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平 李 霞
(湖北省房縣大木廠鎮(zhèn)大木小學 湖北房縣 442116)
?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課堂練習的設計
劉興平 李霞
(湖北省房縣大木廠鎮(zhèn)大木小學 湖北房縣 442116)
摘 要: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優(yōu)化課堂教學必須研究課堂練習的優(yōu)化。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依據,從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出發(fā),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練習,做到重點突出、精益求精、機動靈活、邏輯性強,使課堂練習多樣化。
關鍵詞:課堂練習 多樣化 趣味性 生活化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不僅要遵循課堂練習設計的原則,更要注重練習設計的方法,體現練習的實效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采取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時對練習進行調控與反饋,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既然課堂練習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如何來設計課堂練習呢?
機械單調的練習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采取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首先,課堂練習的設計必須針對教學目標。離開教學目標而設計的練習對教學是一點益處也沒有的。教學目標是整節(jié)課的“指揮棒”,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它而展開。如果設計過難過偏甚至與本知識點無關的練習,對本知識點都沒有益處,甚至起到相反的結果,可見,課堂練習的設計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提出的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和難點;必須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如:小數除法中的難點是小數點的處理,針對這個難點,可以對小數點處理做專門訓練。又如:一塊梯形的田地上底長80米,下底長125米,高為60米,①求這塊梯形的面積?②如果每平方米施化肥0.8千克,那么這塊地共施化肥多少千克?選編這樣的一組練習題,把簡單的求面積問題從基本型引申發(fā)展到復雜型,使學生觀察到應用題的發(fā)展線索,同時又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其次,練習題設計要注意形式新穎,循序漸進,從實際出發(fā),講求實效。在以往練習課的教學中,我體會到,形式多樣,靈活新穎的習題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有利于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練習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提高。因此,我們在練習設計中要特別注意從班級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習題,以中等學生為著眼點,面向全體學生配備好“必做”題和自選練習題,力求使好、中、差學生都有所獲。如:在“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新課練習中,可分解成四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讓學生依據倒數的意義去求整數、分數的倒數;第二層次,思考1和0的倒數。第三層次,求小數的倒數。第四個層次,是由學生自己報出數據,然后再請其他同學用口答來求出這個數的倒數。這樣學生覺得有趣,課堂氣氛也活躍。
再次,練習要精選,提高課堂練習題的利用率。有些老師喜歡設計大量的練習題,使學生熟能生巧。為了完成各種練習,教師有時不得不加快進度,“放棄”一部分學生(可能是動作慢的,可能是一些后進生),這樣教師不能充分得到反饋信息,也沒有機會糾正學生練習中的缺點錯誤。練習要有一定數量,但要與效果成正比,不能機械重復。同時,一個知識網絡是由知識點連續(xù)而成的,練習設計必須覆蓋到該堂課的知識點,因此必須保證內容的完整性,技能的典型性,選題的針對性,力求小題量獲得最好的練習效果,克服隨意性盲目性,在忌多、亂、雜的同時做到練、編、改的形式多樣,增強趣味性。所以,選題貴在精,教師要充分挖掘題目中的內涵,讓每一題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色”,提高它的利用率。設計有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減緩梯度,也能體現新舊知識的比較綜合以及對新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與思考。所以,練習題的設計不僅要合理地選擇而且要充分發(fā)揮它的價值,分層設計,提高利用率。在練習中通過對比練習,可突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對形同實異,學生易混淆的知識得到辨析深化的認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推理、分析和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防止思維定勢產生的負面遷移。
如在復習分數應用題時,可以設計以下對比練習:(1)一段公路長10千米,修了3/5,還剩多少千米?(2)一段公路長10千米,修了3/5千米,還剩多少千米?(3)一段公路長10千米,修了一段后,還剩2/5,修了多少千米?(4)一段公路長10千米,修了一段后,還剩2/5千米,修了多少千米?通過這組練習題,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題中已知數與已知分數之間的相依關系,提高分數應用題數量關系中“對應”這一要素掌握程度。
最后,課堂練習的設計可以考慮多樣性和趣味性,以及生活性?!缎抡n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數學練習的設計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fā)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材的聯(lián)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生學習可起到定向、持續(xù)和強化的效應,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寓練于樂,練中生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而且能夠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地提高練習質量和效果,真正達到練習的目的。在練習中,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設計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習題,讓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樣有助于提高數學學習的愛好、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如:學完扇形統(tǒng)計圖后,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讓學生以自家的收入為總數,算一算家里的各部分支出所占的百分比,并用學過的統(tǒng)計圖來表示。布置這樣的練習,學生興致很高,既復習了所學的知識,又將所學知識用于生活中。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思維能力還很弱,但他們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如果將枯燥的數學練習還原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將會比較容易的克服。比如:教學《克和千克》后,就可以設計如下練習讓學生體驗克和千克: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一個乒乓球約3();我的書包約3();我的體重約24()等,選擇如“購物”問題、平面圖形表面積的計算、立體圖形體積的計算等,可以把書本知識融入我們的生活,讓學生對“數學源于生活”有更深刻的體會,從而逐漸對數學產生興趣。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讓設身處地的去感受、去理解克和千克的不同質量,而不是死記硬背,這樣學生就會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對克和千克有更深刻的認識。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練習已經不單是學生鞏固新知的手段,不單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所必要的過程,它更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一項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知識運用的過程中提高能力,感受數學文化,思考人生價值。教師的角色也由習題的研究者、考試的指導者轉變?yōu)榻滩牡拈_發(fā)者,練習的設計者。因此,教師要運用全新的理念開發(fā)、改造、設計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