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壘
(新疆電視臺 經(jīng)濟生活頻道,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試論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
程壘
(新疆電視臺 經(jīng)濟生活頻道,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我國社會改革在不斷深入,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在不斷提升,人們開始更加關注精神層次的需求。電視民生新聞無處不在,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對電視新聞媒體行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社會的不斷變化發(fā)展和新聞的不斷改變,電視民生新聞也需要總結經(jīng)驗,不斷地開拓創(chuàng)新,制定更多的標準。本文從更加關注民生問題、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以及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三個方面,提出了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社會責任應把握的方向。
電視;媒體行業(yè);民生問題;新聞記者;社會責任
新聞民生記者在利用電視、網(wǎng)絡等平臺進行新聞報道時,應站在客觀、公正、全面的立場,闡釋新聞的內容并進行新聞評價,這是新聞記者職業(yè)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記者正確的價值觀對新聞產(chǎn)業(yè)的整體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新聞產(chǎn)業(yè)日益崛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新聞記者這個職業(yè)。想做好這項工作就要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
民生問題,就是關系到民眾生存的問題,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當下,中國進入社會大變革時期,改革在不斷推進。社會進入轉型時期,各種思潮此起彼伏,新的力量和事物層出不窮。多元化的價值、改革下的利益調整以及各種矛盾出現(xiàn),社會表現(xiàn)出復雜的特點。在此情況下,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漲,民主法治意識也在日益提升,民生問題逐漸成為這個時代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這也標志著我國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期——民生改善的時期。在當下的社會改革進程中,提升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是實現(xiàn)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最終目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小康社會的建設還是民族文化的復興,都要實現(xiàn)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與生態(tài)的一體化。事實上,它關系民生這一條主線,都以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為目標。
“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是黨的根本宗旨和執(zhí)政理念,也是電視民生新聞節(jié)目的著力點。而兼具時政和社會新聞雙重特點的電視民生新聞,應當把鏡頭對準百姓的日常生活,既宣傳“大民生”,也要關注“小民生”,將“大民生”和“小民生”有機融合。解決民生問題,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體現(xiàn)。應當以教育、就業(yè)、醫(yī)療、收入和社保這五個方面為切入點,利用媒體的力量為人民群眾構建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改善民生生活,是每一個新聞發(fā)聲人都應該樹立的目標,這不僅是我黨工作的重心,同樣也是民生新聞記者價值觀、個人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關注民生問題,是新時期民生新聞記者的新需求。
國家領導人曾明確指出,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不僅有利于黨建,更有利于民生。如果輿論導向錯誤,不僅容易誤民,還容易誤國。正確的輿論導向在傳播活動中占據(jù)重要的分量。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時,應秉承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正確的輿論為指導。記者要與黨中央要保持高度的一致,在新聞宣傳上,切不可盲目宣傳,機械宣傳,敷衍了事。要堅持實事求是,對新聞事件做深刻的解讀。民生記者要懂得放下身段,走到民眾的生活中去,深入群眾,利用真實的鏡頭記錄真實的語言,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新聞輿論引導要能夠凝聚人心,不然就容易傳遞錯誤的信息,造成人心渙散,給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例如,房價的漲跌一直都是人民群眾關注的話題,很多民生新聞記者會邀請專業(yè)人士來進行預測。比較常見的觀點,就是我國土地資源緊缺且人口眾多,需求大于供給,因此房價必然會上漲。其實深入分析,這種觀點還有考察,并不能以肯定的態(tài)度來確立觀點。在兩會上,就有政協(xié)委員曾提出,這種為房價開脫的理由其實有很多不可取之處,其經(jīng)過深入剖析,對錯誤的觀點予以糾正,并得到了在場諸多政協(xié)委員的認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應該做的。合格的記者應該在正確的輿論導向下,播報對人民負責的新聞。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新聞記者的工作的核心,有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就會有良好的新聞播報環(huán)境,從而對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維護社會秩序產(chǎn)生積極影響。
一名優(yōu)秀的民生新聞記者,不僅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還要有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記者的工作作風主要體現(xiàn)在,在思想和工作上保持與黨的一致性,在業(yè)務處理能力上要有記者特有的敏感性,用獨特的視角反映新聞的真實情況。不能一味地為了獲得關注度,就扭曲事實和新聞的方向。除此之外,還要做到清正廉潔。媒體記者會與很多社會人士打交道,有些不法分子為了讓媒體幫其掩飾過錯,就會賄賂記者,堵塞記者對某條批評新聞的報道,還有的為了樹立良好的形象,會買通記者幫自己撰寫一些虛假的文章。這些事情在當下的媒體行業(yè)中屢見不鮮,如果記者沒有清正廉潔的態(tài)度,那么新聞的真實性就不復存在。沒有嚴謹、客觀、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如何做好政府的喉舌?如何去幫助人民排憂解難?良好的工作作風,是做好記者的前提,也是記者在今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新的時期、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下,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黨服務,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為社會樹立剛正之風。在具體的工作當中,新聞記者必須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只有這樣,新聞報道才能夠令受眾信服,民生新聞才有價值,它的生存與發(fā)展才能夠更加扎實,更加長久。新聞記者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的進步發(fā)展貢獻力量。記者肩膀上的責任也要求他們不斷提升自我,關注社會狀況,堅持真理,實事求是,提高自身道德素養(yǎng)和知識水平,為社會先進文化的進一步傳播而努力。
[1] 盧艷麗.電視民生新聞社會責任初探——以遼寧電視臺都市頻道《新北方》欄目為例[J].當代電視,2009(06):49-50.
[2] 李麗芬.以關注民生、同情弱者為己任——新聞記者社會責任之淺見[J].新聞研究導刊,2015(12):163+211.
[3] 楊東伶,張靜.論全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報道創(chuàng)新——以《今日資訊》、《資訊前沿》欄目為例[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18):214-215.
[4] 賴燕芳.新聞記者的素養(yǎng)與社會責任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2(20):157-158.
G224
A
1674-8883(2016)13-01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