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山
(乾安縣安字鎮(zhèn)中心校 吉林乾安 131400)
?
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探析
于長山
(乾安縣安字鎮(zhèn)中心校 吉林乾安 131400)
摘 要:“分層次教學”是一種符合因材施教原則的教學方法,它能面向全體學生,有利于學生數學素質的普遍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 分層教學 探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又存在能力差異,導致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這勢必對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帶來負面影響。嘗試分層教學,探索在學生學習能力顯著差異的班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落實素質教育。面對這些現實情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試行"分層次教學"的教改實驗,就顯得格外重要。
分層教學是指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實行分層施教、分層測試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一種促進各層次學生不斷遞進的機制,開發(fā)學生潛能,發(fā)展個性,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分層教學是解決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個體差異這個矛盾的教學策略,它是實施以全體學生發(fā)展為本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就需全面地考慮到各類學生,設計的問題應隨學生的思維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
分層教學將學生的差異作為可供開發(fā)利用的教育資源,以推動各層次學生的合作學習,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積極互動關系的建立。在分層教學過程中,不同層次學生在各自學習“最近發(fā)展區(qū)”有所發(fā)展,人格受到尊重,個性得到發(fā)展,素質得到提高。
1.教學目標層次化
目標分層適宜低起點、多層次、有彈性。教學目標具有導向和評價作用。按課程標準的要求,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者融為一體,從加強基礎、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質諸方面考慮,確定與各層次學生學習實際水平相適應的分層教學目標。
2.教學環(huán)節(jié)層次化
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施行“分層次教學”。(1)課前預習層次化。針對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相對提高,學習的目的性、自覺性增強的特點,只要教師能深鉆教材,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看書預習方法,就會獲得滿意的預習效果。(2)提問層次化。為了能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有意識地編擬三個層次的問題便于課堂提問,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A層學生回答,簡單問題優(yōu)待C層學生,適中的問題的回答機會讓給B層學生。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點撥。(3)課堂教學層次化。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調動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是完成分層次教學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又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4)布置作業(yè)層次化。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yè)。 (5)輔導層次化。平時利用自習時間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對C層學生輔導主要是調動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師生和諧感情,激發(fā)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面批部分作業(yè),個別輔導重點突出,選題簡單、基礎。對A層學生鼓勵拔尖,挑選A層學生進行數學競賽輔導,主要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靈活應變能力。(6)單元考核層次化。每一單元學完后,均安排一次過關考核,它以課本習題為主,著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據A、B、C三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同一份試卷擬定出不同層次的單元測試題。
3.學生學習層次化。
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分層次教學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指導思想是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的分層。為了不給差生增加心理負擔,必須做好分層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層次化是因能劃類,依類分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再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征,按課標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fā)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可將學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C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完成習題;C層是拔尖的優(yōu)等生,即能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yǎng)層、A層的難點。
實踐證明分層教學對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落實素質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教學越貼近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效果越顯著,分層有“度”,遞進有“量”。實施分層教學,轉變教師教育觀念,由過去的“學”適應“教”改變?yōu)椤敖獭边m應“學”;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控制、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有利于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大面積提高。
參考文獻: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于長山,男,1962年8月生,漢族, 吉林省乾安縣人,小學教育專業(yè),專科學歷,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安字鎮(zhèn)中心校安辦主任,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榮獲關工委表彰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縣政府表彰優(yōu)秀教師,多篇論文在教育期刊發(fā)表。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