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紅
(公主嶺市懷德一中)
高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實踐分析
◆周玉紅
(公主嶺市懷德一中)
語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以及工作中進行溝通交流重要工具,而語文正是人們學習語言的基礎學科。高中語文作為高中生學習所有科目中,最為基礎的一門學科,不僅會讓高中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如何運用語言,實現(xiàn)與他人之間的順利交際,同時還會教育學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與閱讀水平。而教師要想充分發(fā)揮出高中語文起到的作用,還需要結合相應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這種教學是根據(jù)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展開的一種實踐教學。為此,就將對高中語文情境教學實踐進行分析。
高中語文 情境教學 實踐分析
由于新課改的不斷深化,高中語文教學的方案也出現(xiàn)了變化,經(jīng)過教育專家的研究,研究出了更多的新型教學模式,其中情境教學就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是教師為高中生創(chuàng)設一個虛擬的具體場景,激發(fā)高中生內在情感,以達到其學習能力與語文知識互相融合的效果,進而使高中生更好地理解語文教材里面的知識內容。情境教學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高中生語文成績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應當加大對其的研究力度。
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對情境教學的了解不夠深刻,認為情境教學就是為高中生創(chuàng)設一個虛擬情境,并不是以激發(fā)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服務教學目標為目的。導致情境創(chuàng)設比較隨意,高中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有很多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時,喜歡通過多媒體等課件為學生展示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并且還認為這就是創(chuàng)設了相應的教學情境,這種教學最終只會導致教學目標出現(xiàn)偏離。因為創(chuàng)設這類情境教學,很容易分散高中生的注意力,并不利于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例如,在高中第五冊語文教材中,李密《陳情表》的課堂教學中,有一位高中生在理解文章內容后,向教師提出疑問:“老師,為什么作者不能將自己的祖母帶去上任或者是請求在自己家鄉(xiāng)做官呢?”而教師在聽到這個問題之后,直接在多媒體上進行搜索,并要求高中生門一起討論,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并沒有任何的實質性。而這種對話也是直接遠離了情境教學,遠離了本節(jié)課的課堂主題,討論的問題成了沒有目標的閑聊,因此,教師一定要對自己的教學目標進行明確。
1.激發(fā)高中生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前提與基礎,所以教師想要達到教學目標,提升高中生語文成績,首先應當在課堂中,通過情境教學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如何提高高中生自己對語文知識產(chǎn)生興趣,還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實踐,教師引導高中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提倡高中生是學習的主體,情境是用來幫助高中生理解知識與服務的,這有助于高中生創(chuàng)造力的施展,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高中語文教材中,第二冊課本《鴻門宴》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高中生進行自由分組,然后安排學生分別扮演各色人物,進行即興表演,通過收音機或者是其他多媒體,配上相應的音樂,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到高中生們的注意,還可以在他們即興表演的時候,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學會更多的知識內容,繼而讓高中生愿意自己主動去學習這篇文章,在這種情境中,高中生的學習效率會更加高效。
2.培養(yǎng)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
情境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讓高中生在樂趣中感知教學內容,實際上還是非常注重對高中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而為了更好地鼓勵高中生,培養(yǎng)他們敏捷的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先通過情境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些懸念,引發(fā)他們進行獨立思考,進而引導他們學會更多知識。高中生在小學與初中時期已經(jīng)有了很多學習方法與知識的積累,因此,當教師提出一個新的問題,他們就會在腦海中搜索相關內容,所以教師應當打破這種思索方式,引導高中生面對新問題,可以在原來的思維中跳出來,對新問題進行多項思考,找到正確的結果。例如,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當中,在進行《荷塘夜色》這篇文章的講授時,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這時教師不能直接引導高中生將其概括為干癟的深層含義,也就是直接把“彌望”理解為“滿眼看到”,這句話主要就是講了荷葉、荷花以及荷香等等,這樣雖然是給高中生創(chuàng)設了情境教學,但是因為講解的太快、過于直白,導致高中時對其直接失去了興趣,各方面的能力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與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還需要引導高中生自己去思考,比如給高中生設置一些問題:“這句話描繪了怎樣一幅美景?用了幾個疊詞?葉子為什么要用‘田田’來修飾?”等等,讓高中生通過自己的腦海去構想這幅美景,進一步體會作者寫下這句話時的心情,了解疊詞在這里具有一定的強化作用,進而讓高中生可以體會這句話的深層含義,了解作者筆下的荷花是怎樣的美。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情境教學是專家學者在新課改不斷深化之后,研究分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運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部分語文教師對情境教學模式不是特別了解,導致情境創(chuàng)設目的出現(xiàn)偏離現(xiàn)象等。但是由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高中生各方面的能力,還可以有效提升教師的課堂效率,提升高中生的語文成績,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結合課堂上高中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實踐性的教學,切不可隨意創(chuàng)設情境。
[1]郭春玲.高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亞太教育,2015,(17):133.
[2]吳更欣.關于高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才智,2015,(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