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文(河南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
思想政治理論課貫通式教學模式研究
許 文
(河南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摘要: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及采用貫通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提出實施貫通式教學模式是由一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按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依次對同一個學生群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架構和程序。貫通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主導,教書與育人并重,教師伴隨學生成長;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貫通式教學的價值在于,有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有助于立德樹人教育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認為黨委重視是貫通式教學改革的重要推手,高素質(zhì)師資隊伍是貫通式教學改革的關鍵,抓好“教材體系轉(zhuǎn)化為教學體系”和“教學體系轉(zhuǎn)化為教育體系”是貫通式教學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貫通式教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德育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做出了重要指示,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要求全面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積極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綜合改革。近年來,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一些高校實施專題化教學[1],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初步解決了教學內(nèi)容“不接地氣”即空洞說教、脫離實際的問題,實現(xiàn)了教材內(nèi)容向教學內(nèi)容的轉(zhuǎn)化。但是,如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僅停留在專題化教學、知識傳授層面,可能距“讓學生終身受益”、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還有一定差距。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持續(xù)施加影響的過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而言,更應該把立德樹人作為第一要務。我們認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貫通式教學,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導向的有效途徑,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有益探索。
眾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及“形勢與政策”等5門必修課程。長期以來,多數(shù)高校按課程設置教研室,一門課程一個教研室,一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隸屬于一個教研室,一般只上其中1門課程。各門課程及任課教師之間互不通氣,有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案例重復,學生聽而生厭;有些教學內(nèi)容有理論深度,卻無教師涉及,割裂了課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影響了教學的實效性。對這種任課教師一般只上其中一門課,教師輪流作業(yè)的教學模式,我們稱之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tǒng)教學模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由來已久,甚至可說已成定勢,但是,其弊端卻日益顯現(xiàn)。首先,教學主體的多變,使理論教育不夠深入,影響了“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功能的實現(xiàn)。其次,以課程為單位設置教研室的教學組織形式,割裂了課程間的內(nèi)在關系。課程體系結構、內(nèi)容邏輯順序、理論教育核心理念、授課側(cè)重點等方面缺乏統(tǒng)一性、整體性的考慮,形不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再次,教育理念滯后,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被漠視。在當今的網(wǎng)絡信息化時代,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通過網(wǎng)絡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任課教師的引導功能,由知識傳授轉(zhuǎn)變?yōu)槔砟钜龑找骘@得重要。我們認為,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變革,從更深層次上講,是一場教學思維模式的革命。
所謂思想政治理論課貫通式教學模式,就是由一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按照5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依次對同一個學生群體(教學班)的學生所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架構和程序。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從理論上講,應該是“五門一體”的,具有整體性的特征。為了組織教學的方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審委員會把它劃分成為5門課程。從課程建設及學科建設的角度講,上述課程均隸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從課程的功能定位上講,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承擔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從客觀上講,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個整體,任何撇開其整體性邏輯關系的教學組織模式都是不科學的,甚至是有害的?;诖?,我們應該從“一門大課程”這樣一個角度來考慮并設計其教學計劃、教學安排,以利于突出其育人功能。
采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在校期間一般要接受5位教師的講授。眾多的老師給同一個學生群體上課,固然可以讓學生領略不同老師的教學風采。但是,割裂課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教學內(nèi)容重復,重理論講授輕傳道解惑,重簡單灌輸輕師生互動,不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理論脫離實際,教學“不接地氣”,已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通病。為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這些現(xiàn)實問題,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貫通式教學模式,教書與育人并重,教師伴隨學生成長,已成為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2.1貫通式教學模式的價值取向
立德樹人是貫通式教學模式的價值取向。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教育進入了發(fā)展的快車道,在大眾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考慮當代青年學生的特點。當代青年學生大都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是與新媒體共同進步成長起來的一代。時代的發(fā)展,使他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更加便捷,更加多元。這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來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貫通式教學模式,其根本目的是緊密結合當代青年學生的思想實際,了解他們的思想認識問題,解決他們的思想認識問題,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位,真正解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采用貫通式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四年不斷線,教師貼近學生,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有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教育目的的實現(xiàn)。
2.2貫通式教學模式的基礎
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貫通式教學模式,不是簡單地由一位教師面對同一個學生群體完成講授5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相長,伴隨學生成長,突出全程育人,讓學生感受到“從游之樂”[3],讓教師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貫通式教學模式,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讓任課教師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通才”,通曉5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模式、教學規(guī)范。我們認為,關鍵是要抓好專題化教學這一基礎性環(huán)節(jié),通過說課、集體備課等教學研究、教學活動,使任課教師盡快適應新教學模式的需求。首先,要依據(jù)教學大綱提煉教學專題。根據(jù)當代青年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結合教材,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內(nèi)容提煉成若干個專題;依據(jù)專題內(nèi)容,研究并制定教學大綱。其次,要指定主備課教師,制作專題課件。對于每一個專題,都要依據(jù)任課教師的研究專長,指定主備課教師,由主備課教師制作教學課件。再次,要抓好說課和集體備課,規(guī)范教學要求。在完成上述兩個教研環(huán)節(jié)后,安排主備課教師說課或試講,任課教師參加集體備課,并針對專題內(nèi)容提出修改意見,供主備課教師進一步修改課件,最終確定專題化教學規(guī)范。在專題化教學基礎上,以集體備課為統(tǒng)領,實施貫通式教學模式也就水到渠成了。
2.3貫通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yǎng)人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實施貫通式教學模式也有一個較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貫通式教學模式,要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育人過程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進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就施教過程而言,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客體;但是,從學習過程而言,學生是主體,教育教學資料是客體。因此,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對促進學生思想素質(zhì)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只有發(fā)揮教師和學生“雙主體”作用,讓教師和學生都動起來,讓知識成為師生共同提高、教學相長的媒介;讓課堂成為師生思想交流互動的平臺,在潛移默化、思想交流中收到濡染觀摩之效,凈化心靈、提升素質(zhì),才能理解“中國夢”的深刻內(nèi)涵,才能堅定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
近年來,我們在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實踐思想政治理論課貫通式教學新模式,其教學效果已經(jīng)顯現(xiàn)。據(jù)第三方權威評價單位麥可思數(shù)據(jù)有限公司發(fā)布的《河南工業(yè)大學社會需求與培養(yǎng)質(zhì)量年度報告(2014)》顯示,河南工業(yè)大學在價值觀方面幫助畢業(yè)生提升較多的是“積極努力、追求上進”及“人生的樂觀態(tài)度”等方面。這些信息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學生的價值觀所產(chǎn)生的重要影響?;仡櫵枷胝卫碚撜n貫通式教學模式改革,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3.1黨委重視是實施貫通式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推手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政治性很強的課程,高校黨委承擔著重要的政治責任,理應切實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領導。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要傳授知識、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且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理應把育人貫穿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始終,這也是我們實施貫通式教學模式改革的初衷。但是,要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貫通式教學確是一項很難的工作。貫通式教學打破了“老和尚念經(jīng)”、多次“重播”式的教學模式,任課教師由原來的只講1—2門課過渡到分學期連續(xù)講授5門課,給老師們帶來了很大挑戰(zhàn)。從教學的角度講,增加了教師的備課時間;從育人過程來講,需要老師們付出更多的心血。從某種意義上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承擔了輔導員、班主任的部分工作職責,這是一些老師所不情愿的。因此,學校黨委必須加強領導,主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要協(xié)調(diào)學校宣傳、教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單位,使之各負其責,相互配合,既要講清楚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貫通式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也要處理好教師們付出的勞動與理應獲得回報的關系,把績效工資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貫通式教學模式改革工作搞得更好。
3.2高素質(zhì)師資隊伍是實施貫通式教學模式改革的關鍵
貫通式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任課教師要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yǎng)。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具有緊跟時代步伐、善于學習、學以致用的能力。其次,實施貫通式教學模式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專兼職教師隊伍的融合。鼓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職從事輔導員、導師、班主任工作,從學生工作第一線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把思想政治理論講授與學生思想實際結合起來;鼓勵黨團干部及學生輔導員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承擔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把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再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士化比例的提高,也有利于貫通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國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建設及教師隊伍建設,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青年教師,一些學校具有博士學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比例已經(jīng)超過40%。思想政治理論課博士教師群體具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能夠運用新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更容易影響學生。因此,我們認為,實施貫通式教學模式,能夠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融合,有助于實現(xiàn)合力育人。
3.3抓好“兩個轉(zhuǎn)化”是實施貫通式教學模式改革的重點
思想政治理論課貫通式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實現(xiàn)“兩個轉(zhuǎn)化”,即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轉(zhuǎn)化為教學體系,把教學體系轉(zhuǎn)化為教育體系。其實,思政政治理論課的“兩個轉(zhuǎn)化”包含著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教學內(nèi)容的轉(zhuǎn)化,要以學生最關心、最關注、最需要解決的思想認識問題為導向,梳理教材內(nèi)容,把教材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通俗易懂,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專題。[1]二是教學模式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貫通式教學模式轉(zhuǎn)化。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發(fā)揮好教與學“兩個主體”的主觀能動作用,通過研討式、探究式、討論式、新媒體等教學方法或手段,突破課堂邊界,形成課上課下師生一體,教師伴隨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化育人體系。實施貫通式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但最重要的是要抓好“兩個轉(zhuǎn)化”,這關系到教學改革的成敗。我們只有抓好了“兩個轉(zhuǎn)化”,才能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才能充分發(fā)揮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玉斌.專題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zhuǎn)化的路徑[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43-146.
[2]本書編寫組.十八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2.
[3]吳洪成,甘少杰.梅貽琦“從游論”的教育思想與當代啟示[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52-56,72.
A STUDY OF THE NONSTOP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HEORY
XU Wen
(School of Marxism,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the necessity of adopting the nonstop teaching mode.The thesis suggests that the nonstop teaching mode should be im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thematic teaching,i.e.a teacher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the same group of students carry out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procedure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inherent logic of the cours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nstop teaching mode are as follows:the teacher plays the major role,attaching equal importance to teaching and educating,and the student grow up with the teacher’s company;the student are close to the teacher and therefore believe in the truth of their teaching.The value of the nonstop teaching mode lies in the facts that it’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t contributes to forming a joint force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elps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purpose of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good moral character.The research holds the idea that the Party Committee is the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nonstop teaching mode,high quality teaching staff is the key to the nonstop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key to the nonstop teaching reform lies in transform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into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system into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heory;teaching mode;nonstop teaching mode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751(2016)01-0117-04
收稿日期:2015-12-06
基金項目:2014年河南工業(yè)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4G JYJ-B08)
作者簡介:許文(1972-),男,河南安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