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心,譚 南,楊曉華,李麗蓮
(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中山市博愛醫(yī)院檢驗科,廣東中山 528403)
?
·臨床研究·
997例卡他莫拉菌的分布情況及藥物敏感性分析
林愛心,譚南,楊曉華,李麗蓮
(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中山市博愛醫(yī)院檢驗科,廣東中山 528403)
摘要:目的了解兒童卡他莫拉菌感染情況及耐藥狀況,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方法對該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分離到的卡他莫拉菌檢出情況及其藥敏試驗進行回顧性分析。細菌鑒定用VITEK 2全自動細菌鑒定分析儀進行,藥物敏感試驗采用紙片擴散法。結果997株卡他莫拉菌來自于痰液標本972株,眼分泌物24株,耳分泌物1株。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顯示,β-內酰胺酶陽性率為99.5%,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四環(huán)素、復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藥率分別為0.5%,2.4%、3.9%;紅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藥率分別為33.2%、34.6%、34.7%。結論該院檢出的卡他莫拉菌感染患者可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作為治療的首選藥。
關鍵詞:卡他莫拉菌;痰液;藥物敏感試驗;β-內酰胺酶
卡他莫拉菌曾幾度被更改屬名,最初被命名為卡他微球菌,20世紀60年代被命名為卡他奈瑟菌,70年代根據DNA同源性被分為獨立的一屬,即布蘭漢菌屬。1979年后國際微生物學界部分學者建議將本菌劃歸于莫拉菌屬,稱為卡他莫拉菌??ㄋ谥卸?、竇炎及社區(qū)獲得性呼吸道感染標本中的分離率僅次于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也是細菌性結膜炎及細菌性角膜炎的常見致病菌[1]。本研究對本院14歲以下兒童各種標本檢出的997株卡他莫拉菌進行了耐藥性監(jiān)測及產β-內酰胺酶測試,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標本來源997株卡他莫拉菌均來自中山市博愛醫(yī)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患兒痰液、眼分泌物及耳分泌物標本。痰液標本均進行涂片鏡檢,每個低倍視野鱗狀上皮細胞少于10個,白細胞大于25個視為合格標本,剔除不合格標本。眼分泌物及耳分泌物標本均用采樣拭子直接接種。
1.2儀器與試劑法國梅里埃生物公司VITEK 2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儀及配套相關鑒定卡(NH卡)。5%哥倫比亞綿羊血瓊脂平板及巧克力瓊脂平板購于廣州迪景公司。觸酶試劑購于江門恒健制藥有限公司。所用藥敏試紙均購于英國OXOID公司。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所有試驗均按要求進行質量控制。
1.3檢測方法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要求接種。經24~48 h培養(yǎng),挑選在血瓊脂平板或巧克力瓊脂平板上的可疑菌落作鑒定:中等大小,灰白色,光滑,用接種環(huán)推動菌落,可將整個菌落在平板表面移動,革蘭陰性雙球菌,觸酶試驗陽性,則可判定為卡他莫拉菌。于法國梅里埃生物公司VITEK 2全自動細菌鑒定儀進行鑒定,藥敏試驗用紙片擴散(K-B)法。采用頭孢硝噻吩紙片檢測β-內酰胺酶。判斷標準按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SI)2014年相關標準進行。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WHONET5.3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
2結果
2.1卡他莫拉菌檢出情況997例感染卡他莫拉菌的患兒中,年齡最小13 d,最大7歲3個月,其中1月齡內新生兒4例,1月至3歲嬰幼兒943例,3歲以上幼兒50例??ㄋ鷣碜蕴狄簶吮?72株,眼分泌物標本24株及耳分泌物標本1株,檢出率分別為10.2%、2.2%和1.6%。
2.2卡他莫拉菌感染患者混合感染情況997例卡他莫拉菌感染病例中,436例混合其他細菌感染,占43.7%。145例同時培養(yǎng)出肺炎鏈球菌,136例同時培養(yǎng)出流感嗜血桿菌,71例同時培養(yǎng)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另41例同時培養(yǎng)出其他細菌,如副流感嗜血桿菌、大腸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等。有43例同時培養(yǎng)出另外兩種細菌,其中18例同時培養(yǎng)出流感嗜血桿菌及肺炎鏈球菌,13例同時培養(yǎng)出流感嗜血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
2.3藥敏試驗997株卡他莫拉菌對6種常見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見表1。
表1 卡他莫拉菌對6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性(%)
*:CLSI只有敏感的判斷標準,小于該折點判斷為耐藥;-:無數據。
3討論
卡他莫拉菌主要寄居在人的鼻咽部,很少從健康成年人的口咽部分離到該菌,但在兒童和老年人群中有一定的攜帶率。在中耳炎、竇炎及社區(qū)獲得性呼吸道感染標本中的分離率僅次于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也是細菌性結膜炎及細菌性角膜炎的常見致病菌[1-2]。而本研究結果顯示,卡他莫拉菌在痰液中的檢出率為10.2%,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3]。眼分泌物標本的檢出率為2.2%,耳分泌物中也有檢出。而檢出卡他莫拉菌的患兒年齡構成,以1月至3歲患兒為主,占94.6%,比重慶地區(qū)報道的68.4%高[4],說明該菌感染可能與嬰幼兒的免疫功能低下有關??ㄋ腥净純夯旌掀渌环N甚至兩種細菌感染的情況并不少見,占43.7%,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4],最常見的是肺炎鏈球菌,其次是流感嗜血桿菌,再次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藥敏結果顯示,卡他莫拉菌對氨芐西林/克拉維酸的耐藥率為0.6%,表示非常敏感,與蘇州吳軍華等[5]及山東孫淑紅等[6]報導相近,但比山東潘曉霞等[7]報道的29.4%低。由于兒童使用四環(huán)素和復方磺胺甲噁唑受限,其耐藥率分別為2.4%和3.9%,仍有較高的抗菌活性,與相關文獻報道有差異[4,7]。對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CLSI并沒有耐藥的判斷折點,表明在美國其對卡他莫拉菌高度敏感,極少有耐藥表現(xiàn),而本研究顯示卡他莫拉對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的耐藥并不低,但具體到不同的藥物,耐藥率略有差異,紅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耐藥率分別為33.2%、34.6%、34.7%。國內各地區(qū)報道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耐藥率也有差異,為7.4%~58.8%[4-7]。各地抗菌藥物耐藥性的差異,特別是國內與其他發(fā)達國家相比的差異,與地區(qū)性抗菌藥物的使用習慣有關。如國內近年對感染支原體兒童過度使用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可能是引致其耐藥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文獻報道,卡他莫拉菌β-內酰胺酶試驗陽性率為6.4%~94.9%[4-8],而本研究顯示,997株卡他莫拉菌中,有992株β-內酰胺酶試驗陽性,產酶率已達99.5%??咕幬锏臑E用是導致產酶菌株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所以控制抗菌藥物濫用已迫在眉睫。
綜上所述,對兒童感染卡他莫拉菌氨芐西林/克拉維酸可作為經驗用藥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陳東科,孫長貴.實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與圖譜[M].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236-238.
[2]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684.
[3]胡陽.呼吸道卡他莫拉菌的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結果的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3,26(6):497.
[4]羅蓉,黃英,劉嵐,等.小兒下呼吸道感染中卡他莫拉菌的分離特點與耐藥性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29(18):1818-1820.
[5]吳軍華,季偉,丁云芳,等.蘇州地區(qū)下呼吸道感染患兒卡他莫拉菌感染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8,29(8):844-845.
[6]孫淑紅,胡曉峰,朱德全.兒童下呼吸道卡他布蘭漢菌的分離培養(yǎng)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1,4(3):172-174.
[7]潘曉霞,徐洪玉,潘韶華,等.卡他莫拉菌的致病毒性及耐藥性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6):583-585.
[8]嚴輝.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卡他莫拉氏菌的檢出及藥敏試驗[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7,14(4):1235-1237.
(收稿日期:2015-09-18)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3.0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130(2016)03-03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