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媛
(棗莊學院文學院,山東棗莊 277160)
?
論棗莊民間故事中的女性形象
趙秀媛
(棗莊學院文學院,山東棗莊277160)
[摘要]棗莊民間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主要包括懶女與笨婦形象、境遇悲慘的女性形象、勇于抗爭的女性形象、巧媳婦與女強人等類型。這些女性形象一方面鐫刻著深刻的男權思想印記,表現(xiàn)出對女性的歧視、嘲笑和丑化;另一方面,也客觀地反應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民間女性凄慘悲苦的生存狀態(tài)。難能可貴的是,棗莊民間故事還塑造了許多聰慧的女性和能干的女強人形象,這些女性攜帶著民間文學特有的的爽朗氣息,真實地彰顯著女性的歷史存在。
[關鍵詞]棗莊民間故事;女性形象;女性歧視;女性光芒①
在棗莊民間故事里,女性的故事占了不少比重。棗莊民間故事中的女性形象豐富多樣,可大致分為懶女與笨婦形象、境遇悲慘的女性形象、勇于抗爭的女性形象、巧媳婦與女強人形象等類型。這些女性形象一方面鐫刻著深刻的男權思想印記,張揚著男性優(yōu)越感及對女性的歧視、嘲笑和丑化;另一方面,從民間視角出發(fā),這些故事也客觀地反應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民間女性凄慘悲苦的生存狀態(tài)。
難能可貴的是,棗莊民間故事還塑造了為數(shù)不少的聰慧女性和達觀能干的女強人形象,這些女性攜帶著民間文學特有的的爽朗氣息,真實地彰顯著民間女性的歷史存在。
一、女性歧視:男尊女卑觀念的深厚民間積淀
“男尊女卑”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最中心的性別觀念?!澳凶鹋啊钡恼f法原出于《易經(jīng)·系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莱赡?,坤道成女”,春秋時期的孔子從重振綱紀、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角度出發(fā),設計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會等級,在這個等級序列里,根本沒有女性的位置,可見在孔子關于理想社會的設計里,女性的地位是等而下之的??鬃釉凇墩撜Z·陽貨》曾言“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小人指失德的人,在論語中出現(xiàn)過多次,孔子把女人與小人并列,可見他對女性的態(tài)度是看輕的。在儒家經(jīng)典《論語》中,“男尊女卑”的觀念已初步奠定。
西漢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謂正式確立了男尊女卑的性別關系,并逐漸形成了“三從四德”、“從一而終”等規(guī)范和束縛女性的封建禮教。“三從”要求女子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八牡隆卑ǎ簨D德、婦言、婦容、婦功。
數(shù)千年來,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男尊女卑”的觀念已根深蒂固地沉淀在中國人的意識深處,棗莊民間故事里懶女人、笨媳婦的故事數(shù)量眾多,流傳極廣,彰顯著棗莊民間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嘲諷和丑化。
1.懶惰的女人
贊揚勤勞、鞭撻懶惰,是棗莊民間故事的一個重要主題。在封建宗法制的大家庭里,女性承擔著繁重的家務勞動,每天起早貪黑,要伺候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睡,責任重大。因此,從家庭需要出發(fā),封建社會對于女性的勤勞要求尤為嚴苛。棗莊人對于懶惰深惡痛絕,對于女性的懶惰更是不能容忍。
《懶媳婦》可謂一個經(jīng)典的懶女故事,講的是:王小二娶了個媳婦,人品不賴,就是懶。別說干活了,連吃飯都得王小二喂她。這年,王小二有事出遠門,恐怕餓死了媳婦,就烙了個十幾斤重的大油餅,套在媳婦的脖子上。結果,王小二半個月后回來,發(fā)現(xiàn)媳婦早就餓死了。那個套在脖子上的油餅,她只在靠嘴邊的地方吃了幾口,別處一動也沒動。
故事中的女子真是懶極了,寧愿餓死,也懶得轉轉頭。在封建社會里,女性若不勤勞,簡直將成為千夫所指。這個懶媳婦的故事活躍在父母對女兒的警誡里,公婆夫姑對媳婦的教訓里。必須指出的是,這個故事極度夸張而且虛偽,深層里包含著男權的陰謀與自私,從某個角度說,男人的休憩是建立在女性的勞作之上,怎會容忍女性的懶惰?誰見過如此耐心地伺候女人吃飯的男人?在本質(zhì)上,這個懶女故事無疑是對無數(shù)勤勤懇懇地勞作、支撐一家人生活的女性形象的丑化和扭曲。
2.愚笨的媳婦
以男權中心為特點的封建制度為了長期奴役女性,讓女性心甘情愿地俯首為臣,刻意采取“愚女”策略,倡導“女子無才便是德”,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女性既難以從書本里獲取知識,其生存空間又被限制在家庭里,不能像男人那樣通過社會閱歷和社會交往獲取生存知識,因此,女性在處理日常事務中沒有經(jīng)驗可鑒,難免慌手慌腳,又笨又拙,惹出許多笑話,成為男性創(chuàng)作者和傳播者爭相嘲笑的對象。
如《賣皇歷》里的媳婦,聽說賣香油的媳婦天天把丈夫賣的香油留個一兩八錢的,到年終拿出來救急,全家人過了個好年。她想討好丈夫,顯示自己的聰明,于是也學樣,私下把男人賣的皇歷天天留一本。到了年底,丈夫發(fā)愁沒錢過年,媳婦就把偷偷留下來的幾百本皇歷交給男人去賣。此舉弄得男人哭笑不得,心疼這么多皇歷都作廢了,也笑媳婦能傻到這個地步,隔年的皇歷賣給誰去?
《沒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走》講了一個笨媳婦做飯的故事。故事里的媳婦不會做飯,只會燒點稀粥弄些咸菜,丈夫很不滿意,成天沒有笑臉。一天,媳婦得娘家爹要來,男人交代媳婦買點韭菜包餃子。媳婦不會包餃子,請教丈夫,丈夫生氣地說:“切好韭菜加點香料調(diào)調(diào),和好面,捍個皮,包上就是。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走嗎?”媳婦不敢再問,就到豬圈去看,一看小豬擠在老母豬身旁吃奶,就照丈夫說的,和好一大塊面,包了一個像小豬一樣大的包子,放鍋里煮上了。丈夫買了酒菜回家,掀鍋一看,竟是一個小豬大小的包子,肚子已露出韭菜餡。有丈母爺在屋里坐著,他有火不能發(fā),氣得沒辦法,竟然撲哧一聲笑出來。媳婦以為丈夫高興了,欣慰地說:“進門以來,沒做過一頓讓你高興的飯,今天總算見了你的笑臉了!”
諸如此類的懶女與笨婦故事在棗莊民間故事中數(shù)量眾多,變體甚多,經(jīng)常是作為娛人娛己的笑話,讓接受者樂于傾聽、傳播者樂于傳揚。作為笑話,這些故事在創(chuàng)作和傳播過程中都經(jīng)過了極度夸張和刻意虛構,是極端想象的結果,是男性文化對女性的扭曲,顯然不符合生活真實。這份明知荒誕卻樂于傳揚和傾聽的背后,至少有如下三個方面的心理支持:
第一,男尊女卑封建男權觀念深刻的民間烙印。男尊女卑作為封建社會的核心性別觀念,在漫長的社會歷史演進過程中,仰仗于統(tǒng)治者和文人學士不遺余力的推廣貫徹,已經(jīng)深入人心,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根深蒂固的性別意識,當然也深刻地烙印在民間生活里,仿佛本來如此,從來如此,民間故事的傳播者和接受者大概都覺得平常和正常。上層文化和底層文化表現(xiàn)出驚人的一致性,顯示出男權文化的強大影響力。
第二,在客觀效果上,也是俗文學所同樣擔負的教化任務的體現(xiàn),體現(xiàn)了民間男性對女性歧視的推波助瀾。對女性的歧視與壓迫,從根本上說,是從男性的需要制定的,既利于男性統(tǒng)治者穩(wěn)固對國家社會的統(tǒng)治,也利于男性家長鞏固其在家庭里的統(tǒng)治。這些懶女笨婦形象可謂主流文化所倡導的“婦德婦功”的反面教材,為女性樹立反面典型,警示著所有女性不可放松對婦德婦功的追求,不僅要安于做丈夫和家庭的奴隸,還要積極進取,努力做個勤勞智慧、無怨無悔的好奴隸。
第三,民間男性性別優(yōu)越感的自我彰顯。毫無疑問,這些懶女笨婦故事在對女性極盡能事的嘲笑中,有效地強化了女性的卑賤意識,同時,男性的優(yōu)越感被提升,地位被抬高,對女性的統(tǒng)治也更加鞏固。
二、委屈和苦難:民間女性生存境遇的真實寫照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是一部失卻了女性話語的男性中心歷史。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下,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的重重束縛下,女性被放逐到社會的最底層,被規(guī)范、被壓迫、被歧視、被欺凌,以無我的狀態(tài)沉默在歷史文化的邊緣。
“憨子的巧媳婦”和“屈死的小媳婦”兩類故事正典型地表現(xiàn)了民間女性委屈與苦難的生存境遇。
1.憨子的巧媳婦
在棗莊民間故事里,有許多關于傻子的故事,“憨子學話”、“傻女婿拜壽”類故事不可勝數(shù)。應了民間“憨人有憨福”的說法,憨子們往往娶到了聰明伶俐的俊媳婦。
《傻子走丈母娘》講:有位伶俐俊俏的張小姐被媒妁之言欺騙,不幸嫁給了一個傻子。俗話說:“嫁雞跟著飛,嫁狗跟著走?!睆埿〗銦o奈,只好跟著傻子過日子。張小姐要回娘家,為了掩蓋丈夫的傻,就費盡心機教傻子學說話。結果,傻女婿在她娘家還是丑態(tài)百出,鬧得天翻地覆,讓聰明伶俐的張小姐受盡尷尬。
《聰明的三兒媳婦》也是個憨子的巧媳婦的故事,主人公的女性意識已有初步覺醒。故事中的三兒子是個缺少心眼的“七葉子”,父親卻給他娶了個聰慧的媳婦。三兒子去集上賣驢,買驢人沒給錢,只告訴他:“我姓西北風,家住漫懸空。門口有棵皂角樹,樹底有個撲撲騰。”聰明的三兒媳婦破解了賣驢人的謎語,幫丈夫要到了錢。賣驢人不服氣,拿一張餅,卷了一塊肉和一朵花,讓傻子回去交給媳婦。伶俐的三兒媳婦解出了其中寓意:聰明伶俐一朵花,跟著死肉過什么?賣驢人本為報復她,卻也點出了這個聰明女子委屈的真實處境。受此刺激,三兒媳沉睡的女性意識有了萌動。她越想越煩,越覺得跟個傻子過活沒意思,作為本能的反抗,就收拾東西回了娘家。兒媳一去不回,聰明的公爹心中明白,就叫兒子借了一匹馬,備了雙鞍,到媳婦家門口轉悠,實際上是警示兒媳婦:好馬不配雙鞍,烈女不嫁二男。公爹的警告掐斷了三兒媳婦初始萌動的反抗意識,早已把順從當成習慣的女子只好認命,順從地跟著傻子回了家,繼續(xù)過日子。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如此無奈的女性數(shù)不勝數(shù)!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在以男權為中心構建的封建制度下,在“三從四德”的規(guī)范下,女性作為人的權利完全被剝奪,只是以女兒、妻子、母親的附屬地位,以生育工具、相夫教子的意義而存在,在封建宗法制度里,完全沒有女性的自我和尊嚴這些概念,憨子的巧媳婦這類女性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男權制對于女性的壓抑和冷漠。
2.屈死的媳婦
棗莊民間故事在記錄棗莊人歷史的同時,也在無意間,以不曾掩飾的真實筆觸,記錄下魯南女性悲慘的生存境遇。以女性的角度來審視,棗莊民間故事的傳播史,無疑也是一部血淚和成的女性歷史。一部棗莊民間故事集,處處都有屈死的小媳婦無助地睜著惶恐的雙眼,控訴著萬惡的封建制度對女性生命的無情摧殘。
《杜鵑鳥》以悲凄的語調(diào)講述了一個血淚凝成的女性悲劇。故事講:
有這么一家,四口人,公公、婆婆、女兒和兒媳。兒媳在這一家就是個受氣的布袋子。因為她過門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外人說她命毒,把丈夫妨死了。公婆不喜,小姑不愛,她也覺得低人一等,抬不起頭來。她起早貪黑,干重活,吃剩飯,身上穿著破衣衫。就這樣,還是經(jīng)常挨打受罵。
這一年的麥季,她和小姑起得很早,去地里拾麥子。她在前,小姑在后邊。小姑平時干活少,不熟練,所以越拾她倆離得越遠。因為是黎明前最黑的那陣兒,小姑不小心掉到了井里。天光大亮,媳婦不見了小姑,慌忙四下里尋找,天到正午也沒找到,只好哭哭啼啼地回家。公婆聽說,不問青紅皂白,把她一頓毒打,逼她找回小姑。兒媳婦沒辦法,只好再去找。
從早晨到晚黑,她不停地到處奔波,找了幾天幾夜,仍然一點下落都沒有?;丶液?,公婆打罵得更厲害了,硬說小姑是她害死的,要她以命抵命,把她綁上手腳,投到村后河里。過了一個時辰,在媳婦落水的地方,有只鳥沖出水面,直上藍天,嘴里還凄苦地叫著:“小姑!小姑!”
從那以后,每年一到麥季,她都漫地里飛,四下里尋,不停地叫著:“我找小姑!”“我找小姑!”
這位屈死的小媳婦死后也沒能解脫公婆強加給她的罪感,仍然凄苦地到處尋找,希望找回小姑,洗脫自己的冤屈,真是可憐之至,就連故事的講述者也忍不住,在開頭嘆氣般地說:“從前,人們看不起婦女。在婦女中,做兒媳婦又最難?!?/p>
《劉氏女》講述的是一個“魯南劉蘭芝”的悲慘故事。故事講:從前,有個俊閨女,嫁給了財主的兒子劉孩?;楹蟛痪?,劉孩跟朋友到外地做生意,撇下個劉氏女在家。婆婆心眼歹毒,小姑也不賢不良,劉氏女整天被婆婆打得死去活來。打折了的棍數(shù)不清,一次次淌的血足有一小缸,光揭下的傷疤就盛滿了一籃子。不長時間,劉氏女就被折磨得沒個人樣了。
劉氏女過門五年,狠心的婆婆沒讓她回過娘家。爹娘聽說了閨女在婆家受氣,但也沒辦法,爹愁白了頭,娘哭瞎了眼。在好心的長工幫助下,婆婆終于允她回娘家,但不給她鞋子和衣服穿,劉氏女只好穿雙放牛小子的草鞋,披著長工的雨布,衣不蔽體地上了路。路上遇見了分別三年的丈夫,夫妻抱頭痛哭。見到爹娘后,苦難的劉氏女哭得死去活來,病倒在床?;杳灾?,聽到丈夫熱切的呼喚,睜開了眼,撲簌簌滾下兩行熱淚,卻說不出一句話。她思前想后,心里絞痛,頭一耷拉就昏死過去,再也叫不應了。丈夫劉孩哭得摔頭打滾,吐了一口鮮血,也死了。據(jù)說,這對小夫妻后來變成了一對比翼鳥,并肩飛向天空,遠離了苦難的人間。
故事里的魔鬼婆婆憑借封建制度賦予的特權,任憑其人性惡肆意泛濫,虐殺了無辜的媳婦,卻沒有人追究,一切似乎都是理所當然??蓱z的小媳婦,即使恩愛的丈夫陪在床前,即使苦難將去,幸福的生活將在眼前,她也沒有繼續(xù)活下去的生氣了,地獄般的遭遇讓她對人生沒有留戀。也許她思前想后,想不明白的是,自己何罪之有,為什么要承受這般痛苦?她的錯是天下女性的原罪,生為女性不是人,怎么都是錯。
在傳統(tǒng)的文人文學中,女性形象常常是作為審美和詩意的因素出現(xiàn)的,女性人物的現(xiàn)實困境與心靈痛苦常常被有意忽視和掩蓋。棗莊民間故事能夠體諒女性的絕望和痛苦,關心和表現(xiàn)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顯示出一定的人文關懷,是民間文學正視現(xiàn)實人生的進步性所在。
三、掩抑不住的女性光芒
正如“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棗莊民間故事還塑造了豐富多彩的巧媳婦、女強人形象,她們或善良寬厚、聰明伶俐,或大膽潑辣、勇于承擔,或不畏強暴、勇于抗爭,在黑暗沉沉的封建社會里,在皇權、神權、父權、夫權的重重壓迫下,顯示出女性自身的力量,放射出掩抑不住的耀眼光芒。
1.不肯屈服、勇于抗爭的女性形象
《易經(jīng)·說卦》對于乾坤的注釋性敘述是:乾,健也;坤,順也,認為女性要順從、順理,女性做人的本分就是順應男子之意,順父權秩序之理。封建制度對于女性的主要要求就是溫順,逆來順受,無怨無悔地接受社會家庭加于她的一切,包括辛勞、苦難、委屈和壓迫。這種要求顯然不合人性。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難能可貴的是,棗莊民間故事里塑造了許多剛烈的女性,對于不公平、不合理的現(xiàn)實,她們不肯屈服,進行了勇敢的抗爭,顯現(xiàn)出女性的人格力量。
《燎麥嶺的傳說》講了一個善良的姑娘麥花以其孝行感天動地的故事,展示了封建時代重男輕女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女性對于男尊女卑的不公平現(xiàn)實的抗爭。傳說古時候在微山湖畔的黃土嶺,住著一個叫李良的人,娶妻只生一女叫麥花。因為無子,李良很悲觀。一個冬天,李良得了重病,必須以燎青麥為藥,苦無男丁去辦。要強的女兒麥花拿了木柴火種就上了黃土嶺,跪在雪地上祈禱:玉皇爺呀玉皇爺,難道養(yǎng)女真的不如養(yǎng)兒嗎?你若再不肯賜青麥穗,俺就跟爹去了。麥花的孝心感動了上天,玉皇大帝派了百谷仙子托夢給麥花姑娘,賜給她麥種、寶鋤、寶罐。麥花種下麥種,很快就長出了青麥穗,燎燒后給父親吃下,治好了父親的病。后來,麥花招了上門女婿,對父母很孝順,一家人過得很幸福。后來,麥花種麥的黃土嶺被稱為燎麥嶺,當?shù)厝讼嘈牛瑤X上的麥子燎著吃了能消除百病。這個故事一方面謳歌了麥花孝敬父親的善心,同時也是對男尊女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傳統(tǒng)觀念的抗爭與突破,在對善心、孝行的宣揚中,彰顯出“男女平等”的現(xiàn)代意識。
《夫妻斗嘴》中的小媳婦有了清醒的女權意識,處處不甘居于男人之下,要為女性爭個公平。故事講:有兩口子,夫妻倆都認呆理,一點小事就抬杠,爭得臉紅脖子粗。這天,兩口子又斗嘴了。男人說:“世界上先有男人,后有女人,男人比女人主貴?!毕眿D說:“不對,先有女人,后有男人,女人比男人值錢?!睜幜税胩?,沒有個結果。男人急了,就說:“天地乾坤,乾為男,坤為女,可見男在先,女在后?!毕眿D馬上接過來說:“人都說‘陰陽四時’,陰為女,陽為男,可見女人在前,男人在后。”男人說:“常言道,‘兒女孝當先”,兒在前,女在后?!毕眿D說:“老古語,‘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在前,子在后?!蹦腥苏f:“男女老少。男在前,女在后”。媳婦說:“老婆,漢子。老婆前,漢子后?!蹦腥苏f:“夫妻,夫妻。夫前,妻后?!毕眿D說:“母子,母子。母前,子后。”男人說:“公母。”媳婦說:“雌雄。”爭著爭著,兩人都氣得噘哼地去找縣官評理。男人想搶到頭里,媳婦也想先到一步,于是就你追我一程,我再攆你一程。
故事里的小媳婦真是個可愛的女子,女性要公平爭權利的意識在她身上已經(jīng)覺醒,一向在中國大地上橫掃一切的男權主義在她這里掃不動了,女子已經(jīng)在質(zhì)疑并爭取自己的權益,不服氣既定的一切,不再逆來順受,在其不屈的抗爭下,不合理的男權理論虛弱得不堪一擊。
在棗莊民間故事所呈現(xiàn)的民間社會里,女性的反抗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男性與女性的較量無處不在?!稄埓笊┣赊q挑呱的》、《誰都說不過的婦女》、《清河橋?qū)υ姟返裙适滤茉斓呐?,都不再是封建制度所要求的溫柔敦厚、逆來順受的女性,她們爽直、聰慧,面對來自男性的騷擾和挑釁,她們毫不怯懦,敢于反抗,甚至主動出擊,嬉笑間就輕松挫敗了張牙舞爪的男權,讓一個個企圖討便宜、占風頭的男子,灰溜溜地逃躥。
男性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中心,維護著封建倫理道德對女性的壓制和束縛。男性從他們的立場出發(fā),要求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以柔順、忍耐、寬容和奉獻為美德,反對任何帶有反抗色彩的行為。在文人文學中,幾乎所有的女性面對背叛、欺凌以及種種不合理不公平,態(tài)度都是怨而不怒、溫柔敦厚的,比較而言,棗莊民間故事里這些敢于抗爭、敢于憤怒的女性形象,顯示了棗莊民間女性觀念的進步性,泄露出某些平等、民主意識的曙光。
2.顯露女性才華的巧媳婦形象
各種“巧媳婦”的故事在棗莊民間流傳甚廣,客觀地表現(xiàn)了棗莊民間社會對于女性智慧的認可與崇尚。
《還是夫人有辦法》是一個膾炙人口的關公夫人的故事。據(jù)說關公關老爺是天宮管刮風下雨的神。凡間百姓求他,得燒香燒紙擺供品。關公能辦,就受你的香火禮品,辦不了,就不收香火禮品。
一天,沂川一帶的四個凡間民人求他。一個是莊戶人,因天旱地干不能耕種,求關老爺下場透雨;一個是販賣鮮姜的商人,求關老爺快出太陽,曬曬他的鮮姜;一個是船家,求關老爺快刮個順風;一個是梨行的主人,梨樹正坐果,求關老爺不要刮風。
這天關老爺不在家,夫人替他收了禮品。關老爺回來知道了很生氣,對夫人說:“你光知道收人家的禮,咱怎么回復人家的請求呢?”關夫人笑了笑說:“這好辦。你傳令給風婆婆、太陽公公、云雨小姐,叫他們:夜間下大雨,白天出太陽;風從河里走,別上梨樹行?!?/p>
夫人的機智聰慧讓關老爺由衷地贊嘆:”還是夫人有辦法!”
《巧媳婦》是個聰明媳婦解難題的故事。從前,有個古怪的老頭叫王老九。這天,三個兒媳婦都來請假想回娘家,都走了,誰來干活呀,老頭就想法為難她們:“回娘家可以,必須按我說的話去做,做不到的別回娘家。”“走娘家回來要給我拿兩樣東西,一樣是肉包骨頭,一樣是骨頭包肉。路過雨打柳葉村,找我那姓西北風的老弟弟,把我忘在他家的招風紙,用火包紙帶回來!”大兒媳、二兒媳都被難住了,只有三兒媳爽快地說:“公爹怎么說,媳婦就怎么做!”,就收拾好包袱回娘家了。
過了些日子,三兒媳回來了。王老九見面就問:“我要的東西呢?”三兒媳不慌不忙地取開包袱,倒出一包紅棗,又從竹籃里拿出雞蛋說:“公爹要的兩樣東西,這是肉包骨,紅又甜,骨頭包肉白又圓。”老頭又問:“我叫你辦的事呢?”三兒媳拿出一把扇子和一只白燈籠,說:“照公爹的吩咐,路過清水莊,找到冷家老伯,討回你老人家忘在那里的招風紙杭州扇,包火紙白燈籠。冷老伯問你老人家好,捎信請您正月里上他那去玩?!蓖趵暇怕犃诉B連點頭夸獎,大嫂二嫂也打心里佩服。
另外,流傳于臺兒莊區(qū)的《巧媳婦巧做三不沾》、《聰明的媳婦》、《聰明的三兒媳婦》等都是小媳婦巧解難題的故事,弘揚了女性的智慧。
傳統(tǒng)的男權社會從維護統(tǒng)治與男權中心出發(fā),把女性驅(qū)逐出社會生活領域,圈入封閉、狹隘的家庭牢籠,并且刻意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剝奪女性接受教育的權利,限制女性的身心智力發(fā)展。其實就男性與女性的生理本質(zhì)而言,女性也許在體力上輸給男性,但天生的智力水平卻并不比男性差。
現(xiàn)代科學研究已經(jīng)表明,男性與女性在思維方式上可能各有所長,但整體智商水平并沒有明顯差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近期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在科學及工程學博士學位獲得者中,有三分之一是女性;在美國高校教育機構中,女性占據(jù)了29%的科學工程學崗位。如果有良好的教育和發(fā)展環(huán)境,女性甚至在男性擅長的工科領域,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和發(fā)展。因此,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即使在重重的限制和壓抑之下,女性天生的智慧也會如大石壓頂?shù)囊安?,頑強地從石縫中生長出來,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顯露出來。
對智慧的崇尚與踐行,是儒家文化的特點,也是棗莊民間故事的重要特點。有關機智人物與機智應對的故事比比皆是,數(shù)量眾多的巧媳婦故事是其中的一個種類。棗莊百姓對于智慧故事如此鐘愛,以至于暫時忽略甚至忘卻了男尊女卑的社會信條,不吝把真誠的贊美、由衷的認可,給予那些蘭心蕙質(zhì)的智慧女性,見出了民間文學的真誠與質(zhì)樸。
3.彰顯女性主體存在的女強人形象
故事《天經(jīng)地義》塑造了一個安貧樂道的達觀女性。說的是有一年正月出頭,張縣令到民間私訪,看到一家人很窮,對聯(lián)卻寫得很闊:象牙門靠荷花池,一對鹽船走東西,金梁玉柱傳花碗,夜明珠挨紫金石。張縣令好奇,傳來女主人詢問,方知:象牙門實指用向日葵桿綁成的柴門,荷花池乃指門前水汪的浮萍,金梁玉柱是她的兩個兒子,夜明珠實指丈夫的禿頭,紫金石是丈夫睡覺當枕頭用的破磚頭??h官不由贊嘆,好一個心胸豁朗的女性!
《巨梁橋閘》講了一個女子修橋的故事,頗為感人。在運河南的黃丘山套,有一條龍河把莊子分成了兩半,莊里的人來往很不方便。后來,東莊出了個女能人,決心修橋,以方便全莊人。她走東家串西家,游說修橋的好處,村人認同她的道理,可是大家都很窮,拿不出錢修橋。她說:“咱家家戶戶省吃儉用,一人一年交一斤糧食,攢起來,我去找石匠修橋。”糧少不夠用,她就領著大家一點點地干。今年聚糧修橋墩,明年聚糧修護坡,聚糧十年,修橋十載,終于修成這座橋。后人感念這位鍥而不舍、造福鄉(xiāng)人的女能人,把這座橋命名為“聚糧橋”。這位無名女性勇于承擔修橋大任的氣魄,頗有人類始祖女媧娘娘的遺風。
以上兩則故事中,被縣官贊嘆、被一方鄉(xiāng)親感念的,都是女人,這一點,在由男性所創(chuàng)造、傳播的傳統(tǒng)文學里,極為罕見。尤其后者,故事中的女能人的作為已經(jīng)不限于家屋庭院,她已經(jīng)走出家庭,憑著熱誠的心腸、堅韌的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帶領村人修成了“聚糧橋”,不僅造福一方百姓,也為后人留下福祉。在這個故事里,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不再是男性社會的點綴,她不是聽從和貫徹某個男性的旨意,而是作為修橋的主導力量而存在的,女性的主體性前所未有地被突出和彰顯。女性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社會業(yè)績,贏得了男性世界對她們由衷的敬佩,讓一直俯視女性的男性們刮目相看。彎彎的聚糧橋,鮮明地彰顯了女性的歷史性存在,是女性主體地位的形象顯現(xiàn)。在由男性文人創(chuàng)作的中國傳統(tǒng)文學里,女性形象雖然豐富多樣,但主體如此鮮明硬朗、沒有任何依附色彩的女性形象卻極為罕見,是棗莊民間文學對于中國文學中的女性形象的突出貢獻。
棗莊民間故事里這些勇于抗爭的女性、聰慧的女性、達觀能干的女性,使得原本在文人文學里被符號化、被扭曲的黯然失色的中國女性形象有血有肉、鮮活生動起來。如果說棗莊民間故事的藝術世界是片原野,那么其中的女性則是處處叢生的野草,任憑風吹雨打,頑石壓迫,她們始終頑韌地生長著,掙扎著綠遍天涯,綻放花朵,傳送馨香。
參考文獻
[1]棗莊市民間文學資料編選·滕州卷·嶧城卷·臺兒莊卷[M].1988.
[2]趙秀媛,孔慶林著.棗莊運河民間故事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3]王曉驪,劉靖淵著.解語花——傳統(tǒng)男性文學中的女性形象[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呂艷]
Zaozhuang Theory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Folk Stories
ZHAO Xiu-yuan
(Liberal Arts, Zaozhuang University,Zaozhuang 277160,China)
Abstract:zaozhuang female images in the folk stories mainly includes a lazy woman with stupid woman image, the tragedy of female image, have the courage to fight the image of women, wife types, such as a strong woman. These female images on the one hand engraved a deep imprint of the patriarchal thought, show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ridicule and uglifi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objectively reflects the life in the bottom of the folk women sad state of existence of bitterness. Zaozhuang is valuable, folk stories also created many intelligent women and capable women image, these women carrying the folk literature the unique flavor of bright and clear, truly reflect the women's history.
Key words:Zaozhuang folk tales; Female images;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Women glow
[收稿日期]①2016-05-12
[作者簡介]趙秀媛(1967-),女,山東滕州人,棗莊學院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女性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77(2016)04-00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