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
高考詩歌鑒賞“小鑰匙”
——以全國卷Ⅰ為分析對象
□李飛
首先看近幾年全國語文卷Ⅰ詩歌鑒賞題目:
1.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2016年全國卷Ⅰ)
2.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2016年全國卷Ⅰ)
3.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2015年全國卷Ⅰ)
4.詩的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fā)有怎樣的作用?(2015年全國卷Ⅰ)
5.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fā)起了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內(nèi)容分析。(2014年全國卷Ⅰ)
6.末尾兩句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簡要闡述。(2014年全國卷Ⅰ)
7.上闋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他表達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2013年全國卷Ⅰ)
8.詞的結(jié)尾借用了賀知章的故事,這有什么用意?請簡要分析。(2013年全國卷Ⅰ)
從以上例題可以看出,近幾年全國卷Ⅰ詩歌鑒賞題,都是圍繞景和情兩方面出題,且都是一題考“景”一題考“情”。
關(guān)于“景”,學生作答時一定要記住三把“鑰匙”:
1.詩歌是如何寫景的?(寫景有哪些特色?怎樣描寫景物?)學生要從三個角度去思考,分別是順序、著眼點、表現(xiàn)手法。順序: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內(nèi)到外、由外到內(nèi)等;著眼點:聽覺、嗅覺、視覺、觸覺等;表現(xiàn)手法:白描、視聽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寓情于景等。
2.詩歌寫景有什么作用?一般來說有這幾種作用:奠定情感基調(diào),營造氣氛,渲染意境,為下文抒情作鋪墊;以景結(jié)情,使之含蓄雋永,耐人尋味;反襯,樂景寫哀情,增其哀傷之情。
3.詩中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學生回答時,要以“描繪了一幅某季節(jié)某地某時辰(做某事)的圖景”為模式,例如描繪了一幅秋季江邊落日圖。
關(guān)于“情”,學生作答時要記住以下三把“鑰匙”:
1.內(nèi)容簡單的詩歌看題材、看意象、看典故。所謂內(nèi)容簡單,就是通俗易懂、很少用典、幾乎沒有注釋的詩歌。針對這類詩歌,學生可以通過看題材(如邊塞—愛國思鄉(xiāng)之情;閨怨—孤寂懷人之情等),看意象 (如月—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梧桐—凄涼悲傷之情等),看典故(具體分析)來得出詩人的情感。
2.內(nèi)容復雜的詩歌要細看注釋。一般來說,考難以理解的詩歌時,總會給出富有潛臺詞的注釋。如2016年全國卷Ⅰ,注釋④:
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一無危害國家的巨寇。
學生可推出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李白就像任公子一樣,即使有才華也無舞臺展示了,即表達出盛世才子無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悵之情。由此可見,這類題目的答案已經(jīng)暗含在注釋之中了。
3.牢記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有些題目考察詩歌是如何抒情的。學生要能分析哪些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哪些是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結(jié)情、反襯等)。關(guān)于它們之間的異同,不在這里贅述。
無論是圍繞“景”出題,還是圍繞“情”出題,學生一定要結(jié)合詩句去分析。幾乎所有的詩歌鑒賞題,總是要進行所謂白話文式的 “翻譯”(當然詩歌不存在翻譯一說)。如,題目是賞析某聯(lián),回答的套路應是1加1加1。第一個1是寫出表現(xiàn)手法;第二個1是白話文式的翻譯(表層含義);第三個1是表達出某某情感(深層含義)。再如,題目是詩歌表達出了詩人怎樣的復雜情感,結(jié)合詩句進行分析。這樣的話,一定是每一聯(lián)都要去“翻譯”分析,再與本詩的主要情感相聯(lián)系而作答。
當然,詩歌鑒賞出題方式多變,人物形象、語言特色、謀篇布局、兩詩對比等皆可成為題目。本文只是探討全國卷Ⅰ詩歌鑒賞題的特點及答題技巧,希望能給莘莘學子一點啟發(fā)。
(作者單位:安徽省利辛縣第一中學)
[責編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