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霞
摘 要: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彪S著高中漢語文新課改的推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我們教師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本文將從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獨立學習的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信息技術整合能力等方面來探討探究性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漢語;幾點;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376-01
面對高中的課程改革,高中教師應該調整心態(tài),積極主動的改進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成績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加強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認真聽講,使課堂教學質量更高。我認為要想教好高中漢語文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真?zhèn)湔n,堅持提前備課
備課時要考慮教材特點和普通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寫好教案、做好課件,不上無準備或準備不充分的課,做到對學生負責。在備課的時候不但要研究答案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怎樣去講學生才能明白,才能提高成績,以后再遇到類似的試題如何做答。按時參與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老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二、抓好課堂教學,向課堂要質量
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教師對文章條分縷析,學生忙得不亦樂乎,教師們基本上生活在教案的世界里,學生生活在老師的見解里,沒有學習的樂趣,沒有獨立的思想,與其讓學生忙的不可開交,還不如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拋開傳統(tǒng)的課文分析,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重在引導學習,指導學法,而不是越俎代庖,授人以魚,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調動,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上來,這樣才能教好漢語文,學生才能學好漢語文。
三、強化誦讀,在誦讀中積淀
高中漢語文的教學內容涉及很多文化經典,需要通過誦讀加深印象,培養(yǎng)語感。一般來說,學生也善于背誦和記憶,我利用學生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在課前和學校規(guī)定的朗讀時間加強了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環(huán)節(jié),以讀促進記憶,加深理解,積累知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漢語文教學要抓言語,言語訓練要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要使學生對言語的運用得心應手,只有對言語作千百次的重復,才能使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含義、情味等在頭腦中形成積淀,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引導他們準確地讀、流暢地讀、有表情地讀,對有些文段要求熟讀成誦,克服了課堂上重“講”輕“讀”的現(xiàn)象,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四、強化寫作,在寫作中開掘
作文教學的通病使缺乏有效的訓練方法和途徑,刻板化、程式化,寫得少,周期長,與生活脫節(jié)。由于是高三學生,我現(xiàn)在基本上要求學生每周寫一篇作文,并且進行及時的講評,效果很明顯,學生對寫作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不會寫作文的原因就是無話可說,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我時常印發(fā)給學生經典的例句、好的作文開頭和結尾、歷史名人的介紹等。告訴學生正所謂厚積才能薄發(fā)的道理,平時要多看課外書,尤其是讀者、青年文摘、高考滿分作文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班級在每學期開學時都會訂購。學生會在沒有任何框框束縛的情況下,積累生活、鍛煉技能,想象能力得到培養(yǎng),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五、課余時間多學多悟,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
重新閱讀歷史名著,觀看百家講壇上的視頻資料,比如易中天品三國、劉心武品紅樓夢等,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還應該閱讀教育刊物和文學雜志,使自己的知識水平有所提高。
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非常重要。例如,我在教學《孔雀東南飛》后提問:如果劉蘭芝沒有“舉身赴清池”,焦仲卿沒有“自掛東南枝”,那么他們還可能有怎樣的結局?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有的想“他們會私奔”,有的想“他們會起來反抗”,當學生通過比較思考,得出二人非死不可、別無選擇的結論時,對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就有了深刻的認識。
七、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獨立學習的能力
探究性學習提倡以人為本,以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時時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每一堂課,每一個教學活動。圍繞學習目標,學生學習什么內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學習,大可全由學生自己做主,老師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做一個導演或參與者提出個人的看法。
八、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探究性學習應把課堂討論作為教學常態(tài)。在課堂上的合作與交流,能使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進入更新、更高的層次,有利于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如在學習《丹柯》(外國小說欣賞)時,學生特別不能接受丹柯為了他的族人犧牲了,他的族人還把丹柯用心燃燒的火苗給踩熄了。在此問題上,學生對丹柯該不該為他的族人而犧牲這一問題上,產生了不同的答案,并要求進行辯論。教師應適時抓住契機,要求學生在關注課本對丹柯形象描寫及理解作者寫作主旨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探討,得出各自的見解。
九、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整合能力
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理想環(huán)境。在現(xiàn)代教育條件下,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形象化、直觀化,使課堂教學更加突出重點、更容易解決難點,能使課堂教學更加顯得生動活潑。
有人說“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可以改變我的課堂。”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努力思考,努力踐行,嘗試著改變自己的課堂。高中漢語文課堂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放在怎樣的高度都是不為過的,作為一名漢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放在顯要位置來組織教學活動。
總之,教師要增強自身的素質,用自己深厚的文學底蘊去影響學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成績,完成自己的終極目標。教好高中漢語文,成就無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