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紅
?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式寫作探究
□熊燕紅
【摘要】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但傳統(tǒng)語文寫作教學方法往往只注重灌輸理論,忽視了學生的理解。情境式作文教學是指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場景中感悟,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文章從情境式作文教學的價值及方法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探討語文作文教學的新思路。
【關鍵詞】情境式;寫作;語文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課教活了,把課教活的關鍵就是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種令學生置身其中、流連忘返的情境,使學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隨課文內容的波瀾起伏而流動,產(chǎn)生一種欲罷不能的濃郁興致?!弊魑氖且豁梽?chuàng)造性、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也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相較于傳統(tǒng)的理論指導教學,情境式教學更加契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本文從情境式教學理論出發(fā),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進行了理論與實踐探究。
所謂情境式作文教學,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要求,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具體場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將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給學生以真實的情感體驗,以此彌補學生閱歷不足的缺陷,拓寬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
1.傳統(tǒng)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機械灌輸理論知識。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老師往往按照教學計劃與大綱的要求,機械地講解寫作技巧、寫作流程,缺乏形象生動的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由于小學生缺乏生活閱歷,其思維模式仍然停留在形象記憶階段,單純的理論知識無法沖擊學生的心靈。學生往往只能接收到相關的內容,卻沒有轉變?yōu)樽约旱臇|西。
(2)缺乏趣味性。課堂上如若只是呆板地授課——聽課模式,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是沒有興趣、沒有強烈的表達情感的欲望,作文就缺少靈魂,再多的訓練也只能止步不前,難以提升寫作水平。
(3)重結果,輕過程。應試教育的后果就是師生只關注結果,忽視了過程。語文新課標對寫作的要求是:一二年級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三四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五六年級學生懂得寫作是一種溝通與表達的方式?!罢Z言是思維的表達,思維是語言的內核”,作文不是辭藻的堆砌,而是情感的表達。對情感的培養(yǎng)是寫作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情境式教學對作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情境式教學方法克服了傳統(tǒng)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賦予學生一些真實的情感經(jīng)歷,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情境式作文教學去偽存真,強化了學生的感受性。情境式教學方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情境的拓展,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理論精髓的理解與掌握,去偽存真,增強了學生對情感的認知與表達。
另一方面,情境式作文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摒棄傳統(tǒng)主角地位,加入學生的討論中,熟悉學生的想象空間,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增進了對學生的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的寫作訓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生的寫作訓練教學活動中,運用情境式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其在“身臨其境”的場景中得到飽滿的情緒,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靈感。情境式作文教學的實施策略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天性是好玩,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在引入作文訓練之前,結合主題限制,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開展相關工作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諸如問題導入、設置游戲、開展小辯論、舞臺劇表演等,都能幫助學生迅速進入指定的場景。例如,作文題目為“我的老師”,學生可以表演自己喜歡的老師的典型特征,在達到娛樂效果的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更為重要的是,能在表演中調動學生全身上下的細胞,于表演的過程中給學生感悟細節(jié)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靈感。又如,課前進行“猜謎語”“繞口令”“詞語接龍”等活動,讓學生在享受競爭帶來的樂趣的同時增添學生寫作的素材,拓展學生的思路。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在平常的課本學習過程中,老師應積極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進入社會,進入自然,感受真真切切的世界的模樣,用真實的經(jīng)歷教會學生情感的表達。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一文時,盡管課本描述得非常生動、形象,但若能帶領學生去真正觀察爬山虎,相信學生的理解能更加深刻。具體的物象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老師在講解課文所用遣詞造句技巧、修辭手法的效率也將提高,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寫作技巧。
2.情境初表達,增強學生信心
在完成情境創(chuàng)設之后,學生要學會將情境中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只有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才能完成寫作的基本要求。情境的初表達以增強學生信心為主,幫助學生完成基本的描述任務,由小及大,加入修辭等寫作技巧,進行創(chuàng)作。
(1)強調觀察的重要性。學生在游戲中可能有了興趣,卻忽視了自己的主要任務。這時候需要老師強調學生進行觀察,帶著自己的問題、想法進行觀察。寫作必然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只有學會了觀察,才有寫作的素材和創(chuàng)作的靈感。
(2)鼓勵學生進行表達。作文訓練遇到的一個重要難題就是學生不會表達,或者說不敢表達。學生由于詞語的匱乏,勇氣的欠缺,對于自己想描述的事物或者情感往往詞不達意。這個時候,要從鼓勵學生嘗試進行簡單的表達開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首先,進行基本的連詞成句練習,學生可以將所要表達的詞語說出來,同學們一起幫助他造句;然后,學生分組進行一些口頭的交流,既鍛煉了溝通能力,又對寫作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最后,學生信心的建立離不開老師的鼓勵,老師作為一個領路人,要不斷地給予學生信心,幫助學生跨過自己心靈的屏障。
3.情境拓展,創(chuàng)造作文靈魂
寫作來源于生活,卻不是生活的簡單復制粘貼,由客觀事物到思想感情,再到文字表達,這就是寫作的本質。對于小學語文寫作訓練,在完成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初表達之后,還必須進行情境的拓展,通過聯(lián)想,觸類旁通,發(fā)掘所要表達的情感,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靈魂。
(1)聯(lián)系生活,拓展情境。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只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在“授人以漁”的基礎上,學生必須學會搜尋自己的靈感點,并加以拓展延伸。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學生聯(lián)想自己的生活,尋找異同點。例如,主題是“春游”,學生在情境中只能經(jīng)歷一種方式,體驗一種情緒,那么可以聯(lián)想自己的爸爸媽媽,聯(lián)想與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將或悲或歡的情感加入其中,通過模仿課文中的修辭手法,增添作文的深度。
(2)快速作文,及時記錄。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學生能從情境之中感悟一些東西,比起一味地臆想要容易得多,但也消散得快。此時,要指導學生進行構思,安排行文結構,快速進行創(chuàng)作,不可拖沓??焖僮魑木褪且_到既快又好的效果。學生在短時間內構思寫作的質量能體現(xiàn)學生寫作的綜合能力,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并加以輔導,反之,拖沓完成反而起不到監(jiān)督的作用。
情境式寫作訓練憑借其形象性強的特點,對學生理解理論、豐富素材有重要的意義,教師通過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具體場景,將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給學生以真實的情感體驗,拓寬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
但是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并不是機械式的運用,創(chuàng)設的原因是學生缺乏生活的閱歷,難以憑空臆想。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必須重視生活,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情感,寫作靈感就會源源不斷地涌來。
參考文獻:
[1]朱水根.新課程小學作文教學[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馮衛(wèi)東.情境教學操作全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3]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編輯:楊迪)
作者簡介:熊燕紅,江西省修水縣義寧鎮(zhèn)城南一小學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6-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