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慧
(山東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
魏晉南北朝擬漢樂府《有所思》探微
郭慧
(山東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漢樂府《有所思》詩作流芳千古,對后世產(chǎn)生深刻影響,魏晉南北朝多有擬漢樂府《有所思》之作。這其中既有對古辭謀篇布局的模仿,也有僅從題目字面意蘊賦題而作者。他們對古辭中女主人公的身份、感情、舉動多有改造,使感情基調(diào)變?yōu)椤霸苟慌?,其中不乏佳篇,悱惻感人。另有一些詩作改以男性思女性,對后世的邊塞和“香草美人”詩歌?chuàng)作頗有一定影響。何承天詩寫孝子思親,后世亦有效仿者。魏晉南北朝擬漢樂府《有所思》從感情、題材、詩體上都有新變,對中國古代文學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的開拓和先導意義。
漢樂府;《有所思》;擬漢樂府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所稱的擬漢樂府詩作,是指文人擬作的、不入樂的樂府詩,包括對樂府詩謀篇布局的模仿,也包括以樂府舊題自造新辭的詩作。我國魏晉南北朝的詩人擬漢樂府者極多,在后世頗具有一定的文學影響。因為擬作漢樂府古辭,既是對漢樂府古辭經(jīng)典文學價值的繼承,也是后代人實踐并推動文學實現(xiàn)“新變”的一種重要藝術(shù)手段。雖然后人對擬樂府《陌上?!贰堕L安有狹邪行》等關(guān)注和評價較高,但是魏晉南北朝的詩人對漢鐃歌十八曲之一《有所思》似乎更具情有獨鐘的欣賞,其辭云: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狶。秋風肅肅晨風飔,東方須臾高知之。*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60頁,第564頁。
該詩以較短的篇幅,將一女子遭遇情變之后的心曲描寫得淋漓盡致,語言生動鮮活,意蘊深刻悠遠,具有非常高的文學藝術(shù)性。而僅就詩題而言,“有所思”也能帶給人無限的情感想象。因此,魏晉南北朝詩人對擬《有所思》發(fā)生了極大興趣,擬作大約計二十余首,在此時期擬漢樂府舊題中亦非少數(shù),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頗具有一定的藝術(shù)影響,不斷引起后人的關(guān)注。本文便以魏晉南北朝詩人的擬漢樂府《有所思》作為研究對象,梳理其內(nèi)容流變和藝術(shù)創(chuàng)新,并略述其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及啟示。
我國西晉詩人傅玄有一篇題為《西長安行》的擬漢樂府詩?!段鏖L安行》并無樂府古辭,此詩實際上是模擬漢樂府《有所思》而作,是樂府古辭現(xiàn)存最早的擬作。詩云:
所思兮何在?乃在西長安。何用存問妾?香橙雙珠環(huán)。何用重存問?羽爵翠瑯玕。今我兮聞君,更有兮異心。香亦不可燒,環(huán)亦不可沉。香燒日有歇,環(huán)沉日自深。*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60頁,第564頁。
在晉代有一批詩人采取“擬篇法”進行擬漢樂府的創(chuàng)作,即“題材主題都沿襲舊篇章,唯在詞藻文義上計工拙、求變化”*錢志熙:《齊梁擬樂府詩賦題法初探——兼論樂府詩寫作方法之流變》,《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傅玄詩即此時期所采取的“擬篇法”,是創(chuàng)作樂府詩的突出代表。他的《西長安行》雖然采用了全新的題目,但究其情節(jié)內(nèi)容,則明顯脫胎自樂府古辭《有所思》。這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擬樂府《有所思》中唯一著力模仿樂府古辭情節(jié)的作品。傅玄將樂府古辭中脫胎的句式反復疊用,“何用存問妾?香橙雙珠環(huán)。何用重存問?羽爵翠瑯玕”“香亦不可燒,環(huán)亦不可沉。香燒日有歇,環(huán)沉日自深”,均是重章疊句,既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又細膩刻畫描寫了九曲寸腸的心路歷程,正是漢樂府某些“行”篇常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這也許正是傅玄不以《有所思》卻以《西長安行》名篇的原因。
傅玄雖模擬漢樂府古辭,擬詩的內(nèi)容情感與原作卻多有差別,主要有三點:一是樂府古辭的女主人公比較主動,擬詩的女主人公則較為被動。同是饋贈定情信物,漢樂府《有所思》是女子“問遺”男子,《西長安行》則是男子“存問”女子。而且究其用語色彩,比起“問遺”來,“存問”的受方顯得態(tài)度更為柔順謙卑。二是女主人公聽聞情人變心后,行為態(tài)度不同。漢樂府《有所思》言“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女主人在定情信物上發(fā)泄被負情的怒氣,情緒一時激蕩忿怨。傅玄則將這幾句詩改作“今我兮聞君,更有兮異心。香亦不可燒,環(huán)亦不可沉”,女主人公雖被負情卻仍不忍傷害定情信物,情感變得隱忍堅貞。三是傅玄擬詩中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比樂府古辭中簡單了許多。擬詩之作沒有了樂府古辭中女主人公回憶往昔和心意矛盾的部分。漢樂府《有所思》中每一部分都至為重要,決無贅語,它們依次構(gòu)成了女主人公的復雜而又自然轉(zhuǎn)變的心態(tài)。從熱戀到失戀再到留戀,從思念到憤怒再到猶豫,最終暫時選擇逃避,心曲細微,跌宕有致。而《西長安行》雖然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被負心之后仍舊難以割舍,卻少了中間憤怒和矛盾,感情變化要簡單許多,也要平淡許多,遠不及樂府古辭中的層層推進、波瀾起伏。與詩中女主人公態(tài)度和行為上的改造相應,傅玄還對詩歌的語氣進行了改造:漢樂府古辭語氣利落,感情強烈。但是傅詩一來用重章疊句,使得語氣較為回環(huán)、委婉,二來用“兮”和“亦”兩個虛詞,大大柔和了詩歌中語氣和節(jié)奏,全沒有了漢樂府那種擲地有聲的力量。
總而言之,傅玄擬作比之樂府古辭,感情基調(diào)由激蕩怨忿變?yōu)椤霸苟慌?。在傅玄的筆下,女主人公即使遭遇負心,仍舊沒有半點對負心人的憤怒,反而更加不能忘情,十分堅貞自守。蓋因傅玄受儒家思想影響極深,極重人倫關(guān)系,也十分注重文藝作品的教化作用。如他在《云門篇》中所說“樂以移風,與德禮相輔,安有失其所”*(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785頁。。他十分贊賞“詩人睹王雎而詠后妃之德”*(清)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718頁。(《橘賦序》),所以在創(chuàng)作擬樂府詩的時候,便也非常注重塑造符合道德教化的女性形象。他在擬作樂府古辭的時候,雖然情節(jié)方面與漢代古辭多有相似,但在擬作的結(jié)尾往往會加以符合封建倫理道德的改造。如《陌上?!吩疲骸傲_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60頁,第555頁,第1622頁。而傅玄擬作的《艷歌行》,改之為“斯女長跪?qū)Γ骸咕院问猓∈咕杂袐D,賤妾有鄙夫。天地正厥位,愿君改其圖?!?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60頁,第555頁,第1622頁。羅敷的幽默機智、潑辣大膽頓時變成了態(tài)度恭順、滿口說教。雖然詩人是抱持以裨風教的高尚目的,但卻意涵枯槁,失去了漢樂府古辭本身流宕鮮活的藝術(shù)魅力。王士禛《池北偶談》評傅玄擬作《陌上桑》云“呆拙之甚,所謂點金成鐵手也”,又引王世貞之評云“汰去菁英,竊其常語”*(清)王士禛:《池北偶談》,靳斯仁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415頁。。此言放之于《西長安行》與《有所思》的關(guān)系,亦可成立。后之詩人,雖然未必如傅玄一般重視歌詩的教化作用,但卻往往深受“溫柔敦厚”的文學思想影響,著力塑造女性怨而不怒的形象。漢樂府古辭中最可貴的兩點,一是言情之真摯,二是女性自我意識之健在,都被無形之中消解掉了。傅玄《西長安行》實是后世擬樂府《有所思》中女主人公感情走向“怨而不怒”的發(fā)端。
《西長安行》在詩體上亦有一定的改制作用。傅玄擬詩由樂府雜言變?yōu)槲逖?。雖然從中還能看到一些雜言詩遺留的痕跡,如“所思兮何在”“今我兮聞君,更有兮異心”等句,去掉句中“兮”字即為四言,并不似成熟的五言體詩歌。但這種并不徹底的五言改造,畢竟也是南北朝時期五言《有所思》大量涌現(xiàn)的先聲。傅玄擬樂府詩的體制多樣,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騷體均有,而他的長處并不在五言,甚至可以說五言詩是他的短板。如胡應麟便認為傅玄“唯五言剿襲雷同,絕少天趣,聲價不竟,職此之由”*(明)胡應麟:《詩藪》,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43頁。?!段鏖L安行》作為《有所思》的五言擬作,也并非傅玄擬作中特出的作品。五言《有所思》的大放異彩,正是始于之后的南北朝時期。
沈約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率先創(chuàng)作擬樂府《有所思》的詩人,詩云:
西征登隴首,東望不見家。關(guān)樹抽紫葉,塞草發(fā)青芽。昆明當欲滿,蒲萄應作花。流淚對漢使,因書寄狹斜。*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60頁,第555頁,第1622頁。
南北朝時期擬樂府創(chuàng)作盛行“賦題法”。所謂賦題法即由樂府題面本身著筆,按照題面提示的內(nèi)容加以吟詠。而賦題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個明確方法出現(xiàn),就是始于沈約在齊永明末倡議的賦漢鼓吹曲名:“沈約取漢鐃歌十八曲中的《芳樹》《有所思》《臨高臺》《釣竿》等曲名,運用齊代詩壇流行的體裁和風格,以清詞麗語賦詠題意,當時稱之為‘賦曲名’”*錢志熙:《齊梁擬樂府詩賦題法初探——兼論樂府詩寫作方法之流變》,《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沈約所作《有所思》,正是“賦題法”擬樂府先驅(qū),南北朝與后世詩人擬樂府《有所思》亦多采此法。“賦題法”的使用,一來解決了古辭失傳、詩樂分離為樂府詩創(chuàng)作帶來的困境,二來使南北朝詩人能夠從題目尤其是字面含義美好的題目本身進行一定藝術(shù)發(fā)揮,符合永明以來詠物寫情、追求靡麗的文學風氣。
因為采用“賦題法”,沈詩不再局限于漢樂府古辭的內(nèi)容和感情,而是只從“有所思”的本意著眼,描寫征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特別是他將邊塞題材引入《有所思》的寫作之中。有些南朝詩人的擬漢樂府《有所思》中,也著力描寫了征夫的處境或者說邊塞環(huán)境,如陳代顧野王“笳鳴塞表城,花開落芳樹。白登澄月色,黃龍起煙霧。還聞《雉子斑》,非復長征賦”*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467-2468頁,第2477頁,第1904頁,第2505頁,第1468頁,第1468頁,第2604頁。。唐代詩人孟郊亦以《有所思》寫過征人的詩作。沈約詩當為其嚆矢。
沈約詩又提到“狹斜”,雖然詩中僅言征人思“狹邪”,但也不難聯(lián)想到“狹邪”同樣思念征人,故此詩同時出現(xiàn)了征人與思婦。后來有一部分擬漢樂府《有所思》寫思婦思念征人,如顧野王“賤妾有所思,良人久征戍”,張正見“深閨久離別,積怨轉(zhuǎn)生愁。徒思裂帛雁,空上忘歸樓??椿☉浫?,對月想邊秋”*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467-2468頁,第2477頁,第1904頁,第2505頁,第1468頁,第1468頁,第2604頁。,其源亦應自沈約詩出。把征人與思婦相結(jié)合,首先有現(xiàn)實的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戰(zhàn)亂頻仍,規(guī)模較大的戰(zhàn)爭(雙方動用兵力萬人之上)達五百余次,征徭是男子離家、產(chǎn)生思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南北朝詩人描寫征人思婦的社會現(xiàn)實基礎(chǔ)。然后還有文學傳統(tǒng)的原因,沈約之前不乏以征人思婦相結(jié)合者。如《詩經(jīng)》中《豳風·東山》寫征人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狀,《小雅·杕杜》寫思婦思念征人。沈約等詩人繼承了這一文學傳統(tǒng)。再從南北朝詩人的創(chuàng)作實際來看,不僅閨怨詩的相思對象往往是邊塞征人,邊塞詩也常把將士豪俠與深閨妻妾緊密聯(lián)系在一切。如梁簡文帝《從軍行》言“小婦趙人能鼓瑟,侍婢初笄解鄭聲。庭前柳絮飛已合,必應紅妝起見迎”*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467-2468頁,第2477頁,第1904頁,第2505頁,第1468頁,第1468頁,第2604頁。,陳后主《隴頭水》言“四面夕冰合,萬里望佳人”*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467-2468頁,第2477頁,第1904頁,第2505頁,第1468頁,第1468頁,第2604頁。。邊塞詩與閨怨詩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也就致使此時的《有所思》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與邊塞題材雜糅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在唐時《有所思》擬作中仍有延續(xù),如楊炯“賤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唐)楊炯:《楊炯集》,徐明霞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4頁。、沈佺期“君子事行役,再空芳歲期”*(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54頁,第255頁。等詩,仍寫思婦思征人,可以說這些詩作都是循著南北朝詩人開辟的道路前進。
南朝齊代劉繪的《有所思》是《同沈右率諸公賦鼓吹曲二首》其二,也是在沈約的倡導下賦題而作:
別離安可再,而我更重之。佳人不相見,明月空在帷。共銜滿堂酌,獨斂向隅眉。中心亂如雪,寧知有所思。*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467-2468頁,第2477頁,第1904頁,第2505頁,第1468頁,第1468頁,第2604頁。
這首詩作描寫思念“佳人”。“佳人”本可指男性也可指女性。但此詩筆調(diào)與作者當時同賦的另一首作品,寫男主人公對巫山神女癡情的《巫山高》有相近處:《巫山高》有“出沒不易期,嬋娟以惆悵”*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467-2468頁,第2477頁,第1904頁,第2505頁,第1468頁,第1468頁,第2604頁。句,跟《有所思》中的“佳人不相見,明月空在帷”是差不多的意思,描寫男主人公不見心上人,獨對明月更生愁緒。因此《有所思》中的“佳人”也當以女性為宜。且考此詩情感委宛卻不纖巧,詩風偏于古樸蒼涼,也比較符合男性的敘述角度。王夫之對此詩評價頗高,稱“閑緩非樂府本色,而詳略初終之際,風期自古”*(清)王夫之:《古詩評選》,張國星校點,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60頁。。詩起句“別離安可再,而我更重之”,基調(diào)深沉?!凹讶瞬幌嘁姡髟驴赵卺 奔葘懖灰娦纳先说你皭?,也以“明月”曲寫出“佳人”的美好?!肮层暆M堂酌,獨斂向隅眉”寫借酒澆愁,又以滿堂歡樂強作笑顏與獨處時的哀傷難抑對比,角度選得非常精妙。結(jié)句“中心亂如雪”最佳。一來如字面所言“亂如雪”即心緒如紛亂的雪花,既貼切又造語新奇,陳祚明即稱“‘心如雪’語新”*(清)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李金松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71頁。;二來雪為清冷之物,同全詩凄涼的調(diào)子相應,能以茫然之意收束全詩;三來雪為晶瑩之物,則言“心如雪”又有“一片冰心在玉壺”的高潔之意,更顯情感真摯。
此詩的一大價值是將《有所思》的角度改為男性思女性。沈約《有所思》最早寫男性思女性,但一來其中男性身份特殊,限定為征人,二來其中還是有隱含思婦之意的“狹邪”,故在寫男性思女性這方面還是有些不夠普遍和標準。所以劉繪詩是最早以《有所思》純寫男性思求女性的作品。陳朝詩人陸系亦寫男性思女性,“別念限城闉,還思樓上人*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467-2468頁,第2477頁,第1904頁,第2505頁,第1468頁,第1468頁,第2604頁。,但詩作為純粹的宮體,較為綺艷。相較之下,劉繪詩中塑造了一位高潔的、讓詩人思之不得而惆悵的“佳人”。雖然還未必有所寄寓,但至少在形式上與“香草美人”的手法已經(jīng)十分相近了。后世詩人擬樂府《有所思》,多有寫男子思“佳人(美人)”而別有寄寓者。唐人盧仝《有所思》云:“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顏色嬌如花。今日美人棄我去,青樓珠箔天之涯?!娼瓋砂痘旧?,美人不見愁人心。含愁更奏綠綺琴,調(diào)高弦絕無知音。*(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54頁,第255頁。顯然有所興寄。美人或喻君王、知音。明人徐師曾的《有所思》云:“有所思,巖穴高賢孰致之。……大海濱,深山曲,搜羅不盡佳人伏。雙珠玳瑁勤問遺,為我皇家遒百祿?!?(明)徐師曾:《湖上集》,本書編委:《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53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7頁。此詩雖用樂府古辭的典故,但中間陳述呂公望、伊尹、張良、蕭何、曹參、韓信等人輔佐君王之事,實為招隱求賢之作,均是以男女關(guān)系喻君臣關(guān)系,將賢士比為“佳人”。陳子昂言齊梁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唐)陳子昂:《陳子昂集》,徐鵬校,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15頁。?!跋悴菝廊恕鳖悺队兴肌穭?chuàng)作是對六朝輕綺詩風的一種反撥,不過在六朝詩中又亦有其源頭。
漢樂府古辭詩中的女主人公是廣義上的“棄婦”,棄婦嚴格意義上是指婚姻破裂或終結(jié),被趕出夫家的女性。但從廣義上來說,也應當包括遭受情感上的見棄、冷落和疏遠的女子,即包括因丈夫或情人移情別戀而遭受傷害的女性、宮中失寵的后妃等。而南北朝部分《有所思》詩,女主人公由廣義的“棄婦”轉(zhuǎn)變?yōu)樗紜D,可以被視為閨怨詩。謝朓、吳均的詩作是其中較好的:
佳期期未歸,望望下鳴機。徘徊東陌上,月出行人稀。(謝朓《同王主簿有所思》)*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420頁,第1726頁,第1514頁,第2261頁,第1982頁,第2504頁,第1790頁,第177頁,第1910頁,第2009頁,第2081-2082頁。
薄暮有所思,終持淚煎骨。春風驚我心,秋露傷君發(fā)。(吳均《有所思》)*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420頁,第1726頁,第1514頁,第2261頁,第1982頁,第2504頁,第1790頁,第177頁,第1910頁,第2009頁,第2081-2082頁。
謝詩“即景含情,怨在情外”*(清)沈德潛編選:《古詩源》,司馬翰校點,長沙:岳麓書社,1998年版,第179頁。,不直寫“思”而滿溢相思,于似平和處見深情。吳均“煎”“驚”“傷”煉字尖新,表情直率,與謝朓詩作相比是另一風格。這兩首詩中女主人公已經(jīng)不再遭遇負心人,而是癡癡思念遠方的情人或是丈夫。這兩首詩都是五言四句,在詩體上反而比較類似南朝文人喜歡模擬的“新聲”樂府,即吳聲西曲。
另外還有一些寫閨怨的《有所思》,比如梁武帝蕭衍寫“誰言生離久,適意與君別,衣上芳猶在,握里書未滅”*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420頁,第1726頁,第1514頁,第2261頁,第1982頁,第2504頁,第1790頁,第177頁,第1910頁,第2009頁,第2081-2082頁。,有《古詩十九首》的風味。歷經(jīng)東魏、北齊兩朝的詩人裴讓之寫“室空常達旦,所思終不歸”*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420頁,第1726頁,第1514頁,第2261頁,第1982頁,第2504頁,第1790頁,第177頁,第1910頁,第2009頁,第2081-2082頁。,語言較為質(zhì)樸。另如庾肩吾“佳期竟不歸,春日坐芳菲,拂匣看離扇,開箱見別衣”*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420頁,第1726頁,第1514頁,第2261頁,第1982頁,第2504頁,第1790頁,第177頁,第1910頁,第2009頁,第2081-2082頁。,陳后主“蕩子好蘭期,留人獨自思。落花同淚臉,初月似愁眉”*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420頁,第1726頁,第1514頁,第2261頁,第1982頁,第2504頁,第1790頁,第177頁,第1910頁,第2009頁,第2081-2082頁。等作,呈現(xiàn)出宮體詩輕蕩靡麗的特征。這些詩大抵只是敘寫女子的離愁別恨,昭明太子蕭統(tǒng)的《有所思》在寫閨怨之余,內(nèi)容上又有新變:
公子遠于隔,乃在天一方。望望江山阻,悠悠道路長。別前秋葉落,別后春花芳。雷嘆一聲響,雨淚忽成行。悵望情無極,傾心還自傷。*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420頁,第1726頁,第1514頁,第2261頁,第1982頁,第2504頁,第1790頁,第177頁,第1910頁,第2009頁,第2081-2082頁。
此詩有了強調(diào)相思對象隔絕之遠、訪求之艱并因之悵望的部分,在魏晉南北朝擬樂府《有所思》中絕無僅有。這種變化或許與張衡的《四愁詩》有關(guān)?!端某钤姟吩疲骸拔宜假庠谔?。欲往從之梁父艱,側(cè)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420頁,第1726頁,第1514頁,第2261頁,第1982頁,第2504頁,第1790頁,第177頁,第1910頁,第2009頁,第2081-2082頁?!端某钤姟放c樂府古辭《有所思》都是以所思在遙遠的某處開頭,又都寫女性贈男性定情信物,情感關(guān)鍵字“思”與“愁”也頗為接近,二詩本多有相似處。因此,在某些擬樂府《有所思》中,可能也有一些效仿《四愁詩》強調(diào)訪求之艱、不得之怨的部分。李白《有所思》言“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東隅。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長鯨噴涌不可涉,撫心茫茫淚如珠*(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54-255頁。,亦云道路之阻、訪求之艱。宋人曹勛、明人高啟的《有所思》寫思“所思”和“同心之人”,也都是此類。后世這些作品可能也含有一些寄寓。
在另外一些詩人筆下的女主人公雖仍為“棄婦”,但她們由民間女子變成了失寵后被冷落的宮廷女性,這部分詩可以視作宮怨詩。如簡文帝蕭綱《有所思》:
昔未離長信,金翠奉乘輿。何言人事異,夙昔故恩疏。寂寞錦筵靜,玲瓏玉殿虛。掩閨泣團扇,羅幌詠蘼蕪。*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420頁,第1726頁,第1514頁,第2261頁,第1982頁,第2504頁,第1790頁,第177頁,第1910頁,第2009頁,第2081-2082頁。
不僅是“有所思”,詩中將“(上山采)蘼蕪”這個典故也宮怨化了。此詩寫漢宮失寵女子,這是南朝詩人非常感興趣的題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部分詩作中倒仍與漢樂府古辭有相通之處,即主人公都是被拋棄的女性。所以在這一類型的詩中,偶然還可以看到一些漢樂府古辭的痕跡,如王筠以“丹墀生細草,紫殿納輕陰”寫后妃失寵,但又取“空貽玳瑁簪”作為寫女主人公見棄的事*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420頁,第1726頁,第1514頁,第2261頁,第1982頁,第2504頁,第1790頁,第177頁,第1910頁,第2009頁,第2081-2082頁。。費昶詩言“上林鳥欲棲,長門日行暮”,女主人公飽嘗被君王冷待的寂寞,卻仍懷抱一腔注定落空的深情思戀君王,“所思郁不見,空想丹墀步”,然后又表示“北方佳麗子,窈窕能回顧。夫君自迷惑,非為妾心妒”,以示安分自守,并無怨*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420頁,第1726頁,第1514頁,第2261頁,第1982頁,第2504頁,第1790頁,第177頁,第1910頁,第2009頁,第2081-2082頁。。這種思想感情與傅玄的《西長安行》有所相似。這些詩中的女主人公雖仍為棄婦,卻從民間女子變成宮廷貴婦,體現(xiàn)了宮體詩人的審美。上述三位詩人均是重要的宮體詩人。他們出身帝王家或是帝王的文學侍從,對宮廷女性的生活遭際比較了解和關(guān)注,喜歡以靡麗的辭藻描寫宮廷生活,故對《有所思》有此改造。后世文人創(chuàng)作的《有所思》,除了隋朝盧思道和元朝周巽的作品,多并不刻意強調(diào)女主人公的宮廷女性身份。以《有所思》寫宮怨,是這個時期擬樂府一個重要的特點。
在這類閨怨和宮怨的作品中,除了一些感情比較真摯的詩作如謝朓、吳均等作可稱佳篇,另外的多數(shù)作品只是為了滿足詩人對女性容貌和情感的審美,與齊梁詩人重視“吟詠性情”的詩歌娛情觀是一致的。因為這種觀賞性或者說玩賞性,作者很難投入深切的感情和深刻的思索,詩風大抵比較輕靡,但比之后世有所“寄寓”的詩篇,可以從中欣賞到更為純粹的女性美的描寫。
五、何承天:另造新曲,別言孝思
魏晉南北朝亦有改制《有所思》為新曲者。傅玄受晉武帝令“制鼓吹曲二十二篇以代魏曲”*(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75頁,第279頁,第287頁,第230頁。,將《有所思》改成《唯蜀庸》?!段ㄊ裼埂贰把晕幕实奂绕饺f乘之蜀,封建萬國,復五等之爵”*(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75頁,第279頁,第287頁,第230頁。,已與古辭完全無涉,與原題“有所思”的字面意思亦無涉,因次不能說是嚴格意義的擬樂府《有所思》。何承天《有所思篇》是他在“晉義熙末私造”的鼓吹鐃歌十五篇之一,“疑未嘗被于歌”*(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75頁,第279頁,第287頁,第230頁。。且何承天的詩還是扣住了“有所思”的題面,與漢樂府還有一分血緣關(guān)系,故亦列入探討之列。
有所思,思昔人,曾閔二子善養(yǎng)親。和顏色,奉昏晨,至誠烝烝通明神。鄒孟軻,為齊卿,稱身受祿貪榮。道不用,夕陽擁楹,三徙既誶禮義明。飛鳥集,猛獸附,功成事畢乃更娶。哀我生,遘兇旻,幼罹荼毒備艱辛。慈顏絕,見無因,長懷永思托丘墳。*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208頁。
《樂府詩集》稱此詩“言生罹荼苦,哀慈親之不得見也”*(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75頁,第279頁,第287頁,第230頁。。何承天五歲喪父,賴母徐氏撫孤成人,對孝慈當頗有感觸。此作質(zhì)木無文,并無突出特色,但為《有所思》開拓了新的題材。明人亦有以《有所思》寫孝子思親者,如黃佐詩言思“母慈”、劉儲秀詩言因離別“恩慈”而有草木寸心之感。王尚絅《孝感圖歌》描述晉陽孝子事,雖然題非《有所思》,卻也明顯受到《有所思》的影響。其詩中“有所思兮在太行,白云縹緲晉之陽”*(明)王尚絅:《蒼谷全集》,本書編委:《四庫未收書輯刊》(伍輯拾捌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308頁。,正是明人仿作《有所思》常見的起句句式。為這些作品開辟道路的無疑是何承天《有所思篇》。
綜上所述,從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考察和魏晉南北朝詩人大量擬漢樂府詩歌梳理分析中,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結(jié)論和文學啟示:魏晉南北朝詩人筆下的擬漢樂府《有所思》,女性角色情感往往是一致的,她們悲嘆流淚,自傷自憐,換來的也許是絕望與無奈,然而她們?nèi)匀恢艺\貞定、溫婉賢淑,默默等待丈夫的歸來或回心轉(zhuǎn)意。與先秦兩漢樸素真實的思婦情懷有著很大不同。這種“怨而不怒”之風為后世絕大部分擬漢樂府《有所思》所繼承。那些從男性角度思念女性的《有所思》,則對后世邊塞詩和一些有“香草美人”寄寓的詩頗有影響。寫孝子思親的《有所思》,后代亦時有所見。除了缺乏少部分感悟人生、思考歷史的作品,魏晉南北朝擬漢樂府《有所思》,已開后世擬漢樂府《有所思》的大部分支流。傅玄《西長安行》已為五言,略有四言遺跡。南北朝時期的《有所思》,五言體占了壓倒性優(yōu)勢,共計19首。其中五言八句計14首,五言十句計3首,五言四句計2首。劉繪、王融之作五言八句,中間四句對仗,頗似五律體制。謝朓、吳均之作五言四句,對五絕的形成發(fā)展有一定作用。除謝朓《有所思》之外,其余五言詩均運用對仗句式,甚至通篇對仗,體現(xiàn)了南北朝詩人對詩歌形式美的進一步追求。有些對句十分合律,從中可以充分看出永明體的發(fā)展和影響,并成為唐律之先聲。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文學自覺的時代,創(chuàng)作上自覺追求新變,所謂“若無新變,不能代雄”*(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版,第908頁。。以往文學批評家和文學史對新變的觀察主要采取宏觀視角,如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主要關(guān)注了歷代作家獨具特色的成就和齊梁五言詩接續(xù)元嘉三大家而來的“三體”詩風,并在此基礎(chǔ)上倡論與永明詩風相合的創(chuàng)作主張;又如通行文學史中論析南朝新變,也主要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關(guān)注詩體流變和藝術(shù)上的“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近新”*《〈文心雕龍〉譯注》,陸侃如,牟世金譯注,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版,第144頁。。從魏晉南北朝詩人們關(guān)于《有所思》模擬之作的絢麗多彩來看,這既顯示了漢樂府《有所思》作為經(jīng)典的藝術(shù)魅力和再生潛力,也從一個相對微觀的角度具體佐證了追求新變的時代風氣。擬漢樂府《有所思》對樂府古辭進行改造和重寫之后,無論從感情的變化、題材的開拓還是詩體的發(fā)展,都在某些意義上成為我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思潮的先導和模范,可謂起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由此看來,以往對六朝流靡文風的指責過于簡單,擬漢樂府《有所思》的新變和探索,都顯示了六朝文人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自覺創(chuàng)造意識。
[責任編輯:曹振華]
郭慧(1988-),女,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博士。
I206.35
A
1003-8353(2016)05-01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