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艷清(遼陽市太子河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
尤艷清
(遼陽市太子河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在新的歷史形勢下,體育教學改革面臨著健康教育思想有待深化;教學環(huán)境民主化程度不高;體育教學資源開發(fā)不足;課程評價體系單一等問題。對此,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法,有針對性地對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改革問題進行研究,提出相應的策略,旨在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新課程;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當前,體育課程改革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能否順利有效實施,關鍵在于體育教師隊伍能否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師應對體育課程改革挑戰(zhàn)之對策的研究成為當務之急。
(一)健康教育思想有待深化
經過幾十年努力,我國體育教學改革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特別是健康的體育教育思想在實際教學中仍然不夠深入,部分體育教師也未完全突破原有教育體制的束縛,仍然把體質增強或運動技能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二)教學環(huán)境民主化程度不高
雖然國家近幾年一直倡導民主和寬松的教學方式,但從實際收效卻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根本上還是因為部分體育教師仍然沒有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重視。在部分地區(qū),甚至出現了變相體罰的嚴重問題。
(三)體育教學資源開發(fā)不足
豐富的課程資源是實現有效課堂的重要前提,然而當前體育教學資源開發(fā)的一大特點是單兵作戰(zhàn),按照事先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進行程序化教學,并且據此設立相應的教學資源。從現實來看,這一模式不僅有悖于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更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力。
(四)課程評價體系單一
當前,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把學生的運動成績作為體育課程評價的核心,甚至為唯一的標準。對于學生的實際成長與發(fā)展?jié)撃苋狈ο鄳木唧w指標。此外,針對個別體育“困難生”,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損其信心與個人尊嚴。
(一)進一步突出健康教育思想
隨著國家素質教育建設工程的推進,在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學應當結合新時期的發(fā)展要求,進一步突出健康的教育思想,打破傳統(tǒng)課程體系的束縛,不能從單純的體質增強目標出發(fā),僅僅重視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還要深入結合學生自身發(fā)展實際,完善以健康為重點的教育體系,并相應的修正相關課程內容和考核方式,以提升學生的整體健康水平,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二)創(chuàng)造民主與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
構建主義認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按照這一思想,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應當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創(chuàng)造力。對此,基礎教育工作者應當嘗試放寬教學內容與框架,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杜絕一切以“體育訓練”為名的變相體罰現象。同時,體育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質疑與探究,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的積極性。
(三)綜合開發(fā)體育教學資源
體育作為一項具有較強實踐性與操作性的科學,必須依靠強大的課程資源作為依托。針對當前基礎教育階段體育課程資源短缺與不平衡的問題。教育工作者應當在完成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身體發(fā)展實際,有計劃、分步驟地擴寬體育教學內容的外延。同時,學校的管理層也應當對課程資源開發(fā)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與支持。在必要時,也可以加強與外校的聯(lián)系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引導學生走出傳統(tǒng)的教學框架,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下進行進一步的學習與探索。
(四)建立多維度的課程評價體系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進一步貫徹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與之相配套且切實可行的多維度課程評價體系。具體來說,體育教育工作者應當提倡綜合化考核評價的基礎上,將學生成果評價的重心放在其個體的實際成長與發(fā)展?jié)撃苌希凑找匀藶楸镜睦砟?,不僅要考查學生的運動成績,還要著眼于學生的這個運動與發(fā)展的過程,特別要給予體育困難生一定的人文關懷,使其樹立信心和尊嚴。此外,要堅持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處理好教師教學與學生發(fā)展的關系。
當前,體育教學改革應進一步突出健康教育思想,創(chuàng)造民主與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綜合開發(fā)體育教學資源與建立多維度的課程評價體系等方面入手。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fā)展,現代體育教師所面臨的挑戰(zhàn),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與復雜性,而且越來越難以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應變策略。對此,教育工作者在未來要進一步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結合學生自身發(fā)展實際,探索出一條體育教學改革的新路徑。
[1]霍軍.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
[2]吳杜娟.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吳曉紅,霍軍.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方式轉變之策略[J].湖北體育科技,2006(4):495-497.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