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霞
(貴州省興義市烏沙鎮(zhèn)中學 貴州興義 562400)
?
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探索
王先霞
(貴州省興義市烏沙鎮(zhèn)中學 貴州興義 562400)
摘 要:在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之下,我國各級學校都對教學模式展開了研究改革,高中物理學科作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根據新課標要求,基于學生主體地位,積極構建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其對物理知識主動探索的意識及能力。本文就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了研究探索。
關鍵詞:高中物理 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
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注重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因而,教師應重視這一教學模式的運用,構建自主學習課堂,以優(yōu)化教學效果。
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指導者,運用具有針對性、目的性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升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手段。其主要目的是轉變學生在傳統(tǒng)教學中的被動地位,幫助學生制定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本身具有創(chuàng)新性等特征,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因而,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高中物理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價值,改善現有課堂教學狀態(tài),以實現教學質量的顯著提高。
1.目的性
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應遵循目的性原則。無論是教學活動的開展,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具有一定的目的,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現階段,一些教師雖然根據新課標要求,構建了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但是卻未能遵循目的性原則,教學內容較為隨意,教學目標模糊,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獲得了一定的愉悅感,但是完全不了解學習目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水平,結合教學要求,突出教學目的,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提升教學質量。
2.互助性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相互交流的機會,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發(fā)揮,且團隊合作意識缺乏。因而,在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中,也應遵循互助性原則,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學生在相互幫助及合作學習中,實現其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并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發(fā)現自身不足,實現學習水平的提升。
3.創(chuàng)新性
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應遵循創(chuàng)新性原則[1]。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作為主要教學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并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以不同的角度和思維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在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1.設置引導性問題
在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中,教師應先為學生設置引導性問題,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增強學習效果。在引導性問題的設置中,教師應注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段特點進行設置,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普遍性以及趣味性。
例如在學習向心力相關內容前,教師可以首先設置引導性問題,詢問學生在游樂場玩轉盤、飛椅類游樂設施時,是否會有一定被甩出去的感覺,以及這種感覺所產生的原因。由于這一問題十分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且高中生基本都體驗過這一感覺,因而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興趣,使其積極發(fā)表自身觀點。這時,教師再提出向心力的概念,便能夠將學生引入正式教學之中,并使其積極主動的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學習。
同時,高中生思想活躍,接觸的事物較多,對新奇的事物更加感興趣,因而,教師在設置引導性問題時,也應注重問題的創(chuàng)新性,選取生活中較為常見,但是其中蘊含的物理問題卻鮮為人知的事物,要求學生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識,使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興趣和研究欲望,從而主動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提問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旦學生產生疑問并提出問題,這便說明學生已經正式踏入了自主學習模式。教師在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中,應加強對學生問題的重視,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高中生對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已經有所了解,教師可以適當開展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為學生設置學習提綱,要求其按照提綱,結合自身實際生活,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平拋運動”方面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列出提綱,首先學習平拋運動的定義,其次學習平拋運動條件,最后學習平拋運動受力特點,最后分析平拋運動的形成。并要求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及時向教師提問,在疑問的引導下探索知識。帶著問題有針對性的聽課,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2]。
3.加強合作學習
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中,教師應遵循互助性原則,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交流協作的機會,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fā)揮,實現其自主學習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學習光的衍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將學生分成能力水平相對均衡的幾個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光穿過夾縫時光屏上可能產生的現象”。使學生在探討過程中,實現語言和思維的碰撞與交流,并從中獲取團結合作精神。在探討后,每小組代表匯報結論,由教師給予糾正和完善,最終實現知識的獲取和良好記憶。
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相對復雜,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而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能夠充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積極引入這一教學模式,合理設置引導性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加強學生合作交流,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效果,提升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徐五健.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品牌,2014,8(8):223-224
[2]李政勇.高中物理自主學習實施的原則和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5,11(23):181-182
[3]吳文勝.高效物理課堂背景下高中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9(9):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