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在初中生所有的課程中,大部分學生認為作文是影響語文成績提高的主要因素,他們普遍認為沒什么內(nèi)容可寫。大多數(shù)學生建議教師幫助他們解決“無米之炊”的困境,即教給他們寫作素材搜集與積累的方法。寫作素材搜集與積累的方法很多,務實的方法有:利用文本中積累寫作素材;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從閱讀中挖掘積累寫作素材。
關鍵詞:語文教學;作文;寫作素材;積累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342-01
在初中生所有課程中,學生普遍認為語文最難得高分,而且也最不容易提高,而影響語文提高的主要因素,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是“作文”這個難題,他們普遍認為沒什么內(nèi)容可寫,即“無米下鍋”,往往一個題目布置下去全班一半以上的學生寫的都是老生常談的大同小異的事情,既沒有真情實感,又沒有任何的新意,作文模式化。在平日教學中,作文教學花去教師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按航喯戎?,怎樣才能解決作文這個老大難問題呢?對我校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有兩個共同要求:建議教師幫助他們解決“無米之炊”的困境——寫作素材的搜集與積累方法;幫助解決“有米不會炊”的窘迫——寫作素材的應用技巧。本文試解決學生關心的第一個問題,談談寫作素材的搜集與積累方法。
一、利用文本中積累寫作素材
入選語文教材的文章,文質兼美,典范性強,是我們用于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范文,也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最好來源。以文言文為例。六冊書中文言文多達四十四篇,這還不包括詩歌。這些古文都是歷代名家的經(jīng)典之作,文學性、思想性的價值都很高。這些名家名篇不僅可以閱讀與欣賞,同時也可用來作為寫作素材。如七年級下冊的《孫權勸學》中以呂蒙努力學習,增長才干,最后讓魯肅刮目相看的事實,告訴我們唯有努力學習,增長才干,才能讓人刮目相看,得到尊重。這一事例則可以作為“論學習的重要性”等觀點的事實論據(jù)等等。只要我們有積累素材的意識,這些古文將會是一個個豐富的寶庫。
古文如此,現(xiàn)代文同樣如此。為數(shù)眾多的現(xiàn)代文,特別是記敘類文章,也都是學生積累素材的極好來源。如臧克家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中寫聞一多“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幾年辛苦,結成《唐詩雜論》這一碩果”。他這一孜孜不倦、廢寢忘食的事實充分告訴我們“勤奮”的重要性。“他在生死關頭,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以自己寶貴的生命證實了他的話?!拔覀円獪蕚湎窭钕壬粯樱澳_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他是證明“言行一致”的最佳代言人。
不僅課文內(nèi)容可以提煉為寫作素材,課本附錄的資料,只要利用得當,也能成為學生的一座豐富的素材庫。例如,七年級上冊推薦的《伊索寓言》中“螞蟻和蟬”的故事,告訴人們好逸惡勞的人結局往往是可悲的。“烏龜和老鷹”的故事說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性,不可違背規(guī)律……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大都非實際存在的人和事,是一種虛素材。但是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助聯(lián)想進行轉化,化虛為實,將之實處理,最終達到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
二、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然而生活中的素材是為有心者而準備的,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仔細觀察生活的好習慣。觀察的過程,便是積累材料的過程。生活中,有形的景與物、活動的人與事、抽象的情與理,都可成為學生觀察的對象。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會,多看、多聽、多思。同時,要引導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感觀去觀察、體驗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有表達自己情感和想法的需要,才有寫作的動機和興趣。例如,學習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一文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文中的一些片段,引導學生回憶一下自己的母親,體會母愛,同時也可讓學生回家后再細致觀察一下自己的母親,用心感受母愛。平時,教師也可多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如社會調查、演講比賽、小記者采訪等中學生喜愛的形式,結合學校、班級開展的各種活動、社會實踐等內(nèi)容,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有意觀察,強化體驗,從中積累真情實感。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寫自己所歷所見所聞所感的材料,把有意義的東西記下來,把生活中的點滴記錄下來,寫作的素材庫就會越來越豐富。
三、從閱讀中挖掘寫作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明了讀書對于寫作重要性。讀是寫之源,讀是寫作的積累,寫作是讀的目的。只有讀得多了,記得多了,到要寫的時候自然就會信手拈來。
首先是加強課內(nèi)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是精心挑選的,都是貼近中學生生活,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文章的學習積累,不僅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提高了學生譴詞造句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語感,這種知識能力的積累還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是課外閱讀,要重視學生課外書籍的閱讀。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xù)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拓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提高學生的鑒賞力入手拓展教材,定期給學生推薦一些必讀書目,介紹一些報刊雜志,范讀一些美文華章。要求學生床頭桌前,常備一些可讀的東西,閑暇時間能讀多少讀多少,并做到持之以恒。還要依據(jù)各類文體的寫作特點,提出閱讀重點,點化閱讀難點,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總之,要基于學生無材料可用的寫作實際,在積累寫作素材上下功夫。
參考文獻:
[1] 倪瀟瀟.厚積薄發(fā)[J].語文天地,2013,(11).
[2] 吳 娜.九層之臺,起于壘土[J].考試與評價,2013,(13).
[3] 黃春蓉.返璞歸真,立足文本[J].新課程學習,2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