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靜 劉建軍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貴州 興義 562400)
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發(fā)展對策分析
王仕靜 劉建軍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貴州 興義 562400)
黔西南地區(qū)喀斯特地貌發(fā)育典型而普遍,但喀斯特景點知名度不高,旅游資源開發(fā)深度、內涵和類型挖掘不夠,景區(qū)整體旅游效益低下。對黔西南喀斯特旅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亮點開發(fā)、加大宣傳、強化特色、開發(fā)多元化旅游產品等對策,對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
黔西南州擁有豐富而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資源,這些資源具有很高的美學、科研和經濟等價值,也為當地旅游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資源基礎。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滇黔桂三省(區(qū))結合部,國土總面積16804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底,按公安戶籍人口統計,全州總人口339.81萬人。境內居住著漢、布依、苗、侗、彝、仡佬、瑤、黎等3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42.47%,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州。2014年全州生產總值達到670.96億元,三次產業(yè)比例為16.9:35.8: 47.3,第三產業(yè)中旅游總收入112.01億元[1],其中很大一部分旅游收入來自喀斯特旅游。
黔西南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山區(qū),全州巖溶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占全州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僅興義市近3000平方公里的國土,峰林峰叢就占2000平方公里,25000多座山峰拔地而起。石漠化總面積有5029平方公里,潛在石漠化面積達2114平方公里,是貴州省石漠化分布最集中、面積最大、等級程度最高的地區(qū),也是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地區(qū)[2]。黔西南州旅游資源稟賦良好,旅游資源門類齊全、組合良好,主要有馬嶺河峽谷、萬峰林、萬峰湖、雙乳峰、泥凼石林等著名旅游景點。
(1)馬嶺河峽谷。國家4A級景區(qū),被稱為“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疤”。馬嶺河峽谷以地縫嶂谷、群瀑橫飛、碳酸鈣壁掛形成景觀特色。馬嶺河峽谷谷長74.8公里,谷寬50-150米,谷深120-280米,谷底低于地面200米。由于“千泉歸壑溪水溯蝕”的作用,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峽谷奇觀。
(2)萬峰林。距離興義市約4.5公里,總面積達2000平方千米,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馬嶺河峽谷的重要組成部分。萬峰林由興義市東南部成千上萬座奇峰組成,分為東、西峰林,東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叢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觀,被不少專家和游人譽為“天下奇觀”。
(3)萬峰湖。萬峰湖是國家重點水電工程——天生橋高壩電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整個水域湖深面廣,湖內上千座山峰構成上千個全島或半島,總面積176平方公里、儲水量102億立方米,相當于2個云南大理洱海,76個杭州西湖,僅次于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位居全國五大淡水湖之列[3]。
在旅游大眾化的趨勢下,近年來黔西南喀斯特旅游迅猛發(fā)展,但多數景區(qū)發(fā)展現狀與其潛力還有很大差距,影響了喀斯特旅游的進一步快速發(fā)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缺乏良好的形象定位,未突出其鮮明特色及相關優(yōu)勢。雖然有一定知名度,但缺乏像安順龍宮那樣國內知名的旅游景點,旅游開發(fā)沒有形成鮮明特色,旅游區(qū)形象不鮮明,游客市場及產品定位不準,仍需依托開發(fā)有品位、有特色的景點擴大知名度,豐富旅游內涵,拉長旅游產業(yè)鏈條,真正實現吃、住、行、游、購、娛系列化服務。
黔西南州位于滇、黔、桂兩省交接之地,與滇桂兩省相比,有著發(fā)育特征相似的喀斯特景觀,且都屬于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在周邊300-500公里的范圍內,分布著一批知名度較高的風景名勝區(qū),對本地旅游市場產生較強的競爭,并且黔西南州旅游發(fā)展時間短,旅游品牌打造及宣傳落后等,與之存在一定的差距。許多旅游資源雖具有較高價值和吸引力,但知名度卻遠遠低于周邊同級別的景點。馬嶺河峽谷、萬峰林雖然在國內知名度較高,但是申報上世界級自然遺產的卻不多,2007年的“南方喀斯特一期”和2014年“南方喀斯特一期”都沒有本地喀斯特景點入選。
黔西南州喀斯特景點分布分散,旅游資源開發(fā)深度不夠,大部分景點規(guī)模小,導致不能發(fā)揮旅游整體效應,這樣就使得游客旅游的場所和時間有限,導致游客停留時間短,形成游客過境,效益不佳的現象[4]。同時,旅游開發(fā)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黔西南州財政經濟收入有限,很難使得旅游資源得到高效的開發(fā)。目前,很多景區(qū)雖然得到一定開發(fā),但經濟效益并不佳。如泥凼石林是本地一個比較知名的景點,但除了通往景區(qū)的交通線路以外,餐飲、娛樂、購物等配套設施并不完善,平時來這里的游客很少,景區(qū)又不收取門票,導致景區(qū)旅游收益很小。
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基本屬于觀光型旅游,其他旅游形式和種類少,不能滿足各層次游客的需求和做大做強的需要。據統計,黔西南州“十二五”期間旅游人均消費中,進入的交通消費占了70%左右。同時各景區(qū)旅游商品銷售門店不多,有特色產品種類偏少,景區(qū)內旅游產品多為奇石、土特產和生活用具,附加值高的地方特色商品種類很少,旅游產生的綜合效益也不高。
如何把黔西南喀斯特優(yōu)勢轉變?yōu)槁糜蝺?yōu)勢,進一步提升旅游業(yè)發(fā)展水平,發(fā)展壯大旅游經濟,是當下要解決的問題。針對黔西南喀斯特旅游發(fā)展的現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在旅游景區(qū)開發(fā)有整體規(guī)劃和長遠規(guī)劃的前提下,旅游開發(fā)也可以借鑒區(qū)域經濟的“點軸開發(fā)理論”,選擇“亮點”景區(qū)進行重點開發(fā),最后達到點點成線,點線面整體發(fā)展的格局。這里面“亮點”的選擇很重要,應考慮其能否對周邊景點起帶動作用,資源稟賦高、發(fā)展基礎好、知名度高、客流量大的景點應作為首選。同時在“亮點”景區(qū)因地制宜規(guī)劃、設計多樣性的旅游項目,設計一些融入本地自然、歷史、民族因子的旅游產品,擴大交通及食宿等基礎設施建設。
旅游品牌是一個旅游目的地的標志,是旅游地附加價值的體現。加強旅游品牌建設,可以樹立鮮明的旅游產業(yè)形象,以無形的力量來吸引顧客。比如貴陽喀斯特旅游景觀群的紅楓湖和百花湖,同屬于喀斯特庫區(qū),區(qū)位臨近,但由于紅楓湖知名度更高,因而贏得了絕對優(yōu)勢的客源數量[5]。近年來,黔西南州“山水長卷·水墨金州”的旅游品牌不斷在游客群中傳播和強化,有效提升了黔西南旅游的外部知名度,但以萬峰林、馬嶺河為代表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的品牌效應還不突出,旅游形象在旅游者的心目中模糊,旅游形象的導向作用難以發(fā)揮。新形勢下應開拓營銷宣傳新渠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電視節(jié)目、互聯網平臺、舉辦旅游節(jié)會等方式,外界推介本地旅游產品。
由于喀斯特在西南屬于遍在性旅游資源,共性大、獨特性小,旅游開發(fā)中同質競爭現象愈演愈烈。只有知名度大、有特色的旅游地才能吸引更多更大范圍的游客,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勝出,必須走深度開發(fā)和差異化發(fā)展之路,如在喀斯特景區(qū)可以建立喀斯特文化館,把人類對喀斯特地貌的認識歷史、喀斯特的開發(fā)利用、喀斯特的價值等以聲、光、電手段普及給游客,然后再讓游客進入景區(qū)實地體驗,對游客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在萬峰林景區(qū),可以推出“果實采摘”、“做農家飯(做粑粑、燒柴灶等)”、“教你制作和使用農具”等專題旅游形式[6],提供游客參與和體驗農業(yè)生產和農村生活的機會,也推介了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
由于喀斯特旅游資源具有多元價值屬性,應針對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開展高層次、多元化的旅游形式。因此,可根據本地自然和人文特色,可發(fā)展一些探險旅游、科考旅游、生態(tài)旅游、教育旅游、文化旅游等替代性旅游產品。如本地部分地區(qū)石漠化嚴重,石漠化作為喀斯特地區(qū)的特殊景觀,目前作為旅游資源進行商業(yè)開發(fā)的很少,可以利用石漠化發(fā)展石漠化旅游,既可以獲得生態(tài)治理資金,又對游客進行了直觀的環(huán)境教育。
購物是旅游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旅游商品設計方面,要加快旅游商品、旅游紀念品的研發(fā)、設計、加工、營銷、展銷等體系建設,推進其旅游商品檔次優(yōu)化升級,提高旅游購物在旅游消費中的比例[7]。
[1]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網.2015年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工作報告[EB/OL].http://www.qxn.gov.cn//View/zzfgzbg/113230/1.html,2002-09-11.
[2]金州廣播網.黔西南:絕地逢生的喀斯特[EB/OL].http://www.qxndt.com/Article/yw/201206/24402.html,2012-6-28.
[3]亮點黔西南網.興義—高峽美景“萬峰湖”[EB/OL].http://www.ldqxn.com/travel/lvyoukuaixun/20120925/73191.htm,2012-09-25.
[4]焦世泰.河西走廊區(qū)域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0(8):190-194.
[5]白海霞.西南喀斯特旅游景觀開發(fā)的空間組織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3.
[6]李錦宏.喀斯特地區(qū)鄉(xiāng)村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
[7]黔西南州人民政府.黔西南州十二五旅游業(yè)發(fā)展專項規(guī)劃[R].2012.
責任編輯:楊昌勇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Karst tourism development in Qianxinan Prefecture
WANG Shi-jing LIU Jian-jun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Karst landforms are typical and universal in Qianxinan,but karst landscape is not well known,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content and type is not dig enough,The overall tourism efficiency is low.After analyzed the problem of Karst Tourism development,proposed develop highlights,increase publicity,strengthen characteristics,develop varied tourism products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 lopment of tounism in karst Prefecture of Qianxi.
Qianxinan;Karst;Tourism
1009—0673(2016)03—0017—03
F592.7
A
2016—04—02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大學生科研基金項目“黔西南州喀斯特旅游發(fā)展現狀研究”(立項編號:14XYXS19)
王仕靜(1994— ),女,貴州普安人,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公共管理學院2013級本科生,研究方向:人文地理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