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成 金殿鵬 李吉新 王立業(yè)
摘要:我國地大物博,有很豐富的煤炭儲量,煤礦業(yè)在中國經濟中占據了很大部分。隨著開發(fā)時間的加長,開采深度也越來越深,在開采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如斷層、褶曲等,嚴重影響了煤礦掘進。文章就大強煤礦復雜地質下的煤礦掘進支護技術應用進行了分析,也給其他煤礦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復雜地質條件;煤礦掘進;支護技術;煤礦業(yè);煤炭開采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D421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08-0146-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8.075
對于以往的采煤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利用錨網、錨桿、U型鋼等一系列方法進行支護,很明顯地提高了礦井掘進的支護速度,大大加強了采煤效率。本文以地質條件較為復雜的大強煤礦地區(qū)為例,對煤礦掘進支護技術的應用進行了分析研究。
1 大強煤礦掘進地區(qū)的地質條件
1.1 工作面位置、四鄰及地表情況
工作面位于工業(yè)廣場南側采區(qū)中部,回風順槽的東邊是鉆孔,在切眼的南部有很多斷層,以運輸順槽為界西鄰CDF97、HDF117、HDF120、F5號斷層及897、10-1013號鉆孔,在設計采止線的北邊則是用來清理撒煤的構造以及各種運輸巷道;工作面回采面積為277697m2,運輸順槽長度為1147m(斜尺1170.5m)、回風順槽長度為1166m(1189m)、切眼長度為241m(斜尺242m),工作面標高-899.7~-1136.4m,地表標高為107.4~105.6m,距地表1018.2~1242.0m。地表為耕地。
1.2 地質構造情況
根據巷道實際回采范圍內的煤層呈一單斜構造,煤層走向70°~80°、傾向160°~170°、傾角10°~16°;本工作面中有8條斷裂層,附近還有6條斷層。
1.3 煤層情況
工作面回采煤層為1煤層,根據巷道資料,1煤層分層3~11層,厚度為8.20~11.2m,平均厚度為10.5m,純煤厚為6.88~10.7m,平均厚度為9.50m,煤層硬度為2~3。夾石煤層中含有矸的厚度為0.1~0.70m,加起來的平均值厚度為1.00m,巖性為泥巖、粉砂巖及團狀黃鐵礦巖。煤種為氣煤,發(fā)熱量(Qgr·d)值為26.7~27.14MJ/kg(發(fā)熱量6381~6487大卡),屬中高發(fā)熱量煤。
1.4 煤層頂底板情況
頂板為直接頂為油頁巖、灰質泥巖,油頁巖厚度為1.20~1.80m,呈現出灰色。油頁巖結構十分堅固,顆粒很小,中間沒有縫,泥土中含有膠泥,結構是一層一層的,中間有碳,容易被風化,然后就形成了粉塵。污染空氣,其物理力學性質:比重為2.32g/cm?,容重為2.16g/cm?,抗壓強度為164~233kg/cm?,抗剪強度26~27kg/cm?,內摩擦角為41°51',凝聚力為23kg/cm?,由于直接頂的抗壓強度小于1000kg/cm?,從其堅固程度來看是軟巖。老頂為油頁巖、粉砂巖、中砂巖互層、油頁巖,厚度為50.0~60.0m,平均厚度為55.0m,粉砂巖厚度為2.50~5.50m,平均厚度為4.00m,中砂巖厚度為5.00~10.0m,平均厚度7.5m。
直接地板是為泥巖粉砂巖,是灰色的物質,呈塊狀構造,端口層次不齊。老底為中砂巖、粉砂巖、粗砂巖、泥巖互層,中砂巖厚度為0.10~0.40m,平時很少見得到光滑面,顆粒中以灰白色縫石英長石灰白色為主體,很難從中分出煤炭顆粒,泥質膠結;粉砂巖,平均厚度為0.70m,是灰色的,在其表面可以看見灰綠色,并且具有滑面,中間含有很少的砂礫巖;粗砂巖厚度為0.20~1.40m,平均厚度為0.60m,灰白色,顆粒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顆粒分選性較差,泥質膠結;泥巖厚度為5.00~8.00m,平均厚度為7.00m,深綠色,塊狀構造,偶見細礫,夾礫巖,部分可見滑面構造,半堅硬。
2 煤礦掘進的技術難點
大強礦區(qū)在開采過程中要克服的困難有:第一,在礦井不斷掘進的過程中,深度一直在深入,礦井頂部的巖石變化非常明顯,壓力也在不斷加大,對支護的工具帶來了很大的考驗;第二,大強礦區(qū)地區(qū)礦井的頂底板和煤層都很松軟,在壓力下容易塌陷。在礦道的掘進過程中,不容易形成堅固的形狀,并且變形很嚴重,支護會下降,邊墻會收縮,在掘進過程中還要對后面的礦道進行維修;第三,復雜地質條件和諸多的斷層造成改變,難以掘進的地方就需要改變方向,造成了彎道多、坡度陡的問題;第四,在大強礦區(qū)的礦井中,普遍存在煤層較薄的問題,特別是主礦道中。因此在對薄煤層進行開采時,巷道回采過程中的主要工作是掘進支護,在對半煤巖巷進行掘進時,高技術、良好的設備、精干的技術和保證設備的良好運行是很有必要的,只要處理好這個問題,采煤的速度將有很大的提高;第五,我國的煤礦開采技術,還采用傳統(tǒng)技術,難以與國際先進技術做對比,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要在實踐中學習和創(chuàng)新;第六,大強礦區(qū)的采煤掘進設備還是很陳舊的設備,遇到較為堅硬的巖石時就難以掘進,還對設備本身造成了很大的磨損,進而減慢了掘進的速度,影響了采煤的速度,對支護也造成了很大的難度。
3 地質條件下煤礦掘進支護技術的關鍵
3.1 綜掘機與普掘機臨界點的確定
通常來說,巷道的長度決定了綜合掘機與普掘機的臨界點,而巷道長度又需要根據綜掘機、普掘機的掘進水平,根據實際操作而定。一般情況下,掘進距離較小時采用普掘進機,這樣不僅減小了投入,降低了成本,也使得工期安排合理,是最優(yōu)化的選擇。當然距離加大之后就需要采用綜掘機了,這是一個技術性較強的機器,可以減少人力的投入,保證了人員的安全,也大大提高了掘進速度,提高了采煤效率。
3.2 綜掘機的選型
綜掘機的選型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問題:掘進巷道的寬度、坡度、彎曲程度是主要的選擇機型大小的關鍵因素,煤層和斷層的堅硬程度決定了機子的磨損問題。對于煤層厚度、多少,要考慮綜掘機的功率。最后還要考慮設備的后期維護和維修問題,是否有這樣的技術人員,能夠操作這樣的機型,也至關重要。
3.3 截齒的選擇問題
選擇截齒我們最要關注的當然是堅硬程度,截齒夠堅硬,磨損的速度才會減慢,這樣才能有效地掘進巷道,加快采煤的速度。當然遇到了特別堅硬的地方,大于截齒能夠承受的強度,那就應該采取放炮的方式行進,這個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截齒,如果損壞了掘進機,維修要耽誤工期,對企業(yè)的效益極為不利。
3.4 臨時支護技術的應用
臨時支護:機割一個循環(huán)后,采用頂板打錨桿托鋼筋網或夾木柈作為臨時支護,并為下一循環(huán)打超前護頂錨桿打注頂板錨桿時必須使用錨桿鉆機,五花型式打護頂錨桿,同時在兩幫各打一根錨桿夾上大柈用以維護巷幫,打護頂錨桿時先頂后幫,由外向里、由有支護側向無支護側進行。護頂錨桿打注完畢后,打注超前護頂錨桿,超前護頂錨桿打在巷道輪廓線上,與巷道軸線成45°~55°夾角。
3.5 永久支護技術應用
永久支護:采用錨桿、36U金屬棚、金屬網、噴砼聯(lián)合支護,并打錨索補強。
巷道開挖成形后架設36U金屬棚,金屬棚為圓形,棚后鋪設金屬網,網后剎2~3層木柈,然后噴砼對巷道封閉,使支護形成統(tǒng)一整體,最后再打錨索補強。
3.6 設備的保養(yǎng)和維護
設備的完好關系到作業(yè)能否順利進行,是工廠進行運作的核心要點,因此對發(fā)生故障的設備必須及時修理,應該對維修人員進行培訓深造,保證他們的專業(yè)性,時常進行演練,來培養(yǎng)經驗豐富以保障設備可以及時投入使用。安全是大事,一定要做好安全的保證,機械事故絕不允許發(fā)生。另外,這些機械肯定是要經常性流動的,在運輸的過程中,要做好安全保護措施,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天氣的好壞、道路交通的狀況等都是應當考慮的問題。設計好設備的調度方案,提高機械設備的利用率。充分發(fā)揮掘進機的性能,合理安排施工工藝技術,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作業(yè)團隊,引進最專業(yè)的技術,使用好這些設備,為煤炭業(yè)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 穿越斷層的錨網支護研究
4.1 直接破項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于頂板不穩(wěn)定,容易破碎,給支護工作帶來難度的地方,并且頂板的巖層硬度不能太大,掘進機可以直接破損。另外在掘進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巷道坡度突然增大,也應該采用這種方法。這一方法的實施為,用掘進機直接將頂板破除,只留下兩邊比較穩(wěn)定的面,然后利用錨網進行支護。這樣可以有效解決頂板塌陷、巷道坡度大的問題。
4.2 退后臥底法
在采礦過程中,遇到斷層,但是保留了頂板的完整性,還比較堅固時,可以對周圍巖石進行支護,然后讓掘進機后退,臥底前進,保證斷層巷道中的低位高度與安全技術要求相符,這一技術不但保證了斷層頂板的完整性,而且增加了巷道的穩(wěn)定,保證了作業(yè)的安全實施,是比較好的方法。
4.3 錨桿臨時加U鋼法
該礦區(qū)中存在較大落差的斷層,這樣的地質結構使得巷道周圍的巖石容易破碎,造成巷道的垮塌,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這時會利用U型鋼架進行固定支護,與臨時的超前支護、錨桿支護混合使用,加固時讓錨桿傾斜45°。預緊力可以使周圍的巖石變得很穩(wěn)固,當錨桿間的距離取得適當時,這個方法的效果將大大加強。
5 結語
煤礦的掘進支護技術對保證煤礦開采過程的安全、提高煤礦開采效率有重要影響,在復雜地質下進行掘進采煤時,應首先分析地質結構,然后制定相應的方案,加強機械應力。對支護技術進行研究和創(chuàng)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采煤效率。
參考文獻
[1]黃大軍.軟巖中掘進支護的應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0,(16).
[2]章慶豐,賈寶山,王曉陽.模糊數學在改進掘進支護參數中的應用[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
[3]趙義勝.近距離煤層采空區(qū)下掘進巷道支護形式的選擇[J].西山科技,2001,(5).
作者簡介:王鐵成(1975-),男,遼寧鐵嶺人,鐵法煤業(yè)集團公司大強煤礦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師。
(責任編輯:秦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