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貴港市港北區(qū)中里鄉(xiāng)民族中學 楊貴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昂谩薄皹贰本褪窃敢?,課堂的生命力在于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愿意聽你的課,如果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毫無興趣則課堂的效果在哪里?思想品德課程內(nèi)容枯燥,“大道理”較多,對學生來講似乎缺少一種天然的吸引力,而思品的學習并不能死拼——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事倍功半的做法只能白白耗費學生寶貴的時間資源,面對這種現(xiàn)狀新教材已經(jīng)做出方向性的指引,教材的內(nèi)容開始由舊變新,由理論化、單一化變得生活化,由靜變動。針對這一變化,在課堂教學具體操作中要讓思品教學魅力無限,吸引學生,切實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學有所感,學有所得,學有所為。要在同樣的時間成本下追求更大的教育效益,政治課教師必須在如何增強吸引力上下功夫,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思想品德教學設計的道理、案例、必須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情況下進行豐富、取舍、轉(zhuǎn)換、替代,把知識原理用最新流行歌詞、最古老動人傳說典故、發(fā)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帶有新鮮和鄉(xiāng)土氣息的新聞資訊和時事、在身邊而常見卻視而不見的生活事例、讓人在笑聲中感悟的詼諧、幽默、恰當?shù)谋扔鳌鳛檩d體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如同一個新鮮的美味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得親切、真實并且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讓人欲罷不能。這種教學資源能夠在一瞬間打動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震撼的效果,能夠一下子讓學生進入我愿學習的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參與課堂,融入課堂,達到教育優(yōu)化的效果。例如我在控制情緒時列舉身邊常見卻無法引起人們注意的情緒處理方式,如有的同學考試成績不理想,生氣時罵人、摔課本、撒本子;有的家長發(fā)脾氣時打孩子、砸東西,過后,他們的情緒都有了變化。然后提出問題:你認為他們能否控制情緒?你認為他們的方式可取嗎?學生從事例中結(jié)合生活實際肯定會得出能控制情緒,然后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從而得出正確結(jié)論,要學會控制情緒。這一過程充分調(diào)動學生會診生活中的片斷,在課上充分讓學生參與,并且讓學生對情緒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學生身邊的素材,讓學生說,讓學生評,讓學生想,這節(jié)課的價值才真正的體現(xiàn)出來,學生調(diào)動起來了,沒有哪節(jié)課是不吸引人的。
學校教育,本是師生共有的“生活世界”,一個“人”的世界,一個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中,人的喜怒與哀樂、人的經(jīng)驗與智慧、人的謬誤與失敗、人的價值與意義,都完整地、現(xiàn)實地、具體地表現(xiàn)著。由于過去的學校教育大多過分追求知識、分數(shù),學校教育中課堂變成人的加工廠,必須按照計劃進行生產(chǎn),人與人交流被變成物與物之間的改造影響,從而造成教師把大量的知識點、原理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機械地執(zhí)行、運用。要讓我們的課堂變得富有吸引力,課堂教學必須從純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回歸,從工廠化運作向著人感性的、具體的、現(xiàn)實的、流動的生活延伸。學生必須能夠親身體驗、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感悟,能夠講出自己的觀點,不管是正確還是錯誤的,教師應該給與尊重,原諒和善待,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生活所在。教學《珍愛生命》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時,為幫助學生認識多彩的生命構(gòu)成繽紛的世界,要悅納自己的生命,尊重其他生命,進而珍惜所共同生存的環(huán)境,我們可以打破常規(guī),帶領學生到田野上、樹林里、小河邊,去感受、去感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在講授七年級思想品德《感悟青春》前,我給學生預先布置了如下作業(yè)“發(fā)揮你的想象,從26個字母中展示青春”。第二天,我讓學生每人說說自己的得意之作,學生們的想象真是出乎我的想象,其作業(yè)簡直是如詩如畫,從生活的各個點滴中透露出對青春的感悟,例“Z”——青春是曲折的,有風雨,只有努力才會走出自己的路;“Y”——青春是依靠,只要我們相互依靠,相互幫助,我們的青春會陽光燦爛;“W”——青春是一個無邊無際的網(wǎng)頁,需要我們?nèi)ケM一生精力與探索追求;“P”——是青春的利斧,為青春的美好開天辟地;“I”——是青春的開始,意味著我們的價值會無限延伸等。我的心靈由開始的驚訝,變?yōu)樽詈蟮恼鸷?。他們的年齡雖小,但他們的思維、他們的智慧足以讓我們這些成年人汗顏,我作為一名教師進行教學,卻如同是學習,是閱讀,是領悟,是感動。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為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展示平臺,讓學習成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活,讓教學向生活延伸。
傳統(tǒng)的教育是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教師奉送真理,學生遵照執(zhí)行,是一個靜態(tài)接受的過程,學生不能自主,學習枯燥,缺乏活力如同一潭死水;而也有人認為新課改就是教師“退位”,學生“登基”。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因為新課改就是要還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但是這不等于說教師可以完全放棄自己的責任,變成課堂上無所事事的人,讓學生隨心所欲的看書、討論,如果這樣,課堂不是一潭活水,而是一潭渾水,給人的感覺就是形式上的轟轟烈烈,實質(zhì)上喪失了德育教學的靈魂。孩子畢竟是孩子,缺乏自控,缺乏有意識的思索,缺乏全面看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依然是核心,而且是課堂的靈魂。沒有這個核心,學生也將缺乏方向,缺少動力,沒有正確的引導。但這個核心不再是拿著一本教參,讓學生死記筆錄的人,而是一個導游、導師。他將學生——他的游客——引入勝境,自由觀賞,當游客們對巍然高聳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識鳥獸草木之名時,他不會置身事外,而是適時出面做精彩解說,令人如沐春風;講解一篇文章像引導游人做一次暢快的旅游,使游人的知識得以豐富,精神得以陶冶,境界得到升華;教師的講有時還要像仙人指路,在學生的思路出現(xiàn)滯澀凝絕時輕靈而高妙地一“點”,即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這樣才是“點撥”,起到四兩撥千斤“導”的作用。這個“導”在導入新課時、學生偏離主題時,產(chǎn)生矛盾時,建立新舊只是聯(lián)系時……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課堂中教師不能僅僅依靠“導”,要加深學生的印象不能以靜制動,而應該以動引動,建設動態(tài)課堂,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思想教學煥發(fā)無窮的引力,抓住學生的心。可以這么說,教師在一堂課的引導是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不是讓學生的思維天馬行空般隨意發(fā)展,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則需要實施火上澆油的措施,因勢利導,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保持課堂的持久吸引力,在此過程中突破難點,明確重點,讓學生在思想的錘煉中得到升華。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不能就依賴于一問一答和幾個練習題,我們用豐富多樣的方式給學生思維上進行“火上澆油”,例如通過設置課堂討論、課堂搶答、課堂答問得分,課堂表演、課堂辯論、專題演講等方式有效刺激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欲,從而達到思想錘煉提升的教學效果。為了學生思維火焰的持久,教師要善于運用激勵的藝術(shù),只要他提出自己的疑問(盡管是膚淺),或有價值的問題,就可以給予相應的激勵,如果有同學說出了有見地的答案,獨特的見解等,應該大力鼓勵。這樣我們的學生就能動態(tài)的客堂中得到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同時加大了課堂對學生的吸引。
馬卡連柯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边@充分說明了課堂語言的魅力。政治課教師若不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就不可能建立自己風格的教學之路。要使教學具有美的魅力,把課堂形成對學生具有強大引力的磁場,就必須精心追求別具一格的教學語言。
語言“精”指語言要少而精。表達基本原理、主要觀點、重點、難點時對學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說或不說,點到為止;學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恰到好處地說,一語中的,詳略得體。多一句則嫌多,少一句則嫌弱,方能騰出一定的課時讓學生充分地思考和練習,從而有利于學生發(fā)展智力,減輕作業(yè)負擔,提高學習效率。語言要“準”是指具有科學性和邏輯性。思想品德課堂語言必須準確無誤,絕不能含糊不清,模棱兩可,使課堂語言蒼白無力;語言邏輯準確,能夠準確地體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來龍去脈,在本章本節(jié)的位置,只是之間的層次之分,讓學生能夠建立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吸引學生層層深入理解。
博大高遠、氣勢恢宏、色彩鮮明、胸襟開朗豪放的課堂能對學生的情緒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力;綺美絢麗的語言給學生以錯落有致、輕松諧趣、色彩斑斕的優(yōu)美感受,能增強對教學內(nèi)容的形象描述和抒情感。語調(diào)的高亢是“揚”,語調(diào)的低沉是“抑”。為了表達一種內(nèi)容就必須帶一種一氣呵成的語勢,象飛瀑激流,氣吞長虹,動人心魄;有時為了表達另一種內(nèi)容,語言宜平緩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圓,猶如溪流滴水,叮當有聲。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適當變換語調(diào),或高昂,或低沉,適當運用停頓,使語言節(jié)奏抑揚頓挫,從而大大提高語言的表現(xiàn)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當代的中學生可謂見多識廣,對精神生活要求較高,他們討厭呆板枯燥的理論灌輸,渴望傾聽聯(lián)系實際、生動活潑的思想品德課。從平淡中揭示崇高,從荒誕中揭示理智,從隨意的描述中揭示事物的實質(zhì),從可笑的事物中揭示悲哀的幽默寓言能引起注意,激發(fā)興趣,調(diào)節(jié)情緒,愉悅精神,開啟心智,活躍思維。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如果沒有愛憎分明,哪有義正辭嚴;沒有淵博見聞,哪能談古論今;沒有真才實學,哪會出口成章;沒有對社會實際的深刻洞察,哪來的風趣幽默。蘊含深厚文化,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人入勝,引發(fā)學生的心靈共鳴。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如何讓學生愿學,愿意被你的課吸引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關(guān)鍵是形成自己的風格,走出自己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