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新
(阿克蘇市圖書館 新疆阿克蘇 843000)
?
對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孫立新
(阿克蘇市圖書館 新疆阿克蘇 843000)
摘 要:本文圍繞阿克蘇市農家書屋工作存在的問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做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農家書屋 調查 見解
為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解決邊遠地區(qū)廣大農牧民群眾讀書難、看報難問題,自2007年以來,國家和自治區(qū)先后啟動實施了“東風工程”、“農家書屋”工程。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由農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農民實用的書報刊和電子音像產品等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稗r家書屋”工程建設為先進和諧文化占領農村牧區(qū)思想文化陣地提高農牧民群眾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文化科技水平,豐富農牧區(qū)精神文化產品和農牧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幫助農牧民致富奔小康促進農牧區(qū)精神文明建設的“民心工程”,是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思想陣地的重大舉措,是一項惠民利民工程。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建設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1]
“農家書屋”工程實施8年來,確實解決了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 。對于縮小城鄉(xiāng)文化差距、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鞏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農家書屋建設工程的運行,如何加強農家書屋管理、保持書屋長效運行,使之更好地扎根基層、服務群眾,是當前和今后農家書屋工作的重要任務。為積極推進“農家書屋”的健康發(fā)展,2014年3--4月份,阿克蘇市圖書館按上級要求對我市115 “農家書屋”書籍利用及現(xiàn)存情況進行了調研。從調研的情況來看,“農家書屋”在提高農民素質、普及農業(yè)科技知識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得到了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導致書屋作用沒有徹底發(fā)揮出來。怎樣讓這項工程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還值得我們思考。下面就阿克蘇市 “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情況,在社會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探討。
阿克蘇市開展農家書屋工作以來,一直是由阿克蘇市圖書館負責實施。阿克蘇市有122個行政村,截至目前,已有115個行政村建立了農家書屋,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普及率94%,實現(xiàn)了“村村有書屋”的目標。已建立的115個農家書屋每個書屋的使用面積在20--80平方米左右,新聞出版局為每個書屋分別配送1500冊圖書、15種報刊、130種音像制品,配送3個書架、1個報刊架,一個VCD具備了向村民開放的使用條件,能夠初步滿足農民閱讀求知和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通過我們的調查,可喜的看到,有的農家書屋,門庭若市,十分熱鬧,他們通過學到的栽培技術、養(yǎng)殖技術,培育出了早熟西瓜,飼養(yǎng)雞、鴿子;有的農民學習了烹飪技術,在村里開起了飯館;有的學到了編織技術,開起了小型加工廠,紛紛走向脫貧致富之路??墒?,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存在許多不足。
書屋管理缺乏規(guī)范,書屋的作用沒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阿克蘇市115家農家書屋的管理員絕大部分是兼職人員,且堅持每天開放的農家書屋占少數(shù),管理上也僅僅做些傳統(tǒng)的借閱返還服務,無法保證書屋的開放時間;管理人員并不太清楚圖書的具體情況,缺少對圖書的推薦宣傳,不利于圖書功能的發(fā)揮和閱讀活動的推廣,“書屋”實際上成了“書庫”,長此下去,“書屋”將難以生存發(fā)展。加上現(xiàn)有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大多是兼職管理沒有補貼,因此積極性不高,并且缺乏對圖書文獻的管理經驗,極易導致圖書損耗、丟失,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目前書屋總體管理使用屬于正常的約占30%,既對外開放又有群眾前來借閱;幾乎完全關閉不開的占20%左右。有些個別不負責任的農家書屋管理人員收到書后根本沒拆封。負責送書的書店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幾萬元錢的書就這么放著,真是可惜啊”。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憂心忡忡。
農家書屋的服務中,缺乏宣傳手段和宣傳力度,降低了農家書屋的利用率。由于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加上多少年沒有建立起真正作用上的農民圖書館,農民閱讀意識淡薄,沒有普遍養(yǎng)成閱讀習慣,書屋雖然建起來了,但圖書借閱率偏低。目前農民在農忙季節(jié)都忙于農業(yè)生產,無暇去讀書,即使在農閑季節(jié),大多都習慣于看電視、打撲克、閑聊,讀書的很少,農民讀者對圖書館的認識很淡漠,認為讀書都是城里人的專利,那是知識分子和莘莘學子徜徉的地方,在他們的印象里,農民只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終日與土地打交道,甚至還認為農民讀書沒有多大用處。只有一些種養(yǎng)能手、中小學教師、鄉(xiāng)村干部或中小學生偶爾“光顧”書屋。
在農家書屋建設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應付檢查等問題,偏離了農家書屋工程的本來意義和目的,認為反正就是上邊讓建,不建又不行,把農家書屋作為裝點門面的“擺設”, 應付檢查時,找人充當“臨時演員”作讀書狀,是應付上級檢查的“道具”、往臉上貼金的“亮點”、和新農村建設的“點綴”,書屋并沒真正發(fā)揮作用。
農家書屋建設工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需要從戰(zhàn)略高度研究謀劃,并從實際出發(fā)安排部署,通過扎實細致的工作來嬌枉糾偏,努力提高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整體水平和整體效益。如何使農家書屋工作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使基層農民兄弟了解書屋,喜歡書屋,走進書屋,利用書屋,把工作開展的更加扎實有效。我認為需要切實作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2]
農家書屋能不能有效發(fā)揮作用,管理是關鍵。管理人員和管理體制上具有的不完備和不確定性,必然制約其他管理層面工作的開展。要建立一支懂業(yè)務、善管理、負責任的農家書屋管理員隊伍。選拔的管理員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具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具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要熱愛農家書屋工作,有很強的責任心和服務意識,除了把農業(yè)生產做好外,還要把一些精力放在書屋的工作上,確保服務效果。建議最好以村里離退休老教師、老干部、老黨員、文化活動的熱心人為首選對象充當農家書屋的管理員。他們有固定收入,有時間,還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管理能力,他們不僅愛護書籍,還能為前來借書的農民朋友解疑釋惑。
依靠農牧業(yè)技術人員連動機制,選擇合適的時機請農牧業(yè)專家,將果樹栽培、糧食豐產、病蟲害防治等知識進行培訓。再由書屋管理人員,結合學習和自學情況,為農民講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民族團結政策、計劃生育政策、新疆的歷史。讓鄉(xiāng)親們樹立學習理念,建立學習熱情,形成學習氛圍,,使基層老百姓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價值觀、人生觀、民族觀、宗教觀,用學到的知識盡快脫貧致富。
農家書屋管理員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農家書屋工程主要任務、目標的具體實施現(xiàn)。要利用各級圖書館的資源對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進行有針對性地圖書專業(yè)知識培訓并進行現(xiàn)場業(yè)務指導,通過集中培訓和個別輔導使其掌握圖書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切實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和服務能力,提高農家書屋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農家書屋管理員也要切實加強內修外練,通過自主學習達到自我提高、自我發(fā)展的目的。
各級黨委、政府要對書屋管理員給予更多的關心愛護,通過開展年度評比和表彰等方式,充分調動其辦好農家書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第一,可以嘗試讓書屋與新華書店聯(lián)合,將農民所需圖書進行預訂和代銷,在滿足農民需要的同時,通過經營活動,提高農家書屋的知名度和發(fā)展后勁,不斷增強書屋工程建設的“造血功能”和“獻血功能”。還可以和圖書館結合 “全民閱讀”活動開展各類讀書活動,舉辦“流動書屋”,讓更多的群眾看到更多的圖書。第二,利用共青團、婦聯(lián)組織、計劃生育和黨組織開展活動的機會,做好主題活動。從書屋的運行效果看,采取利用大學生放假回鄉(xiāng)等時機,鼓勵和安排回鄉(xiāng)大學生利用農家書屋這一平臺,在書屋開放時間里開展小學生學習輔導及向村民講授農業(yè)科技知識等等,這不僅有效充實了書屋的活動內容,也激勵了村民愛讀書、讀好書,樹立用知識改變自己命運和建設家鄉(xiāng)的信心和決心。第三,依托農家書屋,開展學習競賽和學用典型評比活動、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讀書活動、培養(yǎng)農民群眾的閱讀興趣,增強書屋的吸引力,更廣泛地調動農村群眾和青少年學文化用技術的積極性和能力水平。還可以舉辦讀書征文比賽、故事會、演講會等活動,在全社會上下掀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比學趕幫新熱潮,使農家書屋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可能改變人的一生?!稗r家書屋”工程建設是一項創(chuàng)新型的工作,目前還處于探索試驗階段,在今后的工作中還會遇到許多新問題、新情況,需要我們把對工作的熱情與科學的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繼續(xù)加大“農家書屋”建設力度,努力完善軟硬件設施,不斷研究新機制,探索新方法,積極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推動農村公共文化事業(yè)又好又快地發(fā)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應有的貢獻!我們希望,隨著“農家書屋”的建設運行,農家書屋這項惠民工程,會越來越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參考資料
[1]關于做好2010年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新農辦[2009]4號文件
[2]郭玉國.略談“農家書屋”建設的幾個問題.中國圖書館網
孫立新,阿克蘇市圖書館館員,2003年取得新疆職業(yè)大學圖書資料本科學歷,從事專業(yè)工作30年。負責阿克蘇市農家書屋工作的籌措、實施及業(yè)務指導。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