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學院 李 真
網絡輿情是指在互聯(lián)網上傳播的公眾對某一“焦點”“熱點”問題所表現(xiàn)出的有一定影響力、帶有傾向性的意見或者言論的情況。而高校網絡輿情因為其群體的特點而具有其特殊性,可以認為是以在校大學生為主的群體通過互聯(lián)網對學校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校園管理以及其所關注的其他社會現(xiàn)象、社會問題所表達的態(tài)度、意見和情緒的總和。
1.建議型網絡輿情
建議型網絡輿情是指在校學生對于社會上發(fā)生的熱點事件或者學校的工作提出的有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這些意見與建議的基礎是建立在相對較為客觀的基礎上,是積極地、正面的。有些建議是基于大量的實踐與調研的成果,是專家型的建議,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
2.請愿型網絡輿情
請愿型網絡輿情主要是指學生在網絡上相對客觀反映社會熱點事件以及學校工作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而引起的學生的不滿等,希望學校能夠迅速解決問題滿足其訴求,請愿性網絡輿情因其反映的問題具有普遍性極易引發(fā)共鳴,在短時間內引起大的反響,如果學校相關部門不能及時處理的話會給學校的工作造成極大的被動。
3.發(fā)泄型網絡輿情
發(fā)泄型網絡輿情主要是指針對社會上的熱點事件以及學校相關工作學生不滿情緒的極端發(fā)泄,具有極強的情緒化色彩,一般會出現(xiàn)刻薄的言辭,甚至謾罵以及刻意的攻擊。在高校這種人文素質較高的特殊環(huán)境下,這種網絡輿情的形不成規(guī)模,只是少部分人的極端言論,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學校相關工作的水平。
1.輿情制造主體的特殊性
在校學生,他們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極高的責任心,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活躍的思維,以及展示自己意見的欲望,學生們關注輿情并積極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而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目的,互聯(lián)網作為時下最為流行的平臺,獲得了在校學生的青睞。
2.輿情制造主體的少數性
在校園的信息平臺上,關注以及閱讀的學生數量要遠遠大于發(fā)表觀點的學生數量,發(fā)表觀點的學生占的比例很低,這也就是形成了少部分學生意見代表,這些代表往往都在學校表現(xiàn)活躍,很有主見。
3.網絡輿情影響的迅捷性和廣泛性
如今,電腦的普及以及手機上網的便利性,使得信息的獲得和傳播變得簡單,因為人群相對聚集以及行為特點相對統(tǒng)一,學生作為一個思維活躍、行動力相對較強的群體積極推動著網絡輿論的傳播。
4.網絡輿情內容的多元性和目的的多樣性
網絡作為現(xiàn)在最受歡迎的信息平臺,具有包容性強以及進入門檻低的特點,各種各樣的信息都會在網絡上傳播,既有宏觀方面的時事政治、社會新聞又有個人的情感表達等各個方面。這些信息具有負面情緒的發(fā)泄、爭取自我實現(xiàn)、形成意見領袖的需要多種目的性。
造成高校網絡輿情的形成的因素復雜多樣,歸納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1.青年學生自身的特點
大學生站在時代的前沿,是社會思潮的推動者,他們擁有活躍的思維、充沛的精力以及對于社會焦點事件進行評論的渴望。但大學生相對來講,人生閱歷較少,對于問題的看法不夠成熟,存在著很大的主觀隨意性。從生理特點來看,他們年齡相近、生活習慣、思想觀念、文化水平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面對一些熱點社會事件或關乎自身利益的事件時,他們的表現(xiàn)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易形成網絡輿情。
2.轉型期的社會環(huán)境
中國處于社會的巨大轉型期,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fā)展,各個階層、城鄉(xiāng)、各個地區(qū)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導致社會的不穩(wěn)定,社會熱點事件極易引起社會矛盾,引起眾人的關注,誘發(fā)網絡輿情,大學生大多是有思想,正義感十足的群體,他們會利用網絡媒體進行呼吁和吶喊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河北大學的“我爸是李剛”、721動車事件、西塘女孩失蹤事件等等,都引發(fā)了大學生群體的巨大關注。
3.新興媒體的普及
根據相關統(tǒng)計機構的數據,截止到2015年,中國手機網民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0億人次,其中20-29歲的人群比例超過20%,騰訊QQ、微信、飛信這些新興媒體飛速擴散并且廣泛應用,在這些網絡平臺上發(fā)表信息成為一種時尚,因為信息獲取與發(fā)表的便利性,由網絡意見領袖發(fā)表的信息極易造成大規(guī)模的討論,引起網絡輿情。
高校網絡輿情的出現(xiàn),往往伴隨著學生們對于社會熱點事件以及關乎自身利益的一些傾向和訴求,建立官方的學生訴求渠道,例如學校BBS、校長信箱、校長下午茶等,讓學生有渠道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訴自己的訴求,才能提高學校的管理服務水平,讓學生有了參與學校發(fā)展的意識,建立與學校同發(fā)展共命運的想法。
學校應當開設相關方面的課程,對學生宣揚網絡法制知識,增強學生的網絡法制意識。同時,網絡的道德教育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抓手,在面對各種社會矛盾時,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堅決抵制各種虛假和非法的網絡輿情。樹立網絡道德標兵,用先進事例激勵學生,主動占領網絡文化高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網絡輿情形成的原因是極其復雜的,無法避免網絡輿情發(fā)生,所以制定網絡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與應急機制是十分必要的,具體來說就是對學生共同關注的平臺進行有效的監(jiān)控。
在網絡輿情出現(xiàn)時,快速公開透明的信息溝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設立新聞發(fā)言人制度,建立公開、透明、快速、有效的信息發(fā)布制度,通過新聞發(fā)言人,將網絡輿情事件的真相迅速地發(fā)布,避免謠言的快速傳播。這樣,不僅有利于突發(fā)事件的化解,更重要的是增加學校相關工作的透明度和認同感,有效地穩(wěn)定局面。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來講,我們要充分了解高校網絡輿情的概念、種類、特點、成因這些知識,主動占領網絡文化陣地,注重對于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對于高校工作的認同感。在網絡輿情出現(xiàn)時,要及時發(fā)現(xiàn)、正確引導網絡輿論,保障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