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玲
河南西平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西平 463900
?
利普刀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68例臨床觀察
石瑞玲
河南西平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西平463900
【摘要】目的總結利普刀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體會并觀察治療效果。方法對68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實施利普刀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手術時間(9.38±1.48)min,出血量(9.61±2.15)mL,切口愈合時間(29.04±4.47)d。發(fā)生并發(fā)癥3例(4.41%),其中術后出血1例、創(chuàng)面感染2例,均經對癥治療后痊愈。術后1個月復查,治愈66例(97.06%),有效2例,總有效率(100%)。結論利普刀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操作簡便易行、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治療效果好,具有診斷與治療的雙重作用。
【關鍵詞】利普刀;宮頸上皮內瘤變;環(huán)形電切術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而宮頸上皮內瘤變是發(fā)展成宮頸癌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兩者關系密切,嚴重影響患者的的生活質量[1]。因此應及時對宮頸上皮內瘤變采取有效的診治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預后。利普刀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既能在切除病變的同時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又可為病理學診斷提供完整的組織標本,是一種簡單易行、療效好、患者痛苦小的診治方法。2013-06—2015-06間,我們對68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實施利普刀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68例患者,年齡22~58歲,孕產次數(shù)為1~4次。術前均經宮頸細胞學檢查及經陰道鏡宮頸多點活檢確診。其中CIN I級31例,CINⅡ級26例,CIN Ⅲ級11例。
1.2治療方法
1.2.1術前準備完成血、尿、白帶常規(guī)檢查,凝血及肝、腎功能檢查和心電圖檢查。手術選擇在月經干凈后3~7 d實施。術前3 d禁止性生活,禁食4~6 h。進手術室前排空膀胱。
1.2.2手術方法腰-硬聯(lián)合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充分暴露宮頸,盧戈氏碘液涂抹宮頸,確定病變部位和范圍。用滅菌輔料將術區(qū)隔離。依據病變程度及范圍選擇不同型號的環(huán)形電圈,將已確定病變部位的組織切除,范圍達病變部位外緣3~5 mm,深度2.5~5 mm。創(chuàng)面用球狀或針狀電極止血后,噴灑甲硝唑粉。將切除的全部病變組織送常規(guī)病理學檢查。
1.2.3術后處理保持外陰清潔,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治療3~5 d。避免重體力勞動3周,禁止性生活8周。4周后來院復查宮頸愈合情況。
1.3觀察手術情況及療效判定標準觀察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1個月復查,對療效進行判定。治愈:宮頸糜爛面完全愈合,宮頸光滑、恢復正常大小。有效:癥狀明顯好轉,糜爛面較前明顯改善Ⅰ度以上,宮頸肥大減輕。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明顯改變,糜爛面積及程度無明顯變化[2]。
2結果
本組手術時間(9.38±1.48)min,出血量(9.61±2.15)mL,切口愈合時間(29.04±4.47)d。發(fā)生并發(fā)癥3例(4.41%),其中術后出血1例、創(chuàng)面感染2例,均經對癥治療后痊愈。術后1個月復查,治愈66例(97.06%),有效2例,總有效率(100%)。
3討論
近年來,宮頸上皮內瘤變在年輕婦女中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3],已成為婦產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文獻報道[4],高危型人乳頭瘤狀病毒感染、性混亂及機體免疫力降低等均為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誘因。而宮頸上皮內瘤變?yōu)閷m頸非浸潤性癌的癌癌前病變,因此對該病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阻斷宮頸癌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有效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生率[5]。
目前臨床上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主要方式有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和冷刀錐切術。宮頸錐切術將病變的宮頸外口及宮頸管組織圓錐形切除,不會對邊緣組織造成電灼傷,提供無損標準。但其操作復雜、切除范圍大、手術時間長、術后易出血,而且易導致宮頸管狹窄[6]。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是采用超高頻低壓電刀技術,利用組織本身的阻抗,吸收電波產生瞬間高熱,引起細胞內水分蒸發(fā),并在低溫(40~70℃)狀態(tài)下實現(xiàn)切割、止血、電灼、消融、電凝等功能。與冷刀錐切術相比較,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面出血少、患者痛苦小、術后恢復快、并發(fā)癥少,而且取材充分、對鄰近組織損傷小、無炭化作用,可保證病理診斷的準確性,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癌前病變。由于不會影響到妊娠,故同樣適應于適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婦女。
本組手術時間、出血量mL、切口愈合時間、發(fā)生并發(fā)癥、總有效率與文有關文獻報道[7-8]相同或相近。說明利普刀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具有操作簡單易掌握、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而且兼有診斷與治療的雙重作用,效果滿意。由于宮頸上皮內瘤變術不穩(wěn)定病變,故應加強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后的復查(宮頸細胞學、人乳頭瘤狀病毒檢測及陰道鏡等)。術后第1年每3個月復查1次,第2年每6個月復查1次。以便預測并及時發(fā)現(xiàn)瘤變有否復發(fā)及病灶殘留,并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8]。此外,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后可發(fā)生出血、感染、頸管狹窄、粘連等并發(fā)癥,故必須選擇好手術適應證和手術時機并掌握正確的切除范圍及深度,以保證手術效果。
4參考文獻
[1]黃宇萍,朱林平. 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療效觀察[J]. 廣西醫(yī)學,2011,33( 9) : 1 147-1 149.
[2]蘭序群.利普刀治療慢性宮頸炎806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7):910-912.
[3] 何素芬,金紹輝,唐良萏.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155例臨床分析 [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2):116.
[4] 田亞麗,白曉霞,劉相蓉,等.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變56例臨床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1,25(7):67.
[5]李萍.宮腔鏡宮頸病變電切術與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Ⅰ)的療效比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12):23.
[6]楊謝蘭,盧玉波,王羽豐,等.宮頸錐切術中冰凍病檢在宮頸高度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170.
[7] 向安玲,董曉靜,龔元杰.宮頸環(huán)形電切刀與冷刀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5):371-374.
[8]周艷.LEEP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141例臨床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5,36(4):114.
(收稿2015-11-21)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77-8991(2016)01-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