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
團體心理輔導視角下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素質與能力培養(yǎng)研究
◆黃敏
摘要: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利用團體的力量幫助個體成長的心理輔導技術。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在漢族聚居地學習和生活,有其特殊性,針對他們在團體意識、抗挫折能力、學習主動性、自信心等需要改進的方面,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對解決其心理困擾,增強自信心,發(fā)揮個人潛能,改善人際關系,增強適應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素質與能力
當前我國大眾化教育快速發(fā)展,一方面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招生規(guī)模擴大,部分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亟待提高,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師資力量的相對不足,導致學校中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形式,無法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團體心理輔導作為一種效率高、感染力強、互助效果好的心理輔導方式,可與個別心理輔導方式配合進行,彌補個別心理輔導方式的不足。
內地西藏班(校)是黨中央、國務院為緩解西藏人才匱乏現(xiàn)狀,利用內地較好的辦學條件和辦學環(huán)境,在內地省市辦學,培養(yǎng)藏族人才。每年從藏族地區(qū)選送上千名藏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學生到內地學習,等他們畢業(yè)后再回西藏工作。因此,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政治上可靠,素質與能力較高的內地西藏班(校)學生隊伍,有利于發(fā)揮內地西藏班(校)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素質與能力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生源地區(qū)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影響到他們回藏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團體心理輔導自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開展以來,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它與個體心理輔導不同,是輔導人員面對多數(shù)被輔導者,基于社會及團體動力原理,根據團員的相似性,通過一定形式,協(xié)助團員自我了解、自我發(fā)展,幫助團員建立良好的認知和行為方式,最終達到自我實現(xiàn)。團員在團體中感受助人自助,通過親身參與、感受、觀察、學習、領悟,習得新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不斷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提升自我。
團體心理輔導能為團員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微型社會情境,提供安全的自我探索機會。輔導者可根據團員存在的共性問題,結合團員的特點,制定解決方案,不需要輔導者一對一地個體輔導,成本相對較低,效率更高,節(jié)時省力。團員在團體心理輔導中探索自己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團員間真誠地互動交流、溝通,坦露真實情感,學習有效的社交技巧,引起思想上的共鳴,增強彼此的信任感和歸屬感,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在漢族聚居地學習、生活,會面臨遠離家鄉(xiāng)、遠離父母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孤獨感,會遇到語言溝通、文字理解方面的不暢,還有對校園文化、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各異等方面的適應困難等。若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在面對學習、生活上的各種挫折時,易產生消極情緒和行為,這些不良情緒和行為會對其身心健康、學習、生活產生不良影響。[1]
(一)團體協(xié)作能力待加強
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入校前對競爭的準備多于對合作的準備。在學校生活中,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但學校對競爭的訓練貫穿始終。[2]部分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在家庭中長期處于中心地位,受家庭的溺愛和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在需要團體合作的時候,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團體意識不夠,不愿意為團體目標和同伴一起努力,團體協(xié)作意識和團體協(xié)作能力需要不斷加強。
(二)抗挫折能力待提高
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在漢族聚居地就讀,離開了早已認同的以藏族文化為主的學習環(huán)境,離開了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父母的直接照顧減少,他們在需要照顧好自己的同時,還要面對和解決來自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沖突和矛盾。與人際交往相關的問題在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心理問題中占據較大比重,若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不足,就易產生挫折感、孤獨感和不安全感。當學習壓力、生活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緊張等諸多壓力源一起作用于內地西藏班(校)學生時,他們若未能及時有效的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未能積極尋求家人、教師和朋友的幫助,就容易引起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問題。
(三)學習和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待提升
學習是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的主要活動和目的,他們在學習和生活的適應初期,可能會出現(xiàn)身體和心理不適應的癥狀,生活上會過多依賴教師和同伴解決。雖然內地西藏班(校)學生配備有專門藏語教師和生活管理教師,但有不少學生在提交課堂作業(yè)時,因不能熟練運用漢字,而使用藏文書寫作業(yè)的情況。內地西藏班(校)學生課堂中也會出現(xiàn)應付教師的現(xiàn)象,對于以漢字為主的教材,在漢字學習、語言文化理解方面相對于漢族學生更有難度。
(四)自信心和個人認知結構待完善
部分內地西藏班(校)學生自信心不足主要源于缺少生活閱歷、自我評價偏低等。當內地西藏班(校)學生面對處理不善的問題時,會導致壓力感和挫敗感不斷增強,易把問題歸因于內部因素,如:自身能力不強、智商和情商不高等,易產生自責感和自卑感。特別是處于青年期的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生活閱歷尚淺,個人認知結構正處于不斷豐富和完善中,自我評價若未客觀、全面,易引發(fā)心理問題。
為了提升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抗挫折能力,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從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的自信心、人際交往能力、團體協(xié)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出發(fā),樹立適宜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發(fā)展的輔導目標,開展與他們認知水平、生活環(huán)境相匹配的活動,從而提升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的素質與能力。[3]
(一)自信心的培養(yǎng)
自信是個體健全人格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健康的個體能接受自己的本性,也能接受現(xiàn)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而個體真正悅納自己,接受并改正自身的不足,是自我意識和自我認識成熟的表現(xiàn)。[4]
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內地西藏班(校)學生會自覺地把自己當成團體的一部分,感到自己與他人相似,意識到其實有不少人和自己一樣,具有相同的心理困擾。內地西藏班(校)學生會把團體中的他人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這面“鏡子”讓內地西藏班(校)學生認識到,其個人的心理問題并不特殊、罕見時,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就會產生安全、溫暖、依賴、被接納的感覺,有助于消除他們的孤獨感、無助感與自卑感。內地西藏班(校)學生還會以團體中其他成功解決問題的團員為榜樣,得到自己在不斷調整過程中來自輔導者和團體成員間的及時反饋,有利于個體從多角度認識自己,發(fā)掘自身潛能,發(fā)現(xiàn)自我評價中不合理認知,進而改變這些非理性認知,不斷的對潛意識的自我意象進行發(fā)掘與討論,找出內在優(yōu)勢,正確對待自身不足并積極改進,增強自身發(fā)展的信心與勇氣。
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心理劇是培養(yǎng)內地西藏班(校)學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徑之一。心理劇可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問題,讓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在心理劇中扮演某種角色,根據故事情節(jié),把握故事人物的心理發(fā)展,在劇中人物心理沖突情境下,結合個體真實的情緒情感,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再現(xiàn)故事中人物的特點。在心理劇表演中,讓內地西藏班(校)學生體驗到一些以前未曾體會到的情感和態(tài)度,將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在心理劇中進行緩解和宣泄,從而減輕心理壓力,達到與劇中人物心靈上的共鳴。輔導者也應積極引導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發(fā)揮主動性,使他們在表演中發(fā)現(xiàn)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利用心理劇的形式探索解決實際問題,更全面的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深化自我認識和自我覺察,培養(yǎng)其適應環(huán)境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對增強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的素質與能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人的心理適應主要是人際關系的適應,人際交往技能也是社會主要技能之一,個體的許多心理問題往往根源于不良的人際關系。對處于青年期的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其思想、觀念、行為、態(tài)度更易受同輩團體的影響,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滿足他們的多種心理需要,如獲得安全感、歸屬感、滿足自尊、增強自信和力量感等,還能協(xié)助他們達成目標。
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在團體心理輔導中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yǎng),可以從培養(yǎng)他們的理解、寬容、謙虛、真誠的待人態(tài)度,文明、大方、熱情、友好的行為舉止開始,提高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對人際關系的感受、適應、協(xié)調和處理能力。
在團體心理輔導時,以具有教育性、互動性、趣味性的“游戲”作為中介,使內地西藏班(校)學生體驗人際交往中的積極思想和積極情緒,促進他們健康人格的塑造。輔導者從人際認知、自我探索、團體合作、問題解決等方面為內地西藏班(校)學生提供心理學幫助和指導,通過他們自身的觀察、學習、體驗,習得適宜的人際交往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讓團員相互認識、融洽氣氛,在認識基礎上建立相互信任與接納的團體氛圍,增強團體凝聚力,使內地西藏班(校)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人關注的。內地西藏班(校)學生通過團體心理輔導,逐步認識和了解自己,學會愛與被愛,接受和理解,感受信任與被信任,自助與他助的同等重要。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積極理念,用積極理念指導自己的人際交往行為和方式,促使自己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自己的人際關系協(xié)調能力。
(三)團體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團體協(xié)作能力是建立在團體基礎之上,發(fā)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體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5]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團體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可先培養(yǎng)團體意識。團體心理輔導的輔導者需要為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確定一個切實可行、具有挑戰(zhàn)意義并能讓團員信服的目標,激發(fā)他們的動力和奉獻精神。讓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在團體心理輔導中不斷地分享自己的長處,主動去尋找其他團員的積極品質,不斷吸取其他團員的長處,取長補短,提升自己的團體協(xié)作能力。
團體心理輔導為內地西藏班(校)學生提供了相對包容的情境,團員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交往、相互作用,即使其他團員犯了錯誤,也要以共同進步的目的去幫對方改正。內地西藏班(校)學生也要經常自省,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認自己的缺點并改進。在改進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諸如人際關系、暗示、模仿、感染、社會知覺等社會心理現(xiàn)象,使團員能通過心理互動的過程,真切的感受到團體建設的好壞與個人成長之間的關系,體會到團結就是力量,尊重、相互幫助的重要,不斷探討自我,嘗試改變行為,以達成團體心理輔導的目的。在改變過程中,內地西藏班(校)學生會學習新的行為方式,促使他們不斷團結同伴,積極主動地讓自己在團隊中發(fā)揮作用,用合作的形式達成目標,將習得的技能用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內地西藏班(校)學生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意識到個體與團體的共同成長與發(fā)展,感受到團體協(xié)作的力量,體會到團體凝聚力的魅力,認識到團體建設的重要性,感受到團體的精神、溫暖與力量,并積極投身到團體活動中,借團體的形式,助個人的成長。
(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自我管理是為了實現(xiàn)教育培養(yǎng)目標,滿足社會對個體素質與能力的要求,個體依靠主觀能動性,按照社會目標和要求,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道德、行為開展的自我認識、自我計劃、自我組織、自我控制和自我監(jiān)督的一系列活動。團體心理輔導為內地西藏班(校)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包容的、可進行自我調適的自我管理訓練平臺。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活動,其意義不在于活動本身,而在于活動過程中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內心的成長。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相互交流和分享的過程是團體心理輔導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調動他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關鍵所在。團體心理輔導的輔導者應重視引導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將在團體心理輔導中獲得的經驗,融入到自己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以真正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在接納團體心理輔導的前提下,根據團體活動目的,不斷調整自己的情緒、語言、行為,進行自控力的反復訓練和情緒情感的適時表達訓練。通過團體輔導者和其他團員的不斷引導和及時反饋,培養(yǎng)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獨自進行相對客觀的、準確的自我評價,不斷進行自我探索,引導其更關注自己的內心,體會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通過自我表達,將內心活動和自身情況相結合,加強對壓力管理的理解和體會,加強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和對時間合理安排的掌控,接受個體間的差異,不斷完善自我意識,加強對自己情緒情感的控制和表達。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它的效果取決于團體心理輔導的輔導者和團員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雙方努力營造一種開放的、愉悅的、接納的、真誠的、尊重的氣氛,讓所有的內地西藏班(校)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安全感、歸屬感、快樂感和成就感。同時,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在分享中,體驗到自身幸福感水平的提升,會更加樂于參與團體心理輔導,這對改善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他們的素質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春.許麗英.內地西藏班(校)學生人際交往現(xiàn)狀調查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3(11):56-59.
[2]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自卑與超越[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
[3]劉慕霞.內地西藏班(校)學生學習動機的實證調查與導向分析[J].西藏教育,2010(4):48-50.
[4]林錦秀.西方心理學中關于自我的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1):48-50.
[5]李琳.論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J].魅力中國,2014 (7):49-50.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內地西藏班(校)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影響因素的研究”(15C061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民族職業(yè)學院
責任編輯:韓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