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幼芳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楊訊橋鎮(zhèn)展望幼兒園)
孩子裝病,因為缺愛
洪幼芳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楊訊橋鎮(zhèn)展望幼兒園)
在日常生活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或讓他感到害怕的事情時,就會抓住大人的遷就心理來裝病,以達到逃避困難的目的。幼兒教師在遇到幼兒裝病該如何應對呢?我在自己班就碰到了這樣一個“裝病”幼兒。
一天早上,我正在組織小朋友進行晨間活動,××的外公帶著哭泣的××走進來說:“洪老師,我們××不知怎么回事,她對上幼兒園有恐懼心理了?!蔽乙宦?,心里咯噔了一下,再瞧瞧一旁流淚的××,就對外公說:“××昨天很棒的,與小朋友一起做游戲,畫的圖畫也很漂亮。”外公一聽,臉色也變得好看了許多,就說:“洪老師,那就麻煩你多照顧一下我的孩子?!笨粗奁摹痢?,我突然想起昨天早上,我在操場上組織孩子們跳繩,××外公特別囑咐我,孩子腳痛,不舒服,跳繩就不要練了,結(jié)果到大家一起玩滑梯時,××勁頭很足,一點也沒有腳痛的樣子。心想:孩子是不是對跳繩有所抗拒?
接連幾天觀察,發(fā)現(xiàn)××總在練習跳繩時有腳痛現(xiàn)象出現(xiàn),而且第二天會鬧著不想上幼兒園。我就聯(lián)系了××媽媽,問她孩子最近在家哭鬧不?!痢翄寢屨f,去外婆家接她時很開心,就是要她練習跳繩時,她就說腳疼,肚子不舒服,媽媽不妥協(xié),她就哭,沒完沒了地哭,你一答應她不練習了,她就好了。從幼兒園與家里××哭泣的時間段集中在跳繩的這段時間,我想可能孩子就是害怕跳繩。平日在操場集體練習時,××練習跳幾下繩,就去推旁邊的小朋友,總是說別的小朋友繩子甩到她了,還趁老師不注意,自己一個人躲得遠遠的,對練習跳繩的積極性不高。
1.缺乏克服困難的意志
首先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自身的身體協(xié)調(diào)性不是很好,對于老師指導的跳繩方法掌握不了,老是連不起來跳,感覺太難,對學習跳繩興趣不高。而且平日里××嬌生慣養(yǎng),動不動就喊累,腳痛,她覺得跳繩很累,就不想?yún)⒓?。另一方面,××在練習跳繩時,沒有注意與旁邊小朋友的間距,常會被繩子甩到,她害怕繩打到自己的頭,總是練一會兒就在旁邊休息了。每次練習,都比較抵觸,一到練習時間就說腳不舒服,還拒絕參加比賽。
2.家長過度的遷就
××為什么會讓家長出面,為什么一遇到跳繩就用裝病來逃避呢?在與××媽媽的交談中得知,長輩一看到孫輩哭,就妥協(xié),孩子就不肯回家。先是哭著不肯來幼兒園,再向長輩提出“上幼兒園,中午必須來接她回家;跳繩活動因為肚子痛不想?yún)⒓印钡葪l件,征得同意后才來幼兒園。家長一次一次地妥協(xié),孩子就一次一次地提出要求。
3.教學安排不合理
除了孩子自身的問題外,教師在指導孩子學習跳繩時是否也存在問題呢?首先是對幼兒跳繩時,空間密度的安排缺乏相應的指導。導致有的幼兒因被繩子甩到而產(chǎn)生不愉快的情緒,以致影響到她們對跳繩的態(tài)度;其次是時間安排上存在不科學的現(xiàn)象。早晨來園安排幼兒進行跳繩的練習,而此時幼兒剛剛進過餐,不宜做高強度、劇烈的運動。再是為了提高孩子跳繩的達標率,加大了練習時間和強度,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加重了負荷,出現(xiàn)了懼怕跳繩,甚至不愿上幼兒園的現(xiàn)象,違背了開展跳繩活動的初衷。
1.通過表揚激勵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這樣看來,要想改善××的行為,讓××不害怕跳繩。首先,要給孩子以鼓勵和肯定,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正確的表揚可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減少心理緊張。其做法是對事不對人,要對活動過程中孩子所做的努力進行評價,讓孩子明白真正值得表揚的是什么,而不是簡單地給孩子貼上“好孩子”標簽。特別是要給予進步慢的孩子以關懷與鼓勵,讓孩子不氣餒,讓孩子從成人的賞識、夸獎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他就會覺得“我能行”。
2.合理地安排時間與場地
在跳繩練習過程中,可采用圓圈或同向一字的隊形練習。因為跳繩所占到的空間場地大,圍成一個大圓圈練習的隊形適合在操場等空間大的地方,這樣幼兒可以自己練習,也可以與同伴面對面一起交流練習,且不容易出現(xiàn)被繩子甩到的現(xiàn)象。教師要允許幼兒有自己的接受、練習、完成過程,讓跳繩活動成為孩子們?nèi)粘V薪?jīng)常開展的運動,嚴禁進行突擊性的練習。教師不應進行橫向比較,而應關注每個孩子自身的進步與發(fā)展,增加對幼兒日常跳繩情況的觀察與記錄,并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
3.引導家長轉(zhuǎn)變教育方法
跳繩需要每天堅持練習,需要家長配合,尤其是祖輩,要讓外公、外婆能夠配合孩子的父母,使教育做到一致。在家里練習跳繩時,家長也可以與孩子一起練習,相互切磋跳繩的技巧,把孩子每天跳繩的情況記錄下來,及時地表揚。一段時間下來,聽孩子說說跳繩過程中碰到的困難,一起解決。有時也可以換位,讓孩子做小老師,指導家長跳繩,讓他們體驗“做老師”的快樂。
經(jīng)過幾周的活動,××已經(jīng)能高高興興地來上幼兒園了,也能主動參與跳繩活動。我們很欣慰,在成人的引導下,××克服了害怕跳繩的心理,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赡茉谝院蠛⒆映砷L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成長過程中碰到的點滴問題,及時幫助解決。我們必須透徹地了解心理暗示這把雙刃劍,必須熟練掌握健康的、積極的心理暗示這個法寶,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王乃陽.孩子裝病為哪般[J].心理與健康,2005.
·編輯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