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王起明
(1 長春市雙陽區(qū)二實驗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2 長春市雙陽區(qū)齊家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
如何提高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
王 麗1王起明2
(1 長春市雙陽區(qū)二實驗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2 長春市雙陽區(qū)齊家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
中年級處在低年級與高年級的中間期,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我們語文教學,可以通過怎樣的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闭Z文教師在傳播知識之時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能力,逐步達到能獨立閱讀的目的。本人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識字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識寫分開,多認少寫,鼓勵自主識字。這樣的提法對于讓學生學習閱讀有著很大的作用,識字是為閱讀打基礎的,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和一定的識字能力,閱讀才成為可能。雖然低年級時已有2500個左右的識字量,但這是遠遠不過的,據(jù)新華社最近統(tǒng)計信息,目前中國漢字總數(shù)已經(jīng)超過8萬。平時我鼓勵學生多識字,譬如有空翻翻字典、詞典,多認識些生字;生活中處處有識字的環(huán)境,如廣告語、商標、物品名稱、路標、商場、市場等,要求鼓勵學生做個識字有心人;教材中學到的生字,可進行拓展,如“誰”進行換部首,又可認識到“推、堆、淮、準、唯、維”等字,為“肖”加部首可認識到“消、銷、宵、霄、硝、逍、削”等字。此外,我還鼓勵學生進行識字交流和比賽,從而起到互相激勵與促進,為閱讀打基礎。造句,是中年級很重要的一種語文能力??墒?,要培養(yǎng)這種能力又很難。首先,要關注用詞是否正確、貼切;其次要關注句子是否明白通順;再次還要關注內容、形式是否富于變化。孩子們造句,容易千篇一律,比如說吧,同樣用“奇跡”來造句,當?shù)谝粋€孩子說:“萬里長城是中國的奇跡?!钡诙€孩子很容易就說:“……是……的奇跡?!边@個時候,就要引導孩子們注意,“奇跡”這個詞,既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中,也可以放在句末,順序一變,說出來的句子就不一樣了。形容“奇跡”,也不一定就要名勝古跡,生活中也可以運用。這樣孩子在學會閱讀理解的基礎上,也學會了遣詞造句。
“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1.樹立榜樣。孩子的模仿性強,根據(jù)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我常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平時,我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老舍、葉圣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一些故事,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則。我經(jīng)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3.隨機指導。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型,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極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的氛圍。
1.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實驗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通過對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白寣W生與文本對話”,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就要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更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師生、生生與文本相互對話的交互情境,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走進學生心里,從而進行直接的語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在《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中,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挖掘已經(jīng)進行了36小時兒子還生死未卜,此時此刻父親心理會想些什么?會對兒子說些什么呢?讓學生展開想象,父親在挖掘的36個小時當中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才會讓父親渾身到處都是血跡?與文本對話,插上想象的翅膀,這樣使語文學習不再是枯燥和乏味,學生的朗讀、表演和說話都變得真實生動。
2.在閱讀中注重讀寫的結合是我們一貫所強調的一種較好的學習方法,也是我們平常讀書中一種較為常用的方法之一。讀中有寫,寫中有讀,這是一種情感的互動,是我們閱讀過程中感悟的積累,因此我們需要強化批注在學生獨立閱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為基礎去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感知,對語文的內容、層次、思想感情、表現(xiàn)手法、語言特點、精彩片段、重點語句,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用線條符號或文字加以標記。同時我們還可讓學生在預習時、在課堂上: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愛怎樣批注,就怎樣批注,從而讓學生具有很強的閱讀自主性。這樣學生通過有感而發(fā),有疑而注,有得而寫,滿足了學習的需要。促進了個性品質的發(fā)展,不失為實現(xiàn)有效閱讀的好方法。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特別是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十分注重強化批注在學生閱讀中的作用,并以此為基礎去引導學生進行良好的閱讀,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人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范圍,也不僅限于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志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拓寬閱讀面,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開闊了視野,自然而然激發(fā)了閱讀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成功的一半”,有了閱讀興趣,培養(yǎng)并提高閱讀能力還會有障礙嗎?
總之,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任務的重中之中,它離不開語文教師的辛勤付出。教學有法,但教不定法,這是本人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的一點粗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