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勝浦實驗小學 趙琴
當象棋邂逅語文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勝浦實驗小學 趙琴
中國象棋是中國文化瑰寶,但隨著時代的推進,象棋的發(fā)展受到了限制。但這卻恰恰是個無所不融的時代,可不可以讓象棋去偶遇語文,又能實現(xiàn)怎樣的多元?本文試著牽線象棋與語文課堂,催發(fā)無限生成。
語文能力 言語積累 語文素養(yǎng) 象棋
隨著和平年代的到來,中國象棋的發(fā)展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一條便是用戶群體邊緣化,青少年用戶群體的明顯缺失。2013年中國象棋設計調查報告中顯示:目標人群中89.5%的人認為喜歡下中國象棋的人為老年人,青年人僅為8.5%。而玩中國象棋的地點調查中顯示:78%的人是在戶外。中國象棋被納入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因為其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而幾千年來所積淀的深厚的文化和影響力,是不是該促使我們必須將中國象棋不斷傳承下去呢?
近些年來,體驗式的教學如雨后春筍勃勃生機,展示了較強的生命力。在深化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教學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各種情境被搬入課堂:刮彩票、蛋炒飯、石頭剪刀布、撕名牌……那么筆者試想,當把象棋搬入課堂,把象棋作為一種體驗情境,當象棋邂逅語文,會有怎樣的火花?
典籍中關于象棋的由來有四種說法,其中“模擬戰(zhàn)爭說”最為可信。古時有一種“象舞”,即為象征刺殺擠擊之舞,因此,象棋極有可能就是一種象征戰(zhàn)爭廝殺的棋戲。宋代大理學家程顥也說:象戲翻能學用兵。學生通過對象棋知識的學習,學會實戰(zhàn)對局,體會對局心理、戰(zhàn)略構思與戰(zhàn)術手段的實施。而這些恰恰彌補了作文課中生活體驗缺失的短板。學生作文中普遍出現(xiàn)的行文空洞死板,恰恰是對事物的觀察和專注度的忽略,而這些,恰是下象棋者所具備的。
于是在教孩子寫作文時,一場象棋比賽可以進階三段,訓練三個作文點:學會抓動作和表情來寫人物,讓一男一女對戰(zhàn),男女分別觀察對手的狀態(tài),進行數(shù)據(jù)記錄;學會抓心理寫沖突,讓男女生共同對戰(zhàn),親歷比賽,曝光內心活動并學會猜測對方心理;學會抓對話來寫人物,將戰(zhàn)況用言語點燃,展現(xiàn)沖突。通過這種運用象棋模式進行模擬再現(xiàn)情境,學生的作文有血有肉,作文生動具體了,行文結構也更合理了。
象棋中位列于楚漢界河兩邊的紅黑棋子,各有行走路徑??此坪唵蔚钠灞P中,各棋子的走法、吃法、勝負的判定妙在其中。根據(jù)這些規(guī)則,就有很多術語及熟語應運而生,如:馬后炮、過河卒子、棋逢對手……這些詞語還能跨界使用,用來形容人生世事。如用“將軍”來比喻給人出難題;“棋錯一著,滿盤皆輸”用來比喻處事要注重細節(jié)。
象棋詞語分為三類:中國象棋專用詞語、中國象棋常用詞語和棋類通用詞語。這些詞語遍布中國象棋棋局的各個領域:局面類、棋盤類、行棋類和棋子類?!断笃逶~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大辭典》及中國象棋諺語大全中,共有66組這種的語料。這樣的詞語在實戰(zhàn)中生發(fā)而積累,更激發(fā)了語文之為工具的一種語用的意義。如果學生在作文中運用了這些語言,相信對其文章一定會有一種妙筆生花的效果。
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指出,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共分6個層次: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高雅的言談舉止。象棋與漢語諧音結合,無數(shù)象棋愛好者創(chuàng)造了很有文心的詞語,具有情趣和文化意味。象棋中有押韻上口的對偶、有富于魅力的雅詞、有內涵豐富的典故、有巧妙的為文技巧,更有自我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yǎng)。
中國象棋,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為人行棋,必先練品。品宜靜,不宜躁率。得務驕,失務躁。順時務喜,逆時務憂。不行于色,不動于聲。爾雅溫文,斯為上乘。象棋是集中國哲學、兵家謀略和戰(zhàn)爭藝術于一身的微型戰(zhàn)爭。通過學習象棋,可以培養(yǎng)棋手沉著冷靜的思考能力、周到全面的判斷能力和抽象另類的思維方式。通過學習象棋,可以培養(yǎng)棋手靈活多變的變通能力、堅持不懈的毅力和臨危不懼的膽識。象棋通常能反映出棋手善于思考、沉著冷靜等多方面的性格。
如今,文化創(chuàng)新產業(yè)正在蓬勃興起,課程改革也方興未艾,引領象棋走入課堂,讓語文遇見象棋,讓它們都生長出更多的觸角去碰觸我們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