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富
淺談高中生文學名著閱讀的有效指導策略——以《紅樓夢》閱讀指導為例
◎王祥富
說國人不愛閱讀書籍,這似乎危言聳聽。但實際上人們已經(jīng)變成拇指一族,習慣于看電腦或手機上的電子版本。這種閱讀成本較低、輕便快捷,具有紙質文本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也使得厚重的帶有墨香的書籍逐漸遠離了人們的生活。中學生的閱讀也存在使用手機閱讀的問題。而課標要求“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泵鞔_的是一本本的書籍。高中生課業(yè)負擔繁重,有限時間里保質保量完成上述閱讀要求,任務艱巨。名著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他們受用終身的精神底子。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在文學名著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障礙和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學生讀懂名著,督促學生完成基本閱讀任務。現(xiàn)以《紅樓夢》閱讀指導為例,談一談個人在文學名著閱讀上所做的一些嘗試和努力。
《紅樓夢》是長篇章回小說,有120回,總字數(shù)100余萬言。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閱讀長篇巨作,唯有默讀是最恰當?shù)拈喿x方式。默讀不發(fā)出聲音,但心里要有對語言文字的字形、詞義的識別、理解,特別是要有對長句的整體會意能力。默讀需要有外在安靜的環(huán)境做保障,多數(shù)學生還缺乏在吵鬧環(huán)境下不為所擾的定力。因而筆者通常利用萬籟俱寂的晚自習時間布置學生閱讀名著作品,另外強調在夜晚入睡前半小時看書,這樣既確保了無他人影響的寧靜的閱讀環(huán)境,還擺脫了心理上后攝抑制的干擾,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記憶。
默讀完每一回,不是簡單翻閱完幾張紙結束。捫心自問,看完了有多少印象?能否對情節(jié)內容作以整體概括?對此筆者讓學生在周記本上寫出內容概述,有遺漏或不妥當?shù)牡胤剑P者及時批閱指正。學生看到批改反饋,再次閱讀,重讀后筆者利用晚自習請自覺重讀的學生對情節(jié)作復述,當復述能突出重點時,筆者當即予以肯定鼓勵。有了細心默讀和整體認知的習慣,學生自然會有閱讀上的獲得感。
文學名著的閱讀主要是學生的課外自讀。學生自讀文學名著,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若要取得較好的閱讀效果,教師需要加強閱讀策略方面的指導。課標在“關于閱讀教學”部分明確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精讀是讀者對疑難的重要的文本逐字逐句、逐段逐節(jié)地深入鉆研、咬文嚼字以達到充分理解和鑒賞的一種閱讀方法。而全神貫注的默讀、反復的誦讀等都是精讀的體現(xiàn)。筆者對學生名著部分文本的精讀作了四個方面的要求:全面理解;讀思結合;咬文嚼字,細心琢磨;邊讀邊記。略讀是一種從語言文字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的閱讀方法,又稱為“速讀法”或“瀏覽法”。略讀與精讀的顯著區(qū)別是閱讀速度的快慢,略讀瀏覽要求學生提高閱讀速度,但“欲速則不達”,略讀應該實現(xiàn)速度和效益的協(xié)調。所以學生瀏覽的效果值得關注,老師應作調查反饋。若停留在單純地快速看看,浮光掠影,或走馬觀花,則收獲甚少。
葉圣陶先生曾就精讀和略讀的關系作了精辟的論述:“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葉老的話澄清了人們認識上的誤區(qū)。也就是說精讀是讀者在合乎目的性的、選擇性的深入閱讀中求得閱讀能力的突破,以便舉一反三,以扎實的知識基礎為廣泛性的略讀作準備。有先期的精讀,培養(yǎng)了語感,增強了鑒賞能力,并對后文內容有導向性的把握,那么就會逐步實現(xiàn)由慢速到快速的提升。對于《紅樓夢》中的一些章回必須精讀。如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從回目中就可看出本回的重要性。賈寶玉的夢是整本書中最重要的夢,相當于全書的總綱。此回中的判詞、《紅樓夢》十二支曲是全書之關鍵,預示了“金陵十二釵”及其他人的命運。另外通過此回也可初步了解作家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手法。還有第七十四回,弄清抄檢大觀園事件,了解大觀園眾人命運,從而對后文中記述的賈府被抄家有心理上的預期。小說的悲劇性在此回已有充分的顯現(xiàn)。如果沒有精讀鋪墊,恐怕會影響略讀瀏覽的速度。
《紅樓夢》一書,包容文學、歷史、宗教、醫(yī)學、繪畫、音樂、文物、考古、園林建筑等多重元素,具體而言,體現(xiàn)在詩詞歌賦、對聯(lián)匾額、琴棋書畫、醫(yī)卜星象等方面。而駕馭這一切的正是作家曹雪芹。筆者對曹雪芹的家族史和生平經(jīng)歷作了簡要介紹,杰作飽含著作者早年富貴榮華生活的體驗,并“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在極為貧困潦倒狀況下基本完成。了解作者的生平,對把握小說展現(xiàn)的社會時代環(huán)境和小說深刻性主題有很大幫助。批文入情,是通過文本語言細致揣摩理解文意,聯(lián)想和想象人物生活世界,從而深入體會人物情感和形象特點。也從而避免膚淺閱讀,使閱讀走進深層次,引導學生思維向深層次延展。如《紅樓夢》第四十回劉姥姥進大觀園,在秋爽齋曉翠堂上用餐,劉姥姥席間說“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有失文雅,但切合劉姥姥的農(nóng)婦身份,想象劉姥姥席間的言行和當時周圍人的反應,足見這個滑稽角色的自我輕賤和農(nóng)村生活的辛酸。還有“這里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抓得一個兒”又惹得眾人笑起來,尤其賈母笑得流出眼淚。哄得賈母開心,博得大家喜歡,這就是大智若愚的劉姥姥形象。
學生是名著閱讀的主體,高中學生之間雖有閱讀能力的差異,但是都有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因而必須發(fā)揮閱讀主體的積極性,使作品的意義在讀者的閱讀接受之中實現(xiàn)。同時學生作為讀者會把個人的經(jīng)驗和情感投射到作品之中,從而學生和作品之間建立了一種“對話”關系。有待理解的內容是對話的一方,而讀者的問題和對問題的理解是對話的另一方。對話的效果以讀者是否對作品的意義有深入理解來評判。有人說,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具體閱讀者對具體作品產(chǎn)生交流。而評點就是實現(xiàn)對話交流的重要途徑。評點包括圈點和品評。學生在自主閱讀名著時,可以在文本中圈出疑難句子、點出關鍵詞語、勾畫出重點句段。這種圈點勾畫的讀書法能使讀者閱讀時心無旁騖,目的清晰。品評就是學生自主閱讀時在文本的空白處對文本進行簡析評議,及時寫出個人的認識、理解。若不及時評點,過一段時間后學生往往就不容易想起這些寶貴的思想火花。這里的三言兩語的評點,就能反映閱讀時的思想和情感軌跡。這樣做不僅能促使學生自己主動鉆研文本,體驗文本傳達的感情和思想內涵,更能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在《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是值得品味的情節(jié)。香菱拜林黛玉為師。從老師角度看,林黛玉是一位熱情大方、學術淵博、具有詩人氣質的好老師。在此回中,筆者指導學生勾畫出黛玉傳授寫詩要領的文句,從而使學生領會到黛玉深厚的學識和高超的教育藝術。從學生的角度看,香菱聰穎靈秀,至誠至純,勤奮努力。香菱學詩堪稱一個青春勵志故事。筆者指導學生從薛寶釵眼中看香菱,這顯然從側面烘托了人物形象。寶釵先后說道:“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fā)弄成個呆子了?!薄斑@個人定是瘋了?!薄翱烧媸窃娔Я恕!薄澳氵@誠心都通了仙了?!庇纱耍鄶?shù)學生在文本中都能概括評點出香菱學詩經(jīng)歷了呆、瘋、魔、仙四個階段。其中還有一些學生評點寫道:“香菱樂學、善學、苦學,學習是一個艱苦磨礪的過程?!薄笆郎蠠o難事,只怕有心人?!庇腥颂岢隼Щ螅合懔鉃槭裁慈绱藧墼娔??這種疑問使讀者與文本的對話不僅僅停留在內容情節(jié)的梳理上。
《紅樓夢》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是幾千年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今天教育界和社會普遍重視和強調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下,《紅樓夢》顯然分量很重,是無論如何不能忽視的。但是《紅樓夢》內容博大精深、結構紛繁復雜、語言絢麗多姿,初讀者往往會有霧里看花、水中看月的迷夢之感。只有教師多讀、師生共讀、教師點撥引導,學生才會有豁然開朗之感。瑞士作家黑塞說:“經(jīng)典常讀常新。”像《紅樓夢》這樣的經(jīng)典名著,學生需要經(jīng)常閱讀,把書讀薄,也把書讀厚,增添新的思維認知和審美體驗。
(王祥富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淳輝高級中學 2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