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月嬋,鄒新樹
(長沙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4)
?
性別關系二重性的倫理審視
——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婦女觀芻探
羅月嬋,鄒新樹
(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長沙410114)
摘要: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深化和創(chuàng)新了費爾巴哈的“人是類存在物”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對粗陋的共產(chǎn)主義公妻制觀念的批判,闡述了他在婦女問題上的人本主義倫理學思想,即性別關系包含“人同自然界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二者既有同一性,又有差異性。人作為“類存在物”具有的“意識”能夠幫助實現(xiàn)由差異性過渡到統(tǒng)一,最終實現(xiàn)人作為“類存在物”的本質。馬克思的這些闡述,隱含了婦女解放的倫理文化條件,也提示了婦女解放的基本路向,是馬克思婦女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手稿》;婦女思想; 人本主義倫理學
《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孕育了馬克思諸多方面思想的萌芽,馬克思的婦女思想,亦可從中窺見端倪。在《手稿》中,圍繞人的本質的實現(xiàn)和闡發(fā)共產(chǎn)主義理念時,馬克思對以巴貝夫等人為代表的粗陋的共產(chǎn)主義予以了批判,指出粗陋的共產(chǎn)主義不過是私有財產(chǎn)的普遍化,而這種私有財產(chǎn)普遍化的完成,最終因其持有的公妻制觀念而以動物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馬克思對公妻制觀念的批判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婦女問題上的人本主義倫理學觀點,于婦女解放具有重要意義。
一、“人是類存在物”:人性與獸性的區(qū)別
馬克思寫作《手稿》時正處于其思想發(fā)展歷程中的哲學人本學階段。人本主義的指針指導著馬克思由批判宗教達到無神論、批判黑格爾唯心主義達到唯物論、批判封建專制達到民本主義、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以貨幣、資本等物凌駕于人而最終達到共產(chǎn)主義的理念。馬克思批判粗陋的共產(chǎn)主義理念含有公妻制觀念,“為私有財產(chǎn)所迷惑和毒化”[1]73,因此只不過是一種偽共產(chǎn)主義的思想。而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實質,是要實現(xiàn)人作為類存在物的本質。
馬克思“人是類存在物”的觀點可以直接追溯至費爾巴哈。費爾巴哈認為,“類是人的自然本質”[2]58。在人與自身的關系上,類是作為與個體相對立的普遍性存在;在人與動物的關系上,類是作為同動物相對立的特殊本質存在。具體而言,類的本能集中表現(xiàn)為一種人的族類的自我保存的本能。因而單純的男性個體與女性個體均不是全面的,他們相互依存相互需要以導致人種的延續(xù)。人類存在因此表現(xiàn)為“類存在”,也即一種關系性存在??傊?,對于人是“類存在”,費爾巴哈強調了人類中所具有的兩性關系,但又以它為基礎而加以延伸,認為"類"不僅是男人和女人的統(tǒng)一,是“我”與“你”的統(tǒng)一?!叭说谋举|只是包含在團體之中,包含在人與人的統(tǒng)一之中?!盵3]185費爾巴哈還指出“理性、意志和心”是人的類本質的構成要素。理性代表認識之光,而意志代表道德戒律,心則代表“愛”。其中愛是人本學的至高原則,愛具有利他主義的品質。人作為合作性和群聚性的高等生物,應該做到彼此以愛易愛,以達到共同幸福。
費爾巴哈有關人是“類存在物”的思想,馬克思對其予以了深化和創(chuàng)新。馬克思在《手稿》中寫到:“人是類存在物”。由于人是類存在物,因此他和動物是相區(qū)別的?!皠游锸呛退纳顒又苯油坏?。……人則把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盵1]50馬克思對“類存在物”的內涵予以了豐富與發(fā)展,其中最核心的是,馬克思認為“自由自覺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的特性”。[1]50動物只是本能地去順應自然界,而人類卻可以“改造”自然界,也即創(chuàng)造人化的自然界。馬克思對“人是類存在物”思想加以延伸的第二方面是他還提出了“個人是社會的存在物”的命題。只有在社會中,個人才會被造就為人,而且個人和社會相互創(chuàng)造,“正像社會本身創(chuàng)造著作為人的人一樣,人也創(chuàng)造著社會?!盵1]75社會還構成人和自然相互聯(lián)結的真正紐帶,只有通過社會,個人與自然的關系才會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也只有社會才能使人與自然的關系變成真正的人與人的關系。一方面,人的本質力量與全部豐富性都是在社會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另一方面,“隨著對象性的現(xiàn)實在社會中對人說來到處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xiàn)實,成為屬人的現(xiàn)實,因而成為人自己的本質力量的現(xiàn)實,一切對象也對他說來成為他自身的對象化,成為確證和實現(xiàn)他的個性的對象,成為他的對象,而這就等于說,對象成了他本身”[1]78-79。這表明,社會造就真正具有人的本質的人與人造就自身對象化的世界這兩個過程是相互促進的。
二、性別關系具有二重性:對“批判”的解讀
在《手稿》中,馬克思在對粗陋的共產(chǎn)主義公妻制觀念批判的同時,重新審視了男女性別關系的二重性,并集中闡述了其婦女思想。他說到:“拿婦女當作共同淫樂的犧牲品和婢女來看待,這表現(xiàn)出了人在對待自己本身方面所經(jīng)歷的那種無限的墮落,因為男人如何對待婦女,以及對直接的、自然的、類的關系如何理解,都毫不含糊地、確鑿無疑地、明顯地、露骨地表現(xiàn)出這種關系的秘密。男女之間的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自然的、必然的關系。在這種自然的、類的關系中,人同自然界的關系直接地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直接地就是人同自然界的關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規(guī)定。因此,這種關系以一種感性的形式、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表明屬人的本質在何種程度上對人說來成了自然界,或者自然界在何種程度上成了人的屬人的本質。因而,根據(jù)這種關系就可以判斷出人的整個文明程度。根據(jù)這種關系的性質就可以看出,人在何種程度上對自己說來成為類的存在物,對自己說來成為人并且把自己理解為人。男女之間的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最自然的關系。因此,這種關系可以表現(xiàn)出人的自然的行為在何種程度上成了人的行為,或者,人的本質在何種程度上對人說來成了自然的本質,他的屬人的自然界在何種程度上對他來說成了自然界。這種關系還表明,人之需要在何種程度上成了人的需要,也就是說,其他人作為人在何種程度上對他說來成了需要,他在他個人的存在中在何種程度上同時又是社會的存在?!盵1]72-73
這段話總共九句,下面筆者嘗試逐一加以解讀:
第一句,馬克思批判了公妻制觀念所體現(xiàn)的性別關系是一種人性向獸性的墮落。在粗陋的共產(chǎn)主義理念中,婦女被當作共同淫樂的犧牲品與婢女來看待,被視為“公有的和共有的財產(chǎn)”。這實際上是以一種動物般的形式表現(xiàn)出的占有欲,反映了公妻制觀念在對待性別關系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無限的墮落,也即把人完全當作動物來看待。
第二、三句,馬克思解讀了性別關系的兩重含義。男女關系既是“人同自然界的關系”又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這二者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差異性。一方面,它們是同一性存在,也就是說,男女關系與動物性別關系具有同一性。這是因為人既是高級動物,也是動物中的一種,而性是自然界普遍的動物的一種基本的屬性,因而男女關系也是一種特殊的有動物屬性的性別關系。另一方面,它們又是差異性存在。由于人是“類存在物”,具有其特殊的本質,因而男女關系又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相對于動物性別關系又體現(xiàn)出了差異性。因此,性這種自然規(guī)定,實現(xiàn)在人身上就具有特殊的含義,是人所特有的“自然規(guī)定”。
第四、五、六句,馬克思賦予了性別關系之于人類文明的重要意義。馬克思在這里指明了性別關系的兩重含義能夠由差異性過渡到統(tǒng)一,而不是迷失在純粹的自然規(guī)定性中。因此,根據(jù)男女關系就可以判定出人的整個文明程度。人既是動物中的一種,又作為“類存在物”超離于動物,既具有自然本能,又具有“意識”(即理性和良知),這種意識能夠駕馭和控制人的自然本能,而不是沉入本能之中。而理性的社會更是可以增進作為"類存在物"的人的這種意識,視女性為平等的同類,從而也就體現(xiàn)出了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
第七、八句,馬克思強調要區(qū)分清楚“人”、“人的”以及“自然”、“自然的”兩組表述。這里的“自然”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含義,一個指的是對應于人類社會之外的自然,另一個則指的是受到人的“類存在物”的意識升華的存在于人類社會之內的自然。在前一個“自然”中,“人的”和“自然的”是存在差異的,而在后一個“自然”中,二者則是統(tǒng)一的。男女之間的關系既是動物的性別關系,又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當由第一個“自然”成功轉向第二個“自然”時,男女關系也就由動物間的關系過渡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男女關系也就實現(xiàn)了作為“類存在物”的升華。
最后第九句,馬克思闡述道,在男女關系上,只有當男性對女性的需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的需要”,“其他人”也即女性也才作為“人”成為男性的需要。正如馬克思所言,“誠然,飲食男女等等也是真正人類的機能,然而,如果把這些機能同其他人類活動割裂開來并使它們成為最后的和唯一的終極目的,那么,在這樣的抽象中,它們就具有動物的性質”[1]48。也就是說,只有當女性作為一個全面的人成為男性的需要,才會受到男性的尊重與愛護,或者說,只有當男性作為有教養(yǎng)的、具有類意識的人把自己的類本質對象化到自己的所需要的對象身上時,男性與女性二者才共同構成社會存在??傊约旱男枰蔀槿说男枰c其他人作為人成為自己需要的對象二者具有同一性。
馬克思在《手稿》后文闡述其共產(chǎn)主義理想時,對于上述這段話予以了更好地注解,他指出:共產(chǎn)主義是“向作為社會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復歸”[1]73,而粗陋的共產(chǎn)主義“已經(jīng)把自己理解為人向自身的還原或復歸”[1]73,卻還沒有弄清需要的“屬人的性質”。男女之間的關系既是自然的規(guī)定,是動物的性別關系,同時又是具有屬人的本質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這二者的同一性的實現(xiàn),依賴于真正的社會的到來,也就是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到來。
三、《手稿》婦女觀的倫理意蘊:文明的升華
馬克思在《手稿》中關于性別關系二重性的論述,雖說還只是馬克思早期的婦女思想,但具有深遠意義。
首先,它隱含了婦女解放的倫理文化條件。人具有動物的根基,存在于人類社會的性別不平等具有生物根源上的因素,因此,性別平等的實現(xiàn)包含著用進化了的人類文明來矯正作為自然存在的不人道現(xiàn)象。為此,需要進行倫理文化教育,構建婦女解放的倫理文化條件。這種倫理教育至少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具有生物根源的性侵犯、性騷擾現(xiàn)象,雖然會隨著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法律保護的加強而減少,但是我們難以預言其在社會中完全絕跡。因此,男性應用文明人意志來克制、控制和馴導自身的情欲,同時尊重女性的人格尊嚴與意志自由??傊萌祟愇拿鞯牧α縼眈Z導自然本能的力量。另一方面,性欲行為還常常伴生著新生命的孕育,因此通過倫理教育達到人類文明的升華還應延伸到生育的全過程。男性應與女性平等相待,尊重與關愛女性。只有把自己的需要(包括家庭和育兒的需要)當作人的需要時,人才作為真正的類存在物而存在。著名女性主義者弗里丹就認為若是男性能在家庭上足夠關照,則“男性深藏的人格的另一方面將得到解放”。中國的女性學專家李銀河也認為,“要改變傳統(tǒng)男權社會中男性對照顧孩子的態(tài)度,分擔家長責任?!盵4]170男性的這種主動的配合,看起來只是傳統(tǒng)男人向新型男人的轉變,但換一個角度來看,則是男性對女性更高程度的尊重,是男性尊重、關愛女性的倫理文化的表現(xiàn)。2014年菲爾茲獎獲得者米爾扎哈尼在獲獎發(fā)言中也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平衡事業(yè)與家庭依舊被認為是女性要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zhàn)。[5]24
總而言之,發(fā)生于自然界的不平等應該由產(chǎn)生于人類社會的平等來彌補或糾正,存在于人類社會的性別關系是自然對于人類文明的長久的鍛煉與考驗,而人類理性可以引導人類向文明社會升華。在這一點上,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在《神圣家族》中引用了他們所贊許的傅立葉的論斷來加以進一步地證實:“某一歷史時代的發(fā)展總是可以由婦女走向自由的程度來確定,因為在女人和男人、女性和男性的關系中,最鮮明不過地表現(xiàn)出人性對獸性的勝利。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標準?!盵6]249-250
其次,它提示了婦女解放的基本路向。馬克思在《手稿》中揭示了婦女解放的文化要求,在之后的著作中,婦女解放的政治、經(jīng)濟要求都得到了闡發(fā)。恩格斯以馬克思的筆記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婦女理論的經(jīng)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就把公有財產(chǎn)制與女性(母性)相連、把私有財產(chǎn)制與男性(父權制)相連,把人性中美好的方面歸予了婦女??梢哉f與馬克思對于婦女解放文化要求的闡述,是遙相呼應的。而從婦女解放的實踐來看,婦女解放運動經(jīng)歷了一個從政治要求到經(jīng)濟要求再到文化要求,從瞄準自身的解放到心系人類的解放、把個人的解放和根本改造社會的要求結合起來這樣一個過程。在人類面臨種種現(xiàn)代性危機的背景下,女性主義者極力宣揚營造女性主義的文化,希望利用彰揚女性氣質來建立人性的社會,于是我們看到女性從要求社會扶助到走向解救社會。而只有這樣的“救人”才能更好地達到“自救”,因為一個人性化的社會必然提供婦女解放的更充分的條件。如關懷倫理學的代表人物羅爾·吉列根、內爾·諾丁斯;生態(tài)女性主義代表雷切爾·卡遜以及馬爾庫塞等,都積極倡導建立人性化的社會。婦女解放是具有多層次的目標的,彰揚女性美好的特質,實現(xiàn)人類文明的升華,應該是最高的目標。結合婦女解放運動的實踐和馬克思婦女思想的整體來看,馬克思在《手稿》中關于性別關系二重性的論斷,暗示了婦女解放的基本路向。
總的說來,《手稿》作為馬克思的早期著作,其中所蘊含的基于性別關系二重性的人本主義倫理觀,在馬克思主義婦女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探討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參考文獻:
[1][德]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劉丕坤,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轉引自侯才.青年黑格爾派與馬克思早期思想的發(fā)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3]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上卷)[M].榮震華,李金山,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4]李銀河.女性主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5]轉引自山托.女性的千年慶典[N].南方周末,2014-08-21(24).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責任編輯:饒娣清
The Ethical Review on Dialectical Duality of Gender Relationship
——Primary Study on Woman Thoughts inEconomicsandPhilosophyManuscriptin1844
LUO Yue-chan,ZOU Xin-shu
(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MarxismCollege,Changsha,Hunan410114,China)
Abstract:InEconomicsandPhilosophyManuscriptin1844, Marx deepened and innovated Feuerbach’ s thoughts of class existence, which was integrated into communism concept by Hess. Based on this, Marx finished criticizing the concept of wife-sharing system of the humble communism, and expounded on his humanism ethics thoughts of woman question, that is, gender relationship includes not only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but also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both of the two ha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human being consciousness as class existence can help achieve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difference to unity, as a result,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 as the class existence can be realized.These thoughts of Marx’s not only suggest the ethical culture condition of woman emancipation, but also prompt the basic way of women’s liberation. So they are important parts of Marxist views on woman.
Keywords:Manuscript;thoughts about woman question;humanism ethics
中圖分類號:B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81(2016)01-0113-04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在中國的應用與發(fā)展研究:基于人口生產(chǎn)視角”(14YBA013)成果。
作者簡介:羅月嬋(1975-),女,湖南常德人,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
鄒新樹(1965-),男,湖南隆回人,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