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傳龍 謝標洪
葡萄是贛州的主要果樹,葡萄產業(yè)是贛州的主要產業(yè)。該種果樹的面積近年來一直往上升,已成為贛州種植面積大的果樹之一。然而,由于果農業(yè)務能力有限,如植保技術、施肥技術和栽培技術不高,造成許多果園病蟲害的防治不利,如2013年于都樂興園葡萄基地葡萄霜霉病和銹病全園發(fā)病,病株率100%,2013年贛縣江口葡萄基地霜霉病和黑痘病發(fā)病株率高達50%以上,2014年上猶葡萄基地霜霉病和白腐病亦在45%以上等。贛州葡萄主要害蟲則為葡萄二星葉蟬,2013年贛縣葡萄基地為害嚴重的果園發(fā)生盛期有蟲葉100%,每葉有蟲15只以上,該蟲刺吸為害后造成光合面積銳減,嚴重影響了葡萄的產量和品質。針對上述情況,現(xiàn)總結以上贛州葡萄四病一蟲的識別和防治,供果農參考。
1 葡萄霜霉病
1.1 危害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病葉初生透明、邊緣不清晰的淡黃色水漬狀小斑,后病部受葉脈控制而呈黃色多角形病斑,病部背面則有白色霜狀霉層。病原物為真菌。該病的初侵染源是在病落葉等病殘體中。在葡萄生長季節(jié),只要環(huán)境適宜,可不斷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重復侵染。低溫、高濕或多雨是該病發(fā)生流行的主要條件。
1.2 綜合防治措施 晚秋搞好田園衛(wèi)生,掃除病落葉、落果,剪除病梢燒毀并深翻園土;注意排水除草,適當增施磷、鉀肥;病初噴甲霜靈錳鋅、乙磷鋁或代森聯(lián)等。
2 葡萄銹病
2.1 危害癥狀 主要為害病葉。病初葉面出現(xiàn)小黃點,周圍水浸狀,后病葉背面長出桔黃色夏孢子堆致葉片干枯脫落。屬真菌性病害,夏孢子越冬后經初侵染產生夏孢子,夏孢子堆破裂后借氣流傳播不斷引起再侵染而傳播開來。有雨或夜間多露的高溫季節(jié)利于發(fā)病,管理粗放且植株長勢差易發(fā)病,山地葡萄較平地發(fā)病重。
2.2 綜合防治措施 秋末冬初剪除病枝和掃除病葉燒毀;選用抗性強的品種如紅富士和玫瑰香等;增施有機肥和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植株的抗病力。病初噴施已唑醇、戊唑醇或三唑酮等。
3 葡萄白腐病
3.1 危害癥狀 主要為害果實。病果初生水浸狀淡褐色病斑,很快擴展到整個果實呈褐色軟腐,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點。嚴重時全穗腐爛,病果易落。屬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體隨病果等病殘體在地面和土壤中越冬,為初侵染的主要來源。該病在一個生長季節(jié)中可不斷進行再侵染。高溫多雨是流行的主導因素。
3.2 綜合防治措施 病初剪除病穗病果集中燒毀;結合修剪、綁蔓適當提高結果部位,及時摘心、打副梢和摘除過密葉片搞好通風透光;零星果穗發(fā)病初噴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
4 葡萄黑痘病
4.1 危害癥狀 以果實受害最重。幼果褐色至深褐色圓形小斑,擴大后中部變?yōu)榛野咨?,稍凹陷,邊緣紅褐色或紫褐色而似鳥眼狀。天氣潮濕時病部會出現(xiàn)乳白色粘質物。屬真菌性病害,本菌以菌絲體潛伏在病組織中越冬,越冬后病殘葉上產生的分生孢子是病菌的主要初侵染源。初侵染以后病部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造成再侵染而使病流行開來。高溫高濕有利于該病的發(fā)生和流行。管理粗放的果園此病發(fā)生為害加重。
4.2 綜合防治措施 新發(fā)展的果園和苗圃,苗木和插條應進行嚴格檢驗,重病苗應燒毀;秋季病落葉徹底燒毀,剪除病梢和摘除僵果收集燒毀;發(fā)芽前全面噴10%硫酸亞鐵和1%粗硫酸鏟除劑,殺死枝蔓上的越冬病菌;特別要掌握在開花期和花落70%~80%時是噴藥保護的重要時期。藥劑可選用科博、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
5 葡萄二星葉蟬
5.1 危害癥狀 成蟲和若蟲群集葉背吸食汁液,為害葉片成許多白色小點,嚴重時全葉蒼白,提早脫落,從而影響葡萄枝蔓成熟和花芽分化。同翅目葉蟬科害蟲。成蟲頭頂有2個明顯的黑色圓紋而稱之為二星葉蟬。在贛州1年發(fā)生3~4代,以成蟲在葡萄園附近的石縫、落葉及雜草中越冬。次年3~4月春暖時恢復活動,先在桃和梨果樹上吸食嫩葉汁液。葡萄展葉后遷至葡萄上為害。
5.2 綜合防治措施 冬季掃除果園內外落葉和鏟除雜草,減少蟲源;葡萄生長季節(jié)及時剪除副梢和鏟除園內雜草,搞好葡萄植株的通風透光;關鍵期即5月第1代若蟲盛發(fā)期及時噴藥,藥劑可選用四溴菊酯、毒死蜱或高效氯氰菊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