西社會科學》,第6期,167-171頁。
49.錢毓芳,2016,英國主流報刊關于低碳經濟的話語建構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第2期,25-35頁。
50.錢毓芳、黃曉琴,2016,英美主流報刊關于“中國夢”的話語建構研究,《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第4期,15-21頁。
51.屈冊、張朝枝,2016,元陽梯田原住民的遺產認同:基于話語分析的視角,《旅游學刊》,第7期,43-51頁。
52.沈繼榮、辛斌,2016,兩種取向;一種融合——批評話語分析與認知語言學整合研究,《山東外語教學》,第1期,19-26頁。
53.施旭,2016,國防話語的較量——中美軍事戰(zhàn)略的文化話語研究,《外語研究》,第1期,1-10頁。
54.宋艷玲,2016,兩性權力對比視域內的會話打斷研究,《外語學刊》,第2期,77-82頁。
55.孫洋,2016,裁判文本中“社會效果”的批評話語分析——基于國內某省裁判文本的研究,《話語研究論叢》,第3輯,14-28頁。
56.孫發(fā)友、陳旭光,2016,“一帶一路”話語的媒介生產與國家形象建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第11期,163-167頁。
57.孫玉華、劉宏、彭文釗,2016,“克里米亞”作為語言意識形象的政治語言學研究——以普京國情咨文文本為例,《外語與外語教學》,第6期,1-11頁。
58.田海龍,2016,批評話語分析精髓之再認識——從與批評話語分析相關的三個問題談起,《外語與外語教學》,第2期,1-9頁。
59.田海龍,2016,跨文化交際的話語解讀:再情景化模式,《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50-54頁。
60.田海龍,2016,話語研究的語言學范式:從批評話語分析到批評話語研究,《山東外語教學》,第6期,3-9頁。
61.田海龍、尹佳,2016,話語與中國的公共領域——關于吳英案的探討,《話語研究論叢》,第3輯,93-107頁。
62.唐青葉、史曉云,2016,基于語料庫的南非大報對習近平主席訪非報道的話語分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第1期,14-24頁。
63.王芳芳,2016,廣告話語對產品的形象建構——對iPhone 6/iPhone 6 Plus廣告話語的話語策略分析,《話語研究論叢》,第2輯,64-76頁。
64.王加林、申智奇,2016,語用預設與香港人身份的話語建構——基于回歸前后香港政府施政報告的批評分析,《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第5期,13-17頁。
65.汪建峰,2016,跨文化話語場域中的“修辭人格”和“機構形象”——蘋果“售后門”事件的修辭反思及其啟示,《話語研究論叢》,第3輯,42-55頁。
66.王晶,2016,虛擬公共領域中的“引力波”話語戰(zhàn)爭,《話語研究論叢》,第3輯,56-66頁。
67.王立陽,2016,“傳統(tǒng)”之合法性的構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話語分析,《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182-190頁。
68.汪徽、孫靜,2016,政治演講的話語空間建構——以習近平主席2014年國家公祭日講話為例,《山東外語教學》,第1期,27-38頁。
69.王瑩、辛斌,2016,多模態(tài)圖文語篇的互文性分析——以德國《明鏡》周刊的封面語篇為例,《外語教學》,第6期,7-11頁。
70.吳高泉,2016,抵抗與規(guī)訓——黃段子灰段子與紅段子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分析,《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83-94頁。
71.武建國、林金容,2016,篇際互文性與中國夢傳播的話語策略,《中國外語》,第 5期,43-50頁。
72.武建國、林金容、栗藝,2016,批評性話語分析的新方法——趨近化理論,《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第5期,75-82頁。
73.武建國、陳聰穎,2016,2015年批評性話語分析研究綜述,《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第3期,66-73頁。
74.辛斌,2016,沃爾夫、巴赫金和批評話語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第2期,10-18頁。
75.辛斌,2016,語言的建構性和話語的異質性,《現(xiàn)代外語》,第1期,1-10頁。
76.辛斌,2016,后現(xiàn)代的文化、知識和語言批評,《外語研究》,第3期,1-6頁。
77.辛斌,2016,巴赫金學派的語言意識形態(tài)觀和批評話語分析,《外語學刊》,第1期,21-27頁。
78.辛斌、李悅,2016,中美領導人互訪演講中具體互文性的語用分析,《山東外語教學》,第1期,3-11頁。
79.楊娜,2016,新聞話語研究的概念、視角和議題,《現(xiàn)代外語》,第 5期,714-723頁。
80.楊娜、吳鵬,2016,論辯話語分析視域下的批判性思維研究——以《高級商務英語》教學為例,《外語界》,第1期,44-52頁。
81.楊熊端、丁建新,2016,批評話語分析視角下的民族志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第2期,19-24頁。
82.姚曉東、秦亞勛,2016,邊緣話語分析視角下“井底人”的空間身份管控,《現(xiàn)代外語》,第2期,169-177頁。
83.尤澤順,2016,哈貝馬斯哲學社會學思想對批評話語分析的影響,《話語研究論叢》,第3輯,1-13頁。
84.尤澤順,2016,對話與互文性:巴赫金對批評話語分析的影響,《外文研究》,第 2期,22-29頁。
85.尤澤順,2016,領導人平民化話語與國家形象建構——習近平主席外訪演講分析,《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第5期,1-6頁。
86.尤澤順,2016,語言與社會互動:從語言相對論到批評話語分析,《當代外語研究》,第5期,24-31頁。
87.張德祿、王正,2016,多模態(tài)互動分析框架探索,《中國外語》,第2期,54-61頁。
88.張慧玉、眭文娟,2016,語言轉向下的組織戰(zhàn)略變革話語研究,《管理現(xiàn)代化》,第3期,122-125頁。
89.張慧玉、楊俊,2016,組織話語研究述評及展望,《外國經濟與管理》,第7期,57-75頁。
90.張莉、劉清江,2016,權力生態(tài)學的發(fā)展及其西方權力話語的分析路徑,《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第2期,179-184頁。
91.張麗萍、孫勝難、周賢,2016,對話理論視角下多模態(tài)商品警示語的意義建構——煙盒警示語個案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第4期,63-69頁。
92.張?zhí)靷ィ?016,政治領導人演講的話語體系構建研究——基于近體化理論的案例分析,《中國外語》,第5期,28-35頁。
93.張?zhí)靷ィ?016,基于進化心理學的批評話語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第5期,78-87頁。
94.張?zhí)靷?、郭彬彬?016,批評話語分析中的話語策略和識解操作研究,《外語教學》,第6期,17-22頁。
95.張躍,2016,政治新聞語篇的批評隱喻分析——以各國媒體對伊拉克問題的報道為例,《話語研究論叢》,第3輯,82-92頁。
96.趙芃,2016,專家知識的話語建構及其合法化——一檔電視節(jié)目中藥品推廣的話語策略分析,《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第6期,24-28頁。
97.趙淑娟,2016,中美主流報紙關于天津爆炸事件的報道——基于語料庫的批評話語分析,《話語研究論叢》,第2輯,119-135頁。
98.甄曉非,2016,篇際互文性研究的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進路,《外語學刊》,第6期,43-46頁。
99.朱桂生、黃建濱,2016,美國主流媒體視野中的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基于《華盛頓郵報》相關報道的批評性話語分析,《新聞界》,第17期,58-64頁。
100.朱人求,2016,話語分析與中國哲學研究范式的轉換,《學術月刊》,第9期,38-48頁。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話語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秘書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