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勇
摘要:以提高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效果為出發(fā)點,分析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針對混凝土結構課程特點的“預習講授→學生自學→輔導答疑→總結講授”四位一體探究式教學法,并指出了保障教學效果實現(xiàn)的具體措施,最后,結合應用實踐,闡述了四位一體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效果,以期為兄弟院校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四位一體;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6)01-0096-04
一、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由混凝土結構課程的特點決定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混凝土結構課程主要包括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和混凝土結構設計兩門,是與現(xiàn)行規(guī)范、規(guī)程聯(lián)系密切的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混凝土結構的基本理論相當于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的材料力學,學生需具備力學知識、數(shù)學知識、土木工程材料知識、建筑制圖知識及專業(yè)英語知識,課程公式、符號多,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有必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實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的必然要求
現(xiàn)代教育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是內因,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而教師和校園環(huán)境只是促使其轉化的外部因素[1]。這里“主人”的含義最起碼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主動;第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自學能力較強。這兩個因素的形成,關鍵靠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何“育”和“導”呢?首先,要弄清兩者的內涵及關系?!坝本褪峭ㄟ^教師的教育和鼓勵,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皩А本褪墙處熢诮虒W工作中通過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對學科學習產生興趣,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獲取和掌握知識?!坝笔菫榱烁玫亍皩А保沼凇皩А?。因此,課程教學改革,就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
生,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牢固樹立“課堂的真正主人是學生”的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行為,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只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二、“預習講授→學生自學→輔導答疑→總結講授”四位一體探究式教學法的構建
探究式教學法(Inquiry Teaching Method)又稱發(fā)現(xiàn)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提供案例和問題,讓學生自行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fā)現(xiàn)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探究式教學法需要學生具備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一定的自學能力,提倡“先學后教,多學少教,自學不教”,體現(xiàn)的是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針對混凝土結構課程的特點,構建“預習講授→學生自學→輔導答疑→總結講授”四位一體的探究式教學法,從而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預習講授→學生自學→輔導答疑→總結講授”四位一體的探究式教學法是“課外課程研究—網(wǎng)上課堂社區(qū)—課內討論法教學—突出過程考核”四位一體的探究式教學法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前者是從教學程序上來表述探究式教學法,后者是從教學場景上來體現(xiàn)探究式教學法,兩者本質一樣,前者可操作性更強。
(一)四位一體的探究式教學活動針對某講課內容的大致流程
混凝土結構課程“預習講授→學生自學→輔導答疑→總結講授”四位一體的探究式教學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以啟發(fā)式、討論式的授課方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從學生認知、能力構成的規(guī)律上,科學地編排整個教學過程[2]。探究式教學活動針對某講課內容的大致流程如下。
在探究式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首先要按照探究式教學法的要求精心備課,進行教學預設,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設計、探究性思考題的準備等。一般來說,教學預設水平?jīng)Q定著教學過程,也決定著教學現(xiàn)場、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和教學細節(jié)。
1.預習講授(課內)
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教師要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小黑板、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物、圖示、場景等),以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的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要設置學習目標,只講重點、難點,講方法、思路,推薦參考書和資料,布置預習探究思考題和作業(yè),將相當?shù)膬热萘艚o學生預習、自學;在學習方法方面,教師要以實踐為載體,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開展實踐體驗,讓學生在實踐探索中獲取和掌握知識[3]。
2.學生自學(課外)
首先要對學生充滿信心,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給他們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自我安排學習時機的機會。自學能力不斷提高的學生憑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帶著老師精心準備的探究思考題,研讀教材,學習課件(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查閱資料,獨立、認真地讀書、思考,不斷探究、解決問題;對于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或通過小組討論、合作解決,或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交流解決。解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總結,形成自學報告。這種教學模式?jīng)Q定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是自主的、探究式的、合作互動的。
3.輔導答疑(課內)
該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回顧、總結、反思,然后在教師的點撥下,就疑難探究問題開展研討,相互啟發(fā),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解決自學中的疑惑,并按每班10人的標準抽查學生自學報告并打分(分A、B、C、D、E五檔),做好自學成績登記;評選優(yōu)秀學生到講臺上簡單匯報、展示自己的自學情況,其他學生對照補差,該環(huán)節(jié)須留5分鐘讓學生提問;收集匯總各班學生在經(jīng)歷“預習講授”、“學生自學”、“輔導答疑”前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后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
4.總結講授(課內)
對該講課內容進行總結講授,重點解決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自學中、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合理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如微課、錄像等,增大課堂信息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
積極性,開拓學生思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解決類似的或更深一步的問題。“總結講授”環(huán)節(jié)之后,可能還存在部分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理解不夠深刻的現(xiàn)象,此時,可以借助到工程現(xiàn)場教學的方式,如在講授主次梁相交處鋼筋如何放置時,及時到工程現(xiàn)場就某一節(jié)點進行現(xiàn)場教學,也可以借助試驗或實習的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疑難知識點的理解。比如讓學生分組設計試件、參與制作,自己設計實驗、準備實驗,自己動手做試驗、觀察試驗結果并總結[4]。
針對每次探究式教學活動,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反思,總結經(jīng)驗,從而更好地改進探究教學活動。
縱觀針對某講課內容的整個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大致流程不難發(fā)現(xiàn),整個教學過程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這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內學時的減少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但也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對教師的要求更高。
(二)探究性思考題的設置
探究性思考題的設置是開展自主探究、提高課堂效率的核心問題,必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設置的探究思考題要有效,能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行為。有效的探究思考題是學生主動探究的起點,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一般較低,他們的探究活動可能是幼稚的、漫無目的的。開展探究活動需要教師精心引導,需要問題的激發(fā)和調動,有效探究思考題能創(chuàng)設出一個充滿張力的情境,能造就一個充滿誘惑的現(xiàn)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極大興趣。
第二,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空和自由度,去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這一探究過程包括以下連續(xù)且形成回路的七個環(huán)節(jié):面對問題情境→產生探究欲望→出現(xiàn)探究行為→接受反饋信息→調整探究行為→獲得探究成功→嘗試拓展學習。每一個探究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
(三)四位一體探究式教學活動具體實踐
由于四位一體探究式教學活動中“學生自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在課外,其余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均在課內,因此以一次兩個學時的課堂教學為例,大致時間流程安排為:“輔導答疑(課內,歷時20分鐘,含5分鐘的學生提問)→總結講授(課內,歷時50分鐘)→預習講授(即下一講內容的預習講授,課內,歷時20分鐘)”,課堂教學結束后,探究式教學活動即刻進入“學生自學(課外)”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所需時間由學生自行把握。四位一體探究式教學活動的時間流程圖見圖1。
三、四位一體探究式教學法教學效果的保障措施
(一)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探究式教學法需要學生具備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一定的自學能力。什么樣的態(tài)度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因此,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主要靠教師的教育和鼓勵。如果學生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能自主獲取知識,便會獲得成功的喜悅,所以,教師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要想方設法地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要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必須加強方法指導,重點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閱讀和記憶能力
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快讀、細讀、精讀和研讀有機結合,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找出教材的核心內容和有效信息,同時,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快速提高記憶力,如常用的理解記憶,理論與實踐結合,速記和反復記憶結合,記與思、寫結合,由簡到繁與由繁到簡結合等方法。
2.表現(xiàn)和表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充分表現(xiàn)的機會,學生可以講、可以議、可以評,盡管學生講的內容對錯混雜,當學生回答得不完善或錯誤時,教師的指導才顯得必要、及時,教師才真正成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
3.思考和提問能力
思維的方法有很多,但核心的方法是分析與綜合相結合。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或換位思考,提高思維的變通性,以利于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二)突出過程考核[5]
混凝土結構課程“預習講授→學生自學→輔導答疑→總結講授”四位一體探究式教學法,能真正體現(xiàn)
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并不能保證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除了課堂提問打分之外,在“輔導答疑”環(huán)節(jié)按每班10人的標準抽查自學報告、打分(分A、B、C、D、E五檔),并將自學成績記錄在平時成績欄內,以強化過程考核。
四、四位一體探究式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由于受教學觀念、教學習慣、混凝土結構的課程特點和學時等因素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壓力大、學習興趣不高、不愿意學習的狀況。然而,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啟動以來,通過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必須更新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行為,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并針對混凝土結構課程的特點,構建“預習講授→學生自學→輔導答疑→總結講授”四位一體探究式教學法,并成功應用于混凝土結構課程,從而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探究式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以啟發(fā)式、討論式培養(yǎng)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從學生認知、能力構成的規(guī)律上,科學地編排整個教學過程。合理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如微課、錄像等,增大課堂信息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拓學生思路,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給他們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自我安排學習時機的機會。學生憑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帶著教師精心準備的探究思考題,研讀教材,學習課件(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查閱資料,獨立、認真地讀書、思考,不斷探究、解決問題,并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則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解決,或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交流解決[6]。這種教學模式?jīng)Q定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是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而且,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自主獲取知識,獲得成功的喜悅。整個教學過程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使學生理解得更透切,記憶更牢固。學生在教學改革中得到了“實惠”,其自學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大大提高。
五、結語
首先,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針對混凝土結構課程特點的“預習講授→學生自學→輔導答疑→總結講授”四位一體探究式教學法。在混凝土結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積極推進教學模式、方法及手段的教學改革,認真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并針對混凝土結構課程的特點,構建了“預習講授→學生自學→輔導答疑→總結講授”四位一體探究式教學法,從而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建立了符合創(chuàng)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適合混凝土結構課程特點的現(xiàn)代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新教學模式。
其次,根據(jù)混凝土結構課程不同的理論內容,結合學校的定位和學生的實際,為每個章節(jié)設計了有效的探究思考題。
最后,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促進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自學能力強就能自主獲取更多的知識,便會
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和滿足感。自學能力的提高也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為后續(xù)的畢業(yè)設計,乃至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陶燕,劉錚,等.在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中用形象化教學法感知結構概念[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4(11):191-194.
[2]邱戰(zhàn)洪.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yè)混凝土結構的教學實踐[J].臺州學院學報,2007,29(6):69-72,76.
[3]盛桂琳,李國政.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科技資訊,2013,16:166-167.
[4]許英,汪宏.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81-83.
[5]翟愛良,張良成,等.把考試改革作為教學改革的切入口—土木工程專業(yè)結構設計類課程考試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5(10):52-55.
[6]曾祥蓉,陳進,等.土木工程專業(yè)網(wǎng)絡課程推廣應用研究與實踐—以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網(wǎng)絡課程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142-144.
(編輯 梁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