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玉萍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河南 濮陽 457000)
消化性潰瘍?yōu)榕R床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屬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現(xiàn)代醫(yī)學已證實,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HP在胃中可產生較多的尿素酶,生成大量氨,從而可改變患者胃的酸性環(huán)境,對胃泌素分泌情況可造成較大影響,極易對胃黏膜造成破壞;尿素酶含量過多會導致炎性介質及氧自由基生成量增加,進而可引發(f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1-2]。臨床研究顯示采用單一一種藥物進行HP治療往往難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因此,聯(lián)合用藥逐漸被應用于該病的治療中?,F(xiàn)階段臨床上通常將三聯(lián)療法及四聯(lián)療法作為該病的常用方式,三聯(lián)療法多以兩種抗生素聯(lián)合質子泵抑制劑治療[3-7]。四聯(lián)療法在三聯(lián)療法基礎上加用鉍劑治療,雖然四聯(lián)療法使HP的根除率大大提高,但鉍劑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為減少鉍劑的副作用,采用含質子泵抑制劑三聯(lián)療法聯(lián)合荊花胃康膠丸對收治的患者進行治療,詳細如下。
選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7月門診及住院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120例,按照抽簽方法隨機地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36例,女24例 ;年齡18~72歲,平均(45.98±5.76)歲;胃潰瘍15例,十二指腸潰瘍30例,復合性潰瘍15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0~71歲,平均(46.19±6.25)歲;胃潰瘍16 例,十二指腸潰瘍28例,復合性潰瘍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患者均經胃鏡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②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隱痛、鈍痛或劇痛癥狀;③疾病已周期性發(fā)作;④呼氣試驗或快速尿素酶試驗呈陽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埃索美拉唑口服1 次 / d,40 mg/次;克拉霉素分散片口服0.5 mg/d,0.25 mg/ 次,2次/d;阿莫西林口服1 000 mg/d,500 mg/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荊花胃康膠囊口服2粒/d,每粒80 mg,3次/d。兩組患者治療2周后停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荊花胃康膠丸,繼續(xù)使用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口服至6~8周,停藥4周后進行呼氣試驗和快速尿素酶試驗復查。治療過程中詳細記錄癥狀、體征變化情況。
臨床資料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5.1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無黏膜水腫現(xiàn)象發(fā)生;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潰瘍縮小程度≥50%,病灶呈薄白膜;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顯著改善,潰瘍面縮小程度<50%??傆行?(痊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2 HP根除標準 治療1個月后進行呼氣試驗、快速尿素酶試驗復查,若兩項復查結果均為陰性,即為根除,若其中一項或兩項均為弱陽性則為未根 除。
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低于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比較
對照組的HP根除率為71.67%(43/60),觀察組的HP根除率為88.33%(50/60)兩組患者HP根除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9,P=0.042)。
對照組有4例出現(xiàn)輕度惡心,占6.67%;觀察組有3例出現(xiàn)便秘、食欲減退,占5.00%;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均未影響治療,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消化性潰瘍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屬于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其發(fā)病部位以胃、十二指腸為主,患者極易發(fā)生出血、癌變及穿孔等并發(fā)癥,對患者健康的威脅性極大。研究顯示HP感染和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重要關聯(lián),因而,臨床上通常將根除HP作為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關鍵。既可提高療效,又可減輕藥物不良反應及耐藥性。埃索美拉唑為本世紀初上市的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被稱為新一代PPIs,呈弱堿性,該藥物在壁細胞泌酸微管高酸環(huán)境中可轉化為活性形式,且能夠穿透黏液和表層尿素酶進行結合,從而可對尿素酶的活性進行抑制,進而可達到根除HP的效果。阿莫西林是現(xiàn)階段臨床上治療HP感染的有效藥物,其屬于β2內酰胺藥物的一種,可有效地對肽聚糖代謝進行抑制,進而可達到殺死細菌的功效,且藥物耐藥性小,臨床效果顯著[8]??死顾乜蓪毦毎颂求w大亞單位(50 S)產生作用,對細菌的合成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該藥物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并具有半衰期長、抑菌濃度低等優(yōu)點。
因單一用藥抑菌率較低,目前多采用聯(lián)合治療,以上三聯(lián)抗HP治療雖然使臨床療效大大增強,但療效仍不能使人滿意,近年來多采用四聯(lián)療法,即在上述三聯(lián)基礎上加鉍劑。療效有了大幅度提高,但鉍劑副作用有時限制了它的使用。荊花胃康膠丸是一種現(xiàn)代中藥,其主要成分為土荊芥和水團花提取物,該藥物具有良好的胃動力促進效果,對減少胃酸分泌及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有重要影響[9]。有文獻報道,荊花胃康丸聯(lián)合PPIs標準三聯(lián)治療HP相關性慢性胃炎,對HP根除率高于標準三聯(lián),其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含鉍四聯(lián)療法,且無1例發(fā)生不良反應[10-11]。本文對照組選用常規(guī)三聯(lián)抗HP療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了荊花胃康膠丸治療消化性潰瘍。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低于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P<O.05);對照組HP根除率為71.67%(43/60),觀察組的HP根除率為88.33%(50/60),觀察組HP根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
綜上所述,荊花胃康膠丸配合三聯(lián)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明顯提高HP的根除率,安全性高。應在臨床上加以推廣和應用。
[1]黃睿, 張弛, 黃靚. 雷貝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療效及抑酸作用比較[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 7(5): 127-128.
[2]武秀媛.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關系[J].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0, 39(2): 162-163.
[3]李桃, 李秀梅, 蔣松. 雷貝拉唑四聯(lián)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0,5(4): 143-144.
[4]畢婉蓉, 張玉臣, 許樹長. 雷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潰瘍[J]. 藥學服務與研究, 2007,7(6): 442-443.
[5]張躍民, 劉澤平. 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聯(lián)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 6(5): 123-124.
[6]黃吉雄, 曾豐年, 黃楚浩. 雷貝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J].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08,11(9): 1307-1308.
[7]李奎生, 鄧素芳, 陳燕珊. 四聯(lián)方案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 4(11): 40-41.
[8]李曉宇, 胡伏蓮.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研究進展[J]. 中國新藥雜志, 2002, 6(6): 443-446.
[9]謝振家, 黃美星荊花胃康膠丸對實驗性胃潰瘍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抑制作用[J]. 中國新藥雜志, 2001, 10(3): 221-223
[10]文君, 韓玉山. 幽門螺旋桿菌相關性胃炎的中西醫(yī)治療進展 [J].新醫(yī)學, 2010, 41(4): 273.
[11]顧永權.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胃電圖表現(xiàn)[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 17(1):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