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懷旭 黃 敬
辦一所滲透君子文化的學校
■武懷旭黃敬
鄒城市匡衡路小學以西漢著名經(jīng)學家匡衡的名字命名,西臨孟府孟廟,東倚護駕山,南傍唐王湖。學校始建于1996年,在孟子思想的浸潤中發(fā)展,在匡衡讀書精神的啟迪下成長,現(xiàn)已成為省級規(guī)范化學校、山東省教學示范學校、山東省“經(jīng)典誦讀先進集體”、全國“國學經(jīng)典教育聯(lián)盟?!?。近年來,我校把君子文化引進校園,讓君子教育進入課堂,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和道德素養(yǎng)。
一、“少年君子教育”的提出
當前,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已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近年來,我校站在時代和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高度,探究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開展“少年君子教育”,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社會的發(fā)展總是伴隨著社會思想和文明的發(fā)展,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積淀了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思想哲理,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
“君子教育”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古人深邃的人生智慧,與當前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做一名謙謙君子,首先要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其實,君子教育就是德育。
二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當今社會,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精神領域的需求卻出現(xiàn)了“空檔”和“斷層”,人與人之間表現(xiàn)出冷漠、自私、“不敢扶”等道德滑坡現(xiàn)象,以及環(huán)境污染、食品造假等誠信缺失問題。這些道德問題迫切需要解決??v觀世界,全球“漢學熱”已經(jīng)興起,許多國家從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借鑒誠信、善良、忠孝等道德的力量,來解決現(xiàn)實中的地區(qū)沖突、矛盾斗爭、環(huán)境污染、誠信缺失等問題,以促進合作共贏、和平共處。2015年12月,全世界孔子學院已經(jīng)開辦500余所,建立1000余個孔子課堂。新加坡在健全法制體系的同時,借鑒和開展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韓國把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為本國主流思想教育國民;日本更是崇尚儒家思想,學習漢文化。
三是教育發(fā)展的要求。近些年來,中小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普遍存在著較大的問題:沒坐相、沒站相;對人缺少禮貌,不講個人衛(wèi)生,不遵守公共場所的規(guī)則;類似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張口罵人、出手打人、無視交通規(guī)則等現(xiàn)象比比皆是。對此現(xiàn)狀,教育行政部門一直十分重視,重新公布和修訂了“中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但對學生的心靈并沒有多大的觸動,取得的實效性不高。這是因為它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不符學生的心理需求。而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在學生誦讀經(jīng)典、書寫漢字中,陶冶情操,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易于學生接受,便于開展道德教育。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德育的首要任務是對青少年的教育。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十八大進一步提出了“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讓學生從小時時學德,處處講德,凈化學生靈魂,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洹⑿膽烟煜碌木印?/p>
二、“少年君子教育”的內(nèi)涵
“君子”一詞廣見于先秦典籍。如《易經(jīng)》中君子的描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本犹幨?,應像天一樣,剛毅堅卓,發(fā)憤圖強,永不停息;君子為人應如大地一般,厚實和順,仁義道德,容載萬物?!墩撜Z》中君子描述:“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告誡人們做君子坦蕩正直,表里如一?!睹献印分袑拥拿枋觯骸熬佑腥龢?,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薄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要有擔當精神,大丈夫作為堪稱君子。古人對君子有自己的看法:孔子談君子注重做人處事,孟子談君子帶有家國情懷,莊子談君子在于自身修養(yǎng),老子談君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君子,德才兼?zhèn)洌馁|(zhì)彬彬,有所為有所不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兩千多年來中國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孟子文化是我們的本土文化,傳承和實踐儒家文化,既是我們的優(yōu)勢,又是我們的責任。為此,我校提出“學孔孟之道,做少年君子”。開展“少年君子教育”,一要識君子。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涵養(yǎng),提煉善良、誠信、禮貌、孝道等傳統(tǒng)文化精華,誦讀國學經(jīng)典,浸潤學生靈魂;學習社會公德和《中小學生守則》規(guī)范要求。二是學君子。和學校教育實際相結合,大力提倡君子文化,開展君子教育,學孔子、孟子、匡衡等古代先賢,立德樹人;和現(xiàn)代生活相結合,學習抗震英雄、天津救災消防員、人民交警、勞動模范等先模人物。三是做君子。把君子文化的學習變成指導學生思想行為的具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做小君子,做愛國之人,做誠信之人,做有禮之人,做孝道之人。我校開展少年君子教育,對孩子來說,君子教育就是愛國愛家、誠實守信、團結互助、孝敬感恩、文明有禮。例如:什么是“孝”?和親人說說話是孝,為家人做做家務也是孝?!爸摇庇谡l?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自己的學校,忠于自己的家庭?!案卸鳌闭l?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身邊的人。又如:什么是禮?“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毙芯瞎Y,是表示對他人的敬重。我們要求學生首先從向父母行鞠躬禮做起,每天離家向父母行禮告別,回家行禮告知回來了。然后在校向師長行鞠躬禮。每天初次見到師長行禮問好,離開學校行禮告別。最后,延及到生活中的時時處處,向長輩、客人行鞠躬禮,表達由衷的敬意。
三、學?!吧倌昃咏逃被顒拥膶嵤?/p>
以“君子文化”為中心,多領域滲透,全方位構建君子教育體系。在學習中理解君子教育,在活動中形成君子教育,在評價中落實君子教育,具體做法是:營造君子氛圍——學習君子課程——感悟君子文化——開展君子活動——評選少年君子。
(一)建設“君子文化”校園,營造做謙謙君子的育人氛圍
走進匡衡路小學,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濃厚的君子文化育人環(huán)境,無論走在小路上還是廣場上,處處都能感受到君子教育。每一條道路、每一塊墻壁、每一處景點都飄滿濃濃的書香,浸透傳統(tǒng)文化的氣息,體現(xiàn)君子文化品位。
建設“君子之路”。把三條主要校園道路分別命名為“禮儀路”“誠信路”“孝悌路”,在“君子之路”的兩側燈桿上掛上孔孟關于禮儀、誠信和孝悌的經(jīng)典名句。
建設“墻壁文化”。教學樓每個樓層都設置一項主題文化。一樓是“禮”文化。從“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方面讓學生充分理解“禮”的內(nèi)涵,并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提出“禮”的具體內(nèi)容。二樓是民族文化。學校提出“說中國話、寫中國字、穿中國衣、做中國人”,讓學生牢記中華民族、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利用走廊墻壁介紹民族英雄、各民族特色及風俗等,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樓是科技文化。讓學生知道,唯有科技才能興國。四樓是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讓學生傳承經(jīng)典,浸潤心靈,從小做小君子。
建設教育場所。為給學生提供讀書場所,學校建設了三大廣場,分別是匡衡廣場、閱讀廣場、科技廣場。學生步入匡衡廣場,看到的是匡衡鑿壁偷光讀書的塑像,感悟匡衡的苦讀精神;閱讀廣場上,看到的是孩子們坐在樹陰下的長凳上,像古代小君子一樣捧書朗讀。建設三大園:明理園、明德園、明鑒園,讓學生做一個明事理、立品德、鑒真?zhèn)蔚纳倌昃?。君子名言區(qū),在巨幅匾牌上,書寫著君子名言,讓學生在讀君子名言時感悟君子文化,規(guī)范君子行為。
無論走到校園的哪個地方,處處營造君子文化,學生時時感受著君子文化育人的沖擊力,情景交融、無師自通,彰顯著環(huán)境教育的魅力。
(二)開設“晨誦·午寫·暮讀”課程,讓君子文化走進課堂
落實君子教育最有效辦法,就是讓學生誦讀經(jīng)典,從圣人先賢的訓話和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浸潤靈魂。學什么?怎么學?如何監(jiān)督落實?我校探索出了一條君子文化課堂教學之路。具體課程實施過程有:
晨誦。每天早晨7:50—8:00。內(nèi)容為傳統(tǒng)國學經(jīng)典知識,由各班語文老師組織。從一年級開始系統(tǒng)開展國學經(jīng)典知識教育。教材采用育靈童教育研究院編寫、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學國學經(jīng)典教材》。一年級上學期《弟子規(guī)》,下學期《三字經(jīng)》;二年級《千字文》和《笠翁對韻》;三年級《論語》精選;四年級《大學》《中庸》和《孟子》;五年級《老子》《莊子》精選;六年級《史記》《資治通鑒》精選和《歷代散文選》。
晨誦重在學生對國學經(jīng)典知識的背誦積累。教師采取多種活潑有趣的誦讀形式,如師生領讀、個人讀、學生互讀,齊讀、表演讀等,有的還編成兒歌、歌曲等,便于學生記憶君子名言,感悟君子文化。
要求學生每學期背誦完一冊教材內(nèi)容,大體理解內(nèi)容含義。學校定期舉行朗誦比賽,評比“誦讀之星”等,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學校期中、期末兩次檢查驗收,成績納入量化考核之中。
午寫。利用下午學生進校后課前的15分鐘時間,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進行午寫。內(nèi)容為午寫光盤內(nèi)容和教材字詞,一、二年級練寫鉛筆字,三至六年級練寫鋼筆字。各年級側重點有不同:一、二年級側重筆畫練習,三、四年級側重結構練習,五、六年級側重行款布局的練習。午寫程序:觀看光盤分析或老師分析講解——學生練習——師生共同評比分析。午寫統(tǒng)一使用學校配備的田字格本。
午寫練習不求數(shù)量,重在質(zhì)量,書寫要規(guī)范、認真。練習時,教師注意及時糾正學生的書寫姿勢和握筆姿勢,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書寫習慣。
通過書法學習培養(yǎng)學生能心定氣閑的君子之氣、謙和穩(wěn)重的君子之風。去除學生的浮躁、馬虎、粗野、多動的不良習慣。午寫有示范、有音樂的伴奏,針對性強,規(guī)范、系統(tǒng),效果很好。從學生的作業(yè)、考試卷面可以看出,學生不僅字寫得規(guī)范、美觀了,同時養(yǎng)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而且,學生進校后沒有了大聲喧嘩,心靜下來了,也避免了學生追逐打鬧帶來的不安全因素。
暮讀。學生回家后閱讀君子文化書籍,是把君子教育向課外延伸。學校首創(chuàng)了“閱讀存折”。主要包含必讀篇目、選讀篇目和自讀篇目,學生每天自主閱讀,記錄讀書情況,請家長簽字,由小組長檢查,班主任鑒定。通過讀書匯報會、讀書交流會、故事會等活動,交流讀書的收獲?!伴喿x存折”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學生學習君子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君子品行。
學校開設君子教育課程,不僅增長了學生的國學知識,還豐富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內(nèi)涵,提升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孩子的語言、行為、氣質(zhì)有了很大提升,逐漸變得儒雅,變得文靜,成為小君子、小淑女。它正悄無聲息地改變著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理想。
(三)開展“君子教育”活動,夯實做終身君子之基
君子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培養(yǎng)學生終身做君子,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學校設計了符合孩子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傳統(tǒng)文化誦讀活動,有效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潛能。以活動為載體,讓君子教育運轉(zhuǎn)起來。具體做法是:
千人讀經(jīng)典。每周一升旗儀式后,全校師生2000余人,在教師或?qū)W生領誦下高聲誦讀《論語》或《孟子》中的君子名言。
誦讀擂臺賽。每周四,各年級輪流在誦讀廣場舉行誦讀擂臺賽,以古詩文、孟子名言、論語名句為主要內(nèi)容。參賽選手要經(jīng)過小組賽、班級賽、年級預賽、年級決賽,才能夠獲得優(yōu)勝。學校為獲得優(yōu)勝同學頒發(fā)喜報和獎牌,并將他們的照片做成海報張貼。
舉辦讀書節(jié)。學校每年都舉辦“讀經(jīng)典書、做智慧人”讀書節(jié),每屆讀書節(jié)都有一個主題,有的以《弟子規(guī)》為主題,有的以《笠翁對韻》為主題,有的以“古詩詞”為主題,豐富了讀書節(jié)活動內(nèi)容。學校制定了師生共讀措施,每周有兩節(jié)閱讀課,給學生自由讀書的時間和空間;搭建交流平臺,舉行好書推薦會、讀書交流會,開展親子共讀活動。
評選“書香家庭”。為使傳統(tǒng)文化教育走進家庭,學校制定了評選書香家庭的標準:1.建立家庭書屋,創(chuàng)建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2.學生能夠完成規(guī)定的讀書篇目;3.家長參與到讀書中來,給孩子做出榜樣。
走紅毯,展才華。學校利用慶“六一”聯(lián)歡會,以別開生面的大氣、新穎、務實、親和、激勵、感動吸引人們的眼球,邀請了鄒城名人、勞模、道德模范代表為“少年君子”、“書香家庭”頒獎,突出“走紅毯、展才華”,讓孩子們從小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少年兒童“誦經(jīng)典、做君子、成就中國夢”的熱情。
做文明禮儀操。學校組織教師把學生常用的文明禮貌用語和動作變成一套“文明禮儀操”,采用小學生喜歡的禮貌英語和童謠的語言形式,用肢體動作和表情來展現(xiàn)生活中君子的禮儀。在歡快的音樂中,學生一邊說一邊做。
評選“少年君子”。每天課間操后,由校園小記者在操場主席臺點評校園里發(fā)現(xiàn)的小君子及君子行為;每月對班級及學校推薦的君子進行評選,評選出“校園君子”;每學期進行“校園十佳君子”的評選。
采訪“少年君子”。小記者團的活動時間在下午課間操后,面向的受眾是全體學生,他們推出的君子事跡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以一次小記者團為撿拾樹葉的小君子頒發(fā)君子胸徽為例,在事跡播出的第二天,校園里涌現(xiàn)了大量撿拾樹葉的學生,雖然秋季落葉頻繁,但校園里潔凈如新。其次,小記者團的表彰大張旗鼓,從先期的為君子佩戴大紅花,再到后期請君子胸徽設計者為君子佩戴胸徽,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掀起了全校學生學君子的高潮。
舉辦“君子講壇”。讓小君子走上講壇,談自己的君子事跡,對君子個人今后是個督促,同時又是對全校學生的引領?,F(xiàn)在的君子講壇固定在班會課上,先是由君子領誦君子核檢條目,再結合個人事例談君子,讓“君子”二字每周剛開始就回蕩在學生耳邊,提醒自己,要求自己做君子。
征集“君子胸徽”。發(fā)放少年君子胸徽征集方案,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征集君子胸徽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君子教育活動。君子胸徽的征集,很大程度上讓學生主動走進君子教育,特別是參與此次胸徽設計的同學,說起君子教育來,都頭頭是道,能引經(jīng)據(jù)典談君子,達到了胸徽征集的目的。
開展“開筆禮”活動。新入一年級的學生開展開筆禮,師生身著漢服,通過正衣冠、朱砂開智、擊鼓明智、啟蒙描紅等環(huán)節(jié),讓一年級小學生知道敬師長、學知識、懂禮貌。
行鞠躬禮。學生每天早晨、中午上學,都有教師在校門處站立。學生行鞠躬禮,教師還禮。長此以往,習慣成自然。
四、開展“少年君子教育”取得的成效
君子教育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做君子的榮耀,人人爭做君子,取得了較好成效。
學生變得有禮貌了。不論來學校的客人還是家長教師,學生見面就行鞠躬禮,主動打招呼,向前問候“您好”。四年級一名學生摔傷了,班內(nèi)幾個學生輪流護送他上下學、去廁所。這一事跡被《齊魯晚報》和鄒城電視臺報道。
學生變得誠信了。開展講誠信主題班會,發(fā)出《做一名講誠信的小學生》倡議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誠信調(diào)查,促進誠信活動的開展。在家長會的意見反饋中,廣大家長普遍反映孩子有了誠信意識,越來越成為誠實守信的小君子。
學生知道感恩了。學生們走進敬老院,幫助老人們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學生們?yōu)樵谛iT口執(zhí)勤的安保人員獻花,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六年級畢業(yè)生成立了校園志愿者隊伍,活躍在校園每個角落,成為君子教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學生氣質(zhì)提升了。學生在校園內(nèi)不再亂跑,不再吵鬧,去除了浮躁,整個校園變得干凈、美麗、安靜了。見面有禮,溫文爾雅,穩(wěn)重大方。學校禮儀隊成為君子教育的一道靚麗風景。在2015年鄒城市中小學生特色課間操比賽中,我校南校區(qū)的禮儀展示隊展示的君子禮儀操獲得佳績。
2015年10月26日,學校承辦了濟寧市第四屆儒風教育聯(lián)盟研討會,會上參觀了學校君子教育環(huán)境,展示了君子教育系列校本教材,作了開展君子教育情況匯報;11月,在濟寧市傳統(tǒng)文化教學觀摩會上,學校就開展君子文化教育進行了典型發(fā)言;12月24日,濟寧市機關工委來我校視察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開展情況,查看了君子教育校本教材,參觀了君子教育展室,給予高度評價。在鄒城市中小學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競賽決賽”中,經(jīng)過激烈角逐,我校學生獲得小學組第一名的好成績。中韓國學交流采訪團、臺灣修學觀摩團、山東作家采風團等,對我校君子教育給予高度評價。
我校將持續(xù)開展君子教育活動,并在教師、家長君子文化學習層面有所突破,在孟子思想和匡衡讀書文化上深入探索,形成君子文化教育體系,為培養(yǎng)“尚德立行、心懷天下”的未來建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鄒城市匡衡路小學教育集團,山東濟寧273500)
◎?qū)W校文化與特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