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章申 范迪安 郎紹君 唐勇力
編者按:由中央美術學院唐勇力教授創(chuàng)作的大型巨幅主題中國畫創(chuàng)作《新中國誕生》,于2015年11月26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大廳舉行收藏、展出儀式,正式入藏國家博物館?!缎轮袊Q生》高4.8米、寬17米,再現了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63位委員在開國大典上的風采。該作品是唐勇力在“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中同名作品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作后完成的,歷時3年。在這幅作品中,為了表現畫面中每一位人物的生動神態(tài),唐勇力為每位人物都畫了素描稿,而在處理人物關系的穿插與呼應上,他反復斟酌,幾易圖稿,最終達到畫面的和諧統(tǒng)一,使這一莊嚴的歷史時刻永久定格。我刊第一時間把入藏國家博物館的這幅作品刊發(fā),兼有呂章申、范迪安、郎紹君及作者本人對此作品的評點及創(chuàng)作感想,以期讓讀者能更加詳細地了解唐勇力《新中國誕生》的創(chuàng)作歷程。
呂章申(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歡迎大家來到國家博物館的中央大廳,見證唐勇力歷時3年,為我館量身定制的巨幅中國畫《新中國誕生》的收藏和展出儀式。國家博物館在一百多年的歷程中,一直注重美術作品在展覽陳列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藝術形式在展覽陳列中的特殊意義。中國國家博物館在2011年改擴建工程完成,重新開館之后以歷史與藝術并重作為新的發(fā)展定位,深受各界好評。中央大廳是國家博物館的中心展廳,有著象征意義,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展在四年多的展出時間里尤為引人注目,因為他們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革命歷史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0年3月。本館前身的中央革命博物館成立不久,就邀請在京的美術工作者座談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問題。為了配合陳列展覽,從1951年開始就組織了4次大規(guī)模的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創(chuàng)作,產生了羅工柳的《地道戰(zhàn)》、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石魯的《轉戰(zhàn)陜北》、艾中信的《東渡黃河》、葉淺予的《北平解放》、侯一民的《劉少奇與安源礦工》、全山石的《英勇不屈》、靳尚誼的《毛澤東在12月會議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林剛的《井岡山會師》等一批在新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作品。
2003年國家博物館組建,正是我國第十個五年計劃時期。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笆濉眹┬吗^立項,“十一五”新館建成,“十二五”國博實現了跨越式的發(fā)展,明年是“十三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國家博物館將進入全面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的重要階段。由于新館中央大廳尺度的增大,之前的美術作品懸掛起來覺得尺寸不夠。中央大廳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大尺幅的美術作品就難以支撐這個大館。為此,三年多以前就由中國文聯財政部、文化部主辦,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和國家博物館承辦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補充創(chuàng)作的工程開始實施,共有150件作品選中。其中有不少大尺幅作品,都是為國博量身定做的。明年年底這一批作品就完成了。為進一步豐富中央大廳的展陳,我們還專程約請了包括唐勇力在內的幾位著名畫家。進行專題創(chuàng)作。《新中國誕生》是在“國家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中獲獎的同名作品的基礎上,進行放大和再創(chuàng)作的一幅主題性作品,再現了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63位委員在開國大典上的風采。這件巨幅中國畫作品氣勢宏大,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格,該畫高4.8米、寬17米,可謂巨制大作。唐勇力為了這幅畫作嘔心瀝血,幾易起稿,不斷推敲,表現出了他為藝術全心全意的專業(yè)精神。在該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我和我館領導班子成員多次到唐勇力的畫室探訪,范迪安、高洪、邵大箴、薛永年、楊曉陽、張曉凌、殷雙喜等有關專家也前去觀摩和研究。唐勇力為創(chuàng)作忘我的精神、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謙虛態(tài)度,令我們非常感動和敬佩。
位于天安門廣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新中國有著緊密的關聯,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所組織的美術創(chuàng)作中。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是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缎轮袊Q生》與《開國大典》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他們產生于不同的歷史時期,但在表現新中國誕生這一重大主題方面都有著各自的精彩和追求。相信唐勇力的《新中國誕生》也將和董希文《開國大典》一樣為公眾所喜愛,并能在中國畫史和國家博物館下一個百年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范迪安(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新中國誕生》的順利完成和在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展示。是中國美術當代創(chuàng)作中的又一次豐收。國家博物館以這樣隆重的儀式來舉行收藏和展示的典禮,讓我們感覺到了國家博物館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高度重視以及對藝術家辛勤勞動的尊重。
唐勇力是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的教授,曾長期擔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的院長,他在創(chuàng)作上堅持弘揚傳統(tǒng),尊重當代生活的感受,在許多作品中體現了他研究傳統(tǒng),創(chuàng)造當代中國畫風范的藝術理想?!缎轮袊Q生》可以說是他認真研究中國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結合對新中國成立這一重大題材的感受和思考積年累月創(chuàng)作出來的。在這幅作品獲得美術屆同仁和社會普遍好評的同時。國家博物館看中了這件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呂章申館長專門約請他對這幅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作。唐勇力在近三年的時間里??梢哉f是廢寢忘食重新以飽滿的精力投入到這件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之中。根據國家博物館大廳的尺度,安排畫面格局,更在畫面的結構、整體的氛圍及人物的塑造等方面做了新的研究。在他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中央美術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和院學術委員會也是高度重視,院黨委書記高洪親自召集院領導班子成員,院學術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有關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多次到唐勇力的畫室,既是欣賞他的作品,更是在精神上激勵他,同時也在學術問題和藝術問題上和他一起展開交流。呂章申館長也親自參加了這樣一種學術探研的活動。
唐勇力在這幅作品中一方面飽含藝術創(chuàng)作的激情。另一方面投入嚴謹認真的治藝態(tài)度。他的這幅作品和他原來相同題材創(chuàng)作的那幅作品視覺效果上有了巨大的提升,尤其是在人物的塑造上更加精益求精,真實地刻畫了為新中國建立做出巨大貢獻的一代領袖及不同人物的神采和形貌。在技法技術層面。唐勇力也是本著對國家博物館這個重要殿堂所有作品要流傳于后世的這樣一種理解,更加精心地研究制作。這樣一種在思想內涵上、在藝術表現力和制作精美度上形成的統(tǒng)一,使這幅畫今天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對每一位今天的來賓和今后所有的觀眾都會是一種感染。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要求我們所有的文藝工作者在創(chuàng)作上要追求思想精深、藝術精美、制作精良。提出了十分高的創(chuàng)作要求。唐勇力的這次創(chuàng)作,正是自覺踐行習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的期待,也是我們今天在新的文化形式下更好地探索中國畫藝術當代發(fā)展的一次重要實踐和成功范例。
郎紹君(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在唐勇力創(chuàng)作這幅畫的過程中,我前后五次去他的畫室,對他的創(chuàng)作過程有一些了解,我有這樣幾個感想:
第一個感想,這幅畫在內容上體現了20世紀中國巨大變革的歷史真實。我是1939年出生的,但是我對于畫面中的63個委員能認出來的還是有限的。開國大典的時候都有哪些人登上了天安門城樓我們是不清楚的,油畫《開國大典》可以說是一個特寫鏡頭,它體現了一種節(jié)日的氣氛。《新中國誕生》這幅畫體現的是一種深度的真實。更直白的真實。所以他的這次創(chuàng)作如果不是改革開放,恐怕很難通過,時代真是變了我們有了更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有更好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客觀條件,為了一幅畫開這樣隆重的儀式,這在過去是沒有的事情,這是一點感想。
第二個感想,這幅畫是我所知道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工筆重彩畫。也是最大的一幅博物館藏畫,盧浮宮收藏的《拿破侖加冕》是很大的。但是還不如這一幅大。他創(chuàng)作這幅畫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難題,比如說怎么運用素描。素描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特別是在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當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我覺得這幅畫是很好的回答。他創(chuàng)作這些人物的基礎是他的素描功夫,所以學習素描不是對中國畫的一種反向,要看你怎么用。美術院?;A課到底怎么安排。這是一個世紀之爭的問題。我想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對我們回答這個問題提供了新的依據。工筆畫藝術有很好的傳統(tǒng)。但是像這樣有廟堂氣的巨大藝術工程。近百年還是第一次。比如怎么用顏色,日本顏料上千種,不用調色就可以用,但是中國工筆畫顏色就沒有那么多,就要調色。我看到他有些顏色調不出來。反復調。所以他在工筆畫創(chuàng)作特別是在這種用工筆畫創(chuàng)作公共藝術上有很多體會,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教訓,這也是對我們今后的工筆畫創(chuàng)作非常有意的。
最后一點,唐勇力為了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在北京東郊租了一個大畫室,自己在那兒種了一些白菜,自己做飯吃,三年如一日。他跟我說畫著畫著身體就麻木掉了,他就出去跑幾圈。然后回畫室接著畫。他這種為藝術獻身的精神我覺得也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祝賀他的成功。
唐勇力(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今天我創(chuàng)作的《新中國誕生》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并得到肯定,作為作者內心很激動。我創(chuàng)作這幅畫歷時3年,1000多個日日夜夜,到現在終于熬過來了口這1000多個日日夜夜確實是不容易,能夠把這幅畫完成,也是我勇氣與毅力的結晶。2012年夏,國家博物館呂章申館長找到我,要我再創(chuàng)作一幅《新中國誕生》,掛在國家博物館中央大廳正中間這個位置。他陪我去現場看,確定尺幅。那個時候我心里是很畏懼的,這么大的畫而且要掛在這個地方。我真是很難有這個能力或者氣魄來承擔這個任務。但是呂館長一再鼓勵我,說這幅畫對于我們中國美術史具有非凡的意義。后來我就下定決心咬牙接下來了。但是這幅畫最后能夠畫成什么樣,掛在這兒能不能讓觀眾和專家打個及格分,我心里是真的沒有譜,但既然我接下了這個任務,就要把它完成。
我在馬泉營租了個工作室,在那兒我整整熬了3年的時間,在那兒吃在那兒住。小院子里有一點兒地自己種了點兒菜,我一個人做飯,我夫人也常陪我在畫室,生活雖然單調孤獨,但是確實是有一種對藝術追求的樂趣。有時候創(chuàng)作過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難,不光是技術的困難,更多時候是意志上的困難。我要感謝我的良師益友,他們多次到我的畫室去看我鼓勵我,尤其是郎紹君先生5次到我的畫室給我提意見,共同探討,特別是我遇到顏色問題的時候,他和我一起動腦筋。有一天晚上他發(fā)短信告訴我。有一個電視劇里面的軍裝顏色正好是畫十大元帥服裝的綠色,非常接近當時的服裝顏色,我趕快打開電視,看到了,對我的啟發(fā)非常大。郎先生對我的多次指導我都記憶猶新。而且還要為我這幅畫將來出畫冊作序。我很感動。同時我也特別感謝高洪書記、范迪安院長。包括邵大箴先生、薛永年先生、楊曉陽先生、張曉凌先生、殷雙喜先生。都到我的畫室來,給這幅畫提出很多寶貴意見。我還要感謝孫景波先生,他最早到我畫室對這幅創(chuàng)作提出了不少意見,還有在座的很多朋友給我的支持和鼓勵使這幅畫得到不斷的提高。
這幅畫歷時3年,但事實上不止3年,因為從2006年開始接受重大歷史題材《新中國誕生》的創(chuàng)作任務。到2009年展出,這幅畫在構思和構圖上得到了領導和專家的一致肯定,特別是靳尚誼先生,非常肯定這幅畫草圖的構思。把63個中央委員全部畫到畫面上來,這體現了當時一個真實的歷史。我很高興第二次創(chuàng)作最終能夠順利完成,掛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中央大廳,再一次感謝大家。
責任編輯:宋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