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志會
不要讓課件主導了我們的課堂
□章志會
多媒體課件逐漸成為教師的教學時尚,很多教師把使用課件當做踐行教育改革的方式,但過多的使用課件會限制學生思維和想象,弱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制約師生個性的展現(xiàn)。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只能是輔助手段,一切的課件設(shè)計都應(yīng)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起著“烘托”“點染”的作用,而不能代替教學,更不能取代教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
課件;語文課堂;本色語文
新課改形式下,語文的課堂教學再也不是一支粉筆打天下的局面了,隨著教學的手段和方式的逐漸多元化,用多媒體課件上課逐漸成為一線教師的教學時尚,美其名曰:踐行新課改精神。不久前,我上李白的《蜀道難》,就在網(wǎng)上找了些多媒體課件,特別搜集了些圖片,然后把這些課件和圖片精心組合在一起,整個多媒體課件內(nèi)容非常的豐富全面。我?guī)е@些課件走進課堂,胸有成竹地給學生上李白的經(jīng)典之作。
課堂上,學生對課件中精美的圖片都顯示出驚嘆的表情,我一邊向?qū)W生展示課件,一邊洋洋得意,覺得學生的興趣被我激發(fā)了,自我感覺課上得很成功,學生也都對蜀道的險難驚嘆不已。另外,有關(guān)詩文結(jié)構(gòu)特點、語言特色等教學內(nèi)容課件都一股腦的展示了出來,學生在我鼠標操控下認真地記著筆記。很快一節(jié)課就在我的從容與自信和學生的驚奇與贊嘆中結(jié)束了,我邁著輕快的腳步走出了教室。突然一個學生跑出來,怯怯的問我:“老師,這首詩,我沒怎么懂,課堂上我只顧著看圖片了,抄知識點了,沒來得及理解思考了,老師你再給我講講。”我的心陡然顫了一下,我語無倫次的回答他幾句,在他一臉茫然中我落荒而逃。回到辦公室,我認真地反思這節(jié)課的得與失。
在對新的課程標準仔細研讀之后,我對這節(jié)課有了些新的理解,其實我一直沒有真正把握新課改的精神,以為引入一些圖、像、音等多元的材料就可以豐富課堂,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大容量的知識呈現(xiàn)可以滿足學生更多的需求,但我卻忽略了學生本身無可替代的思考和探究活動。這樣語文課堂也就失去了互動、合作、探究、生成的本色。
通過教學反思和課標研讀,我覺得課堂上過多地用課件來主導,看似精彩,實則對學生產(chǎn)生諸多不良影響。
首先,課堂上完全用課件來展示教學內(nèi)容,會大大限制學生思維和想象。
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豐富想像往往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保證。學生對文本閱讀是一個再創(chuàng)作過程,學生閱讀時,不是單純的接受者,而是身體力行地直接參與了文本意義的生成,跟“文本”進行了具有創(chuàng)造性質(zhì)的心靈對話。對于一首詩的理解,特別是李白的主題多義的《蜀道難》,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他們也會得出很多不一樣的理解,正所謂“詩無達詁”。如果在課堂上硬性把老師的理解灌輸給學生,必然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學生也就很難理解到詩歌深刻內(nèi)涵了。語文課件當中的圖片和知識的結(jié)構(gòu)脈絡(luò)的展示也許可以幫助學生去思考去想象,但絕對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與想象。
本色語文的學習是讓學生通過生動形象語言文字的描述激發(fā)學生自己的形象思維——想象,在大腦中呈現(xiàn)出相關(guān)的具體圖景,并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思想感情。語文不是由“圖像”而“形象”,而是由“語言”而“形象”,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的圖像不能代替學生的想象。如果課堂上只是以華美的圖片來充斥的話,那么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能記得的知識只有這幾張無關(guān)緊要的圖片罷了。同時,老師大量的課件引導,使得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時間,課件中知識點的詳細列舉,也擠掉了課堂教學的空白點,使學生失去對文本深入思考的機會。這些都嚴重束縛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師大量播放、學生過多觀賞多媒體課件,花費的課堂時間很多,自然弱化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正所謂“教學相長”,往往學生的問題能夠生成對文本內(nèi)容新的解讀,也能激發(fā)起教師對課堂內(nèi)容新的思考。正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質(zhì)疑,才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趣味橫生。課堂上老師通過學生的問題能夠及時的調(diào)整教學策略和教學內(nèi)容,能夠在雙向的交流中使課堂效率最優(yōu)化。因為語文課堂是人文性的課堂,它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師生間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但是如果讓一組新奇花哨的多媒體課件牽著師生鼻子,那么這節(jié)課就變成了老師用鼠標點擊課件,學生用筆桿抄寫課件,語文課堂原本的內(nèi)涵和趣味就失去了。這節(jié)課我只顧點擊著鼠標,學生只顧抄筆記,我和學生缺少了起碼的交流,學生對圖片的驚嘆被我當成對詩文的驚嘆,學生對詩句的疑惑,對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情不解,卻沒有機會提出質(zhì)疑。而我站在高高的講臺上渾然不知,這樣的語文教學必然是失敗的,教訓也是深刻的。還記得,我在上杜甫的《登高》時的景象,沒有課件的課堂,我上課放的很開,或激情朗誦或開闔評點。我的激情感染了學生,學生和我一起去賞析內(nèi)容、去揣味詩人老病孤弱、憂國憂民、沉郁頓挫的情懷。我與學生共同去探討去感受,學生有很多很精當?shù)睦斫?,在我與學生的交流中,完成了這首詩的教與學,上完之后,好多學生還對杜甫的遭遇唏噓不已。這樣的語文教學實踐告訴我,要讓學生領(lǐng)悟詩文藝術(shù)的魅力,理解文本的深刻內(nèi)涵,不能僅依靠教學技巧和精美的語文課件,而是有賴于師生之間通過語言、神態(tài)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有賴于教師牽引學生靈魂沉潛于字里行間,流連于墨韻書香。這樣,學生才會獲得智慧的啟迪和精神的滋補。
另外,名家的配樂配圖朗誦雖然好聽,但不能代替教師的激情朗讀。其實學生更多的時候希望教師能夠在課堂上給學生示范朗讀,盡管有時教師文本的朗讀沒有課件語音那么的規(guī)范,但是教師課堂的范讀卻是對學生的一種言傳身教,是一種情感的的交流,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語文教師自己的朗讀的聲音越來越少了,取而帶之的是統(tǒng)一的課件語音范讀,缺乏個性也缺乏感情色彩,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割斷了師生之間的朗讀交流。
第三,多媒體課件主導的課堂充滿程序化、機械化,教師和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小,制約師生個性的展現(xiàn)。
課件是程序化的,是模塊化的,教師一旦制作成功,只有從頭到尾播放,沒有辦法即興發(fā)揮,課件在課堂上回旋的余地很小,而且很多課件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師的個性化的教學很難得到充分展現(xiàn)。記得以前聽一位同事的課,他是一個很有激情的老師,課堂語言很有感染力,但是,那次上課,他完全遵循多媒體課件的思路來講課,結(jié)果是學生在底下很忙,教師在上面很慌,自己的教學特色全被課件的程序化給限制了。我上《蜀道難》這節(jié)課,當時我就略有體會。自己平時上課是很有激情的,喜歡吟誦詩句,特別是李白和杜甫的詩句,但是那天上課,我的思維好像被限制住了,當時只知道跟著課件的思路走,其他考慮比較少,結(jié)果班上的學生也是很悶,只知道記筆記。我自己所帶的班級的學生是很活躍的,平時總是積極地回答問題,提出問題的,我也是在課堂上隨即的生成新的問題,讓學生來思考。但是這個在我認為是很好的課件,卻限制了我和學生的思緒,這是我在這節(jié)課之前始料未及的。這種跟著課件走課堂的做法,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尤其注意,因為它扼殺的不僅是教師的個性,還嚴重的影響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許多一線教師,特別是農(nóng)村中學的教師,由于當前學校教育硬件環(huán)境的提升,他們把使用課件當做踐行教育改革的方式。過猶不及,這樣過分地依賴課件會使教學陷入誤區(qū),這是我們值得的反思與警覺的地方。當然,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多的凸顯出它的優(yōu)勢,用課件上課也就成了教師主要的教學手段,但是,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只是一味的在課件上求全求變求新求奇,完全讓教學課件控制課堂,用課件代替教師的精當點撥,這樣它的弊端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了。所以我們在面對如火如荼的多媒體教學時,應(yīng)有著清醒的認識: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只能是輔助手段,一切的課件設(shè)計都應(yīng)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起著 “烘托”“點染”的作用,而不能代替教學,更不能取代教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否則就會本末倒置,使語文課堂失去她的魅力。在本色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應(yīng)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對學生思維的點撥和啟發(fā)上,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這樣才能真正激活師生的雙邊活動,提高課堂的效率,才能真正把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jié)合起來。這也才能真正落實我們新課改中所倡導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
[責編 夏家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