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霞
摘 要:朗讀訓練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前,我總認為語文課本中的講讀課文在學習中以教師為主。特別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課,總是依據教學目的向學生作具體、細致的講解。雖有一定效果,但后來我注意到對學生加強朗讀訓練,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融于教學之中,把握語氣,以讀為主,教學效果更令人滿意。
關鍵詞:小學生;朗讀;素質;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196-01
朗讀訓練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前,我總認為語文課本中的講讀課文在學習中以教師為主。特別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課,總是依據教學目的向學生作具體、細致的講解。雖有一定效果,但后來我注意到對學生加強朗讀訓練,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融于教學之中,把握語氣,以讀為主,教學效果更令人滿意。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朗讀素質呢?現作一些粗淺的探索。
一、備課要備好朗讀
有很多教師在備課中不注重備朗讀,往往只是簡單的一句話“有感情的朗讀”或“指導學生朗讀"這樣的備朗讀只是流于形式。其實教師在備課時要反復研究教材,透徹理解教材,選擇好朗讀的手段、方法,并且對課文中某些重點段句的不同語氣,音量大小、速度快慢、停頓長短等反復揣摩,做到心中有數。最后,教師在備課時,自己先有感情的朗讀幾遍,使情感到位。這樣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才不會盲目從事、出現偏差。
二、教師要做好范讀
朗讀訓練比其它訓練更應重視師生問的語感交流。教師的范讀能讓學生體味美的語感,引學生思索,誘學生欣賞,給學生知識,有些教師特別是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往往忽視范讀,用默讀或自由讀代替了范讀。這樣就失去了教師指導朗讀的直觀作用。其實教師用范讀指導朗讀,不但能讓學生從生動、形象、富有啟發(fā)性的有聲語言中得到信息,而且能從教師的目光、姿態(tài)、表情等無聲語言中獲得信息,使師生的情感在讀中產生共鳴。教師出聲的范讀是培養(yǎng)學生朗讀素質,提高朗讀訓練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要重視方法的指導
“教是為了不教”,做為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學會",而且要指導學生“會學"。也就是說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素質的全過程中,要讓學生的朗讀達到繪聲繪色,娓娓動聽的程度,就要根據課文內容,教給學生確定音量,掌握語速,把握語調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并且教師要結合課文的講析進行具體指導。如<窮人>一文中“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指導朗讀時,應讀出桑娜對西蒙的同情心情。又如:“嗯,揍我一頓也好!”一個“嗯"字,指導學生讀出桑娜決心已定的心情。再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董存瑞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猛拉導火線……"這部分的描寫要讀得緩慢且深沉,以襯托董存瑞的高大形象。
四、要注重讀后評價
在學生朗讀完以后,教師進行及時評價,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情找到正確的著落點。學生得到老師的評價后,下一次去朗讀課文,就能進一步提高語言文字的感受力,使他們對朗讀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學生朗讀素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這一培養(yǎng)過程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