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剛
思想品德課講課要領針對性準確性
一、我們要搞好自己思想品德課教學,在講課的時要做到:知識深淺要適度
誠然,中學思想品德課是教材知識面涉及較廣一門學科。我們在教學中,有時為了講清某些問題,必須對教材的內容加以深化和拓展,可是,這種深化和拓展必須要有個“度”,必須要考慮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倘若在講授中忽視了這個“度”,任憑教師自己隨心所欲、盡情擴展,這樣盡管教師費了功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仍會有不得要領的。因此,我們在深化和拓展教材要有“度”,要以課程標準要求為依據,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基礎知識為原則。
二、要搞好自己思想品德課教學,在講課的時要做到:知識傳授要適合學生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有兩種做法值得注意:一是低估學生學習的接受能力,把學生一看就懂的問題反復講解,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影響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掌握;二是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節(jié)奏快、大容量地講授,使知識安排過密,學生難以消化吸收。我們要避免上述兩種錯誤做法,就必須吃透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在備課和授課時,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詳略得當,找到既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又能使學生較好地消化和吸收的最佳結合點,做到疏密適度,恰到好處。
三、要搞好自己思想品德課教學,在講課的時要做到: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
不言而喻,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有一個精當的提問,對于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就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提問不當的情況,如千篇一律,不分對象等,要克服這些現象,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課堂提問的“度”。提問要難易有度,如問題過易,沒有一定的思考性,學生張口能答,就失去了提問的意義;如問題過難,學生思維啟動不起來,就記不起學生回答題的興趣。提問要數量有度。盡管課堂提問的作用很大,但也絕非提問的次數越多越好。提問過于頻繁,使學生忙于應付教師的提問,精神高度緊張,不利于教學認為的完成,也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因此,提問的次數必須適度。
四、要搞好自己思想品德課教學,在講課的時要做到:舉證要有準確性
我們要做到:舉例的事例在量上要充足,具有足夠的說服力。中學思想品德課是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運用具體真實的事例加以剖析、證明,以增強教學效果。而教材中所提供的事例畢竟有限,且有的離學生生活太遠,不足以說明問題。所以,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地補充事例,事例的選擇要典型,有代表性,切忌不加選擇地信手拈來。如果對事物不加篩選,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也會影響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我們在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不管是對知識的傳授上,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方面,我們教師不能從主觀愿望出發(fā),而應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緊緊把握“適度”原則,力求使每一節(jié)課處理都恰到好處,做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