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
?
我國近代女子師范教育的重要成果
——評《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
魏晉
摘要:民國時期是我國高等教育奠定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之一,其中師范類教育更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睹駠鴷r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是一本記錄當時學院章程、制度、課程、言論、文集等內容的綜合類資料匯編。該書在探究當時師范類教育,尤其女子師范教育、學科設置、學生思潮、學界動向,乃至民國學制等都有相當豐富的資料支撐,其細致而全面的記錄甚至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的經濟、社會狀況。
關鍵詞:民國時期;女子師范教育;學科設置
我國的近代教育始于清代后期,其主要標志之一是光緒三十年(1904)清政府頒布并實施的《奏定學堂章程》——史稱《癸卯①按:農歷“癸卯”年,即光緒二十九年(1903)。學制》。[1] 31-32民國教育承前啟后,使教育體制更規(guī)范和更完善。民國元年(1912)9月3日,中華民國第一個《學校系統(tǒng)令》頒布,史稱“壬子學制”。②民國元年(1912)即農歷壬子年。其后,教育部又相繼頒布了各種較為細化的學校律令,統(tǒng)稱“壬子—癸丑學制”,直到民國十一年(1922)“壬戌學制”為止,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統(tǒng)一學制系統(tǒng)。[2]111
在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與發(fā)展進程中,師范類教育由于其特殊性一直備受關注。孫中山先生曾言:“欲四萬萬人皆得受教育,必倚重師范,此師范學校所宜急辦者也;而女子師范尤為重要?!盵3]146-147在“壬子—癸丑學制”中就有《師范教育令》[4]156和《師范學校規(guī)程令》等規(guī)定[5]143,對師范類教育進行了指導和規(guī)范。[6]其中《師范教育令》第十三條明文規(guī)定:“女子高等師范學校以造就女子中學校、女子師范學校教員為目的?!薄叭勺印锍髮W制”中也規(guī)定了女子有獲得初等、中等、高等各文化層次教育的權利。[7]346在此歷史背景下,相關女子師范大學、學院相繼成立,河北女子師范學院就是其中之翹楚,其在我國教育史尤其女子教育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但是,學術界對于我國近代女子師范高等教育的研究相對比較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資料的分散、匱乏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戴建兵、張志永先生所編的《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8],是戴建兵主編的“晏陽初農村叢書”之一?!睹駠鴷r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制度等內容的記載,簡言之可對當時師范教育尤其女子師范高等教育及地方教育提供相應的資料支撐,廣言之可使民國時期教育以及近代社會問題獲得更為豐富的研究資料。
《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是一部資料匯編型書籍,共計18萬字,以梳理河北女子師范學院教育教學基本情況、記錄當時學院各類教學活動情況、記敘師生言行等資料為總體思路,主體內容分為《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章程》《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課程組織大綱》《女師學院周刊展覽專號》以及《齊國睴文集補錄》《王非曼教授文錄》等五部分。
修訂于民國二十年(1931)7月的《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章程》,分為總則、學制、行政組織、學則等4章58條,內容完整,條例清晰。其中總則規(guī)定了學院設立、名稱、性質、宗旨等綱領性內容;學制記述了學院所設科系、學制、學部、學年等內容;行政組織陳述了各職位、部門人事設置和權責等,如“各課各設主任一人,商承院長及秘書主任辦理各該課事宜,課員、書記若干人分理其事,均有院長任用之”。[8]2“學則”共分為課程、入學、轉學、轉系、納費、學業(yè)成績考察缺席、休學退學、獎懲、附則等10節(jié)42條。如規(guī)定:“本學院學生除學費暫行免納外,應納費用:預償費五元。膳費,全膳者每月六元,午膳者減半。宿費,每學期六元。講義費,每學期五元……”[8]5章程內容翔實、具體。再如,開宗明義指出了學院的設立的法律依據:“本學院依據北平大學區(qū)教育行政院提案,河北省政府委員會十八年四月第八十五次會議議案設立?!闭鲁桃?guī)定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英譯為Hopei-Provincial Girls’Normal College)。[8]1如此規(guī)定,符合國際規(guī)范,比較正規(guī)。
章程所制定的學生管理規(guī)則和各課會辦事細則更為細致周全。學生管理規(guī)則分別有通則、教室規(guī)則、圖書館規(guī)則、宿舍規(guī)則、食堂規(guī)則、浴室規(guī)則、盥室規(guī)則、外出規(guī)則等八部分,共計87條,幾乎將學生日常遇到的所有細節(jié)都囊括其中。如盥室規(guī)則第六條規(guī)定:“盥洗畢需將污水傾出,不得留在盆內?!盵8]11與此相對,各課會辦事細則共有十二則、上百條款,內容涉及對行政組織和各課會運營、工作內容的具體規(guī)范,如舍務課辦事程序中調查學生外出告假中規(guī)定:“每學期開始時須列寄宿生之姓名于循牌,按照宿舍號數掛于循牌框內,以便學生請假者即攜此牌外出?!盵8]16內容十分細致,可以說是從學生生活、課程、學院運作等多個方面逐一規(guī)范的。
除上述所列,課程組織大綱內容尤為重要,所占篇幅較多,有30余頁,其內容包括各院系課程、學分設置,選課要求、畢業(yè)要求等,記述當時學院采取學分制,并將公修課、各學科必修課、選修課、每年課程、學分等按科系制表分類,并將所修課程與其學分相對應,一目了然,十分清晰。每科系課程表均有文字說明,如“本系暫設副系三組,學生須于第一學年第一學期開始時,選定一組,于前三年修滿規(guī)定科目及學分,三組學分數分列與左,其科目詳見各該系科目一覽。”[8]46-47科目詳細,一一對應,便于操作。
《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一書中詳述了其院刊。主要記錄了展覽會相關文章,學生成績、成果展示,零星院聞摘錄、啟示等,承載形式包含刊文、文章、作業(yè)、表格、表演公告及通知說明等。展覽會相關文章不僅記錄了序言、引言、祝詞、感想、收獲等文章,還收錄了關于社會等關聯(lián)性論述,使讀者既能一覽學院活動,又可一窺當時師生思潮和社會反響。
學生成績、成果展示則是先將各院系、學年、科目分門別類,再列舉出課程、實習等方面的習得成果,如家政學系展覽項目有營養(yǎng)學、化學、衣服洗染學筆記,食物微菌實驗報告,食物烹飪報告,營養(yǎng)學實驗報告,家事實習及育嬰展覽。[8]84同時,還通過學部整理,將學生成績及紀律遵守情況進行展示,如展示算術練習本、平面幾何練習本、幾何模型、縫紉項目等。
此外,在“院聞、展覽拾零”部分,將學生活動如音樂、戲劇、詩歌、舞劇表演的劇本、人員安排等具體的情況進行記錄,如體育會成立中所載:“春光明媚,萬物勃發(fā),諸位同學們!……你們的身體,也應該做一些有興趣的動作。體育學會能使你們精神煥發(fā),使你們身體強健……;音樂的預演會……聽來吧,有悠揚的鋼琴,婉轉的歌喉,低回的旋律;……全體合唱《劃船夫歌We’re Called Gondolier》……”[8]134-136這些記述足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當時學院的文藝創(chuàng)作和學生風貌。特別是在女子大學生音樂課程中,內容包括英文歌曲和英文戲曲等內容,反映了當時該校教育的國際化程度比較高。
由上不難看出,《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的內容涉及較廣,涵蓋了當時河北女子師范學院學生學習程度、文化生活及關注內容等方面。
《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對當時學院教育家齊國睴、王非曼先生的文章、呈文、教學計劃、建議、聘書等均有記載,內容豐富,既有他們所撰文章,又有隨行人記錄,同時還包括相關文件、申請等。
齊國睴,直隸(河北省)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校長、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院長,是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女子師范教育奠基人之一,致力于女子師范教育達34年之久,并為此做出重要貢獻。[9]69《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中齊國睴文集補錄記述了齊先生赴江浙參觀交流之詳情。做了多篇文章系列性的記錄,內容頗為翔實。尤其是關于職業(yè)教育問題,齊國睴指出:“余曾由滬而杭,與彼中教育者接談,并叩其對于職業(yè)教育之意見。據云,普通教育自有普通教育之目的(身心陶冶、生活知識之準備),絕不可以以職業(yè)概之?!盵8]148“改良職業(yè)教育使與社會實況接近者也?!盵8]149作為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院長,齊國睴認為:“普通學校之目的在注重學生身心之陶冶而兼為學問深造之過程,勿論生計如何艱難。既為獨立之國家不能不留此以為少數優(yōu)秀國民深造之地,而況希望學生升學之家庭率皆家道充裕,絕不欲其子弟以此小職業(yè)謀生活乎,夫矯枉不可過正,而過當猶乎不及?!盵8]150比較準確地表述了齊國睴教授的教育思想。
王非曼,山東省濟南市齊河縣人,在美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曾任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院家政系教授,為中國大學設家政學系的開先河者之一。[10]1741937年抗戰(zhàn)中隨校內遷,先后執(zhí)教于西安臨時大學、西北聯(lián)合大學、西北師范學院,任教授并兼系主任?!睹駠鴷r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收錄部分王教授文錄。王教授在《家事教育之重要及其實施》一文中強調:“家庭是國家的基本組織。一個國家若要強盛,則其國內家庭必須良好?!薄笆獠恢沂略诮袢找巡粌H是一個常識科目,也是一種專門的科學,它的復雜和高深,并不見得在其他科學之下?!盵8]153
書中呈現(xiàn),為對任教10年以上的程克敬、孫之淑、王非曼3人進行褒獎,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特向教育部呈文請示核準發(fā)放1500元的獎學金的報告文書[8]161,體現(xiàn)了當時重教的社會風氣及該校校風。
從所收錄的文章、計劃、呈文中,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當時教授、教師們的真知灼見,還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特別是教育界的一些具體情況,以及教職員工良好的修養(yǎng)和素質。
《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中體現(xiàn)出了嚴格規(guī)范的管理。一是從學生的衣食住行到課堂紀律、圖書借閱建立了學生管理規(guī)則。二是行政后勤管理制定了相關的各科會、舍務課辦事細則,從新生入學注冊及學籍管理到校舍分配與課程設置,一應俱全。三是建有財務管理制度,“會計課細則中有凡購物有庶務課經收者,五元以下物品其單據須課員蓋章,五元以上至五十元者須經主任蓋章,五十元以上者須經院長蓋章,本課方能照付。”[8]171
《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課程設置大綱不僅有課程設置說明,亦有學分要求。從課程設置來看,當時的學制中已經明確劃分了全員公選課程、各科系必修課程以及選修課程等內容,還對自習、課外活動等進行了規(guī)定,并據此提出需要達到的學分。如音樂學系課程中“必修科目15個,分別為2—5學分;專修科目25個,分別為1—5學分;輔助科目3項,意大利文、德文,學分各2分;選修課程22個,包括各種樂器、昆腔等”。[8]53-56這些較為細致的資料對于了解當時社會情況以及民眾需求和社會認同等提供了豐富資料。
正因為該書收錄的資料較為豐富,便于對當時河北女子師范學院所涉學科、課程、學年設置以及偏重性有所了解;對于師范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制、科系設置變化研究也有所幫助,而如中文、教育、歷史等學科具體課程設置也可作為學科脈絡研究。部分學科,如家政業(yè),因其科目涉及之廣泛,一方面可以對當今有所啟迪,另一方面也可知曉當時社會需求和認知情況。
在內容涉及較為廣泛這一特點上,全書不僅有規(guī)章制度、組織架構、人員權責等內容,還包含了一些較為“雜亂”的內容,如費用、采買、會計、講義費、圖書館費、課費經收管理等,甚至連學院對于每班經費定為每月1000元[8]63這類極為具體的內容都有收錄。而院刊中所收錄文章多與當時時事相聯(lián)系,內容不僅反映社會情況、學生觀點、民眾關切,如“我們不能不痛心我國學術的落后,缺乏制造堅船利炮的技能”[8]75,還有很多學生活動如樂器獨奏、話劇、歌曲、舞蹈、英文朗誦等,可以側面反映出當時學生綜合素質和課余生活之豐富。
在學術的影響方面,由于研究民國時期學制的資料因時間、戰(zhàn)爭等原因部分損毀,尤其是女子師范類學院的資料十分少見,因此《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不僅對現(xiàn)有研究成果是一定的補充,而且填補了一些研究方向上的資料缺失。
該書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對原始資料進行了詳盡的搜集,并不因為觀點進行篩剔,其間有內容豐富的行為規(guī)范,有學生觀點的文章,有教學課程規(guī)范,亦有教授對于學科的獨特見地。另外,該書十分注重對細節(jié)的把握。全書中條目分類極多,逐條收錄難能可貴,文章中的說明性內容,以及很多表格注解和其間說明也都收錄完整。
民國時期,學術興盛,大家輩出,從《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一書中的規(guī)章制度、職權設置、文章觀點等都可以窺見一斑。該書收錄翔實,內容豐富,不僅對于民國教育特別是女子師范教育的辦學特點、學科、課程設置等具體情況均記載詳細,而且對于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也有涉及。因此,對于致力于民國歷史研究者來說,該書是難得的珍貴史料,對于推動民國時期教育史尤其女子師范教育史必然有所裨益。
當然,作為一部反映民國初期女性高等教育的資料書籍,《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陷。如部分文中提及附錄、圖畫不見書中,雖然或系年代久遠資料遺闕所致,也不失為一種遺憾。另外,對于書中的一些關鍵人物,若對其生平給予必要的介紹,會為讀者提供一定的便利。
【參考文獻】
[1]周會蕾.中國近代法制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劉兆偉,王雷,馬立武,等.中外教育管理史略[M].沈陽: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孫中山.總理全集(第二集)[M].上海:民智書局,1930.
[4]李友芝,李春年,等.中國近現(xiàn)代師范教育史資料(第二冊)[Z].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
[5]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3輯)[Z].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6]石靜.民國初期的師范教育[J].廣西社會科學,2003,(7).
[7]吳鋒民.大國教師教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8]朱有骔.中國近代學制史料(第3輯下冊) [Z].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8]戴建兵,張志永.民國時期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4.
[9]中國大學校長名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學校長名典[Z].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5.
[10]政協(xié)齊河縣文史資料委員會.齊河文史資料(第5輯)[Z].山東省齊河縣委員會,1997.
責任編輯:蔡鋒
Reivew of The Teaching of Hebei Women’s Normal Colleg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I Jin
Abstract: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developing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One important was that the normal education ha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Teaching of Hebei Women’s Normal Colleg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a book about compilation of information, which included regulations, rules, courses, comments and corpus. This book wa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women’s normal education, which reflec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ituation of that period.
Key words:the Republic of China; women’s normal education; subject setting
DOI:10.13277/j.cnki.jcwu.2016.03.020
收稿日期:2016-04-11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98(2016)03-0125-04
作者簡介:魏晉,男,北京華文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華文教育、經濟史。102206