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非常關注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學習以及語言的輸出,學生對教材上的內容也滾瓜爛熟,但在實際交際中學生還是會出現(xiàn)“詞窮現(xiàn)象”。原因在于:英語文化意識的缺失讓交際缺乏語言氛圍;英語詞匯擴展不能滿足生活交際需要;過于“套路化”的課堂對話遠離了交際的真實表達。因此,我們應該從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英語輸入量的提升、課堂對話效率的提高以及情境創(chuàng)設實效性的提升四個方面著手,讓學生有話可說。
【關鍵詞】詞窮現(xiàn)象;文化意識;語言輸入量;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01-0045-02
【作者簡介】陳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花園小學(江蘇常州,213100),高級教師。
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和教學中,學生“詞窮現(xiàn)象”屢見不鮮,學生或是用刻板的完整句式回答問題,或是交流時用書上的句子生搬硬套。學生“詞窮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如:英語文化意識的缺失讓交際缺少語言氛圍;英語詞匯擴展不能滿足生活交際需要;過于“套路化”的課堂對話遠離了交際的真實表達;課堂教學中虛假的情境創(chuàng)設偏離了交際的語言情感等。那么,我們該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象呢?
一、從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入手,為轉變“詞窮現(xiàn)象”奠定基礎
英語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美國教育家溫斯頓·布倫姆伯格曾說過:“Teaching language without culture is a perfect way to educate fluent fool.”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根據(jù)文本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和文本內容相關聯(lián)的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等,明白中外文化的差異所在;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本國文化和其他國家文化尊重、開明的態(tài)度。其次,由于小學生接觸的英語素材比較少,在較少的素材與資源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并將它適當放大,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還能夠學習異國文化,感受異國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俗,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最后,在課堂上,英語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充滿異國情調的文化氛圍,使英語課堂變成魔力大“磁場”,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對了解異國文化和習俗保持持久的興趣。
二、從英語輸入量的提升入手,為轉變“詞窮現(xiàn)象”增加可能
1.地道的語音輸入。
準確的發(fā)音以及必要的發(fā)音技巧可以通過教師傳授和自身練習來習得,但良好的語言風貌以及交際中語音、語調的運用則要通過長期的熏陶和模仿形成,這就使課堂地道性的語音輸入顯得尤為重要。教學中,教師要收集適合學生學習的語音素材,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讓學生在模仿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語言風貌。例如:在教學譯林新版《英語》五上Unit 5 What do they do?時可以讓學生學習有關職業(yè)的英文兒歌,學習原汁原味的英語。
2.情趣性語篇輸入。
情趣指情調和趣味。雖然情趣屬于非智力范疇,但是對于智力活動卻有著極為重要的輔助作用。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會對感官刺激型活動逐漸降低興趣,這時,學習內容本身的情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更多地輸入情趣化的語篇,以趣激情,全面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如:教學譯林新版《英語》六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時,教師讓學生選擇角色進行情景劇表演比賽,學生熱情高漲,演得惟妙惟肖。
3.計劃性語料輸入。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結合課時教學目標為學生做好隨機的英語輸入,還要設計好每節(jié)課的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發(fā)展計劃。語言輸入內容的難度要略高于各年級學生的英語水平,且要有系統(tǒng)性。如:三年級的目標是發(fā)展基礎語音和拓展語言知識和結構,內容主要是英文兒歌,時間主要是課前三分鐘。四年級的目標主要是語流的發(fā)展和拓展語言知識和結構、增強語用意識,主要內容是英文兒歌和動畫語音材料,時間是課前三分鐘。
三、從課堂對話效率的提高入手,為轉變“詞窮現(xiàn)象”加快速度
1.啟發(fā)式提問是提高課堂對話效率的良策。
提問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而啟發(fā)式提問則是提問中的一門藝術,啟發(fā)式提問的關鍵在于讓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問題不僅要能激起學生的思考,還要能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例如:教學譯林新版《英語》六上Unit 7 At weekends時,教師的兩個問題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What makes the Earth dirty?What should we do?教師讓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學生們立刻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
2.互動式對話是提高課堂對話效率的捷徑。
課堂對話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對話的核心在于“互動”,互動式對話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在對話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還要充分發(fā)揮同伴的作用,引導他們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在互動中一起提高。如:譯林新版《英語》四上Unit 7 How much?以購買物品為主題,本課的目標語言是Can I help you?Yes, Id like...How much are they? Its...yuan.在本課的產出環(huán)節(jié),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購物情境,讓學生四人一組開展購物活動,一位學生當shop assistant,其他三位學生當customers,課堂上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購買物品,并對物品進行評價,沒有了和教師對話的那種拘謹和緊張,學生們暢所欲言,盡情表達自己的觀點。
四、從情境創(chuàng)設實效性的提升入手,讓轉變“詞窮現(xiàn)象”成為現(xiàn)實
1.學生在游戲情境中鍛煉語言能力。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游戲可以讓學生自然地運用語言,從而使語言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其樂無窮。例如:在學習數(shù)字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Guess the number的游戲;在學習動物單詞的時候可以進行看影子猜動物的游戲。
2.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提高語言能力。
語言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努力找尋教學內容和生活的結合點,模擬較為真實的生活情境,并讓學生在其中進行交際,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教學譯林新版《英語》五上Unit 7 At weekends時,教師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周末活動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學生紛紛談論自己的周末,然后教師又繼續(xù)問What do your parents do at weekends?這些提問來源于學生生活,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有的學生還表示自己的周末活動都是父母安排的,自己一點也不喜歡。教師趁此機會鼓勵學生寫一篇作文My favourite weekends來告訴自己的父母,自己喜歡怎樣的周末生活。
3.學生在故事情境中提升語言能力。
生活和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們,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故事迷,聽故事、講故事、演故事是小學生特別愿意做的事情。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展現(xiàn)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將學生牢牢地吸引到學習活動中。學生為了獲知故事內容,會集中精力捕捉故事的大意和細節(jié),會盡力去推斷和猜測,這在無形之中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根據(jù)語境猜詞的能力。另外閱讀之后再把故事講出來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在聽故事、讀故事的過程中輸入語言,在講故事、演故事的過程中自然地輸出語言,故事教學對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有著不小的作用。譯林新版《英語》四下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中,在教學Whats the matter?句型時,教師讓學生欣賞動畫片《賣火柴的小女孩》,用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單詞hungry, thirsty, ill ,tired,cold, hot。學生都看得非常認真,他們在故事情境中體驗、學習、建構新的語言知識,仿佛走進了小女孩的世界,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語言。
總之,“詞窮”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滲透文化知識,采取多種途徑增加學生的英語輸入量,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語言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注:本文獲2015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一等獎,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