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慶
職業(yè)教育要注重研究學生的學習障礙
□徐國慶
經常聽到老師們抱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很難教,甚至是沒法教。這是職業(yè)教育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然而這些年來我們其實一直在致力于解決這一問題,主要抓手是課程與教學改革。選擇這一抓手,是因為這里面存在一個基本假設,即認為導致學生不肯學習的主要原因是課程內容偏難、無用、沒有根據使用的方式進行組織;教學方法陳舊,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許多課程較好地完成了課程與教學改革。但是,為什么課程改了,教學方法改革了,許多學生還是不肯學習?這是老師們非常困惑的問題。的確,課程與教學改革只是改變這種狀況的前提,但絕不是萬能藥方;這一問題要得到徹底解決,還需要有大量的其它改革來支持。職校生不肯學習的問題,是多種復雜因素導致的結果,而其解決也必然是個系統(tǒng)工程。比如整個學校學習風氣的改進,教師課堂教學管理能力的提高等等,這些都是其中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這里要探討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策略,即對學生學習障礙的診斷與矯正。
首先可以下的一個判斷是,導致職校生學習問題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人的智商的確有差異,但這一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正態(tài)分布曲線的兩頭,中間大多數人的智商是比較接近的,且這種差異可以通過努力得到彌補。職校生所面對的課程內容完全在他們的智商能夠勝任的范圍之內。教師們其實也基本上沒有把學生的學習問題歸結為智商低。他們真正束手無策的問題是許多學生壓根沒有學習的任何欲望。這些學生的典型表現(xiàn)是對任何外界事物似乎都不感興趣,他們不僅對學習缺乏興趣,對各種活動也缺乏興趣;在學習上不僅對理論知識缺乏興趣,對實踐操作也同樣缺乏興趣。他們甚至不在乎教師的任何負面評價,即使考試為零分也無所謂。無論教師采取哪種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對他們來說所刺激的只是感官,卻不愿意從中獲得任何認知的提升。這種狀況如果不能得到解決,課程與教學改革怎么可能生效?教師的教學熱情從何而來?教學質量如何可能提升?
這種學習表現(xiàn)已不再能簡單地歸為厭學,因為厭學只是一種暫時的對學習的排斥行為,有厭學行為的學生仍然是愿意積極地與成人溝通的,從而為成人引導其改變厭學行為提供了機會。然而以上所描述的學習表現(xiàn)比這要嚴重得多。存在這種問題的學生不僅僅是討厭學習,而是根本不關心學習,對學習沒有絲毫熱情;他們的心理完全處于封閉狀態(tài),不愿意給成人提供引導其改變的線索;而且這種表現(xiàn)不是一時的,而是已成為一種非常穩(wěn)定的心理結構,極難改變。對這種心理結構的性質與嚴重性我們需要重新做出判斷。我們可能遇到了國際上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還沒深入研究過的一種學習障礙現(xiàn)象,姑且稱之為閉鎖性學習障礙。面對上述嚴重的學習問題,缺乏相關專業(yè)訓練的教師如何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這種學習障礙的罪魁禍首應該就是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反對了幾十年,出現(xiàn)了無數以各種形式呈現(xiàn)的研究成果,然而教育的這種狀態(tài)不僅沒有得到改觀,而且已經演繹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給學生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心理傷害,誘發(fā)了國際上罕見的學習障礙問題。今天的基礎教育,其課程內容之難已到了讓成人也卻步的程度,考試題目之怪異已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教學速度之快已到了忽視學習規(guī)律的程度。在這樣一種教學體系中,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心理發(fā)育還不夠成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與自我控制能力;沒有掌握好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不高等等,大量學生被迅速淘汰下來。所淘汰下來的這些學生,能夠獲得的不是理解與幫助,基礎教育已基本喪失了教育的功能,他所在做的就是篩選;這些學生要面對的將是壓力、鄙視。他們還要在根本無法聽懂的課堂上呆上很多年,要無數次地面對極不好的考試成績。即使是一位有著強大心理的成人,能接受這種生活環(huán)境多長時間?可是對這些學生來說,他們沒有任何其它選擇。正是長期的這種極端成長環(huán)境,造成了職校生極端的學習障礙問題。
因此,中國職業(yè)教育要改變課堂教學目前這種低迷的狀態(tài),使之煥發(fā)出生命力,必須開啟一個重要課題,即深入、系統(tǒng)隨地研究閉鎖性學習障礙問題,并建立起系統(tǒng)的解決策略?,F(xiàn)有的一些經驗表明,學生的這種學習障礙并非是不可攻克的,其解決過程往往也沒有預想的復雜,關鍵是要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其一起分析出問題形成的真正原因,一起去體驗其所面臨的困境,然后實施系列發(fā)展性教育措施。解決這種學習問題的最終策略是讓學生重新尋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路徑。而在這個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個別化輔導極為重要。因此,小班化教學對職業(yè)教育具有特殊意義。
責任編輯殷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